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一、土地利用的内涵及构成土地是万物之母,最广义的土地就是指自然资源,自古以来,土地就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1]。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与手段,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它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根据土地质量和特征开发利用土地,创造物质和财富,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的过程;二是指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改善生态环境,以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过程。根据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类型可以划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4条中规定: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二、我国土地利用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农用地就是对土地的生产性利用,而建设用地是对土地的非生产性利用,其主要是利用土地的空间承载力。因此,这两种不同的利用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一样。(一)农用地的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农用地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一种直接性的利用,农用...  相似文献   

2.
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与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民族与自然的互动关系而言,文化可以理解为"一定民族群体与其相应的自然环境的互动模式"。从当前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可以发现,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元凶或前提往往是人类文化多样性遭到破坏,也就是说,人类文化多样性得不到尊重甚至遭到破坏,往往成为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前奏曲。一方土地造就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养护着一方的生态环境,并由此为世界生态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做出贡献。各民族必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发挥各自的潜能。这不仅是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战争与气候之间历来都存在着密切联系。宋夏战区所在的黄土高原西部,还是季风控制比较明显,四季变化比较大的地区,战事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同时,由于黄土高原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加之受宋代以来中国大陆气候整体转寒的影响,生态状况也是每况愈下。而宋夏之间以争夺资源、争夺土地为目的的战争又加剧了这种环境破坏,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平衡,加剧了土地沙漠化,使极端天气的发生日趋频繁。因此,战争与气候之间的作用是交互的,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交互影响也会变得越来越强烈。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特点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民族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在民族学发展史上,对环境作用的估价虽然倚重倚轻,有时而别,但处处都能看到学者们为阐述这个问题而付出的努力。人类必须结成社会才能生存并发展经济文化,而社会又一定要建立在某种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作为现象之一的民族,当然也不能例外。民族共同体的各种历史类型,从氏族、部  相似文献   

5.
1756年因为对殖民地的争夺,英法之间引发了七年战争。1763年,战争以英国对法国的胜利而告终。但是这场战争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英国对北美殖民地政策的改变。这些包括土地,驻军和征税等问题的“新殖民政策”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事件,激起了殖民地人民对母国英格兰的不满与愤怒,促进了美利坚民族的整体意识和独立意识,加快了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6.
人类经济发展的载体是土地资源,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就变得非常重要。对于有限的土地利用,传统的可持续发展模型有很大的局限性,忽略了空间生态环境的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现探讨的主题就是构建一个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形成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人类生产生活和谐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7.
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加强民族地区环境法制建设,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边疆安全。西部民族地区水资源匮乏、土地荒漠化严重、草原生态恶化和污染严重西部民族地区由于相对贫困、人口的增长以及自然资源的产权不清等是造成西部生态环境不好的重要原因,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加强西部生态环境的立法、完善刑法中关于破坏环境的相关规定、规范生态环境的执法行为、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才能使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得到切实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与民族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其主要体现为经济文化的存在与发展总是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相关。各个民族不同的经济文化特征与内容是在不同的生态环境影响和作用下形成的,同时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态环境。文章以新疆为例就如何做到生态环境与民族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突厥语民族原始树木崇拜与民族地区生态保护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是一种特殊的资产,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图腾崇拜是人类最古老的宗教形式之一。突厥语民族现在还保留着一种由原始的树木崇拜而产生的有利于生态保护的优良传统。通过对突厥语民族的原始文化中的树木崇拜的研究,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原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更深刻地了解其文化内涵以取其精华,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现实效益,为现实所用。  相似文献   

10.
略论学科意义上的生态人类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人类学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生态环境及文化之间复杂关系的一门人类学分支学科,以人类、生态环境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在人类学学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发展生态人类学既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现实要求,又是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客观需要。应当按一定的路径发展我国的生态人类学。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文水资源状况的考察,描述了明清以来该县在人口与土地关系紧张,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条件下产生的水案的整体面貌,对水案前后乡村社会围绕对水权的争夺而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权力下移,大众时代出现。在大众时代,由于部分社会群体对资源的占有较少,又缺乏在体制内争夺和博弈的手段和能力,体制之外的争夺和博弈是社会发展不充分的结果。群体有自己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由于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涉及到少数民族社会成员个人的各种社会纠纷容易发展成群体纠纷,使人际行为变成群际行为,民族群体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3.
托妮·莫里森在《天堂》中对人类特别是黑人所面临的生态危机深表关注,小说展现了一种黑人群体的精神生态危机和社会生态危机,探索了黑人摆脱生态困境的途径,体现了莫里森的生态思想。莫里森提倡人们回归自然寻找精神依托,同时指出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爱的存在,学会爱自己和爱他人,以此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生态的健康。不同种族和民族之间应强调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包容和博爱,这样社会生态危机才能得以解决,人类才会拥有一个和谐健康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摘要]省际结合部往往是多民族杂居的区域。历史上,这一区域具有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小传统”。通过调查发现,省际结合部所发生的民族因素群体性事件情况主要表现为:一是当地民族群众维权行为;二是因山林、土地、水源等自然资源争夺引发群体性械斗事件;三是黑恶势力介入的群体性犯罪行为;四是流动少数民族与有关部门的冲突。因此,预防和处置该地区的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对策是:在省际结合部地区建立健全区域协作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资源,通过非官方力量调解民族关系;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地缘政治与智缘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与知识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国际格局演变最本源的两大因素。争夺和控制土地是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国际斗争的核心内容。反映地缘政治现实的地缘政治学也萌芽于农业社会、逐渐成熟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知识成为中心资源,它在信息时代的作用将超越土地的作用。在国家关系领域,土地的主导性使命终将结束,地缘政治将衰落于信息社会,日渐为智缘政治所取代。  相似文献   

16.
利用美国陆地卫星资源LandsatTM遥感监测数据,参考相关图件,进行解译判别,监测鞍山市区及各县区土地类型、土地退化类型,并结合水资源的调查结果,对鞍山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鞍山市全境存在一定程度的土壤侵蚀现象,但基本上为微度侵蚀,重度侵蚀和中度侵蚀面积较小;鞍山市区和台安县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一般,较适合人类生存,岫岩县和海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良好,生物多样性较好,基本适合人类生存。  相似文献   

17.
论民族文化的生成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分析人类文化共同质性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两方面对民族文化的生成环境进行了论述,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人体的高度进化为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人类的复杂交往为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社会环境,文化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化为人类创造了社会环境,又引导人类适应这个环境。文化为人类拓宽了生态位宽度,提高了人类在生物界的竞争能力。文化之间的竞争,是不同群体或社区之间行为适应能力的竞争。文化对生态环境的过度干预,加剧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关于民族风俗形成与发展的要素是学术界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 ,对此问题多数学者是避而不谈 ,少数学者则谈之甚少 ,从而使该问题没有形成学术争鸣的氛围 ,相应地其准确度也就不高。本文作者以民族文化是人类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产物为基点 ,通过大量例证 ,论证出 :影响民族风俗习惯形成与发展的核心要素 ,是不可能超乎三者之外的。因此 ,影响民族风俗形成与发展的要素主要是生态环境、社会和文化个体 ,并且任何一种民俗所展示的情节都是三者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该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城市规模、城市土地投入、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之间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经济发展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最大,城市土地投入次之,城市规模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最小。要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一要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加快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二要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强度,反对"摊大饼"的城市扩张模式;三要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四要加强土地生态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