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科技创新与科技管理创新互动关系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技创新与科技管理创新,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推动。它们的良性互动,首先应不断加强科技研究与科技管理自身的创新。同时,既要运用科技成果提高科技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为科技创新提供管理支持;又要创新管理环境,发展科技研究,为科技管理创新提供动力和技术支撑。从而深化科技创新与科技管理创新的理论研究,指导科技工作,推动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2.
要使报纸的科技宣传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必须处理好科技宣传的各种关系。这些关系,有指导性和可读性,普及与提高,科技宣传与经济报道。自然科学和技术本身的宣传与从事科技工作的人和事的宣传,科技宣传与讲科学,实用技术与基础理论,科技宣传与科技文章作者,科技宣传与科技版,科技宣传与科技编辑、记者等  相似文献   

3.
科技价值是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思想体系的核心问题.分析了在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思想体系视野下科技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价值.讨论了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思想所体现出来的外在价值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多层面指向的价值意蕴具有的内在契合性.提出应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思想为理论依据,认识科技的本质属性,注重科技的人文价值;关注科技的价值特性,把握科技的价值导向;树立生态化的科技观,实现科技发展生态化、人性化,恢复科技本质.  相似文献   

4.
辨析了科技产出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科技竞争能力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指出提高国家科技产出能力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科技产出中的问题,提出要采取调整国家的科技政策导向和科技发展战略,实施人才、专利和技术标准战略,改革科技项目管理体制等具体措施,提高国家的科技产出能力.  相似文献   

5.
培养科技法制人才,与培养高科技人才同样重要。这是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走向法制轨道的客观要求;科技法制建设的要求;科技法学进一步完善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科技法制专门人才,需要通过高校培养科技法制人才的同时,也要在人才流动和科技实践当中发掘科技法制人才。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科技法制机构,科技工作尽快和法制接轨,充分发挥科技法制人才的作用,对我国的科技法制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财政科技投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科技项目管理的角度对中国科技财政投入产出水平低、科技创新能力不高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科技项目管理存在缺乏统筹规划、条块分割严重、政府行政人员直接参与并决定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申报程序多、执行中监管不力、验收走过场等问题,建议借鉴国外一些国家在科技管理中的先进经验,提出中国科技投入管理的对策:由国家负责科技的宏观调控;由专业组织集中进行科研活动;由专家组织并负责科技项目的管理及监督,尤其是对项目执行中和完成后的监督和评价工作;集中科技资源,攻克科技难题;优化科技管理流程,强化科技管理控制及评价,提高科技资金的效益;建立项目库、资源库、数据库等科技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科技资源。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各国在一定程度上均存在着科技道德失范现象.由于科技制度与科技道德的内在联系,科技制度现存的问题成为导致科技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制度层面对科技道德失范进行研究,首先论述了科技制度对科技道德的作用;然后阐述了科技制度现存问题所引起的科技道德失范;最后提出在风险社会的背景下建立引领科技道德发展的科技制度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科技思想,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通过对建国60多年科技发展历史轨迹的探寻,从科技价值、科技战略、科技政策和科技人才的维度,系统梳理了建国以来党的科技思想的发展脉络,从而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思想的真实图景。  相似文献   

9.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传播无处不在的时代,科技传播的重要性正在迅速上升,推动了科技传播需求的增长。政府为此应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促进科技传播产业的发展,加强科技传播教育体系的建设,进而加速科技传播的职业化进程,提高科技传播职业化发展的程度,整合社会的科技传播资源,带动整个科技传播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与人文精神密不可分,科技创新为人文精神提供现实支撑,人文精神为科技创新提供价值引领。科技创新与人文精神又相互促进,它们共同的实践基础是科技创新与人文精神高度融合的切入点。树立正确的科技观与人文观,应从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复合型科技创新人才、构建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交融的科技创新文化环境等方面,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文精神培养融合的体制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1.
论科技素质及其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素质是科技活动主体在从事科技活动并在认识和处理各种关系时所形成的稳定的品质 ,这些品质是个体进一步从事科技活动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研究科技素质 ,应分析其结构 ,以便制定相应的课程计划和评价标准 ,确立科技教育的目标。本文根据个体从事科技活动所必须认识和处理的几种关系 ,把科技素质分为科技知识、科技能力、科学精神和科技道德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论和谐视野下的科技伦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伦理的构建是应对科技活动带来的负效应和人类进入风险社会这一客观事实的要求而产生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科技伦理问题虽然已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当前仍面临着科技伦理调节不力和科技伦理自身发展相对滞后的困境,究其原因在于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科技伦理的非强制性和科技活动主体行为的过分功利性.据此,当前科技伦理建设必须明确其价值取向,以增强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责任感为重点,不断推进科技伦理创新,保证科技伦理建设的可持续性,从而实现科技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家科技传播能力: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传播与科技创新、知识经济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这决定了在推动科技创新与知识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科技传播事业,加强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建立高效科技传播体系。文章对国家科技传播能力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分析了国家科技传播能力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评价国家科技传播能力的一个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困惑,人们反思科技的社会作用,提出了科技伦理。在阐述科技伦理和谐社会维系功能、人际和谐功能、国际和谐功能、人与自然和谐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利用科技伦理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认真研究社会主义的科技伦理规范;加强学生的科技伦理教育;规范科技人员的科技活动;德法兼治、营造科技伦理氛围;塑造科技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5.
孟冬冬 《南都学坛》2015,(1):122-124
科技人才外流现象严重,科技管理体制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传统的产业定位存在偏差、科技资源整合程度偏低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河南省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培育实力型的研发团队,健全科技管理体系,建立高效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和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究开发模式,完善河南省科技创新体系,实现政府和市场的科技双投入,提高河南省科技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才能为河南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提供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陕西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分析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求全面考察陕西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借助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通过统计分析与文献分析方法,从科技基础、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分析了陕西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指出其优势和问题,并提出增强陕西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科技资源共享立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没有专门规范科技资源共享活动的法律,有关科技资源共享的法律规定较为分散,且效力等级较低,不利于科技资源的共享。建议制定统一的《科技资源共享法》,适用于以共享为核心环节的科技资源建设、共享与维护的整个过程。科技资源的共享,应当遵守下列原则:根据科技资源是否国有确定不同的共享机制;科技资源共享与保护相结合,促进科技资源共享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科技资源共享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国家需要对科技资源实行分级分类管理,进而编制实行共享的科技资源目录,向全社会公开,为资源共享提供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和计算我国各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发现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区域差异较大。从整体上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科技金融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且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严重依赖财政支出。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区域科技金融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更多地取决于当地的科技基础。为此,发展科技金融首先需要增强科技实力,明确界定财政科技投入在科技金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和计算我国各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发现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区域差异较大。从整体上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科技金融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且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严重依赖财政支出。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区域科技金融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更多地取决于当地的科技基础。为此,发展科技金融首先需要增强科技实力,明确界定财政科技投入在科技金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科技文化话语权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新课题。科技文化话语权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其也受到意识形态发展的影响。在不同意识形态的交锋中,当代中国科技文化话语权面临着利益格局发展变化对科技文化议题设置权的挑战,多元社会政治思潮对科技文化话语解释权的挑战,西方科技文化霸权对科技文化话语传播权的挑战,西方科技文化批判理论对科技文化话语批判权的挑战。基于意识形态安全的考虑,建构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科技文化话语权,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来设置科技文化议题,坚定科技文化话语解释权的社会主义方向,增强科技文化话语权的领导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科技文化的批判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