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拾荒记     
经过垃圾桶时,人们大多会捂住口鼻,皱着眉头,快速地离开。可我的一段成长经历和“垃圾”有着扯不开的关系。我写作业拖拖拉拉,跟蜗牛一样,每晚都要写到十一点多。妈妈批评我,我还一脸不耐烦,心里十分不爽。这天晚上,见我写作业磨磨蹭蹭,妈妈一气之下,说:“既然你觉得上学辛苦,那你明天不要去上学了,去捡垃圾卖钱养活自己……”  相似文献   

2.
怎样告诉朋友或同事。你不想透露自己的薪水? 腼腆、狡猾或是轻松地回应。答复可以有:“跟你差不多”、“够我生活的”、“少得不好意思拿出来谈”、“多得我怕你会觉得难过”或是“有些事我连我父母都不透露”。而且特别是在单位一定要守口如瓶,否则很容易得罪人,因为总有人觉得工作比你认真,该得到比你更多。 不想说出你的年龄怎么办? 微笑、改变话题或是将矛盾转向,回问:“你为什么想知  相似文献   

3.
开头写法——扣题提示写什么: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会觉得奇怪,听过美丽的脸,却从未听过“美食脸”难道脸可以吃吗?中间写法——承头顺写详重点:唉,还是听我说吧——脸鼓得像包子“哎哟哟,小乐乐真可爱,让阿姨捏一下!”“哎呀,肉肉的包子脸,让大妈撮一口……”从小到大,但凡出门,街坊四邻、叔叔阿姨们跟我打招呼的方式都十分“特别”,谁让我生了一张肉嘟嘟、圆鼓鼓的脸呢?  相似文献   

4.
吵架 晚饭后无事,妻说她读了一篇好文章,说是夫妻之间一直不吵架其实未必好,因为矛盾是必然的,是客观存在的,双方总是忍让,总是克制,总是自律,久而久之反而会酿成难以解决的大矛盾,因此建议我们没事不妨也来吵吵架。 我说:“那你就吵吧。” 妻说:“你先吵。” 我说:“女士优先,何况你又是建议提倡者,当然应该由你先吵。” 妻说:“你是男人,男人往往是吵架的导火索,理应由你先吵……” 我们便由此“吵”了起来,吵得  相似文献   

5.
下面是一个情绪稳定性测验: 1.看到自己最近一次拍摄的照片,你有何想法? a.觉得不称心。b.觉得很好。c.觉得可以。 2.你是否想到若干年后会有什么使自己极为不安的事? a.经常想到。b.从来没有想过。c.偶尔想到过。 3.你是否被朋友、同事或同学起过绰号、挖苦过? a.这是常有的事。b.从来没有。c.偶尔有  相似文献   

6.
一九六三年六月九日今天,船到了上海。我回到家中,大女儿翠云带着自豪的口气,很高兴地告诉我说:“爸爸,我又得到一份奖状!”我问她:“你得到这个奖状,心里有什么感想,今后有什么打算?”她很坦然地说:“我感到很光荣,而且很幸福。我今后一定不骄不傲,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我说:“这光荣和幸福从何而来,怎么得到的,你知道吗?”她说:“这还不是听老师话,上课很好地听老师讲,下  相似文献   

7.
说到戏剧化女王,她们似乎总是认为全世界都是自己的摄影棚.为了讨论最近一次的会,即使得花朋友三个小时的时间,她们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而且似乎每次喝酒都会为了人生中的伟大爱情——那位五年前离她而去的仁兄——而融化在哭泣和擤鼻涕的气音之中.简而言之,她们是那种会让你想说"可不可以冷静一下"的人.当然,如果你真的那么说了,她会回答:"你不懂,你根本没有过我现在的感受." 你也许不认识任何—位戏剧化女王,因为一个人的生活中只能容得下—位戏剧化女王,也许就是你自己. 保持安静从不在戏剧化女王的剧本之中,在戏剧化女王的想法里,聆听不只无聊,而且地位就跟第二小提琴手一样,她们会做任何事情,让自己持续地吸引众人的目光,从酒吧内喝醉酒的尖叫比赛到自杀作态,戏剧化女王会用兵工厂里的任何武器来聚集众人的目光.事实上,说大话、唬人、虚张声势跟真的有自信是两码事.  相似文献   

8.
一日在朋友家喝茶,有位女士动辄“我老公”云云,举座皆不应和.三番五次,友人终于直言:“请你不要开口闭口老公.”女士问:“为什么?”友人说: “我们都不认识你老公,话题也同你老公无关,干吗老提你老公呢?你是想表白你特别幸福,还是在提醒我们男人别对你有非分之想?”彼此都是好朋友,说话不顾忌轻重.女士哈哈一笑,说:“我再不提老公了.”友人又道: “这是起码的公共礼仪.”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说:"男人四十一枝花",意思是说40岁的男人,其健康、事业、修养、学识都达到了一个比较完美的状态.过了40后,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有了一些变化呢?比如说牙齿变稀,肚子变大,眼睛眯得更小,性生活也力不从心了.其实,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变老了.关键看你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武装一下牙齿,培养一下心情,检修一下性生活……你会发现男人40可以更年轻.  相似文献   

10.
“我想知道你的评价”,小祺交给我一份她的小说手稿。“你一定要告诉我你的真实想法哦!”我当然会告诉她我的真实想法,不过我有点担忧。其实小祺很有天分,但是她总是太在意别人的批评。庆幸的是我确实很喜欢她的小说。一看完,我就发邮件给她:“你太棒了!太令人惊讶了!如果你能够加入更多的个人体验的话,这本书就不只是伟大了,而是崇高!”但是小祺一个多月后都没有回我邮件。后来她告诉我,说我的“攻击”让她很“受伤”。可是我明明是夸她!我才意识到,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我忽略了小祺是一个防御性极强的人。  相似文献   

11.
“二手烟”的危害常常被提及,但你听说过“二手压力”吗?二手压力是一种因周围人的行为而引发的负面影响.压力像感冒那样具有传染性,比如有人不停进出办公室,前座的人一直“咚咚咚”地在桌上敲笔,领导紧锁眉头反复叹气,隔壁同事愤怒地摔了电话……这些看似与你无关的事,却常常会让你也觉得压力倍增,这就是二手压力.  相似文献   

12.
外国幽默     
一 在一次定期大扫除中。妇人把书房整理了一下。“在那些好书当中。”她向丈夫建议道。“有一堆我觉得不值得保留。”丈夫闻言,快速地查看了一遍,发觉他的妻子十分胜任这项分类整理的工作。 “但是有一本我拿不定主意,”妇人说,“那是本嗜血的夸张之极的情节剧,充满了谋杀和自尽。一  相似文献   

13.
一位大学学英文的朋友,毕业后从事了完全不同的职业.十几年过去,她突然感慨,看到英文时,心里会悄悄地动一下:我有时看翻译书翻译得那么倒胃口,真想动笔翻译一下.我赶紧鼓励她:你完全可以翻译童书啊.当爱好吧,想做就赶紧做. 身兼数职的“小巫女”巫昂,从来是想到什么都去做,结果做成了很多事.也正因如此,一些有疯狂想法的人,喜欢来找她说自己的疯狂计划,巫昂的做法是:只要不是找她借钱,都怂恿他们先行动.  相似文献   

14.
我喜欢吃橘子,而我父亲再好的橘子也不吃。有时候我们劝他,诸如橘子富含维生素C啊,这个地方的橘子特别好吃啊……他就强调说:“再好的橘子我也不喜欢吃,因为我根本不喜欢橘子的味道。”我觉得很遗憾,但他的话突然让我有了想法。是的,作为一个橘子,哪怕是再好的橘子,也照样有人不喜欢。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俄罗斯的民间故事:一个农民发现了一盏神灯,他碰触神灯后,一个精灵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答应要满足他一个愿望。那个农民想了一会儿最后说:“我的邻居有一头牛,而我没有,我希望我邻居的牛倒地死掉。”
  也许你会发现你和这个农民是一样的,或者是相似的,这话听上去荒谬,但实则不然。你的同事拿到了高额奖金,而你却没有,于是你便产生了这种感情:妒忌。于是你不再对这名同事提供帮助,你设法破坏他的计划,甚至还会扎他的保时捷轮胎。他在滑雪时摔伤了腿,你会暗自高兴。  相似文献   

16.
陪伴     
正我下班回到家,7岁的女儿跑过来搂着我撒娇:"妈妈亲亲,妈妈我爱你!"我亲一下她:"我也爱你啊。"正从厨房出来的老妈念叨:"不要老把这些话挂嘴边,老说就不珍惜了……"我很想辩解一下,跟她讲讲现代的育儿观念和相处之道,但终究没有说,只是笑笑而已。从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我自己也不知道,也许,只是长大了。  相似文献   

17.
鲍宝译 《家庭科技》2010,(12):10-10
不要试图逃离年会,除非你家里有特别重要的事情,或者感染了传染性疾病。可能一杯红酒下肚后,你会觉得某个平时看起来很讨厌的同事好像不那么面目可憎了。  相似文献   

18.
大钞小钞     
这天,他特别兴奋:终于想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了!一走进办公室,他就拍巴掌.同事们都抬头看着他.他笑着说:大家有小钞没有?我要一角两角五角一元的,新的不要,只要旧的,脏点更好!大家都瞪着他,莫明其妙.谁不想要大钞,要小钞还只要旧的脏的,太不可理解了.有同事说,我倒有不少,下午给你带来.  相似文献   

19.
走出钱眼     
在一间很破的屋子里,有一个穷人,他穷得连床也没有,只好躺在一张长凳上。 穷人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想发财呀,如果我发了财,决不做吝啬鬼……” 这时候,穷人身旁出现了一个魔鬼。魔鬼说道:“好吧,我就让你发财吧,我会给你一个有魔力的钱袋。” 魔鬼又说:“这钱袋里永远有一块金币,是拿不完的。但是,你要注意,在你觉得够了时,就要把钱袋扔掉,才可以开始花钱。 说完,魔鬼就不见了。在穷人身边,真的有了一个钱袋,里面装着一块金币。穷人把那块金币拿出来,里面又有了一块。于是,他不断地往外拿金币。一直拿了整整一个晚上,金币已有一大堆了。他想:“啊,这些钱已经够我用一辈子了。”  相似文献   

20.
“新乐府运动”是在我们建国后几部有影响的文学史中提出来的,并给予以很高的评价。近年来裴斐同志对此提出怀疑,并认为在我国文学史上并不存在一个甚么新乐府运动。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很值得我们研究。我认为“史”的任务,首先是真实,既不要任意的贬低,也不要有意的拔高。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元稹在《乐府古题序》中提倡“即事名篇,无复依傍”,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所谓“新乐府运动”,在文学史上是找不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