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探析语义配置修辞在《论语》中的具体运用与作用,主要涉及语义配置修辞方法中同义配置修辞、反义配置修辞、类义配置修辞、异类语义配置修辞在《论语》里的分布与使用情况。探析发现,虽然各类方法的侧重点不同,但总体上都突出了互补、强调、对照、附加等表意功能。同义配置修辞、反义配置修辞、类义配置修辞从消极修辞方面使其语言达到了内容上明确、通顺,形式上平匀、稳密的效果;异类语义配置修辞则从消极修辞方面实现了辞格与辞趣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论语》中有些数词表示虚指,从而具有了一定的模糊性,本文就其模糊性而产生的修辞意义进行探讨,主要表现为委婉和借代,从而更好地解读我们的国学经典.  相似文献   

3.
儒家经典《论语》蕴涵了丰富的接受美学思想,其接受关学思想以“仁”为哲学基础,在一种具体阐释人生道德和哲学的形式下,从作者、作品和读者之维进行具体的展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典接受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论语》是若干断片的篇章集合体,作为语录体著作,是研究话语衔接的合适语料.参考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衔接理论,可以从语音、词汇、句法和辞格等不同层面分析、描写《论语》中的衔接现象及实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论语》语篇的内在关联和结构.衔接理论作为一种角度和工具,有助于《论语》的文本解读和修辞欣赏.  相似文献   

5.
刘宗周《论语学案》与黄式三《论语后案》同为浙东学派研究《论语》之经典。在注解原则上,《论语学案》志在教化,《论语后案》还原经典。在义理阐释上,《论语学案》求心之要;《论语后案》则对心颇为警惕,并将求心之要转化为寻礼之本。在解经方法上,《论语学案》直抒己见,《论语后案》重视考据。  相似文献   

6.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高徒之一。在《论语》中被少见的称为“子”,为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论语》是儒学最重要的经典,在《论语》中,提到曾子的名字达17次之多,其中,记载他的言论多达15条。曾参父子同为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感情更为深厚;他为人朴实敦厚,有传承儒家学脉的高度责任感;他提出和阐发的孝道、诚信、修身、担当等见解,发扬了孔子的学说;他将孔子“一以贯之”的学说慨括为“忠恕”,表明对孔子学说理解透彻,深得要领;孔子的嫡孙孔伋拜其为师,足见他已具备儒家学术传道者的崇高地位;后世尊其为“宗圣”,也是对其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统传道宗师地位的褒奖。这都有力证明曾子对《论语》成书做出有无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陆德明在对《论语》源流演变详细考述的基础上,阐明了自己的《论语》观。其《论语音义》一书,从字句、注音、释义、句读四方面对汉魏六朝的《论语》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保存了许多重要的《论语》研究史料。《论语音义》标志着《论语》学汉学系统的终结,在《论语》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论语》的文本特点,给后人随意解释留下了巨大的空间。然而用公理化的方法去诠释《论语》,则可以看出很多解释都是误读。例如朱熹《论语集注》以“天理”取代“中庸”,以“忠君”取代“德政”,都是误读的典型。这就显示了公理化诠释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修辞表达的内容需通过修辞接受来体现,因此修辞接受与修辞表达同等重要。在翻译这种言语交际活动中,原语修辞表达者表达的内容有可能完全被修辞接受者所接受,这就是信息接受等值,但事实上完全等值的概率很小。  相似文献   

10.
围绕《于丹<论语>心得》英译本,运用美国当代修辞学家罗埃德.比彻(Lloyd F.Bitzer)的修辞形势(The Rhetorical Situation)理论,从缺失、受众、修辞局限以及如何顺应和克服修辞形势对译者施加的限制等方面对其进行解读分析,可以探讨其成功之处,并对译者的选择做出修辞解释。  相似文献   

11.
对《论语》和《圣经》中的关于仁德的说教抽集并加以对比 ,从而看出仁德的强大生命力。它没有国界 ,不分宗教 ,从古到今。尤其江泽民主席提出“以德治国”的伟大人文思想更显示出“仁德”在当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变异修辞接受是变异修辞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变异表达和接受构成了变异修辞活动的两极.变异修辞接受是指接受者对超常规表达进行信息解码,是言语变异表达的修辞效果实现的过程.由于接受主体的先在经验、认知能力的差异,接受发生的时间、空间的不同,变异修辞接受的个体性突出.  相似文献   

13.
学界认为 ,跨文化交际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然而 ,若从跨文化交际的两个基本内容 :文化本质的研究及人们交际行为的研究来看 ,则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儒家代表作《论语》已具备之。《论语》不仅就现代跨文化交际学提出的文化差异性、交际差异性、交际和谐性进行了探讨。同时 ,孔子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宗旨也与现代跨文化交际学相似。在这一意义上 ,《论语》可称得上是“跨文化交际学”的雏形 ,孔子则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先驱倡导者  相似文献   

14.
《论语》成语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语》一书共留给今天384条成语,对后代汉语语汇的丰富和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特点为数量大,结构形式全,语法功能多,含义稳定。在先秦古籍中颇为少见。本文对《论语》成语的源流、结构、语法功能、意义变化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5.
《论语》一书的得名,由于文献的缺失,学界向无定论。即使如汉代文献本身,亦多有记载矛盾之处。作者结合考古成果,就汉代有关的文献记载进行分析,试图就《论语》一书的得名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太平御览》征引《论语》数量繁多,在沿袭类书编纂体例的同时又呈现出引文形式灵活多样的特点.在所征引的条目中更包含很多异文,这些异文不只与《论语》有出入,而且与很多古本的记载也有差异,通过对其异同的考辨可以为今人研究《论语》增补资料.《太平御览》在保存古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引文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在利用时要以审慎的态度对待这部“类书之冠”.  相似文献   

17.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也是我国古代进行荣辱观教育的一个蓝本。《论语》中的关于荣辱观的阐述,与当前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很多相同之处,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因年代久远,Joshua Marshman的《论语》英译本目前已少有人提及。本文从《论语》的英译及其研究、Joshua Marshman的生平简介及其翻译目的、Joshua Marshman译本的情况介绍及其评述等几个方面对Joshua Marshman的《论语》荚译做个简要介评。  相似文献   

19.
本书作者张春泉是我指导的最后一届博士生,关门弟子之一.春泉博士毕业后,与我们一直有着经常的联系,他常常在电话里报告他新的研究心得,我们听了十分欣慰,深感他当年在复旦读博时显露出来的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不仅未变,且有加强.值此经过精心修改的他的博士论文即将付梓之际,他来电嘱为之序,我当然很乐意将其推荐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20.
《论语》中"士志于道"是"士"鲜明的品格,这种品格亦可看作士的基本属性。士不同于一般社会成员,他们能超越自身经济地位的狭隘限制,而有坚定执着的志向。概括地讲,这种以道自任的精神表现在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强烈的参政意识、严格的道德自律。而其中士与道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为了道,士应该不计较自己的富贵贫贱,不贪图物质生活的享乐;为了道,士应该不计较个人的境遇是否顺遂;对"士"来说,"道"重于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