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就藕根茎淀粉的分子结构形状及其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碘亲和力测定的藕直链淀粉含量为15.9% ,蓝色值法为17.4% ,开始凝胶化温度为58.5 ℃,淀粉颗粒与木薯淀粉、大米淀粉等有类似的性质,可作为此类淀粉制品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2.
用 1 8A等 4个糯高粱不育系与 3 5R等 5个糯高粱恢复系按Griffing方法Ⅱ组配成 2 0份组合 ,估算了糯高粱籽粒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的配合力。结果表明 ,同一亲本不同品质性状的配合力不同 ,同一品质性状不同亲本的配合力也不同。在酿酒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利用上 ,选育优质酿酒高粱组合应选择总淀粉含量及支链淀粉含量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  相似文献   

3.
榆林是我国小杂粮的主产区和优势产区之一,当地栽培有多个优良的谷类品种。本试验选取榆林产区1种农家品种和4种引种栽培的谷子品种来对水分、灰分、粗纤维、粗脂肪、粗蛋白、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等营养指标进行测定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除水分、灰分外,其余各指标中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其中,农家品种水分含量最高,为8.43%;灰分含量最低,为1.03%;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0.45%;粗纤维含量也较高,为1.21%;粗脂肪含量达到所有品种的平均水平,为3.98%;支链淀粉的含量最低,为12.60 mg/g,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含量比例最低,说明农家品种黏性、柔软性、光泽度较低;5748谷子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比值最高为8.71,说明5748谷子的黏性、柔软性、光泽度最好。不同营养品质间有不同的相关性,该研究为当地谷子育种及品种资源的改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双醛淀粉、十八烷基伯胺为原料,在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制得疏水改性双醛淀粉.考察投料比(醛基与氨基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对改性双醛淀粉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实验参数.利用接触角测定仪对样品进行静态水接触角实验.结果表明,当投料比(醛基与氨基的摩尔比)为1∶0.9、反应温度40 ℃、反应时间8 h、催化剂用量为3 ﹪时,改性双醛淀粉得率最高,达44.21 ﹪.疏水性能测试可以看出,长链烷基的引入能有效提高双醛淀粉的疏水性能.  相似文献   

5.
小麦淀粉品质特性是影响小麦加工品质和食用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了解四川、重庆和黄淮麦区小麦的淀粉品质特点及川渝小麦淀粉品质的变化趋势,本研究以111份川渝地区选育的品种(系)和13份黄淮麦区主栽品种(系)为材料,通过对直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和糊化特性分析,研究这些材料淀粉品质性状.结果表明,黄淮地区小麦品种的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与川渝地区小麦品种相差不显著,但糊化特性参数显著高于川渝地区小麦品种;四川、重庆在不同时期育成的小麦品种(系)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峰值粘度和崩解值以及回升值则差异显著,其中10年前育成品种(系)具较高峰值粘度和崩解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支链烷烃的分子拓扑结构,由结构图计算了分子的一阶连通性指数。将其沸点与拓扑指数相关联,得到计算支链烷经沸点的公式:Tb(℃)=aX1/2+bN1/4+c,式中X,N分别是分子的一阶连通性指数和碳原子数,a,b,c为常数,经计算机回归处理得到各常数值,相关系数0.9985,对85个分子的沸点重新计算,平均误差3.0(℃)。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木薯淀粉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台反应.选用(NH4)2S2O8、FeCl3、H2O2-FeSO4、KMnO4等不同引发剂作比较,结果表明过硫酸按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引发剂,其最佳反应条件是丙烯酸浓度为1M,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2h.对所得共聚物的吸水量及保水率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氧化玉米淀粉胶粘剂生产中主要生产工序的条件选择,并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9.
戈萱 《人生与伴侣》2007,(12):42-42
粥的营养很丰富,特别是胃口不调的人喝粥更好。但粥并不是对所有的人都适合,比如糖尿病患者。植物种子或根茎中的淀粉不易溶干水,只有加热才能在水中溶解。热量和水分使淀粉颗粒膨胀,从而使包裹在外的包膜破裂,淀粉胶化。加热时间越长,这种作用就越彻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作者提出的计算直链饱和卤代烃沸点经验公式Tb(℃)=133.54n~(1/2)+123.49r_x~(3/2)-14.292n~(1/2)r_x~(3/2)--279.4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由上式出发,讨论了直链饱和烃的沸点变化规律,计算了氢(H_2)和卤化氢(HX)的沸点,并与实际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对修正项的意义也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1.
苏云金杆菌Bt-1菌粉、玉米淀粉与LLDPE共混制得淀粉塑料,通过地埋降解和摇床快速降解实验,结果发现地埋降解120天后含5%菌粉和50%淀粉的薄膜淀粉降解率达到89.52%,肉眼观察出现许多小孔,表明添加的Bt-1菌粉对淀粉降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GZG型管束干燥机已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是世界上目前大部分发达国家使用最广泛、最先进的干燥设备之一,其最大优点是高效节能、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和粮食饲料等行业,如粉状、颗粒状、片状类无太大粘性的物料干燥,比如轻工行业的白酒糟、啤酒糟,化工行业的颗粒、粉状类化肥和无机类矿物质等物料,淀粉行业的玉米胚芽、玉米纤维(玉米渣)、蛋白粉、淀粉(水份含量低于20%)等,还有饲料工业的载体(麸皮、玉米碎粒、大豆渣粒等).总之,该机的干燥物料范围很广.1主要性能 GZG型管束式干燥…  相似文献   

13.
采用减压蒸溜,0℃低温气相淀积法在聚酯(PET)基材上合成了聚乙烯醇-聚噻吩(PVA-PTh),获得性能优良的透明导电聚合物复合膜。研究了FeCl3和PVA浓度配比、反应压强、聚合温度和时间对透过率和导电率的影响。最优工艺条件:FeCl38.0wt%,PVA6.0wt%,压强3.37×104Pa,温度0℃,气相淀积聚合时间10min。550nm处膜的透过率Tr≥80%,导电率ρ≥0.2s·cm-1,膜厚约1μm。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特用玉米即糯玉米、甜玉米、优质蛋白玉米、高油玉米、爆裂玉米、青饲青贮玉米及高直链淀粉玉米、笋玉米、黑玉米等的特征特性、营养价值和综合加工利用情况,为榆林特用玉米的科研、推广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许多人以为,为了避免浪费,剩饭可以加热后再吃。但研究发现,剩饭重新加热以后再吃难以消化,时间长了还可能引起胃病。我们常吃的米饭中所含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经口腔内的唾液淀粉酶水解成糊精及麦芽糖。经胃进入小肠后,被分解为葡萄糖,再由肠黏膜吸收。淀粉在加热到60℃以上时会逐渐膨胀,最终变成糊状, 这个过程称为“糊化”。人体内的消化酶  相似文献   

16.
红薯淀粉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反应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硝酸铈铵作引发剂,合成了红薯淀粉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接枝共聚物,并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红薯淀粉的接枝共聚合的反应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本实验在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2.5小时,单体浓度为0.531mol/l,引发剂浓度为5.57mmol/l时,接枝率G与接枝效率GE较高.在实验的基础上,又探讨了反应可能的机理和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改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纤维素和甲壳素)进行 了广泛的研究。本文综述了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淀粉衍生物、纤维素衍生物和甲壳素衍 生物的制备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法在Si基底上制备氮化硅薄膜,通过红外吸收光谱研究分析了薄膜中的成分及键结构.  相似文献   

19.
黏附细胞的超微结构包括细胞骨架(cytoskeleton)、细胞黏附点(focal adhesion,FA)及细胞间连接(gap junction,GJ).保持细胞超微结构的完整,对复温后细胞的存活率及细胞功能是至关重要的.实验发现,冻结到一196℃后,部分F肌动蛋白被切断、卷曲,且扩展面积与细胞成活率随温度降低呈现相似的下降趋势;冻结后蛋白质vinculin(FA)和Cx-43(GJ)的数量分别下降到对照组的22%及10%左右.综述了冻结过程对细胞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的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实时观察活细胞超微结构的方法,并给出了初步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作物轮作的增产效应与其水分吸收增加和高效利用有关,假设轮作生长的作物比单一种植生长的同样作物消耗更多土壤水分。因为轮作使单一种植作物的一些因素的负效应被减弱了。轮作亦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MUE)。本研究旨在确定,当玉米(zeamaysL.)和大豆(GlgcinemaxCL.marr)轮作时,是否改变水分吸收或使水分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在1987年和1988年,测定了玉米一大豆轮作试验中,至地表下1.5m深处季节性土壤水分状态。被测试内玉米和大豆处理顺序为:连续种植,种植5年一类作物后第一年种另一类作物;种植5年一类作物后第二年种植另一类作物,两种作物每年轮换种植。同单一种植方式相比较,收获玉米后种植大豆,增产30%。收获大豆后种植玉米,增产11%。第一年种植玉米处理中,在其生长种植季节内总的土壤消耗水分是16mm,高于连续种植玉米的耗水量,玉米的土壤水分利用率与种植顺序相关达中等显著水平(P=0.14)。种植顺序不改变大豆的季节性土壤耗水。但第一年种植大豆的处理的总的水分利用效率比连续种植大豆的要高(P=0.05)。1988年,降雨稀少,与大豆相比,玉米耗水更多,而且吸收更深层的土壤水分;轮作时,两种作物都表现出耗水量增加。1987年,频繁的降雨量足以湿润地表0.3m以内的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