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对劳动者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使劳动者获得了人身自由,二是使其转变为“被雇佣者”.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以资本的原始积累为前提的,大量的劳动者在改革进程中逐步从旧体制中“解放”出来,获得了“人身自由”;但同时也成了出卖劳动力的“被雇佣者”.中国的劳动力商品化是在农村与城镇两个领域分别进行的:农村居民通过家庭联产承包制和城市大开发完成了劳动力商品化的过程;城镇居民则主要是在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中通过“买断工龄”、“下岗”完成了劳动力商品化过程.与其他国家的劳动力商品化过程不同,中国的劳动力商品化过程具有鲜明的特点:农村劳动者与土地(生产条件)分离过程的“非暴力”性、劳动者与生产条件分离的“补偿”性、劳动力商品化的不彻底性、劳动力商品交易局限于非农产业.以上特点为研究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以及形成的劳动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明代中叶在城市中已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我国史学界对此基本上是肯定的。至于在农业中是否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意见就比较分歧了。我们对明代中叶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浙江杭嘉湖地区的农业作些研究,这对探讨农业中是否有资本主义萌芽这样一个问题,是有意义的。列宁曾指出:“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和指标是雇佣劳动。”①所以探讨雇佣劳动是研究农业中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理论中,对资本主义农业的生态批判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指出了资本原始积累对农业的破坏,分析了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掠夺式的耕作对土壤肥力的损耗,揭示了城乡对立导致新陈代谢断裂的事实,辨析了资本理性与生态理性的矛盾,昭示了生态农业思想。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农业的生态批判理论,对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资本原始积累是市场经济得以原始发生并运行起来的历史前提。资本主义实现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通过政策与制度安排的形式完成的,虽未经历资本主义式的剥削过程,但资本原始积累的这两种形式都涉及公正的历史形式问题,亦即涉及世俗合理性和历史合理性问题。对资本原始积累进行伦理辩护和批判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阶段的雇工,是指私营企业主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雇佣他人进行生产活动并无偿占有他人剩余劳动的一种经济关系。雇工现象产生于80年代初,近10年来,随着私营经济的发展,雇工经营有了较迅速的发展,到1988年上半年,全国私营企业约25万家,雇工400万人。雇工现象一产生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有人担心,社会主义社会存在雇工不与社会主义要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现象相违吗?雇佣劳动关系并非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现象,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前就存在相当长的时间了。雇佣劳动作为一种商品经济关系是多种社会所共有的,它同私有制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并存过,只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才变成了:“整个生产的通例和基本形式”。恩格斯指出:“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6.
有些论者在分析《子夜》时往往只提茅盾这句话:“这样一部小说……回答了托派:中国并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事实上在一九三○年前后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中,托派既“认为中国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应由中国资产阶级来担任”,同时也提出一个迷惑人心的极左观点,即华洋资本无差别的观点。有人说:“帝国主义和中国资产阶级是分不开的好兄弟”,“我们研究中国资本主义时绝对不应当把整个资本主义给他划分一个界限,认为这是国货的资本主义,那是  相似文献   

7.
产权理论:马克思和科斯的比较(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用崭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构建了产权理论大厦的主体工程。产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作为财产形式的法权关系,产权不但是反映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而且是历史的产物和历史的范畴,具有历史的形式。马克思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的财产关系,即在揭示经济领域中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对立关系的基础上,将价值增值过程表述为法学和产权理论中的所有权关系及其占有过程,涉及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索取权、继承权等一系列权力的统一与分离,从而论证了资本主义财产关系和产权制度的阶级对抗性质。马克思揭示的从“消极扬弃”到“积极扬弃”的变革方向,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产权制度将被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和法权关系所代替这一历史必然性和长期发展趋势清晰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敌视人的本质。由于私有财产的两个分离即劳动和资本、土地的分离以及工资、资本利润、地租的分离,必然导致人与社会的分离,劳动所产生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同劳动者相对立,使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所奴役,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大他本身就越贫乏。人与社会的分离又带来了另一个恶果──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分离,在工人那里劳动仅仅是被看作谋生的手段;在资本家那里,盲目狂热地把自然界固有的使用价值,通过对他人劳动的占有转化为自己的私有…  相似文献   

9.
从资本主义工业社会造成雇佣劳动的第一天起,工人阶级就显示出巨大的潜在力量。这使有的人产生了“希望”,也使有些人感到“恐惧”。今天,有关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第一、关于社会的性质问题,其焦点是工人阶级和雇主的利害冲突;第二、在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中,工人阶级地位的实际变化或潜在变化,将如何影响社会的未来发展。就第一个问题而论,持不同立场的人所选用的词汇都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
美国和瑞典都是世界经济体系中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在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同经济部门的混合和主要的职业结构方面基本相似,无怪乎两国的阶级结构也大体相仿:劳动力中工人阶级约占一半;工人阶级以外的雇佣劳动者约占40%;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占不足15%。这种分布情况与大多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英国为主要研究对象,论述近三十年来工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发展的主要趋势.文章指出,社会进一步两极分化的趋势是这些国家的特点,其表现之一是,在自立人口中雇佣劳动者的数量和比重增长.雇佣劳动人数与企业家、自立人口数量之间对比关系的变动直接影响了阶级和社会阶层之间的对比关系.然而,在这期间变动最剧烈的不是在阶级之间,而是在阶级内部.雇佣劳动者人数普遍增长,他们的成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雇佣劳动力的绝大多数是产业工人;现在,非体力劳动的被雇佣(职员)集团发展迅速.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工业无产阶级仍然是工人阶级的基本核心,其人数占全体工人人数的一半以上.工业无产阶级绝对人数虽然继续增加,但矿工、码头工人、运输工人、纺织工人等传统职业的人数普遍下降;某些新的加工工业部门工人的人数增加了.  相似文献   

12.
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为了推翻共产党领导,颠覆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歪曲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极力宣扬资产阶级民主。他们适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需要,妄图用西方的“民主政治”代替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为了澄清资产阶级民主观的影响,抵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有必要对资本主  相似文献   

13.
罗莎·卢森堡作为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她的农政思想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与梳理。在经典马克思主义农政思想中,农业的资本主义转型被视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一部分,而卢森堡关注的是传统农业和农村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中的关键地位及其内含的矛盾。其他马克思主义者的农政思想主要强调日益占据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传统农业农村领域的支配性影响和后者逐渐被资本化的变迁方向,农业农村往往处在一个被动的、被改造的地位。卢森堡农政思想的独特之处在于,她揭示了资本主义对传统农业农村领域的深刻依赖,以及非资本主义的农业农村领域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的核心位置。但这种资本积累的实现路径对于传统农业农村有很大伤害,也最终会激化资本主义体系内部的矛盾。所以,中国的农业农村发展与城乡关系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努力实现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罗贤娇  彭富强 《创新》2023,(4):49-59
资本逻辑源于资本的不断扩张,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逻辑和资本的无限增殖本性,是资产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在传统的物质资本和虚拟资本的基础上,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越来越成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出现了新的资本形态,即数字资本。数字资本正加速与数字技术“共谋”,以资本逻辑的形式,实现支配世界的目的。数字资本相对于其他形态的资本,资本逻辑的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追求剩余价值、压榨和剥削劳动者的本质并没有变。数字资本逻辑对社会发展仍然存在“文明”与“野蛮”的双重效应。面对数字资本逻辑,中国应该以人本逻辑统摄数字资本逻辑,规范和引导数字资本在中国的发展,加快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新保守主义是近15年来资本主义适应当代世界的新环境的深刻过程中出现和确立的。就资产阶级的宏观经济理论而言,这个过程表现为重点放在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与上的凯恩斯主义学派与鼓吹自由市场与竞争的“长处”的贷币主义的新自由派之间在70和80年代越来越明显地分道扬镳。今天在经济理论领域里唱着保守派调子的新自由派和货币主义者,主张利用货币和信贷杠杆,作为“医治”凯恩斯主义方法所不能消除的资本主义的痼疾——失业、通货膨胀、危机,加强财政资本、跨国垄断资本在本国和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进入近代以来,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凭借“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结束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历史。外国资本的侵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随之,一个又一个的不平等条约象沉重的枷锁,套在中国人民身上,整个民族处于日益深重的灾难之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在进行认真比较之后,程度不同地得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结论。但是,无论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方案,或是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方案,还是以邓演达和施复亮等人企图通过“第三条道路”建立“英美式的民主共和…  相似文献   

17.
巴林顿·摩尔的“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民主”使得民主变成了资产阶级的专利,今天这个专利演变为亨廷顿的“中产阶级带来民主”。从社会主义运动史与比较制度变迁的关系出发,我们可以发现民主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演变过程,从原初旨在实现人人平等的多数人统治,演变为保护少数人即资产阶级财产权的工具,再发展到今天作为实现大众平等权的工具。在民主的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的主要贡献在于宪政建设和精英民主,而大众民主的到来,则要归功于以下层阶级为主体的工人运动和其他非资产阶级阶层的斗争。在考察民主历程的基础上,重新认识民主的社会主义属性,有助于质疑形成于特定经验的社会科学的普适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和逻辑上看,资产阶级劳动理论的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力求“完善”泰罗制,即以新的劳动组织方法来补充这一传统方法,使之具有新的内容。第二阶段是指雇佣劳动组织形式中某些相对独立观念有所发展。第三阶段是将劳动组织理论纳入更为广泛的劳动、经济社会、管理以及政治意识形态等理论范畴。就资产阶级的整个科学而论,它一方面缺乏明确的方法论,另一方面却具有明显的实用主义性质。因而自然形成了目前这种存在着多种多样劳动组织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而劳动力成为商品、又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条件。但传统的观点,是把劳动力的商品交换看成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因此,劳动力是否成为商品也就成为区别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根本标志。劳动力成为商品会不会改变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劳动力商品的交换关系,是否等同于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关系?随着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20.
人和人道主义问题历来是一个论战题目,是当代思想交锋的中心主题。在当代一些直接或间接为大资本效劳的思想家的思想“战略”中,歪曲人权问题,把它同现实的、具体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割裂开来的作法占着特殊地位。而这种作法的出发点,往往是典型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它把着重点放在形式上的、次要的侧面,从而转移了人们对严重影响资本主义社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