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淑萍 《回族研究》2004,(3):116-120
一、回族历史《中国回回民族史》题记 /白寿彝 / /回族研究 ,第 2期12— 13页《葡萄牙人在华见闻录》中的穆斯林 /盖双 / /回族研究 ,第 2期 79— 82页对元代色目人家族的考察———以乌伯都剌家族为例 /马娟 / /回族研究 ,第 3期 37— 4 1页齐鲁大地伊斯兰教第一碑 /马明 / /回族研究 ,第 3期4 2— 4 3页入附明朝的撒马儿罕回回 /张文德 / /西北民族研究 ,第 3期 4 8— 5 6页从回族伊斯兰译著序跋看历史上回汉文化交流心态及其原因 /汪平秀 / /嘉应大学学报 ,第 1期 94— 98页近代回族知识分子的历史选择 /杨志娟 / /贵州民族研究 ,第 2期 …  相似文献   

2.
陈亮 《回族研究》2012,(2):26-31
有明一代,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回回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等等,他们对明朝的巩固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西域回回"陈友以出使起家,后因军功封为世爵,成为明朝回回人当中的标志性人物。对陈友个人及其家族成员的事迹考述,对研究明代回回人的历史活动以及历史作用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明朝曾有大量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内附,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穆斯林民族.明朝以优惠条件接纳内附者,将他们安置到全国各地,并将其中一部分编为世袭军户,称"达官兵".景泰、成化间,曾将一部分"达官兵"迁入广州,久之,这些移民成了世居广州的居民,成为广州回族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4.
回回一词的起源和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梦溪笔谈》与《谱双》中的回回 回回为回纥,回鹘的音转 对反对音转说的评论 蒙古初期汉族文人对回纥、回鹘、回回诸词应用的含混 元代称伊斯兰信徒为回回 《元史》中杂出回纥、回鹘、回回诸词的原因 回回一词另一广泛涵义 撒儿塔兀勒、撒儿塔黑台,大食与回回 哈剌鲁和阿儿浑人——不称回回的回回人 钦察和康里人的信教问题 绿睛回回——信奉基督教的阿速人 结语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了元代东来的50个回回家族的谱系仕履和原始资料的出处,文章分五部分:《元史·氏族表》中的回回世家,《蒙兀儿史记》、《新元史》民族表合并和增补的回回世家,哈剌鲁氏入中原融合于回回,阿儿浑氏入中原也融合于回回,历史的再认识。) 公元13世纪蒙古军西征,随着征服战争的推进,出现了一个移民高潮,大批的回回人东迁中国本土。东来的回回人在元代的政治生活中是一支活跃的力量。他们为统一全中国的事  相似文献   

6.
凉州达氏家族属于明代的"归化回回",曾涌现出达云、达奇勋等名将,为维护明朝西北边陲安定发挥了突出作用。达氏家族中,当属达云功勋卓著,他一生戎马生涯,屡建奇功,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回回爱国人物。通过达云在明朝的活动,我们既可看到回回民族极强的适应性,又可观察明朝内迁少数民族政策措施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13世纪波斯语成为在中国生根的一种外语、一种少数民族(即回回人)的族内共同语言,也是中国对外交往,特别是与伊斯兰文化圈的国际交际语言。明朝建立之后,承续元朝传统,波斯语不仅继续成为明朝与外国交流的语言,而且在国内政治生活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于是兼通汉回两种语言的回回人受到重视。①波斯文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成为书写《荐福图》的五种文字之一。  相似文献   

8.
明代的辽东黑氏家族,属于明代的"内附回回",世代为将,为国家守卫辽东边境,明后期出了黑春、黑云龙、黑云鹤等名将。明末,黑云龙迁居宣化府,逐步形成后来的宣化黑姓回族群体。宣化黑姓回回,在明代内附回回的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也是明清鼎革之际有代表性的回回爱国人物,其事迹值得深入研究,以彰显回回民族的爱国传统。  相似文献   

9.
马轼、马愈父子是明朝前期两位不太引人注意的人物。马轼曾以星占服务于军中,又是著名的院体画家;马愈是书画家,以诗文书画与江南士有广泛交游。马氏父子的民族无明确记载,根据他们所表现出的某些特点,特别从马轼的星占活动和马愈的《马氏日抄》对西域事物的特殊兴趣上,我们怀疑他们是回回阴阳人的后裔,是已经深度汉化的回回文化人。  相似文献   

10.
在明代的对外关系中 ,中西亚以狮子为“贡献”的交往显得格外的突出。今阿富汗赫拉特市的“哈烈”城首开记录 ,以后 ,朱氏皇帝相继从今乌兹别克撒马尔罕市之“撒马儿罕” ,今伊朗设拉子市之“失剌思”、伊思法罕市之“亦思弗罕”、阿巴斯港市之“忽鲁谟厮” ,土耳其科尼亚市之“鲁迷” ,也门亚丁市之“阿丹” ,沙特阿拉伯麦加市之“天方”等国得到狮子。狮子数量之多以及输入的频繁 ,在中国中世纪的历史上名列前茅。缘于亲眼目睹 ,明代士人对于这种猛兽的外形、特征的描述 ,可谓亦细亦微、惟妙惟肖。随着狮子“贡献”而带来的日益严重的财政和外事问题的出现 ,永乐、宣德之际朝臣的歌颂变成了天顺、嘉靖期间朝臣的劝谏  相似文献   

11.
云南回族向东南亚的迁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继德 《回族研究》2003,78(2):36-46
约从明末清初开始,由于战争、起义及逃避政治改革等诸多原因,云南回族穆斯林曾先后多次由开辟已久的西南丝路通道迁入缅甸、泰国北部等地,并进而形成两个定居境外的回族穆斯林派生族群———"潘塞人"和"秦和人"穆斯林。本文运用历史学、宗教人类学、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潘塞人"、"秦和人"的迁徙历史、社会结构、人口分布等方面的综合考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云南回族迁徙东南亚的历史脉络,为回族学跨境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代宁夏回族区域民族特点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 ,由社会内容的扩展 ,必然在空间上演化为区域性特点。元明时期 ,宁夏社会经历了长期的演变 ,至清代 ,回族在这一地区有了长足的发展 ,产生了新的社会结构以及由此为基础的民族运动。这极大地改变了宁夏的地区特点 ,即由边塞区发展为回族聚居区。由此 ,宁夏在全国区域格局中的回族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 ,这正是她成立回族自治区域的历史基础。本文以民族史和区域史交叉的视角 ,阐述了回族社会发展对宁夏区域特点变化的推动 ,分析社会客观变化和人们主观认识在区域特点形成中的作用 ,得出了富有创见的观点 ,对多角度认识回族史不乏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经"文字产生的背景--关于"回族汉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所研究的是我国回回人先民母语的转变与"小经"文字产生的相互关系问题.回回人的先民在从外来移民转变为中国一个少数民族的过程中,曾经历了一个"双语时期",即同时操汉语与波斯语的时期,其时代大致在元与明初.目前保存下来的早期回族汉语标本可上推至明初.回回人的"双语时期"约结束于明中期,这时多数回回人已经不懂波斯语,其母语也演变为"回族汉语"."小经"文字的产生当在此后.  相似文献   

14.
杨大业 《回族研究》2005,67(1):26-34
本文简略考证了明清时期顺天府、直隶所属州县 29位回族进士的生平、事迹,重点提供了他们为回族的根据,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线索。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证了明清时期山东所属州县30位进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家世,重点提供了他们为回族的根据,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线索。  相似文献   

16.
明清回族进士考(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大业 《回族研究》2005,42(4):67-75
本文考证了明清时期安徽、河南所属州县29位进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家世,重点提供了他们为回族的根据,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应用现代DNA分析技术,研究回族的起源、迁徙、融合、演变,探讨回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及有关发展规律,应是回族学研究的一个值得重视的方面。本文利用本实验室积累,综合国内外其他族群基因资料,以群体角度从DNA水平探讨了回族的起源、迁徙、演化等问题,证实了以往大多数人类学调查的结果,即回族与北方民族之间有相当大的融合。并且明确了回族中有较大比例的高加索人种的混杂程度,而这种基因流动应该主要与唐宋时期西域商贾、使者留居和蒙元时期蒙古人西征有密切关系,为传统的回族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证了明清时期陕西、四川、甘肃所属州县16位进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家世,重点提供了他们为回族的根据,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