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本文主要讨论如何正确看待文学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如何将这两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认为直译和意译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直译能忠实原文,保持原著的风格。然而由于东西方文化及语言的差异,有些作品用直译无法为译入国读者所接受。而意译比较容易为译入国读者所理解,但却无法完美地保持原著的风格,再现异国文化的风采。所以在译入国读者能接受的情况下尽量用直译,直译行不通时用意译,不必执着于一种译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汉语典故英译的词典译法和行文译法;英语典故汉译的直译、意译和变通翻译法。通过对英汉典故翻译问题的具体探讨和研究,指出翻译典故时,一要正确理解典故的出处、结构和民族色彩;二要准确把握典故的本义、寓义和具体语言环境。再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或直译或意译或变通的手法,将典故准确、传神地再现在目的语中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汉语典故的特征,认为在翻译汉语典故时可以使用套译、意译/直译/音译加注、保留形象加注直译和省略或改换形象意译等方法。  相似文献   

4.
英语典故承载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是语言中的精率。如何成功地翻译出典故原汁原味,又要让学目的语的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是语言翻译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提出直译法、归化法、意译法、增译法和注释法等翻译方法,以求尽可能恰切地传达典故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5.
英语典故来源丰富,结构灵活,设喻形象具体,能充分体现英语民族的民族色彩。由于典故具有的特殊性,翻译典故时多采用以下方法:套译、直译、直译加注、直译与意译结合、意译。  相似文献   

6.
汉英典故成语翻译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汉英文化差异及词义差别,典故成语的翻译一直是翻译实践中的一个难点。笔者从修辞角度着手,提出了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直译、直译与意译结合、直译加注解,将典故故事融合于正文中,意译和套译等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7.
许多研究表明:形象语言的感染力度是非形象语言不能比拟的。因此,直译法在保留原文形象语言的特色和行文风格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但对形象化语言采取直译原则,并不意味着排除意译。意译的不可回避性是由于文化和语言方面的一些特殊因素所造成,而“死、活形象说”在形象化语言翻译实践中并无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汉语成语是一种富有鲜明中华民族文化特征且具有特定含义的固定词组和短句.本文从地理环境、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这些方面探讨了成语的文化内涵,认为在归化和异化的策略下可采用直译法、意译法、直译与意译相结合法、回译法、借译法和直译加注释法等六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由于受文化信仰、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成语典故等诸多方面的文化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也传达出不同的含义。在英汉翻译中,可以通过直译法、意译法、增译法、借用法等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10.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历史典故、习俗、宗教、文学、生产方式等诸多方面的文化影响,中英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在英汉翻译中,可以通过直译法、意译法、同义借用法、修辞法、增加或去除动物法、动词化法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11.
中德两国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熟语。德汉熟语间的翻译其实是两国文化的再现。文章从文化视角出发,运用直译法、直译加注法、形象转换法或意译法对德汉熟语进行互译,力求在目的语中保持熟语的源语文化风貌,以促进中德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引证和事例论证指出 :翻译的实质是文化的对等、交流与互补 ,翻译过程中必然出现文化差异。对于各种文化特性在翻译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 ,采用直译法、意译法、等效翻译法和加注法等方法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3.
由于汉英文化差异及词义差别,有些比喻在翻译到目的语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保持原作的意境,在翻译比喻时,应根据具体情况,使用直译、代换、意译、直译与意译相结合、节译等译法,加以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4.
汉语是主题突出语言,主题句占有很大比重,而英语是主语突出语言,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主语—谓语",汉英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作好主题句和主谓句之间的转换。《红楼梦》中的主题句层出不穷,怎样翻译好这些主题句,杨译本《红楼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范例。杨译本中主要采用了直译、意译、增译和减译等译法,对于翻译汉语主题句具有指导作用。研究汉语主题句的英译对于汉英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前赤壁赋》看汉语典故的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研究汉语典故的相关理论以及其在翻译上带来的各种困难,从苏轼的《前赤壁赋》中的典故英译出发,提出英译汉语典故的方法,以及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如自然环境的差异、生存环境的差异、习俗的差异、宗教信仰的差异、历史典故的差异等,阐述了英汉习语翻译应注意的原则,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翻译方法,如直译法、意译法、转换形象法、增译法、省略法等。  相似文献   

17.
等效翻译要求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由于成语富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英汉成语互译要达到等效翻译的效果并非易事。文章结合直译与意译的分析,初步探讨了等效翻译在英汉成语互译中的运用,并指出在处理英汉成语中的不同喻体时应采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实例分析了中国英语直译的可接受性问题,直译对保留汉语的语言特点、有效再现原作风格及体现汉文化的丰富内涵具有独特的作用,直译应以译语读者的认同、接受和语境的关联性为前提,不考虑语用效果和语用得体性的硬译只会导致交际的失败或读者对译文的误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