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江苏省大丰市移民安置点为考察个案,讨论其“选购旧房安居,置换土地生产”的社区安置方式.分析试安置方式实施的社会功能以及辅助措施。希望能对我国水库移民安置工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开发性扶贫移民安置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扶贫性移民的安置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构建了移民社区布局及其建设规模、乡村聚落的空间形式、移民的时序和实施步骤等移民安置模式。  相似文献   

3.
刘晋飞 《西北人口》2010,31(4):97-103
移民能否“扎根”是关乎移民生存发展的重要议题,而移民生活满意度争移民政策意愿是影响移民“扎根”的重要因素。本文对三峡库区不同安置类型的城镇移民的生活满意度和政策意愿作出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安置类型的城镇移民的生活满意度不同;不同安置类型的城镇移民的政策意愿不同。同时,对差异存在的原因进行学理阐述和实践反思。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型建设项目移民安置的科学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建设项目移民安置涉及移民、安置区居民、移民规划单位、移民管理单位、移民监测评价单位、各级政府和工程建设单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安置好移民,就需要将上述方方面面组织好、协调好。本文拟对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进行科学管理进行探讨。一、编制可行的移民安置规划1.移民安置的目标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安置了上千万的非志愿移民,其中有相当多的移民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移民尚未恢复经济发展的元气,遗留问题较多,直至今天政府还在进行扶持。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目标不正确。过去非志愿移民被作为一项救济和福利…  相似文献   

5.
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的途径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库区 4 0多万农村移民的安置是整个三峡工程移民的重点和难点。三峡工程移民安置规划由于过分乐观地估计了三峡库区土地安置容量和二、三产业吸纳农村移民的能力 ,致使库区移民安置密度过大 ,移民问题逐渐显露和严重 ,成为库区社会稳定的重要隐患。三峡库区经济落后 ,交通不便 ,二、三产业欠发达以及移民素质偏低的现实迫使农村移民转向大农业安置。然而 ,三峡库区人多地少、生态环境脆弱 ,开发土地资源必然会加剧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基于上述因素 ,本文提出了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实行以土为本和外迁安置相结合的原则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非自愿性移民自愿迁移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自愿性的人口迁移模型应用于农村非自愿性移民的研究,分析了中国农村非自愿性移民实现自愿迁移的机理.其关键在于一个合理的补偿价格。而要实现农村非自愿性移民自愿迁移,必须考虑农村非自愿性移民遭受的损失.包括实物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的损失。最后得出了在农业安置和非农业安置两种方式下,使得农村非自愿性移民自愿迁移的无差异点。只有当补偿标准达到该点时,才可以实现农村非自愿性移民向自愿性移民转变。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2007年江苏省部分移民安置地区的问卷调查数据及有关移民收入的统计数据,对三峡外迁移民后期扶持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描述性研究与分析。研究发现,尽管移民已逐渐适应安置地的生活,但仍然存在着诸如移民后期扶持方式的合理规划、人口审核与管理,以及移民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迁入地政府需要进一步落实国务院有关政策,建立移民后期扶持的稳定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远迁移民的人际互动与其返迁意愿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性移民是一种非自愿性移民 ,它的可持续安置和发展一直是衡量移民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本文从移民与安置区原有居民互动的角度 ,对丹江口水库远迁移民的返迁原因进行研究 ,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利益导向机制及其建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国庆  孙中艮  周建 《西北人口》2009,30(5):37-41,46
建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利益导向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和谐型工程建设的基本需要之一。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利益导向机制本质上是通过利益的识别和有效供给.达到促进移民搬迁、安置和发展的一种诱导机制。它主要有补偿、扶持、奖励、优惠、改善安置区设施条件和提高安置区社会融合水平等表现形式。利益导向实施机构要能够识别移民具体利益需求,科学供给。以促进开发性移民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扶贫自愿性移民的迁移决策及主体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明兴 《南方人口》2007,22(4):32-38
扶贫异地安置是我国扶贫攻坚的重大举措,扶贫自愿性移民的群体特征分析是扶贫异地安置实践和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北海市三个扶贫异地安置点的个案研究,在探讨扶贫自愿性移民迁移动机的基础上,对移民主体性选择进行了分析,说明了潜在移民成为现实扶贫移民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11.
建立移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非自愿移民而设计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移民生活、保证移民目标实现的重要机制。笔者以湖南省华容县为个案 ,深入分析建立移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运行机制 ,并提出了一些制度构建和运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易成栋 《南方人口》2004,19(3):58-64
在我国加速城市化进程中 ,非正式迁移的农村人口已经在城市工作、定居 ,成为城市常住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具有长期定居倾向。我国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依然存在。转型阶段的制度安排导致了劳动力市场、住宅市场、城市政治和社会文化环境等对非正式迁移的农村人口的社会排斥 ,并导致非正式迁移的农村人口边缘化 ,成为弱势群体。社会排斥通过住房表现出来 ,导致非户籍迁移人口与市民的居住分异。通过武汉市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实证研究表明 ,与市民相比 ,非正式迁移的农村人口住宅的数量少 ,质量差 ,产权情况不同 ,存在空间隔离和社会分异 ,证明了社会排斥的客观性。我国应进行与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相应的制度创新 ,平等对待非正式迁移的农村人口 ,将其融入市民社会 ;住房政策应在社会公平与市场效率的结合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鸿  褚亮  赵德余 《人口研究》2006,30(1):21-28
文章分析、比较征地农民各种养老保障模式的优势与劣势,认为现阶段应以社会养老保险作为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基础模式,以其它模式作为养老保险金的筹措渠道。到目前为止,各地区的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尚不完备,这是因为制度的运行环境还不具备,仍存在很多问题,在此尝试给出了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强调政府应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在城农民工留城倾向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依据 2 0 0 0年对成都市农民工的调查 ,在微观层面上分析了影响农村外出务工者留城的若干因素。研究发现 ,经济因素的作用并没有显示出统计意义 ,而社会心理因素 (比如对城市的认同和对土地的态度 )则能够给出比较合理的解释。教育程度会影响留城决策 ,但是其关系并不是线性的。配偶是居住在城市还是农村也会产生影响 ,但是父母和子女的影响则较模糊  相似文献   

15.
“城中村”的城市化特征及其问题分析——以广州为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伟文 《南方人口》2003,18(3):29-33
城市化的过程,不仅仅是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也包括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城中村"是我国大城市扩张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城市化的一个阶段.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城中村"的出现,"城中村"土地、人口、经济、生活方式以及社会问题所具有的城市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姚远  范西莹 《南方人口》2009,24(1):22-29
建立科学的社会政策支助体系是满足弱势群体需求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本文以北京市老年残疾人为对象,具体分析了弱势群体的弱势特征,并依据这些特征提出了包括政策目标、政策依据、政策原则、政策构架等部分的社会政策支助体系的设计框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08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对实际居住方式及居住方式意愿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和居住方式意愿是否得到满足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居住方式及居住方式意愿是否被满足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婚姻状况不同而有所不同。居住方式及居住方式意愿是否得到满足对于单身(丧偶、离异或者未婚)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但对配偶健在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社会安全阀机制与贫富差距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贫富差距较大已是一客观不争的社会事实。社会安全阀机制则起着调适贫富差距的作用,从而缓解了贫富差距所可能导致的利益和社会冲突,维持和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研究立足于贫富差距较大的客观现实,着重对现有社会安全阀机制进行分析,并指出在健全和完善相应社会安全阀机制的基础上消除较大的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19.
利用CSS2011调查数据,探讨了当前我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社会距离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个人经济地位越高,与农民的社会距离越近,家庭经济地位与个人文化地位越高,与农民的社会距离越远;居住空间条件越好,与农民的社会距离越远;与邻居互惠性交往程度越高,与农民的社会距离越近。研究认为,在城镇现实的体制和制度环境下,以下两个方面的努力可以缩减城镇居民与农民的社会距离,提升他们对农民的心理接纳程度:一是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措施,遏制并缩小目前城镇内部和城乡之间的住房不平等程度;二是创造理想的社会交往环境,促进城镇居民与包括邻居在内的社区其他居民和进城农民之间的互惠性交往。  相似文献   

20.
邱红 《人口学刊》2002,(6):42-47
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复杂,从人口学角度出发,运用五普及相关资料,对吉林省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虽然吉林省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总的形势比较良好,但依然存在诸如人口基数大、劳动力年龄人口增长快、老年人口增长快、城镇人口增长快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