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获得永生?如何摆脱对死亡的恐惧?这些问题从来都是哲学家思考的"永恒"主题。20世纪80年代初,经历了半个世纪风雨的苏联及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И.Т.弗罗洛夫通过对俄罗斯传统哲学,特别是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的生死问题的思考,结合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新人道主义思想,对人生意义进行了更深刻的阐悟。作为哲学家,他不满足于从纯粹科学的角度研究生物学意义上的生与死;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不愿意看到永远也不能实现的关于永生的虚无缥缈的幻象。弗罗洛夫将社会、道德、人道主义与生物科学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考察这一问题,形成了"独特的关于生死的观念和对待生死的态度",其理论建构对我们思考如何获得幸福的人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朱熹一生精研学术,在哲学、史学、文学、经学、政治学、自然科学等多方面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个人的生活过程中,却常遭丧亲丧友之痛,晚年体弱多病且又受到残酷的政治迫害,由此,使朱子对生命与死亡有着异常深刻的体认,并展开了深入的、积极的思想学术探讨,形成了卓越的生死智慧--理气论的自然主义生死现,略可分为:生死之情、生死之理、生死价值.本文将主要集中讨论朱予的生死智慧,并延伸说明其现代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3.
浅议中国文化的生死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死问题是人类关注的终极问题,无论何种文化都对生死问题有所讨论。儒家、道家、佛教禅宗在生死观上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虽然他们对于生死的看法各不相同,但却都反映出中国文化的相同特点。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于1958年底至1960年初阅读了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在有关批注和谈话中体现出他深刻的思想和辩证的方法,这对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而他之所以能形成这些思想和方法,又取决于他对辩证法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唐坤 《江汉论坛》2004,(12):50-52
庄子是迄今可考的最早的详尽论述生死问题的中国哲学家。他把人的生死还原成一种自然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庄子强调关于生死的一种自然对待,把死看作自然的回归;进而强调关于生死的一种超越对待,把死看作精神的“悬解”。他立足于生来领悟死的意义,凭借着死来体察生的价值。庄子主张超越生死,其意义不在于生死本身,而在于返回到现实的人生,视天下万物为一,不被物所役,没有物所累,以无比开阔的视野来审视人生的利害、得失、祸福,积极面对人生。  相似文献   

6.
李贽在《续焚书·圣教小引》自述,他之所以接受佛教,乃是“五十以后,大衰欲死,因得友朋劝诲,翻阅贝经,幸于生死之原窥见斑点”。也就是说,佛学使他解决了生死性命之事这样重大的问题。李贽体认生命意识的最初动用即是缘于学佛。由于“友朋劝诲,翻阅贝经”这一契机,他才得以在“生死之原窥见斑点”,从此以后,他便以这一“斑点”为出发点,对种种社会人生的真实相状进行了本原性的探索。概言之,他的探索工作主要体现在拨开一切覆盖于自我心性之上的缚碍累赘之后,对生命的原初意义进行重新认识。下面试作论析。在印度传统怫教中,…  相似文献   

7.
晚明思想家李贽因为思想史的背景、生活阅历,以及个人思想上的喜好,40岁之后便以求生死之道为人生之首务.他从求"真人不死"之道到寻"出离生死"之道,其生死观可谓亦儒亦道亦佛,又是非儒非道非佛的,只能定格为"李贽的生死智慧",是一种综合性的创新.其意义在于为现代人树立起一个观念:思考死亡问题有着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保持党的纯洁性思想有许多创新观点.首先,他深刻揭示了党的纯洁性的重要意义;其次,他阐明了当前党的纯洁性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再次,他提出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具体措施;最后,他保持党的纯洁性思想有许多新特点.  相似文献   

9.
冯兵  李亚东 《中州学刊》2020,(7):107-112
朱熹作为集大成的理学大家,面对佛道生死观、宇宙论和民间鬼神迷信的冲击与挑战,提出了一套以理气为核心范畴的宇宙论,并从本体论层面对鬼神、生死等关乎生命的本质与形态的问题给出了具有形上学依据的知识化、理性化解答。他基于理学的立场,以"理—气"二元结构为基本诠释框架,直面鬼神、生死问题,较为系统地解释了鬼神的性质、表现形态与生死的内在机制等问题。这一具有一般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理性主义特质的生死与鬼神观,可说是传统儒家生命哲学思想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于1958年底至1960年初阅读了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在有关批注和谈话中体现出他深刻的思想和辩证的方法,这对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而他之所以能形成这些思想和方法,又取决于他对辩证法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的生死教育及其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死教育应是我国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追求生命意义、实践生命尊严具有重大意义。但多年来,由于我国急视生死教育,使人们对生死问题产生了众多迷惑和不良倾向。本文分析了我国生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进我国生死教育发展提出了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而庄子的人生哲学更是其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庄子的人生哲学是建立在他的道的自然观基础之上的。在道的自然观基础上,庄子的人生哲学解决了人们生活中的六大困境:生死之困、物欲之困、道德之困、情欲之困、自我之困、及本性之困,所以他的思想对于追求美好生活,完美人生境界的人们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生活在门阀政治发展达到鼎盛的时代,动乱频仍,社会信仰日趋多元化,陶渊明思想中,儒、道、玄兼而有之而又逐渐偏向于道。道家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持久的,他的任自然、守个性、越生死、忘得失、弃功名、厌官场、追求个性自由、喜山乐水等思想及行为,不仅造就了陶渊明的人文品格,也构成了其道家思想的主色调。纵观陶渊明的一生,其思想演进轨迹大致先儒而后道,由儒入道;前期受儒家影响多,后期受道家影响多,由此形成了陶渊明思想的道家倾向。  相似文献   

14.
黄家章 《学术论坛》2012,35(12):1-4
死亡作为一种不可回避的事实,每每给我们的主体自主意识带来最深刻的恐惧。因此带出了诸多问题:死亡是否就表明着一种永恒的沉寂?如何超越死亡而获得安身立命之所?等等。由佛陀创发的佛教,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解释模式,进而开出了异于常识的特殊理路。文章结合印光的三幅书法作品,阐述了印光依据佛理对死亡所进行的思考,他明确地指出,佛法教人了生死,不是只当一种高超玄妙话来说道的,众生在世间的生老病死之苦,正是众生成佛之本。他依据佛典,通过对"北俱卢洲"与"南赡部洲"的比较,说明现实世界时时发生的生老病死、刀兵水火等苦,正是众生追求脱苦出世的必要导引,故提倡学习诸佛以八苦为师,将苦难当成学道的最直接契机,成无上道。净土宗的念佛法门,能使念佛之人,不贪生,不怕死,是确当的了生死之法。这也就是印光整体思想中的核心点。  相似文献   

15.
刘伟 《船山学刊》2021,(5):76-86
陆九渊的生死哲学形成过程与心学构建过程是一致的,它源起于对安身立命的"宇宙"问题的思考,成熟于"鹅湖之会"上"易简功夫"与"发明本心"修身养命说的提出.陆九渊的生死哲学涵括了"血气"与"德气"的生命本质论,"人爵"与"天爵"的生命价值论,"大命"与"顺天休命"的命运论,"贵生恶死"与"生死合道"的生死态度论等四个层面.陆九渊生死哲学的特点是力图排斥佛家、道家的生死哲学,肃清这两家的影响,同时他又将对生死的认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可行性极强.陆九渊的生死哲学极具儒家特色,是他对生死问题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试论庄子“无待”的神话学意义及其局限性赵沛霖庄子思想与神话的关系十分密切,他的著作除了记录了一些神话之外,还在以下两个方面直接涉及到神话:一是神话观念的哲学化,如神话的时间观念、空间观念、生死观念和主客观观念等,在庄子的思想中都得到了升华而成为高度抽...  相似文献   

17.
论孟子的民本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子是我国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家,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使儒家学说更加系统化、伦理化。他的思想对我国后世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实事求是地评价孟子的思想,对于正确继承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伟大的品格和高尚的美德,与他一生严于律己、十分注重思想改造密切相关。因此他对思想改造的重要意义、目的和方法感受极深,并对此做了全面、深刻和系统的研究与总结,使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改造的思想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周恩来“思想改造”的思想,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周恩来“思想改造”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9.
张载"民胞物与"思想的超越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越意识是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作为建构儒家信仰体系的重要成果,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体现了鲜明的超越意识.具体而言,他强调从天人关系、人物关系和人世关系三个维度,通过"天人合一"、"民吾同胞"和"均死生"等方式来完成对于自我有限性、名利和生死的超越建构.张载"民胞物与"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为"无心"和"有信"两个层面的内容.其思想对现实的超越与超越现实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阐释:后精神分析视野中的阿Q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Q对“癞疮疤”的忌讳渊源于人类存在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即肉体问题 。“精神胜利法”的本质在于人以虚幻的方式处理自己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让整体世界以部分的面目呈现于自己面前,以达精神上的圆满。在心理学意义上存在着的阿Q关联于人的普遍的内在的悲剧性命运。他与赵太爷一厢情愿的奇特关系呈现出人的深刻的精神依赖性;他的把“现在”寓于“过去”或托至“将来”及“两头笑”,体现了国民性中的虚幻的时空观;他临刑前“二十年后又是一个”的豪言和“救命”的呼喊则表达着人之存在中的生死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