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大学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符合人类发展和人性发展需要的新的发展观与价值观。可持续发展的大学人文精神的提出是对人类及人性发展本质性、规律性以及终极价值认识的深化。笔者认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大学人文精神,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理念、营造高品位的人文文化环境,通过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弘扬与传颂、可持续发展及人文类课程的开设、教师人格力量的感染与启迪以及学生的养成训练等多层面入手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契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既冲突又契合.五四运动时期,我们选择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是为了反传统,是看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冲突的一面,是期望通过马克思主义来改造中华传统文化,改造中国社会,挽救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心理相契合,却是我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心理条件.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她的故乡德国生根发芽,而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开花结果,除了其他的社会历史因素的作用之外,还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心理相契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是社会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社会各个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各个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中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和条件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前提和保障 ,教育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对可持续发展的达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中华民族族体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族体形成的外因很多,然主要的是中华大地的制约或影响。导致中华民族族体形成的内因也很多,然主要的是中华经济、中华政治、中华文化的作用。在中华政治的作用中,有两个问题需要提出来加以强调,这就是历代政府的有利于中华民族凝聚的统一政策和各族人民的御敌...  相似文献   

5.
中华学能满足作为中华民族复兴精神前提的认识自己、自觉自己的需要 ;中华学的研究宗旨、中华学的实质、特征、研究原则、功能作用都要求它给中华民族复兴提供有力的支持。因而 ,中华学能够促进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  相似文献   

6.
水文化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的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水文化教育,对于弘扬传承中华水文化、宣传普及国情水情、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华夏历史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目前,积极开展水文化教育已成为社会大众教育,尤其是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不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权宜之计。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和道德与法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和道德与法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支撑。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不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权宜之计。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和道德与法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和道德与法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支撑。  相似文献   

9.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历史发展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结晶,也是珍贵的文化创意源泉。将其运用至非遗文创之中能够促进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并推动各地经济建设。目前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非遗文创中的运用还存在缺失文化审美、产品同质化和产业链不成熟等问题,因此需要我们持续提升文化审美、丰富产品设计并完善产业链开发,真正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非遗文创的有机融合,全方面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目前,社区学院在推进美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上的作用日益凸显。本论文以雷恩社区学院为例,分析和揭示社区学院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上的角色和措施。研究发现,为美国绿色经济发展培养绿色劳动力是社区学院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推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是更高目标,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学校,为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范例是推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其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借鉴意义在于:明确高职院校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通过促进校长和教师专业发展、加强课程与专业建设、注重学校多样性、帮助学生成功等策略推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哲学,作为中华民族优秀化传统的重要内容,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本强调了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化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深入分析了中国哲学的主要方面与现代明发展的具体标准、方法等方面的关系,指出在积极发挥中华民族独特思维方式中积极因素的同时,应防止和抵制各种消极因素的侵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以新加坡、马来西亚宗族社团的演变为例,探讨了战后海外华人宗族社团的演变过程、演变特征和演变的主客观因素。指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物的宗族社团,它在海外华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既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质的规定性,又有着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同国家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及其基本思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作为一个农民占大多数人口的大国,农民、农村和农业发展问题关系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但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中,存在着一系列制约因素,如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之弊端、农业比较利益和农民素质均偏低、农业科技相对落后、农民结构性失业等。文章在分析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探索有助于加快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日民族素质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日两个民族 ,常常被视为在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等方面具有很多共同性的两个民族 ,事实上 ,两个民族的素质结构及特点是有很大不同的 ,这一性质直接导致了两个民族的不同发展历程。本文即试图对中、日两个民族的整体素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民族政权疆域、高原畜牧业经济、中西交流通道、凝聚内向心力、容纳多元文化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土族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认为土族建立的古代政权首次将青海高原与塔里木盆地联结为一个政治共同体,为这一地区最终并入中国版图奠定了基础。土族先民将蒙古高原先进的畜牧业引进青藏高原,并创造性发展高原畜牧业;将丝绸之路引入青海,促进了中西经贸文化交流。土族先民凝聚内向心力,归流中华民族大家庭,自觉维护祖国统一与稳定,堪为民族史上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在历史发展中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内在力量.这种凝聚力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包括有地理、经济、传统文化、共同心理状态、爱国主义感情等等.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于炎黄时代,起核心作用的是炎黄二帝.因为炎黄二帝具有"共祖"象征作用、文化纽带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所以,炎黄二帝及其创造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情感基础、思想基础和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原文化在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中的历史作用与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文明形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二里头文化是以河南龙山文化重要因素为核心、为主体,同时吸收一些其它考古学文化因素而形成的。作为夏王朝物化载体的二里头文化,学术界一般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与国家出现时期最为重要的考古学文化。青铜时代的夏文化、商文化和周文化是“华夏文明”与“华夏族文化”的物化载体,这些考古学文化所属的社会“共同体”,对当时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发挥着“主导”作用,处于“主导”地位。西汉王朝真正完成了中国历史上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大业,在先秦“华夏族”的基础之上,形成了“汉族”,以汉族为主体又形成了中华民族。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形成与早期发展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汉文化,它的时空以汉代的中原地区为中心,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向周边扩大。考古发现证明,自夏商周至汉唐时代,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华夏族”、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中心活动地区。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原地区的各支考古学文化所属社会“共同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特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民族精神的产生和发展是在一定的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基础上,由各种因素的交融渗透、经世代的积淀和选择而成,具有鲜明的历史特质。这些特质厚实而凝重,形成了我们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正是保留了这些历史特质的合理内核,才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再造辉煌。  相似文献   

19.
全球英语语境下汉语话语权的缺失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话语权受到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人口、语言等因素的影响,事关国家的安全。汉语的"大国小话语权"的状况令国人堪忧。文章基于语言分析的视角,从全球英语语境下分析汉语话语权缺失的原因,从学术话语、网络话语、母语教育等方面来讨论汉语话语权缺失的表现形式,以期通过诸多途径构建汉语的话语权,从而实现将中华文化传播于世界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国家经济千头万绪,如何使政府清晰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必要充分条件,专注于经济发展的核心要务?本文提出了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核心因子与结构,并提出了经济增长的核心政策。目的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