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熙九年,将“上谕十六条”“颁行天下”后,全国各地“切实遵行”,直至清末。“上谕十六条”代表的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普适伦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沙溪镇石龙乡规碑是边疆少数民族接受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普适伦理的历史见证。石龙村贯彻落实“上谕十六条”的线索,为研究边疆少数民族接受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普适伦理提供了重要信息,清王朝推广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普适伦理,对其加强国家认同,巩固统治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中央政令是边疆少数民族接受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普适伦理的促动力。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民族预科教育的定位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人才问题是我们一直面临的中心问题,民族预科教育是培养少数民族高等专业人才,发展少数民族教育而采取的一项特殊措施,也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是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处和阶梯。加大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对于西部地区的教育公平、经济发展和建设民主法制社会等问题有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梳理国内外少数民族族群关系研究的概况,对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族群研究的现状进行反思并提出建议,将少数民族族群认同作为现代民族国家进行社会动员的重要资源,构建以国家认同为前提和基础的新型族群关系。  相似文献   

4.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的根本要求,是落实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体现,是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有效动力,是推动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通过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确定合理的教育目标,搭建有效的教育平台进行针对性的社会责任教育。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人才后备军,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树立责任意识、维护边疆安全的时代使命,也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导致其对高校与中华文化相关的课程接受度参差不齐,互联网和自媒体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也产生一定冲击。注重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培育机制的构建,要客观看待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形成文化认同机制;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形成情感认同机制;深化具身认知,形成行动认同机制;注重教育实效,推进常态跟进机制。  相似文献   

6.
论西北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及其运行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北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的意义是:政治社会化是他们对国家认同的条件、政治社会化是他们对政治制度认同的条件、政治社会化是他们对民族政策认同的条件、政治社会化是他们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必备条件.以政治进步带动和促进西北少数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不失为西北少数民族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思路和途径.西北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在"社会初始政治教育"、"社会期望政治教育"和"社会发展政治教育"三个方面分别存在资源缺乏、起点低和水平低三个问题,推进西;北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的关键是建立西北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的运行机制.这个机制包括政治动力机制、政治激励机制、政治整合机制和政治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传统帝国体系当中,少数民族成员的国家认同呈现出脆弱性、模糊性、多变性得特点。随着现代国家建设的展开,古典意义的国家认同开始实现了现代性的转换。对于新条件下存在着多重认同的少数民族成员而言,要提升和强化其国家认同,实现认同结构的重构,就需要寻找新的途径。而公民教育实际上就是一条有效路径,可以从目标、内容以及主体三个层面得以实现,进而实现少数民族认同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作为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工业化内在的一体化功能将打破民族地区单一封闭的经济文化生活,引起原有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从而对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民族地区内生性工业化发展不足,少数民族的工业化参与度低等原因,现有工业化模式对少数民族国家认同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国家主导的工业化必须融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地区包括人的现代化在内的全面现代化,从而在社会结构变迁中为国家认同建构奠定坚实的经济及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在新疆实施的各项少数民族教育政策,意在提高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促进新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得以实现。但是,将少数民族视为特殊群体,并在一定程度上将边界固化的民族政策在教育领域中付诸实践,导致形成了"二元教育体系"。在"二元教育体系"的框架下,少数民族和汉族在教育领域中形成了区隔,以民族身份为界线的族群认同得以强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渐次加快,少数民族人口不断向城市涌流,城市的多民族化进程也在加快,新的民族地域格局正在构建。少数民族群体内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影响他们融入城市生活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城市和谐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指标。该研究通过对天津市天穆镇A社区回收的120余份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以期对影响城市少数民族社会认同的一系列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1.
民族预科英语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的一个组成部分,对高校少数民族英语教育起着重要作用。民族预科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直接影响预科英语课程的发展。在此对预科英语教师的职业环境、知识结构、教学理念、科研意识和水平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新疆少数民族语言译制片作为新疆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载体,对新疆少数民族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从文化层面上看,新疆少数民族语言译制片是民族间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从战略层面上看,新疆少数民族语言译制片是传递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从题材选择上看,优秀的新疆少数民族语言译制片能够增强其受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王敏 《东南学术》2012,(5):205-212
历史上,少数民族地区的信用票据,见证了其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历程。票据的信用丧失也往往使历代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蒙受经济损失,重物轻币的心理致使票据的流通时断时续。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统一发行的人民币,直接结束了解放前多种票据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流通的局面,使其人民免受票据贬值之害,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走向繁荣昌盛的发展道路,并促使社会文化发生巨大变迁。更为重要的是,统一的票据有利于加强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感,促进国家意识的形成,并以此为核心构建民族认同与国家意识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张宇宏 《阴山学刊》2013,(5):104-107
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科语文是民族预科教育主要课程之一,内蒙古地区民族预科语文教学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其产生与语言环境、民族情结、课程设置等有关,预科语文教学应针对内蒙古地区民族预科语文教学问题及问题产生原因,从实践经验出发寻求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少数民族学校的教育视野中,文化认同的取向不但是学生个体对自己所属民族文化的接受,而且包含对其他民族文化的接受和吸纳,将文化认同特指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时,是指中国少数民族操双语者对母语文化和中华民族主体文化的个性及共同性的双向理解及接受,研究学校教育实践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内涵,对于民族学校构建与"多元一体化教育"模式与教育资源整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认同是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与焦点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生活进程的不断快速发展,中国社会成员的社会认同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迁,正因为此,社会心理学中有关社会认同的研究视角实现了从个体向群体乃至社会的不断转向。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流动、城市移民、弱势群体地位等问题,都可以通过社会认同的观点进行研究。社会认同理论对于我们研究社会认同特别是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促进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尤其是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积极有效的互动,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认同的机制分析来验证和增补社会认同理论,将推动中国社会心理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政治认同”概念的内涵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政治认同是少数民族成员对民族政治体系的心理反应,是民族政治体系与少数民族成员各自的政治实践,它包含政治心理和政治实践两个层面,并且二者密切相关.民族政治体系、民族政治体系的运作、少数民族成员及其政治实践构成了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基本要素.国家层面、民族层面和村社层面的政治认同是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全球化、多元化和“网络公民”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理念带来了新的思考。公民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和政治忠诚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而从文化层面构建共同的核心价值体系,确立国家信念,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和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体现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民族预科教育阶段的受教育者文化背景多样,他们是未来少数民族的人才。预科阶段学习生活是其步入高校之前的加油站,在这一阶段中不仅需要注入文化知识储备油料,也要添加传承民族文化使命润滑油料,借助这一有利资源传承民族文化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民族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中承担着重要角色,通过民族教育环节,民族文化得到传承,进而达到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民族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的建设者和各项事业的接班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是他们成才的重要条件之一。为此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等措施,不断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