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认为新制度主义主要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与规范制度主义.这四种制度主义由于对制度的界定各不相同,所以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与历史制度主义吸取了行为主义的科学性方面,但是不能解释制度方面的重大问题.社会学制度主义与规范制度主义比较接近传统政治学,但是所界定的制度太过于宽泛而丧失了应用价值.新制度主义的根本问题在于它们对于制度与行为之间进行了虚假的二元划分.  相似文献   

2.
历史制度主义作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重要流派,在比较政治学领域得到相当成功的应用,比较政治学也因之产生了著名的历史制度学派。历史制度主义对比较政治学的贡献在于:推动比较政治学摆脱行为主义的困境,开阔了比较政治学的研究视野,提高了比较政治学理论的解释功能。历史制度主义与比较政治学相契合的原因在于:研究主题不谋而合,研究的方法投合,都关注历史。  相似文献   

3.
制度是政治学的一个主要研究对象。但是制度研究范式在政治学的不同发展时期却有着不同的境遇。旧制度主义政治学特别注重对宏观静态制度的研究,坚持“制度决定论”;而行为主义政治学却抛弃了制度,把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作为了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对旧制度主义政治学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研究范式进行合理扬弃之后形成的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又将制度研究重新纳入了自己的研究视野,开创了制度研究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4.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作为当代西方政治科学研究的主导范式,其在发展过程中一度重视制度却忽视观念,因而无法清晰阐释一些政治现象,尤其是内生性的制度变迁问题。在社会科学整体演进背景下,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结合自身的理论局限发生了观念转向,推动了制度分析的议题深化、理论建构及方法更新。从逻辑起点、围绕制度与观念关系的基本主张、特点与局限三个方面,可以揭示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建构制度主义观念研究的大致样貌。从多学科分析视野与社会科学知识脉络加以审视,可以挖掘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观念研究的丰富内涵及关键突破。在此基础上对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观念研究作出综合反思,可以发现各个流派在方法提炼及运用方面独具特色,同社会科学前沿与内在背景脉络关联密切,存在交流沟通、相互转化、彼此联结及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国内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在学术译介、理论建构及现实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对其进行全面梳理与检视反思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分析1998年至2019年CSSCI期刊文献数据,旨在呈现国内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研究现状、热点主题、发展趋势及研究局限。在文献检视的基础上把握国内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发展取向及关键领域,可以发现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在收获丰硕成果的同时,仍存在诸多有待深入阐释的议题。具体而言,社会学制度主义相比其他流派受到较少关注,建构制度主义代表制度分析的新视角,制度变迁成为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制度理论的解释力及适用性应进一步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6.
作为罗尔斯正义论主题的社会基本结构,强调政治制度优先于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这事实上是对政治哲学的制度传统的回归。与此同时,政治科学中的新制度主义所主张的历史、文化和制度对政治行为的“锁定”性作用,也是对古典主义政治学传统即制度的“重新发现”。将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与罗尔斯正义论融合,可能将政治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即新古典主义政治学,基本特征是制度中心论、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的合一性以及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方法论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合法性与有效性是研究国际制度无法回避的范畴.权力、利益、观念分别构成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国际制度合法性的核心概念和逻辑起点,三者的合法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危机.关于有效性,三者则分别强调维持国际结构的稳定、降低交易成本、在互构中认同和身份的界定.在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关系上,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都是模糊的,往往陷入因果关系循环的困境;建构主义则强调合法性与有效性的正相关关系.实际上,国际制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是多维的.  相似文献   

8.
政治学中的新制度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批判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缺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理论体系.本文对新制度主义的三个主要派别--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新制度主义的理论意义及其缺陷作了一般评析.  相似文献   

9.
胡冰 《河北学刊》2012,32(2):196-199
历史制度主义是当前政治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目前学术界对其仍缺乏细致而全面的研究和探讨。本文较深入地分析了历史制度主义的产生背景、特点、研究方法和关键变量等,并在此基础上,评述了历史制度主义在中国当代问题研究中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10.
西方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虽然时间较晚,却已在政治科学研究领域成为主流分析范式.但它毕竟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三个主要流派虽有各自的研究路径,却因都坚持"制度中心观"本身就存在着发展完善的问题.作为外来理论,中国政治学者们在借鉴的过程中,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结合转型中国制度变迁研究的特殊性,开创了更具解释力的研究路径.未来中国的政治发展需要更多具有批判与开拓精神的研究者在借鉴西方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时,与本土政治研究相结合,并加以理论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的新制度主义政治学.  相似文献   

11.
从新制度主义看历史制度主义及其基本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制度主义是作为对传统制度研究的继承以及对“行为主义革命”的反动而出现的一种政治学研究范式 ,历史制度主义是这种范式中的一个研究派别 ,它以新制度主义的基本思路对历史的发展进行比较研究 ,从各国历史发展和比较的过程中去探求制度变迁的不同过程 ,寻求在稳定的制度安排下政策变化的根源 ,以及政治制度与政治观念的互动作用 ,以解释在特定制度局限下观念变革如何能导致政策变化。作为一个派别 ,历史制度主义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因而历史制度主义对政治学研究也有独特的贡献 ;当然 ,历史制度主义也存在一些基本的理论缺陷 ,主要表现在分析问题过程中的滞后性 ,在预测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逻辑上的“事后描述”以及“观念”解释的模糊性上  相似文献   

12.
在批判行为主义和选择性吸收理性选择理论的基础上,理性选择制度主义重申制度在政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以理性人假设为起点,融合了政治学中的制度理论和经济学中的行为理论,以行动者为中心考察制度与行为的互动关系。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假定行动者的理性动机外生于制度环境,坚持功能主义的视角,这也导致其相关分析陷入诸多困境。  相似文献   

13.
高奇琦 《江淮论坛》2015,(2):55-62,74,193
对于政治学界而言,充分认识和理性激发中国制度自信的关键是构建中国自己的比较政治学体系。比较政治学可以对中国制度的自我有效性证明和他者有效性证明提供有益的帮助。中国比较政治学的发展,关键是要形成自己的核心议题、基本价值和研究方法。中国的比较政治学既要发现被西方忽视的问题领域和概念,同时也要对一些重要的、带有西方印记的概念进行创新。在中国的比较政治学研究中,应该坚持一种"包容互鉴"的基本价值。在研究方法上,中国的比较政治学既要突出传统的多因解释和历史分析特征,还要整合西方比较方法中的一些优秀成果。中国的比较政治学发展可以为中国的制度自信提供更有力的论证,同时,制度自信的提出也给中国比较政治学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新制度主义是在对行为主义理论方法加以批判的基础上重新将制度引入政治学研究的。新制度主义中的诸流派在制度内涵、研究层面、研究角度和对本体论的认识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其中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三个主要流派从不同研究维度入手,揭示人类行为及其与制度间的互动关系,在对政治现象的解释上各有特色。这三个流派在发展中既有所不同,又显现出融合的趋势,使新制度主义学派的研究思路进一步拓宽,从而推动了政治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分析"范式",在美国政治学界中占主导地位,而在我国政治学界的研究和运用则刚刚起步.本文试图通过比较系统考察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方法论特征,并反思其深层次本体论、认识论基础,最后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方法论评析的视角思考其在我国政治学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彭琪  刘伟 《文史哲》2022,(2):154-164+168
准确把握中国治理现实、真正超越西方主流理论,要求我们必须将历史维度根植于政治学研究之中,建立历史传统与当下情境的有效关联。政治学中的历史究竟意味着什么?历史在中国政治学研究中是如何呈现的?由中西比较视野观察可知,历史制度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历史政治学的西学理论源泉;作为本土化的政治学研究路径,历史政治学在为中国政治学研究赋予历史感的同时,也拓展了主流政治学的考察范围。只有在理论自觉、平等对话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历史传统的认识,才能实现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古典社会学的制度研究中曾对经济学和政治学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并在当代兴起了经济学和政治学中的新制度主义思潮,也取得了辉煌成就。相反,以制度研究为起点的社会学在后来的演化中却出现了制度研究衰退。概括总结这段令人深省的学术史,不仅有利于社会学开展深入的学术反思,明确社会学制度研究的利弊得失,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助于认识制度研究在当代社会学中复兴的意义,在回应新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政治学挑战中建构新时代的制度社会学。一、制度研究在古典社会学中的兴起在古典社会学中,实证社会学、解释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都是发生于…  相似文献   

18.
刘晶 《东南学术》2013,(1):40-49
新制度主义在当前制度研究领域居于主流地位,其有别于设计和追求美好制度体制的旧制度主义,并在批判"低度社会化"的政治学行为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对新旧制度主义的研究路径进行梳理发现,存在着行动者从缺席到复归的发展脉络。新制度主义内部存在诸多分歧,但这些基于不同本体论、认识论的分支学派却共同关注于制度中的行动与理念因素,新制度主义之理论内核即为重新发现并诠释制度与行动者间的辩证互动关系。新制度主义对行动者及其理念的关注使其超越了结构与行动、制度与观念二元对立的思维,不仅在方法论意义上具有革命意义,也增加了制度主义进路的解释力度与范围;不仅使制度研究更加接近于真实的制度世界,也在弱化制度刚性约束的同时,增强了个体对制度规范的认同与承诺,最终提升制度实践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新制度主义的理论内核为分析当前廉政建设制度实践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并对构建新的廉政建设制度空间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历史制度主义作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主要理论流派与关键分析路径,在秉承政治科学研究传统的基础上汲取社会科学多样化的学术资源,在方法更新和领域拓展的过程中与新制度主义其他流派持续对话,提出了整合结构主义和历史取向的理论主张与解释框架。历史制度主义对经验研究中长时段、结构性、跨领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作出阐释,构建了路径依赖、正向反馈、关键节点等多种理论模型,持续关注制度的起源与特点、制度对政治行为的作用方式、制度变迁类型及动力机制等理论与现实议题。对历史制度主义的学术背景、演进历程与内在机理进行多线索的学理检视,不仅能够充分把握该流派的基本范畴、理论前沿与主要贡献,还可以在客观分析既有研究不足的同时全面展望历史制度主义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重要制度依据,党内法规的制度效能不仅关乎全面从严治党的实现,也是依规治党得以长效化的关键,然而现实中党内法规的制度效能实现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实现了制度与行为、环境的有机结合,对于分析制度效能问题具有视角优势。借鉴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制度-制度相关人-环境”三维分析框架分析可知,党内法规制度效能实现受阻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能动性因素和外部因素,具体表现为:党内法规的质量有待提高、部分主体的思想认知落后与法治能力不强、党内法规与环境的契合度不高。因此,提升党内法规制度效能应从党内法规的内部因素、制度相关人的能动性因素以及制度环境的外部因素方面着手,全面推进依规治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