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春玲 《理论界》2009,(4):155-157
近代中国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欺侮,当时,马克思、恩格斯曾深切地关注着中国的境况,关怀着中国人民,他们深刻地揭露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本性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充分肯定和赞扬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战斗精神,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从中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从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动,面对西方列强赤裸裸的侵略行径,中国人民曾经以血肉之躯,奋起反抗。但是,近代中国人民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大多是从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感性认识出发的。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则要到五四时期。也就是说,由于俄国十月革命  相似文献   

3.
论陈独秀的早期爱国主义思想荆忠湘从鸦片战争开始,由于资本主义列强的不断侵略和压迫,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的耻辱和痛苦,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威胁.因此,反对外来侵略,救亡图存,成为每一位中国先进分子最为关心的问题,爱国主义成为他们共同的思想基础.陈独...  相似文献   

4.
王鹏 《晋阳学刊》2002,11(2):76-80
1895年至1905年的10年间,美国利用英俄竞争形成的均势,力图向对立双方索取最大好处,以满足在华扩张的野心。美国所谓“门户开放”政策绝非要维护中国的主权,它只不过是为美国挟制中国、对抗列强侵略政策服务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铁路作为一种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压迫而被引进来的。西方侵略者用炮舰打开了闭关的清朝帝国的大门,为了扩大对华侵略,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俄、英、美等国把修筑铁路提到对华侵略的日程之上,它们对清政府接连不断地提出在华修铁路的要求,但都被拒绝了。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湖,而攫取中国铁路权,则是列强侵略中国计划中的首要一环,所以它们争先恐后地利用不同方式吞噬中国的铁路权。从一八九五年至一八九九年,中国的绝大部分领土都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各自划分的“势力范围”,中国一万多公里的主要铁路干线都被帝国主义各国控制着。与此同时,中国人对铁路的认识由肤浅转为深化,刘铁路的态度由排斥转为接受。一八八一年,为解决开平煤矿运煤的需要,建成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一唐胥铁路。中法战争后,倡议筑路  相似文献   

6.
以往的研究认为,西方列强瓜分中国,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开端,始于中日甲午战争后俄国强租旅顺大连、德国强租胶州湾。我国几本近代史著作都持这样的观点。本文作者认为,这实际上是只注意到了列强划分势力范围过程中较为突出的事件,而忽视了这个历史事实的整个演变过程。事实上,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主要特征和实质内容,早在甲午战争前英法侵略云南的历史过程中就体现出来了。也从即19世纪80年代英法侵略云南开始,就揭开了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这一历史过程的序幕。这个时期英法对云南的争夺,是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明显例证,其特点在甲午战争后德俄日等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过程中又得到了再现。  相似文献   

7.
先祖父詹天佑(1861-1919)被誉为我国近代工程技术界先驱,他幼年考中清政府选派首批幼童出洋,自1872年起,留学美国九年,1881年毕业放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归国后,怀着一颗热爱祖国之心,把在国外学得的知识与技能,贡献效祖国工程建设事业。他从事铁路建设三十年,奋发图强,不畏艰险,勇于创新,为发展我国铁路和开拓工程事业,奋斗终生。维护我国铁路修筑权利,致力铁路法规建设,是他一生业绩中之重要内容。一、维护路权,抵制列强侵略,发展铁路事业。我国近代铁路修筑史是列强侵略我国及我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历史。清末,…  相似文献   

8.
天津自1860年被辟为通商口岸之后,西方天主教与基督教相继传入,各国传教士纷至沓来.他们利用不平等条约所取得的特权,依仗政治军事侵略势力,购地建堂,招纳中国教徒。不久,便形成了一股教会势力.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目中,一般都把外国教堂视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象征,因而对外国教会和传教士非常仇视,对信奉外来宗教的中国教徒亦十分憎恨,贬称为“二毛子”.这种心理状态,完全是由于各资本主义列强之侵略政策所造成的历史隔阂与敌对情绪.事实上,绝大多数中国教徒都是贫苦而善良的劳动群众.他们尽管信奉外来宗教,但却依然保持着一颗热恋祖邦故土的真诚爱  相似文献   

9.
列强与辛亥革命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代中国革命的几次高潮,都是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列强在镇压中国革命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赤裸裸的侵略本质。辛亥革命期间,列强诸国不仅没有直接干涉,而且相继宣布“严守中立”,但无数事实证明,他们仍然是绞杀辛亥革命的元凶。一、列强为何宣布“中立”列强的侵略本性决定其不会放过干涉中国革命的一切机会。然而,当机会不成熟时,又往往打出“中立”的旗帜。辛亥革命期间列强所谓的“中立”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 (一)革命党人反满不排外,列强无干涉借口。武昌起义后的革命党人怕得罪外国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诗文的核心思想及艺术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启超诗文的核心思想及艺术特色曾宪就梁启超的一生,是爱国革新的一生。他生活在晚清,那个年代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加紧进行侵略和掠夺,封建专制主义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年代。在广大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影响下,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梁启...  相似文献   

11.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征台、侵琉、征韩的侵略活动一步步扩大和加深,李鸿章对日本"为中国患"的认识也日益深刻,开始从中国地缘安全的切近关系审视朝鲜问题,酝酿实施将中国传统的"以夷制夷"策略和近代"均势政策"相结合的新的对朝政策。从劝导到主持朝鲜与美国立约通商,李鸿章意在把列强势力引入朝鲜而令其彼此牵制,以杜绝日本势力的进一步扩张,确保晚清中国在朝鲜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赵豫林 《理论界》2008,(12):122-124
近代化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之一。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地主阶级改革派为了抵御外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3.
1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 1904- 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获胜,从俄国手中夺取了中国东北南部许多特权。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使东北逐步变为日本殖民地,在东北境内建立了一套侵略机构,其中包括在满铁附属地有大批驻军。这些侵略机构经常制造各种事件,严重威胁东北当局。日本一心想独霸东北,与西方列强的矛盾日趋尖锐。   英国控制的北宁铁路与苏联控制的中东铁路、日本控制的南满铁路鼎峙,但在金融、贸易、市场等方面都竞争不过日本,因而对日本耿耿于怀。   美国崛起较晚,但发展很快,在侵略东北方面不甘落后,打着“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西方列强借修约之机向清政府提出种种无理要求,以攫取在中国的铁路修筑权,借此打开中国内地市场,进行全方位的侵略运动。由此引发清政府内部围绕铁路问题的广泛讨论。本文拟以此间列强觊觎中国路权的侵略活动和清政府对铁路的认识为切入点,剖析在传统小农思想和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交互作用下,清末近代化意识形成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与亚洲民族力量的统合段云章十九世纪,亚洲许多国家因欧美列强不断东侵、逐步沦落为殖民地附属国,因此,统合亚洲民族力量,共同对付西方侵略,成为摆在亚洲人民面前的紧迫任务。中国和亚洲许多国家久有交往,休戚相关,而今又有着类似的不幸遭遇,所以孙中山在致...  相似文献   

16.
澎湃与毛泽东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领袖。他们从事农民运动起因有着诸多的共性:都出生于中国列强侵略与瓜分的时代,接受了革命思想;都生长在农村,对农民贫苦生活有着深切的了解,对劳苦人民满怀同情心;都在探索革命的道路中最终选择了农民运动。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对华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然而由于美国与中国地域遥远,其军事实力不足,国内政局的影响,以及孤立主义情绪制约等因素,美国在对华政策上一向是谨慎和保守的。在20世纪以前,美国在华主要是分享列强刺刀和侵略外交所夺得的特权。19世纪末,美国抛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开始积极参与列强在华的竞争与对峙。义和团运动后,美国为了维护本国利益,积极倡导“保全中国”和各国在华“一致行动”的原则。武昌起义爆发后,美国提倡的各国“一致行动”原则,被日、俄、英等国所利用,他们借“承认中华民国”和“善后大借款”,大肆索取在华的政治、经济权益,肆意扩大本国在华势力。这就直接危害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及其在华利益。为此,美国抛开与列强的“一致行动”,宣布退出银行团并率先承认中华民国。  相似文献   

18.
<正>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通过这场气势磅礴的斗争,中国人民提高了民族自信心,奋力振兴积贫积弱的祖国,争取民主自由的生活,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得以空前发扬光大。山东人民在这一时期的斗争中,从多方面表现了这一“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即爱国主义。(一) 爱国主义是一内涵丰富的范畴,它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来决定”。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首先突出表现在反抗帝国主义的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生存的奋斗中,辛亥革命时期山东人民的斗争充分显示了这一主题。山东是较早受到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的沿海省份。早在辛亥革命前八十多年,英国军舰就窜入威海刺探情报,开了西方列强侵略山东的先声。1897年德国侵占胶洲湾,将山东划作其  相似文献   

19.
以1840年的中英鸦片战争为开端,中国进入近代历史时期。各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加深,中外反动势力的相互勾结,使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遭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近代社会中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正> 山东古称"齐鲁之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曾有过灿烂的古代文明.近代(1840-1949)以来,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山东同全国一样沦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外国侵略势力虽未直接进入山东,但战争带来的灾祸已转嫁到了山东人民头上;以后,随着烟台开埠,资本主义侵略的魔掌伸入了山东,并逐步同中国的封建势力勾结起来,对山东人民开始了残酷压迫和疯狂掠夺.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山东首当其冲.1897年德占胶澳,次年英强租威海卫,1914年日本帝国主义借口对德宣战,悍然出兵山东,占领青岛和胶济铁路沿线,攫取了德帝国主义在山东的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