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热爱你正在从事的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百多年前,有一位青年在美国一家石油公司供职,他的工作连小孩都能胜任,那就是巡视并确认石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石油罐在输送带上移动至旋转台上后,焊接剂会自动滴下,并沿着盖子回转一周,这样一个焊接作业就算完成了。他每天反复好几百次地注视着这一作业。不几天,他就对这项工作厌烦了,很想改行,但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行当。他转念一想,既然我干了这一项工作,就应该爱它,争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青年在美国某石油公司工作,他所做的工作连小孩都胜任,就是巡视并确认石油罐有没有自动焊接好。石油罐在输送带上移动至旋转台上,焊接剂便自动滴下,沿着盖子回转一周,作业就算结束。他每天如此,反复好几百次地注视着这种作业,枯燥无味,厌烦极了。  相似文献   

3.
一滴的智慧     
有一名年轻人,在美国一家石油公司工作,他的学历并不高,也没什么特别的技术,因此,他在公司做的事连小孩都能胜任,那就是巡视并确认石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石油罐在输送带上移动至旋转台上,焊接剂便自动滴下,沿着盖子回转一圈,作  相似文献   

4.
简单的工作     
《阅读与作文》2007,(5):27-27
有一位美国青年,在一家石油公司找到了工作。他学历不高,也不会什么技术,他的工作连小孩儿都能胜任,就是查看生产线上的石油罐盖是否自动焊接封好。 装满石油的桶罐通过传送带输送至旋转台上,焊接剂从上方自动滴下,沿着盖子滴转一圈,作业就算结束,油罐下线入库。他的任务就是注视这道工序,从清晨到黄昏,过目几百罐石油,每天如此。  相似文献   

5.
《可乐》2007,(10)
一名美国青年在一家石油公司找到工作。他学历不高,也不会什么技术。他的工作连小孩都能胜任,就是查看生产线上的石油罐盖是否自动焊接封好。装满石油的桶罐通过传送带输送至旋转台上,焊接剂从上  相似文献   

6.
白天,皮皮一个人在家里玩。玩着,玩着,他想玩纸飞机了。到哪里去找纸张呢?皮皮找啊找,找到一本故事书。他想也没有想,就把故事书一张一张地撕下来做成一架架纸飞机。  相似文献   

7.
爷爷穿新衣     
有这样一个笑话说,张三的孙子给张三买了一双新鞋,张三很想在邻居李四面前显示一下。到了李四家里,见李四并没有注意,他便在地上不停地四处瞧,好像在找东西。李四很奇怪,便问他“:你掉了什么东西吗?”“哦,没有,没有,我只是在看我孙子给我买的鞋有没有踩坏你的地板。”每次说起  相似文献   

8.
记忆犹如一张网,许多事情都已从网眼里流过,消失了。但这件事却牢牢地粘在网上,使我难以忘怀,每当想起来,就会由衷地感到:挣钱真不容易呀! 假期里,为了体验生活,爸爸给我布置了一个作业。你可别小瞧了这项作业,这可是许多同学从来都没有“享受”过的。爸爸给我的作业是:十天内,挣来50元钱,如果真的挣来了,还有一份奖励。开始时我以为,这有什么难的,不就是50元钱吗!于是,便爽快地答应下来。我算了一下,十天挣50  相似文献   

9.
一个年轻人,因为贫穷没有读多少书,特来到城里,想找一份工作。可是发现城里没有一个人看得起他。就在年轻人决定离开城市时,忽然想到给当时有名的银行家罗斯写一封信。他在信中抱怨了命运的不公,希望能借些钱给他,他会先去上学,然后找一份好的工作。很多天过去了,就在他把行李打好包,准备无望地离开时,收到了罗斯的回信。然而信中银行家并未表示对他的同情,而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罗斯说:在浩瀚的海洋里生活着很多鱼,它们都有鱼鳔,唯独鲨鱼没有。没有鱼鳔的鲨鱼按照常理来说是不可能活下去的。因为它行动极为不便,很容易沉入水底,在海洋里只…  相似文献   

10.
哭鼻子阿诺     
这天,一年级新生阿诺在路老师的课上,哭了两次。 第一次他为找不到铅笔哭,坐在阿诺边的秋子帮他一起找。虽说秋子很细心,也决不会想到阿诺的铅笔就夹在他自己的一只耳朵上。  相似文献   

11.
纸团     
"嗖",她又向窗外扔了一团纸,纸团呈抛物线落下,正巧打在一位老师捧着的备课本上。他一怔,停了下来,然后把那团纸摊开,看了看,而后又想了想,他似乎想完了,便抬头望了望楼上,他断定这团纸是从哪个教室扔下的之后,便"噔噔"上楼了。老师一进教室就说:"你们班谁往楼下丢纸了?" 她似乎没有听见老师的发问,仍在写作业。"谁往楼下丢纸了?"老师提高了音调。她听见了,心中猛然一惊,当她在惊慌中抬起头时,发现陌生老师锐利的目光似乎正射向  相似文献   

12.
有个男的南下经商,赚了。于是想入非非,想和妻子分手,想在南方再找一个年轻漂亮的妞儿。可他下不了决心,他没有“理由”,也找不到妻子的任何过错。于是就猛抽烟,一根接着一根,烟蒂把毛料上衣烧了个洞他也没发觉,直到闻到了一股焦臭味儿,他才发现那件衣服上已经有了一个圆溜溜的  相似文献   

13.
据报道.一名学日本文学的中国留学生,从毕业前半年起,就在日本开始找工作,却没有一家企业愿意接受他。后来,他托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汉方药铺,去入管局申请就劳签证时,被对方以就职理由不充分为由退了回来。一名东京某著名私立大学国际交流专业毕业的留学生回到上海,拿着毕业证书跑了1年,也没找到工作。她想上专业对口的政府外事部门,争不过当地的大学生:想上外资企业.企业说她没有可用的业务知识;想上研究部门,对方嫌她学历太浅.难以从事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34岁那年,梁实秋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打算翻译《莎士比亚全集》。这项工作的艰苦程度不言而喻。梁实秋当时想,如果光靠自己一个人翻译,不知哪年才能完成这项工程。思来想去,梁实秋打算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很快,梁实秋物色了另外4个人和他一起进行翻译工作。那4个人分别是闻一多、徐志摩、陈西滢和叶公超。梁实秋打算,他们5个人,最少6年,最多用不了10年,便能翻译完《莎士比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退归田园隐居后,有不少读书少年向他求教。一天,他家里来了位少年,这少年行礼之后,非常诚恳地说:“小辈非常敬仰先生的知识,有心向先生讨教读书妙法,望先生指教。”陶渊明一听这话便皱了眉头,他想责备少年幼稚可笑,在做学问时竟想找捷径。转念一想:少年是虚心讨教的,对晚  相似文献   

16.
刘宝锋 《社区》2012,(9):50-51
有位朋友,可以称得上是"关系大师",无论办什么事情,他脑子里第一想法便是"有没有熟人"?因为多年专注于此,他的"人脉"非常广,各行各业几乎没有不认识的人。但是,"事事找熟人,时时找熟人"的他,有一次买件衣服也想找熟人打折,结果请人吃了好几次饭,花的远比省得多,闹了个大笑话。  相似文献   

17.
14岁那年,墨瑞斯·斯壮就立志成为拯救世界者。他出生于大萧条时期的加拿大,他曾经竭力去理解那使他的家庭陷入贫困,使世界陷入二战的全球军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和罗斯福在一艘军舰上会晤,他们宣布,等战争结束以后,世界将面貌一新。斯壮在报上读到了这个消息,从此便拥有了一个憧憬:他要成为伟人们重塑世界运动中的一分子。但是,成为世界拯救者并不容易,而以拯救世界为职业就更加困难。在墨瑞斯·斯壮的自传《人类到底要走向哪里?》一书当中,他坦白地说,世界仍然没有被拯救,在将来,情况还会更加严峻。斯壮成功组…  相似文献   

18.
夸口父亲     
父亲干了大半辈子长途汽车司机,自认为行万里路,见多识广,逢人便侃侃而谈,口若悬河。好像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老家的乡亲们都很崇拜他,有事纷纷来找他,他总是一拍胸脯夸下海口:这事好办,我想办法。一次,从乡下老家来了一对年轻人,说要到县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可来县城的途中,发现在村里开好的介绍信忘在了家中,返回去又太远,于是就找父亲帮忙。父亲二话没说,一拍胸脯:这事好办!母亲白了父亲一眼,知道他又在说大话。可不一会儿工夫,父亲不仅帮他们办妥了结婚登记手续,还免  相似文献   

19.
《可乐》2006,(12)
听过一个很无聊的笑话,说是一个老教士临终前感慨这辈子没有沾过尘世中的女子,一个年轻的教士听着可怜,就给这个老教士找了一名妓女。一切结束之后,这个老教士依然长吁短叹,年轻的教士以为他要忏悔,没想到老教士的新感慨是:这跟修女有什么两样?我常常听朋友张口闭口都是"艳遇",我就在想他们是不是像那个笑话中的老教士一样,渴望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有一位美国小伙子一心想摆脱生活的困窘,于是只身来到纽约。他最初的目标就是找一份店员的工作,但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再加上生性木讷,所以没有人愿意雇佣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