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华语类抄》是19世纪末在朝鲜刊行的一部汉朝对译词汇集。全书分天文、地理等63个类别,收2400个汉语词汇。每个词条的每一个汉字都用朝文字母注音,而且用朝文对译。《华语类抄》具有以下几点特征:(1)北方话的颚化到19世纪末才全面完成。(2)日声母字的零声母化。(3)ü的注音较混乱。(4)鼻音韵母-m到了19世纪末已经消失。(5)很难看出舌尖音化。(6)为了标记北京话,使用了人为的符号。《华语类抄》的刊行年代正处于近代汉语时期(13世纪到19世纪),因此,《华语类抄》对研究近代汉语音系的音值及演变过程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在流通的各种双拼键盘,有实用价值,在技术性能上也各有特点。但总的来看,对双拼的理论探讨不够,本文拟对双拼理论基础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双拼是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的,用两个字母分别代表声母和韵母,首位表声,末位表韵,声韵拼合成音节,输入汉字,这就是双拼编码输入法。双拼法是汉字编码方法的一项重大突破。双拼制要求一个音节只能用又必须用两个字母表示,因此就出现了音节的三种情况:1两个字母以上,要压缩。如zhuang,声母zh和韵uang要分别用一个字母代替,由六个字母压缩为两个字母;2不足两个字母,要补足。主要是对零声母音节而言,…  相似文献   

3.
歇后语是汉语中颇具特色的一类熟语,具有鲜明的形式特征。本文结合内黄话从更微观的层次着重讨论了歇后语中"引子"的形式特点,具体表现为:句法上以动词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结构为主;形态上分两类情况,动词短语倾向使用无标记结构,名词短语则必须使用结构助词"嘞";语音上必须大于三个音节。  相似文献   

4.
汉语的音节以主要元音占优势,几乎每个音节都有主要元音。这个结论是从汉语的音节可以缺声母、介音、韵尾而不能缺主要元音的实际得来的。就韵母而言,也是不能缺主要元音。研究汉语的语音系统,首先要抓住主要元音。一、广州方言音系中组韵能力最强的是哪些元音?是a和e。a能跟什么韵尾结合组成什么韵母,(?)也能做到,所不同的是a能自成韵母或音节,(?)则不能。为什么不能?因为二等麻韵在广州音是a(如:巴、怕、诈、家),三等麻韵于广州音是ε(如:且、写、爹、者、车)。广州音以a和(?)组成的韵母是哪些呢?  相似文献   

5.
说“韵”     
如果用一个定义来概括"韵"的字义,是非常困难的.韵与韵母等是不同的角度划分出来的.韵母是现代音韵学上的概念,是就字音或称音节结构的分析来说的.韵是广义诗律学上的概念,是作为语音艺术来研究的.对于韵的理解还必须具有历史概念.  相似文献   

6.
灌阳方言有22个声母(含零声母),其中浊音声母b、d、dz、d、g是普通话中所没有的;有31个韵母,其中yo是普通话中所没有的。灌阳方言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声调,其调值分别为214、33、54、24。关于灌阳方言声母、韵母的拼合关系大体如下:p、p‘、b、m组声母和tt、‘、d组声母不与撮口呼拼;声母和tst、s‘、dz、s组声母以及k、k‘、x、g组声母不与齐齿呼、撮口呼拼;t、不与开口呼拼;t‘d、不与开口呼、合口呼拼;l和零声母能与四呼拼。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声母虽然能与某呼拼,但不一定能与该呼的全部韵母拼。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以卢旺达语为母语的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时所产生的各种偏误,分别描述他们在21个辅音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上的实际发音与汉语普通话标准发音之间的差别,以期对后来者纠正偏误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广韵》是宋朝的一部官修韵书,系重修《切韵》和《唐韵》而成.它成书于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作为中古时期一部重要的韵书,它大体上代表了唐宋时代的语音系统.但这个语音系统是被隐藏在一个个的反切之中的.将《广韵》的反切进行整理分析的结果,可以归纳出四五十类声母和三百类左右的韵母.如果将平、上、去三声的韵母合起来统计.则有六十一类(三十四个入声韵被配入阳声韵).本文主要就这六十一类韵母中的尤韵的有关问题作一个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廉江市良垌镇东朗等村有一种反切秘密语,叫"燕语"."燕语"以廉江粤语为基础,用两个字代表一个音节,声母字附加韵为[iη]或[oη],韵母字附加声为[1],共有四种变体."燕语"处于严重濒危状况,已经退出交际领域.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语音诸要素入手,全面比较分析了普通话和青海方言(西宁话、黄南话)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的具体差异,概括了青海方言的主要语音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一.倒序词的概念现代汉语的构词方式,按构成词的音节多少,有单音词、双音词和多音词.从构成词的语素的多少,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合成词中最主要的一类是由两个基本成分构成的词,叫双音节合成词.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合成词为主体.本类词的构成方式,又可分为六类:并列式、偏正式、支配式、陈述式、重叠式、简略式.  相似文献   

12.
张豫峰 《中州学刊》2008,(2):246-248
现代汉语中与致使语态相关的致使语态句有五类"使"字句、"把"字句、"得"字句、使动句和使成句.其中,前三类句子为有标记致使语态句,后两类为无标记致使语态句.它们有不同的句式意义,所表现的致使义呈现一种连续统状态.在这五类致使语态句中,"使"字句是典型的致使语态句,使成句是非典型的致使语态句.  相似文献   

13.
沈亚丹 《社会科学研究》2012,(3):191-195,207
人们已习惯在四言诗之外探寻五言诗之源,但将汉语诗歌之分为"四言""五言"等仅是不得已的语言策略,已将鲜活的诗歌纳入语言的牢笼。由于诗歌本为"长言",其音节数量往往会挣脱汉字数量的束缚,而五言诗正是源于四言诗的五音节化。《诗经》主体为四音节诗,这将汉语诗歌发展纳入齐言框架。主体情境和解读方式的改变,使得原有音节长度及句读模式被打破,音节之顿挫及语气沉郁,已对音节之绵延和分化虚席以待;《楚辞》在汉初的盛行,使得"句外"之语气助词"兮",栖息于四音节模式之中,进而演化为早期五言诗之语气词,后正式分化为一个独立音节,成为五音节诗的有机组成部分。此外,汉初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及《楚辞》独白式私人视角,也使得长歌当哭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4.
到目前为止,电脑使用《汉语拼音方案》来进行汉字输入,主要有三种方式:1.全拼双音输入——是将一个汉字的全部拼音字母逐个输入,但没有声调代码,并且ü不便计算机输入,只得用V键代码。2.压缩拼音输入——是缩短音节长度,用一个字母键来代替双字母声母、复韵母、鼻韵母,建立紧缩拼音码的方法。3.双拼双音输入——是将每个汉字的声母和韵母各用一个字母键来代替。使用这种方法,一个汉字只用两个字母键就可以了。双拼双音输入法和压缩拼音输入法,编码少,减少了击键次数。从这点看,似乎加快了汉字输入的速度。其实,据《语文建设》“双拼的得失…  相似文献   

15.
自1900年辛亥革命以来100余年的中国新闻发展史,大致可划分为"五个时代":1.从1900年到1949年为"呐喊时代";2.从1949年到1965年是"热情时代";3.从1965年到1978年是"口号时代";4.从1978年到1990年是"描述时代";5.1990年至今,中国新闻发展进入到了一个以知识为内涵的充满智慧的"策划时代"。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在对传统音韵研究方法评价的基础上,探讨文化学方法在汉语音韵研究中的运用及价值。一音韵研究最基本的是音节分析与音系综合。基本方法有音节分析法、音系记录法、音类考据法与音值拟测法。音节分析法由反切二分,经头腹尾三分(明代沈宠绥)至头项腹尾四分(清代贾存仁),再至头颈腹尾神五分(刘复、罗常培)。韵书与韵图是传统的音系记录方式,韵书所记为调韵系统,韵图所记是声韵调系统。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对毛泽东中国现代化战略的完善和发展是多方面的目标模式--将"四个现代化"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间估计--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预计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步骤--将"两步走"发展为"三步走";动力来源--将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主要的决定的作用提高为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8.
"宁可"类取舍句式的演变经历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明清和现当代四个阶段.综观此四个阶段,"宁可"类取舍句式的演变主要呈现以下规律:(一)前标式"宁可"类取舍句式不断增多,而后标式"宁可"类取舍句式不断减少.(二)"宁"的语用频率最终被"宁可(愿、肯)"所超越.(三)"宁可"、"宁愿"、"宁肯"的演变过程呈现不平衡状态.(四)出现了几类固定的取舍句武.这些规律背后有其深刻的动因,即汉语韵律追求"和谐、对称"的审美要求、音步和词的双音节化、语用频率效应以及语言作为一个系统的属性特征等.  相似文献   

19.
汉语“在”字句是用介词标记“在”构成的有标记句式,在使用时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介词标记“在”在构句时与英语相对应的介词相比,差异较大,表义复杂,“在”字句成了以英语为母语留学生学习汉语句式的难点和重点。在对比基础上,考察留学生学习“在”字句时出现的偏误类型,并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先秦时期的语类文献是在重言、记言传统的背景之下形成的."语"在性质上主要表现为它载录的是"善言";从文体形态方面来说,上古语类文献主要包含格言体、对话体、事语体这些类型.由于这些文体形式是历时性生成的,这就意味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大体而言.先秦语类文献形态主要是沿着两条路向演进的:一是格言体内部的散见之"言"向结集之"言"的转变,一是对话体向事语体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