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人豪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4)
阿历克赛·托尔斯泰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但是在他初登文坛的时候却是一个象征派诗人。从1907年第一部作品《抒情诗集》发表到长篇名作《苦难的历程》和《彼得大帝》问世,他的创作经历过两次重大的转折:第一次从象征主义转变到现实主义,第二次从批判现实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两次转变相继发生在俄国革命史上两个重大事件——1905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1917年10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他早年在创作方法上的探索,为他日后攀登艺术高峰开辟了道路。从 相似文献
2.
陆人豪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Z1)
享有世界声誉的俄国伟大作家列甫·托尔斯泰的名字,由于载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而特别受到文学研究工作者的重视。一九○八年,托尔斯泰度过八十寿辰;两年后,与世长辞。这两个纪念日曾经在俄国一九○五年革命失败后的很长时期,引起过民主运动的新高涨和政治思想战线上一场轩然大波。沙皇的御用文人、资产阶级自由派和社会民主工党内部的取消派,利用托尔斯泰的声望,大肆宣扬他的作品中消极反动的一面,企图麻痹无产阶级的革命意志,迎合斯托雷平镇压革命运动的需要。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对此作出了敏锐的反应,陆续写了七篇文章,尖锐地揭露和抨击了官方报刊的伪善和党内机会主义派别的反动性。文 相似文献
3.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0,(2)
伟大的革命领袖列宁,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引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走向胜利。列宁的光辉将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进。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一九○五年,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中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文学的党性原则,奠定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思想基础,解决了文艺和革命的关系问题。列宁指出:“对于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文学事业 相似文献
4.
陈复兴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2)
普列汉诺夫做为文艺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始终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考虑问题,发表意见的。即使在一九O三年以后,他逐渐地在政治和策略上滑到了孟什维主义的泥潭,而在哲学、美学和文学批评方面基本上还坚持着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立场。这也表现在关于托尔斯泰的一系列评论上,其中包括写于纪念托尔斯泰八十寿辰(1908)期间的《托尔斯泰和大自然》,以及写于托尔斯泰逝世以后(1910——1911)的“政治家的短评·从这里到这里》、《胡涂观念(托尔斯泰的学说》、《卡尔·马克思和列甫·托尔斯泰》和《再论托尔斯泰》等。这一组论文分析了托尔斯泰的宗教世界观,批判了反动派和自由派鼓吹托尔斯泰主义的叵测用心,捍卫了托尔斯泰的艺术真理,充分显示了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的战斗锋芒。今天研读这一组论文,对于我们全面地理解托尔斯泰的思想和艺术,对于我们坚持文艺批评的科学性都是颇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一 把个人生活同祖国、同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联,塑造各种类型的当代人典型,用以探索生活的真理,揭示“谁之罪”,回答“怎么办”,这种忧国忧民的激情和富有哲理性的深思,贯穿在整个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 相似文献
6.
7.
俄国著名诗人莱蒙托夫(1814——1841)一生短暂,逝世时不满二十七周岁,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四百余首抒情诗、完成的与未完成的叙事长诗三十余首、六部剧本、六部小说。就他的大部分作品而论,他主要是一位诗人,而且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诗人。他的诗语言尖锐犀利,同时又带有浓厚的阴郁色彩。他在诗中发出的抗议极为激烈,但诗中也有失望的悲叹和惊心动魄的呼 相似文献
8.
刘静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7,(Z1)
《阿Q正传》是篇好小说,我劝看过的同志再看一遍,没有看的同志好好地看看。——毛主席《论十大关系》我们的时代,无比光辉灿烂。我们所经历过的斗争,更是十分尖锐复杂,不少“人面的东西”,在真理光辉的照耀下,已经原形毕露,这为我们加深理解《阿Q正传》,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些条件吧,认真地再读一遍《阿Q正传》。 相似文献
9.
曾簇林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Z2)
一提起西方资产阶级古典文学史上的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文艺同人们便争相称颂,以现实主义的艺术大师赞之不绝,因为巴尔扎克取得了“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而托尔斯泰,则被誉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然而,何谓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表现何在?即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关系这一传统的美学命题一直纠缠着大家的头脑,要求我们作出合理的回答。 相似文献
10.
雷成德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4)
雷成德《论托尔斯泰思维的文化模式》运用文化学的观点对这位世界艺术大师进行了新的探讨。作者认为托尔斯泰是19世纪整个人类重要的文化现象,他既是历史与现实的产儿,又是一位伟大的文化创造者。 相似文献
11.
论托尔斯泰的女性思维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托尔斯泰在创作中,塑造了无数栩栩如生的女性艺术形象,这些形象的塑造基本上遵循的是好(妻子·母亲·女人)这样一个模式。无论是贵族出身的娜达莎、安娜、吉提、陶丽,还是平民女子玛丝洛娃,几乎无一不是如此。女性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要扮演妻子·母亲·女人的角色,因而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女性默默承担着侍奉丈夫,养育子女,料理家务的重任。托尔斯泰的女性思维模式正是这种传统思想观念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陈新宇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0(6):95-99
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的创作表现出深厚的高加索情结,这种情结又因诗人的个人经历而呈现出独有的特色。诗人对高加索既有童年时的美好记忆和成年后的大胆梦想,又有被流放后的重新感悟和认识;高加索对诗人来说既是一种自然存在,又是一种社会存在。他热爱高加索壮美的自然景观,迷恋它淳朴的民风和美丽的传说,也牵挂着高加索的和平与安宁。 相似文献
13.
易宋江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5):34-36
托尔斯泰的情感内容极其丰富,在《艺术论》中,他从多个方面对情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不仅强调艺术来源于情感,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动力,也是艺术表现的内容,而且认为艺术的本质就是情感。 相似文献
14.
李希賢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63,(4)
《阿Q正傳》是世界上一部不朽的文学名著,它具有多方面的、深刻的意义。对魯迅来說,《阿Q正傳》是他前期思想观点和艺朮观点的艺朮結晶,正确地研究这部作品,就能幫助我們了解魯迅前期的思想特点和創作特点。对文学史来說《阿Q正傳》立下了中国文学里程上的新碑,是現代文学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而且,它还蘊含着丰富的文艺理論問題,需要我們长期的研究。在当前,如何从典型理論上来研究阿Q典型和阿Q主义,却有重大的和迫切的意义。在文学理論中,“典型形象”一般就是指典型人物形象。文学史上的典型形象是丰富多采、各不相同的。但是,任何典型形象都是在生动的、具体的和直接感知的生活图画中对社 相似文献
15.
16.
钱婧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3):29-30,36
托尔斯泰在塑造典型人物时,极为重视性格的鲜明生动和多样性,把人物放在矛盾极其复杂的现实环境中,从性格的流动性,典型动作和细节,内心独白描写来刻画人物。 相似文献
17.
胡光利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
俄国大文豪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生前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卓越领导人、圣雄甘地未曾谋面.可是临终前几年却与他结成了莫逆之交。1905年9月2日.旅居南非的甘地以《托尔斯泰伯爵》为题.在其创办的《印度舆论》杂志上撰文写道:‘’一般来说,就连西方人也必须承认,当今世界上无论如何也找不出任何其他一个人.堪与博学多闻、聪明理智的托尔斯泰伯爵并驾齐驱”。①是什么原因促使甘地发出如此石破天惊的慨叹呢?这要从他们二人世界观以及政治主张的共识谈起。托尔斯泰出生于1828年.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一位世界上… 相似文献
18.
哈斯朝鲁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4)
阿·敖德斯尔是内蒙古老作家之一。他在五十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写出了许多短篇、中篇和长篇小说,已成为蒙古族文坛上的著名小说家。但他也写了许多富有草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散文。他同玛拉沁夫、安柯钦夫一起,对蒙古族当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的散文已汇集在《银色的白塔》散文集里。下面介绍他早期的五篇散文佳作。一、《银色的白塔》《银色的白塔》一开始就用亲切的记忆写白塔远景: 巴林北部哈日干台山和赛罕汗山之同是一片富饶的绿色草原。一座银色的白塔在绿色草原的薄雾里闪烁发光,象一根玉石雕成的擎天大柱,十分引人注目。这就是古来有名的辽代的白塔。那儿是我的故乡,所以我常亲切地想起这座银白色的白塔。 相似文献
19.
20.
王兆年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4)
莱蒙托夫是十九世纪俄罗斯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逝世已经140周年了。但是他的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当代英雄》却以其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和高度的艺术技巧至今仍具有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皮却林是这部作品的主人公。在如何分析和评价这个艺术典型的问题上,确曾存在着针锋相对的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他是“极端个人主义者”。必须“揭露他行为的卑鄙,玩弄女性的骗术,自我分析的虚伪性”。(《论毕乔林形象的个人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