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王幼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
外语教学不是以讲授性质为主的课程,而是以训练性质为主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语言知识教学和言语训练的关系.语言知识是为言语训练铺路的,课堂教学中应多开展言语训练. 相似文献
2.
在跨文化交际中,除了语言行为之外,非言语行为也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外语教学中介绍有关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具备较为全面的跨文化交际素质,是培养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所需人才的需要,也是外语教学面临的一个新任务。 相似文献
3.
徐梅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2(3):9-14
自从语言和言语被彻底切分开以后,语言学的研究迈进了一个新时代。以此切分为立足点,语言作为一个动态平衡系烧中的成员,不断从平衡走向不平衡再走向另一个平衡。语言的活性体现在其面对言语的偏离和变异时所具有的调节和制约能力。物理学中的“张力”这一概念被赋予了语言学的特点。语言的发展变化对修辞学产生正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郭春燕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2,(4):34-35
外语教学中把语言和文化相结合 ,这不仅符合外语教学的规律和目标 ,也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改革外语教学是把外语教学过程转变为对外教学转变为对外语学习者文化素质的培养过程 ,是一种文化教育 ,是一种文化能力的培养。语言和文化确实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5.
丁世洁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5)
言语交际中的无声语言丁世洁一、无声语言的交际作用无声语言(也称非自然语言),从来就是人们用来传情达意的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虽然直到本世纪60年代才开始对它进行系统的科学的研究,但由于它在人类社会交际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因而语言学家早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语言和文化关系的基础上 ,初步探讨了“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定位 ,在强调“文化”的时候 ,不能离开其载体“语言” ,而后者始终是外语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柏学翥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进行有效的交际.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强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也就是理解与应用语言的交际能力.从语言的本质及语言产生、发展的规律来看,语言给终离不开它所依存的社会环境.那么,在外语教学中,如何才能在脱离具体的社会环境的课堂中有效地教授给学生语言知识,并使他们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交际呢?长期以来,这一直是困绕外语教学的重大难题.传统的教学法侧重于语法与词汇教学,导致了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套语言知识,却不能进行有效的交际.例如,有这样一例一位外宾… 相似文献
8.
9.
思维和语言的内在联系成了许多哲学家,逻辑学家和语言学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自然语言已经不仅是逻辑研究的手段,同时也是逻辑科学研究的对象。语言逻辑就是要探讨思维和语言的内在联系。目前对语言逻辑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体系,研究什么一直众说纷纭。我们认为:研究语言逻辑应从语言和言语两方面来研究,从“语言”来研究,就是要研究思维的工具——语言所表达的逻辑问题,它是一种静态研究;从 相似文献
10.
交际有两种方式: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在日常生活里,我们经常使用语言作为一种有效的交流工具,但我们却忽视了非言语交际.事实上,非言语交际是交流中的重要工具.非言语交际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体态语、体距和副语言.其功能主要有辅助、替代和强化有声语言.使用过程中应遵循自然、恰当和协调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王希杰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2):1-9
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是现代语言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这是一个方法论原则。重要的是研究如何把它当作方法论原则贯彻到语言研究的各个方面去。 相似文献
12.
李逊永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3)
一、什么是语言模型近十年来,各国语言学家对语言模型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然而什么是“语言模型”,在语言学家之间并无统一意见。美籍华裔语言学家赵元任在《语言模型和一般模型》一文中对这一术语的使用作了深入观察。一般是把语言模型理解为;采用模拟的方法对语言原型进行描写与分析的一种“装置”(广义的)。对语言原型的模拟可以是局部的、简化的、近似的,而不一定要求模型和原型完全等同。通过模拟,人们 相似文献
13.
赵伟军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语言与言语长期以来成为语言学派和语言教学流派的关注点和争论点,语言观或言语观决定了外语教学的走向,推动了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发展。探讨各语言学流派的语言与言语教学观点,用以说明语言教学中语言与言语的相互关系,揭示外语教学沿革历程,以此讨论来促进我们形成正确的教学思想,指导我们的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14.
吴克礼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3,(5)
语言语言,是人类社会中自发产生并正在发展的、分离的有声符号体系,这一体系(语言)是供交际使用的并能表达人类关于世界的知识和概念的全部总和。产生和发展的自发性与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林斯坦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
美国南加州大学语言学教授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在他的《输入假设:问题与含义》一书中指出:学习和习得是提高第二语言能力的两个完全不同的、相互独立存在的途径。语言学习是有意识的。学习者刻意要接受、内化语言规范标准,意识到这种接受、内化的存在,并能对他们加以研究和评论。而语言习得则是下意识的。习得者的注意力指向内容和话语效果,而不是指向语言形式,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处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对于已习得的语言知识也没有明确的知觉。克 相似文献
16.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齐品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109-110
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大学英语》精读和听力课中的间接言语行为现象 ,论证了运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指导教学、培养学生的交际和语用能力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非言语交际手段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言语交际是人类交际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非言语交际手段的主要内容,分析了非言语交际手段的特征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指出把非言语交际手段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中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们将在本文中概述一下业已证明与语言有关的脑区的一些主要特点,以及这些区域是如何相互联系的。语言是一种高度复杂的行为方式,在语言行为的过程中,整个的大脑皮层或多或少都是“积极的”。然而,最近对脑电流图记录的研究证明,在语言行为的过程中,某些脑区比另外一些脑区要更加积极。而且大量的临床证据说明,某 相似文献
19.
王希杰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5):33-36
“为祖国语言的纯洁而斗争”,这是中国的语文工作者长期以来所坚持着的。这个口号有其合理性的一面,然而是不科学的,不利于语言规范化工作和语言研究工作,但是,也不能全盘否定语言纯洁性概念,这样做同样是有害的。正确对待语言的纯洁问题,还需要做许多工作。 相似文献
20.
孙从远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1):94-95,113
在教师的课堂语言中,教师的衣着、仪表、体态、身势和面部表情这些属于光学-动力符号系统的非言语因素以及其它辅助语言符号系统中的诸多非言语因素,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