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晋“三王”王羲之、王献之、王珣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作品《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则是名扬中外的希世之宝。当年乾隆皇帝获得这三件宝物,特收藏于养心殿内的书斋,起名为“三希堂”。“三希”,三件希世之珍宝也。  相似文献   

2.
元杂剧开场,往往首先跑出一个“冲末”。这“冲末”有时扮演番王,有时扮演书生,有时还扮演老太太。在元杂剧里,要算它的活动面最广,也最灵活。到底它是什么样的玩意呢? 王国維在《古剧角色考》中认为:末之“曰冲、曰外、曰贴,均系一义,  相似文献   

3.
问:最近小区里有许多老年人都打算在入伏后去贴"三伏贴",有人想通过"三伏贴"改善睡眠;也有人不知"三伏贴"能治哪些病,只是出于好奇,想来体验一下;还有人以为贴敷能"包治百病"。请问"三伏贴"是怎么回事?真的很神奇吗?答:"三伏贴"源自清代《张氏医通》记载的白芥子发泡疗法。药物以麻黄、白芥子、甘遂等辛温散寒的药为主调配而成,分别在头  相似文献   

4.
电视剧《凤临阁》某集写到宦官刘瑾指使爪牙暗中对太后投毒时,画面上出现一所房子,门首牌匾上写着三个大字“禦膳房”。这“禦膳”是什么意思?真叫人犯迷糊。  相似文献   

5.
《云中君》是楚辞《九歌》中的一篇祭神辞。那么云中君到底是什么神?很多专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著名的注家朱熹在《楚辞集注》中说云中君“谓云神也”。他这一看法为后来各朝楚辞注家赞同。但细细从本篇文字来分析,把云中君定为云神似乎有点不妥。同朱熹的观点有微妙分歧的有宋朝的洪兴祖,他在《楚辞补注》中说:“云神,丰隆也,一曰屏医”。他这一观点并不见新,其实早在东汉,王逸就在他的《楚辞章句》中注曰:“云神,丰隆也,或曰屏医。”王、洪二氏仅一字之差。可惜的是王、洪二氏都未深究下去,如  相似文献   

6.
林浩基在所著的《齐白石》一书中曾引了传主的三首诗 ,其中一首是 : 乌沙白扇俨然官 ,不倒原来泥半团 , 将汝忽然来打破 ,通身何处是心肝。书中说明 ,这“是十年前他所作的那幅不倒翁图上的三首题款”。 (见林浩基著《齐白石》 中国青年出版社 1 987年 9月北京第 1版  1 996年 2月北京第 4次印刷第 353页 )翻阅《中国画的艺术与技巧》一书 ,正好有齐白石的《不倒翁》图 ,并有题款 ,一核对 ,诗的最后一句为 :“通身何处有心肝”。是“是” ,还是“有” ?我个人认为用“有”更好些。理由如下 :其一 ,与画的题款一致。其二 ,“心肝”毕竟只…  相似文献   

7.
法律问答     
城管部门停电话有无法律依据?北京一位读者来信咨询:我在北京西三环附近有一座临街的房屋想租出去,于是在房子的临街窗户上贴了一个带有联系电话的出租信息。该出租信息贴出去不久,就接到城管人员打来的电话,  相似文献   

8.
深夜,我读完《西游记》,沉醉于那精彩的情节之中,却读不透它的精髓。苦思冥想着,不知不觉来到一座古建筑物前,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座老式房子。我敲了敲门,一位老者开了门,问我是何人,我学着古人唱个大喏道:“本人姓周名炜,因读不懂吴承恩的作品《西游记》,特来拜访他,请问您是……”那人把我上下一打量,说:“在下便是,请进屋。”桌子上微弱的烛火在晃动,我在桌旁坐下。吴承恩也坐下,说:“你是读不懂《西游记》的内涵吧?”我点点头。“其实这也不难!”他笑着说,“那些妖魔鬼怪很狡猾、很凶狠,目标只有一个,得到唐僧。为了吃唐僧肉,可以不择手…  相似文献   

9.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改造我们的思维方式》(《北京日报》2006年6月19日)。据介绍,作者是向党政高级干部讲授党的建设的,这就特别引人注意。作者是怎样“改造思维方式”的呢?简单说来,是这样三条:第一,放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立的思维,转为“两者交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兼容状态”的思维;第二,放弃“阶级定性的思维”,转为“淡化意识形态”、“阶级调和”的思维;第三,放弃“淡化”不同阶级之间共性的“革命党”思维,转为顾及不同阶级利益的、从而“不同执政党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的“执政党思维”。据说,只有这样“改造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江苏科技信息》2004年第4期在第38页用几乎大半版的篇幅刊登了一则《创新基金专题征稿启示》,内容有四项,前三项为征稿的范围、形式和要求。第四项具体为:“每篇稿件的字数请控制在5000字以内,请用电子邮件发送。”结尾部分有联系地址、联系电话、联系人、电子邮箱等等。一读便知,是一则“启事”,而非“启示”。启事,是为了说明某事而刊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如征稿启事、寻人启事、招聘启事等等。而启示,意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例子有“比如唐代文学,就涉及了文学与政治、文学与传统思想、文学与自身传统、文学与宗教、文学与科…  相似文献   

11.
大凡看过小说或影视片《西游记》的人,恐怕都还记得这样一个情节:在“齐天大圣”大闹天宫之后,玉皇大帝为了安抚和稳住这只“泼猴”,防止他再度闹事,便假惺惺地给了他一个“官儿”。此“官”的“职称”就叫“弼马温”。令人喷饭的是,“大圣”也有粗心的时候,或者说多少有点儿“官迷  相似文献   

12.
叙述的人称究竟有几种?关于这个问题,目前似乎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意见认为:叙述的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这就是说,凡是文章用第几人称代词,这文章就是第几人称的写法,如徐仲华先生即持此说。一种意见认为:文章叙述的人称,只有两种,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见川版《写作知识》。至于文章出现了第二人称代词,有人认为,要作具体分析,不是第一人称,就是第三人称,(见北师大主编《写作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3.
吐鲁番东,往哈密去的路上,有一古城,《北史·高昌传》作“白棘”。《魏书·唐和传》作“白力”。《北史·唐和传》又作“白力”。《梁书·高昌传》作“白刀”。《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亦作“白力”。《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十二年正月王式至交趾“树(艹刀)木为栅”句,胡注:“昔尝见一书从艸从力者,读与棘同。棘,羊矢枣也,此木可以支久。”今吐鲁番出土文书,自十六国到唐代,皆书作“(艹力)”。究竟“棘、力、(艹力)、刀、(艹刀)”诸字的关系如何?如果命名诸字,毫无关系,可否怀疑为异城异名?如果通过研究这些不同形体的文字之间的语言内部联系,说明了命名诸  相似文献   

14.
<正> 《汉书·高后纪》载,吕后二年秋七月,“行八铢钱”。颜注引应劭语曰,“本秦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即八铢也。刘邦以其太重,更铸荚钱,……民患其太轻,至此复行八铢钱。”秦钱既“重如其文”——“半两”,即是十二铢重,吕后八铢文为半两,重仅八铢,怎说吕后八铢“本秦钱”呢? 唐杜佑在《通典》中将“重如其文”一句删去,这样,“秦钱,文曰半两,即八铢”,与吕后“八铢,文曰半两,本秦钱”统一了。《通志》、《通考》皆沿袭《通典》的说法,今人亦照搬照引不疑。但,史书明载秦半两“重如其文”,怎好随意删去,含混凑成与吕后八铢相等呢?清人蔡云、今人王献唐皆察觉应劭之说谬误,但二人所释亦难能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15.
《诗经》《大雅·皇矣》“帝作邦作对”一语中的“对”,究竟是什么意思?本文想就此作些探讨。 这首诗的大旨,《诗序》说是“美周也”。[宋]朱熹《集传》以为:“此诗叙大王、大伯、王季之德,以及文王伐密伐崇之事也。”全诗八章,“首章言天初眷大王之意;次章述大王迁歧也;三章述大伯、王季相逊之事,为文王张本;四章则述王季之德,以及文王也。”“五章、六章言天命文王伐密;七章、八章言天命文王伐崇。”自来并无什么异说。全诗的文字大致也还是明白的。只是其中  相似文献   

16.
五年制中学高中语文第二册《土地》后引了《左传》上一段文字:“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于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课本将“与之块”注释为“给重耳泥块”,将“块”解作“泥块”是正确的。 《说文》“(土鬼)(块)”写作“”,说“”或作“(土鬼)”。那么“(土鬼)”与“”当为异体字。《说文》又以“”释“(土鬼)”,“(土鬼)”就是“土块”。《国语·吴语》:“(楚灵)王寐,畴枕王以而去之。”韦胎注:“,(土鬼)也。”《尔雅·释言》:“(土鬼),堛也。“段玉裁认为“堛”即“”之异文,可见“(土鬼)”,、堛三字都是“土块”的意思。晋杜预在注“野人与之块”这句话时,虽未对“堛”直接加以解释,却说:“得土有国之祥,故以为天赐。”可见杜预也是把“块”解作“土块”的,不然,何以有“得土”之说呢?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评述李自成仓惶出兵迎战已经降清的吴三桂时,说:“在这期间留守京都的丞相牛金星是怎样的生活呢:‘大轿门棍,洒金扇上贴内阁字,玉带蓝袍圆领,往来拜客,遍请同乡。’(《甲申传信录》)太平宰相的风度俨然矣。”这篇文章节选在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内,课本为上引“大轿门棍”、“洒金扇”、“贴内阁字”各各加了注释,其中两个注文都很明白,唯独“洒金扇”仍不能令人知道它究属如何。原注云:“[扇]指作仪仗用的长柄扇。”其柄长,不是用来扇风而是用作仪仗,这一点是注了,但是有此仪仗表示了什么? 扇上“洒金”又是什么意思? 依然不能令人从这个注文中得到了解。  相似文献   

18.
读了一九八一年第一期《教学与进修》上发表的《古诗文中修辞误释三例》一文,很受启发。对“通感”这种修辞手法,一般的修辞书上,甚至根本不提它。王继如同志在这方面进行探讨,是很有意义的;他关于通感的一些论述,也是正确的。但我对他所举《阿房宫赋》当中的例证,还有一点疑问,现在提出来向王继如同志请教。 关于杜牧《阿房宫赋》中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两句,《古文观止》释为:“临台而歌,则响为之暖,如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作家桑德拉·西斯内罗斯在其代表作《芒果街上的小屋》中,巧妙地把美墨裔女性的人生沧桑与抗争隐喻于主人公埃斯佩朗莎对"房子"的追求过程之中。作为美墨裔女孩,埃斯佩朗莎具有"下层贫民"、"少数民族"与"女性"的"三重边缘身份"。这"三重边缘身份"使她所努力寻找的栖息空间——"房子"蕴含着三重内涵,即物质形态、种族意识形态与女性主义形态的"房子"。这三种形态所蕴含的寓意分别是对改善物质生活、种族平等与性别平等的追求。而这种追求主要通过"独立"、"集体主义道路"与"写作"三种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吐鲁番东,往哈密去的路上,有一古城,《北史·高昌传》作“白棘”。《魏书·唐和传》作“白力”。《北史·唐和传》又作“白力”。《梁书·高昌传》作“白刀”。《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亦作“白力”。《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十二年正月王式至交趾“树芀木为栅”句,胡注:“昔尝见一书从艸从力者,读与棘同。棘,羊矢枣也,此木可以支久。”今吐鲁番出土文书,自十六国到唐代,皆书作“艻”。究竟“棘、力、艻、刀、芀”诸字的关系如何?如果命名诸字,毫无关系,可否怀疑为异城异名?如果通过研究这些不同形体的文字之间的语言内部联系,说明了命名诸字的关系密切,那就基本上可以排除上述假设,从而论证其为一个城市命名的不同书写形式(当然还要根据史实,相互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