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在西方哲学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突出的要算它最先提出并系统地论证了认识主体能动性的思想。尽管这个思想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但它对哲学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不能否认的。一、知识的性质和主体的能动作用提出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思想,首先是康德基于他对科学知识性质的独特理解。研究认识论的目的在于获得科学知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知识?在这个问题上,康德与以往唯理论和经验论的理解不大一样。在他看来,真正的科学知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它要有普遍性与必  相似文献   

2.
当代认识论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三个层次上展开的:(1) 作为心理发生问题,(2) 作为日常知识问题,(3) 作为科学认识问题。科学认识论所关心的是后者,即它从科学认识问题的研究中解决或回答一般认识论的问题。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人类认识的高级形态。作为社会现象,科学是一种与社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试论意志与人的超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本质是一个实体范畴 ,它是对人的本质属性的界定。马克思认为 ,人的本质是实践 ,而实践则表现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超越性 ,因而人的本质也可以说是超越性。本文试图从意志与实践的超越性、超越性认识之间的关系来重新阐述人的超越性这一哲学问题 ,以此证明意志是人的超越性之维。  相似文献   

4.
对于主体能动性的外部宏观机制,理论界已从多维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拟从微观角度入手,对主体能动性的发生机制、发展机制和动力机制作些初步探讨.主体意识:主体能动性的发生机制主体能动性是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外部世界的能动反作用,表现为主体通过积极的认识和活动能动地反映和改造世界.主体能动性是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有的一种能力.但是,它并不是与生俱有和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主体自身本质力量的壮大而壮大,随着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改造的深入而逐步  相似文献   

5.
科学认识主体能动性的实现,体现在科学认识成果即知识体系中。由于科学认识活动本身固有的二重化过程,主体认识活动的结果不可能总是与其目的相符的。由此产生了科学认识主体能动性之二重实现的问题,即积极实现和消极实现的问题。因此,在科学认识论的研究中,有必要考察科学认识的二重化和科学认识主体能动性的二重实现,阐明科学认识主体能动性之积极实现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正> 人们都承认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是活跃的、能动的。但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它具有什么样的内在运行机制,却是一个至今没有讨论清楚的问题。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 (一) 审美活动如同认识活动一样,也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单向的,而是双重的,即主体的审美对象(现实美、艺术美)的反映必  相似文献   

7.
1、我国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极大地调动了我国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大人民群众身上涣发的勃勃生机和活力,推动着我国社会迅速发展.这一现实,给哲学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在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主体能动性会受到压抑和限制,不能充分地表现和实现?为什么经济体制改革和新体制的建立,却能使主体能动性得以发挥和发展?经济体制与主体能动性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经济体制为什么能成为主体能力性的制约因素?它又是如何制约着主体能动性的?等等.研究这些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促进我国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具有实践意义.2、经济体制,按已被公认的定义,是指某一特定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社会经济活动的制度和形式.人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任何经济体制,都是主体经济活动的产物,是主体实践活动的结果.不仅经济体制的产生,而且它的发展、完善和变更,也离不开主体的活动,都是通过主体实践活动的推动或选择而实现的.那么,它何以成为主体能动性的制约因素呢?它又是如何制约着主体能动性的呢?深入地分析经济体制,对这些问题,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认识.  相似文献   

8.
八十年代初期以来,随着现代科技和改革开放的日益发展,在哲学领域中对主客体关系问题的研究也愈来愈深入。主体性的确立,主体意识的增强,对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挥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四化建设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对于促进思维方式的现代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也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主体能动性是认识论的一个古老而重要的问题,也是康德认识论的核心。康德提出了自己关于认识论的基本观点:物自体提供感性材料,主体自我提供认识形式,并首次对主体能动性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具体论证,从而在人类认识史上进行了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形势更具开放性、广泛性和多元复杂性。从国际看,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从国内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逐步推进;从教育对象本身看,纷繁复杂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对象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现实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内容和方法上有所超越,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和超越性是辩证统一的,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性和超越性的统一,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自觉能动性是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他说:“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这里,毛泽东同志对自觉能动性的概念作了科学的规定:从外延上看,自觉能动性使人区别于物——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植物和动物),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动性。从  相似文献   

12.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十分重视对主体的作用的研究。他说:“心理学不只是一门个人的科学,而且也是一般人的、特别是广义、‘主体’的科学”。又说:心理学是“关于主体与主体的行动的科学”。皮亚杰认为主体不只是指个人,而且包括一般人,即人类,他把后者叫做“一般的主体”。他还说主体是“活动的发源者”。皮亚杰给心理学和主体所下的定义,就突出地强调了主体的能动性。强调主体的能动性是发生认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其主  相似文献   

13.
(一) 何谓主体?哲学界众说不一,有的认为主体是指个人自身,有的认为主体就是指人自身,既是指个人自身,又是指集体、人类自身。其实,主体是一个动态概念。如人类进行改造世界的活动,这里的主体,就是指整个人类自身;如个人办事,那么个人自身就成为主体,个人自身之外的他人自身和作为认识对象的客观世界一样,也都成为客体了。主体是相对于客体的概念,具体情况要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邓喜道 《江汉论坛》2005,2(1):87-89
主体在实践中获得并证明了认识的能动性。辩证唯物主义正是在强调认识的能动性这一基础上超越了旧唯物主义。而认识的能动性是受认识主体自身因素的影响的。本文仅从主体方面探讨了影响认识能动性的主观因素,分析了主体的目的动机、情感意志、利益价值和知识经验对认识能动性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 社会改革离不开哲学。但哲学为改革服务,不能停留在运用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理论为其做论证上,而应进一步阐明现实社会中诸矛盾的焦点之所在,从而为改革指明方向。本文即试图从一个新的哲学角度来探讨改革问题,努力阐明社会改革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的每个环节和层次,既是客体,又是主体,是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然而,现实中,人们往往只看到社会改革系统的客体性一面,对其主体的规定性则视而不见,致使各层次的主体能动性在相当程度上处于潜在状态,没有变成现实的力量,因此,在社会改革中,如何充分发挥主体系统的能动性,就大有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正> 能动性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黑格尔说过,能动性“是一个伟大的意识,一个重要的知识。”为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哲学的能动性范畴,本文试就能动性含义的历史演变作一番粗略的考察。最先提出“能动性”这一范畴的是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他提出的原子唯物主义学说认为,原子是一种最小的、看不见的、不可分的物质微粒。运动是原子本身固有的属性。人的灵魂也是由原子构成的,不过,构成灵魂的原子更精致、更高级。他说:  相似文献   

17.
<正> 什么是主体能动性?简单地说,就是人的能动性。它指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主体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主体就是指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这个“人”,既不同于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的人,也不同于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的自然的人。它是现实的、社会的,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客体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它不以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客观实在。它是进入人的活动领域从而同主  相似文献   

18.
普列汉诺夫认为,首先要肯定人类历史发展的铁的必然性,其次才是在一定条件下发挥作用的人的主体能动性,主体能动性只有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相符合才能得到真正发挥。萨特对此提出质疑:既然一切都是铁的必然性,那人的存在还有何意义呢?萨特对普列汉诺夫哲学主体能动性思想的批判,虽然有我们不认可的部分,但他对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强调,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在遵循客观规律性的同时,我们也要加入更多的主体能动性的元素。  相似文献   

19.
探研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是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课题.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中社会形态的可超越性和生产时代以及发达的商品经济的不可超越性,是解决这个课题的关键.本文就此提出一些探索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在良好身体素质的前提下,能力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力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和他为国家、为社会、为历史、为人类所作贡献之大小。可以说,人的能力之重要,无论怎样说都不过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