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文通论》作为一部厚重的学术著作,理应成为精品,嘉惠学林。但该书存在严重编校错误。由此反思当前图书出版界盲目提升速度、增加品种、追求利润,文化责任和质量意识却淡漠了。业界亟待大力培养学者型编辑。出版人要力戒浮躁。坚守出版品质,追求文化品位,摒弃图书出版庸俗化和拜金主义倾向。改变目前的图书出版评价标准,确立以出版精品、传承文化、服务大众为最终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2.
出版人才社会价值论张辉冠出版人才是具有较高知识、技能和能力,在出版文化实践中表现出创造才能,对推进出版文化进步和促进出版事业繁荣作出了一定贡献的专业人才。出版人才是社会人才总系中的一个分支,是在众多的社会文化实践中以书刊这种特殊的精神产品的生产和传播...  相似文献   

3.
图书出版美学的本质、体系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出版美学是研究图书出版中审美活动的规律、审美关系的构建以及图书出版美、美感、美的创造的科学,是一种纯粹审美文化向应用审美文化过渡的、典型的理论应用学。其体系为图书出版美学研究对象的逻辑关系和图书出版美学本质的具体化行程所规定,由整体的研究,过程的研究,成果的研究,效应的研究,构成“活”性的体系和系统。图书出版美学具有广域性学科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图书编校质量是精品图书的基础和保证,是否是优秀图书或精品图书,编校质量有一票否决权。在出版业倡导名牌工程、做精品图书的今天,图书编校质量越来越引起出版人以及出版管理者的重视。年鉴作为一部史料性工具书,提高编校质量意义更加重大。但是目前市场上年鉴的编校质量令人担忧。如何提高年鉴编校质量值得我们年鉴人深思。一、提高年鉴编校质量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1.年鉴的性质和特点决定提高年鉴编校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年鉴常规定义:年鉴是记载某一领域上一年度大事、要事,逐年编纂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首先,从年鉴定义看,年…  相似文献   

5.
金代图书出版在统治者的大力倡导下发展迅速,在图书的编纂与刻印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与辽、北宋相比,金代图书出版发展环境宽松,除汉字外兼有女真文和契丹文等语言图书,图书出版的区域扩大、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金代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加快了金代社会文明进程,为元代图书出版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科学理性:图书编辑的从业精神钟永宁图书出版依托于宏观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文化心态,编辑们只能在此背景下进行操作,但图书的质素和市场又与图书编辑的角色意识息息相关。本文即欲联系科学理性精神和书界时弊,谈谈图书编辑的从业意识。图书编辑工作是根据社会文化传...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图书出版产业的优势是独具对台特色和文化资源丰富;劣势是出版单位规模偏小、图书衍生产品缺失;发展的机遇是海峡两岸关系趋向缓和,新闻出版对台先行先试;面临的威胁是国内外出版大集团的兼并、市场优胜劣汰和盗版问题严重。加快福建图书出版产业发展的对策是:完善出版产业的发展链条;组建出版产业集团;打造闽台文化出版交流与合作的新平台;加大图书出版和营销人才培养;加强出版产业品牌建设;拓展新载体,培育新的出版业态。  相似文献   

8.
90年代初 ,一些出版社率先推出策划编辑制 ,将编辑推向市场。而在此前 ,尽管出版人也有选题立项论证 ,但终究未将图书作为商品推向市场。然而 ,出版社实施精品战略 ,就不能仅仅将策划主要局限于图书选题的策划 ,以及与此相关的策划层面上。出版社除了依靠选题策划外 ,还要有市场策划、宣传策划、经营策划和营销策划等 ,统称为“出版策划”。而在这多项策划活动中 ,选题策划和营销策划是最重要的 ,是重中之重。新的选题策划过程涉及到方方面面 ,首要的是创新。不断创新是选题策划的生命力所在 ,是精神生产的基本要求。选题策划前 ,要调查社会…  相似文献   

9.
略论掌握图书消费者心理的八大门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掌握图书消费者心理的八大方面 ,认为从地域、性别、年龄、支付能力、教育水平、购买动机、文化环境、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入手 ,可以了解图书消费者的心理 ,从而更好地促进图书出版销售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党和政府一系列尊重、保护和繁荣民族传统文化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使西藏文化事业得到充分继承和发展.西藏主题也成为近年来图书出版热点选题,本文试从图书内容角度出发,对我国十年来西藏主题的图书出版情况进行综述与评价.  相似文献   

11.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改进和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当前家庭、学校和社会非常关注和重视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但由于种种社会方面的负面影响和青少年道德教育图书出版的不够适应,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青少年道德教育图书的出版方面,出版部门应当进一步提高认识、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拓宽图书策划思路、提高少儿图书编辑的素质,走出一条与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出版之路。  相似文献   

12.
数字出版作为出版业的新兴业态,已经克服了技术和资金方面的难题,但却始终摆脱不了商业模式的困境。商业模式从本质上看,就是企业的价值创造逻辑,这种价值创造逻辑包括顾客价值创造逻辑、伙伴价值创造逻辑和企业价值创造逻辑。目前,数字出版商业模式主要有九种:专业期刊与图书出版模式、数据库模式、教育服务模式、电子书销售模式、移动增值服务模式、网络原创模式、广告模式、“用户创造内容”模式、按需出版模式。在选择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时,应注意版税、质量、价格管理、销售模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数字出版时代图书选题策划的全媒体攻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题策划是图书出版工作的源头与核心.好的选题是在了解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及媒介的发展趋向并对市场动态作出前瞻性预测和判断的基础上产生的.在数字出版背景下,图书的选题策划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图书出版形态被延伸,全媒体复合整合出版成为数字出版的理念和趋势,出版社要根据媒介体系和出版环境的变化,调整图书选题策划方略,以全媒体理念构建图书选题策划的新模式,突出特色优势,强化图书选题策划的立体化品牌建设,从源头策划转向全程策划,实现图书选题策划的效益增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大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大增,相应地对图书及期刊等精神产品的需求也日趋增加。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载体,期刊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功能也愈趋重要。显而易见,不断提高期刊的内在质量,多出精品当是社会大众对期刊出版界的基本要求。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本文试对期刊运作中出现的几个问题作一初步分析。一、期刊的二重性一商品属性与社会属性期刊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它是将人类社会的精神成果通过一定的形式,即通过编辑出版人的策划、选择、加工、整理,最后印制出来的出版物。基于这样一种定义,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图书编辑的职业精神与职业责任进行了论述。认为出版工作的职业精神有着特定的内涵,它既有个性追求,又有时代特征;既有文化情怀,又有奉献品格;图书编辑的职业责任就是对读者、作者和出版事业乃至全社会应承担的职责义务。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图书编辑的职业精神与职业责任进行了论述.认为出版工作的职业精神有着特定的内涵,它既有个性追求,又有时代特征;既有文化情怀,又有奉献品格;图书编辑的职业责任就是对读者、作者和出版事业乃至全社会应承担的职责义务.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是从最简单最常见的商品入手,层层深入,创建剩余价值论,揭示出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的。我们的出版理论研究,应从何处入手,层层揭示出版工作自身固有的规律呢?本文谈谈笔者的粗浅见解,以求教于同行。一、图书是出版的核心出版部门是专门出版图书的,图书是出版肌体的细胞,其中包含了出版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科普图书作为科普文化的主要载体,其出版发展水平,直接体现了科普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一定历史时期科普图书的出版数量和质量,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1949-1965年<全国总书目>所收科普图书进行统计分析后,进而总结了这一时期科普图书出版的利弊得失.这对于促进当代中国科普图书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科普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特色 ,是图书出版工作始终追求的一种境界 ,古籍出版也不例外。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 ,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古代思想、古代政治、古代经济、古代文化、古代科技、古代军事 ,一座座宝库恢宏繁富、博大精深。然而 ,如何将其开掘得富有特色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人新我精 ,实现出版的高层境界 ,实在需要一番努力。古籍出版讲求特色 ,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即她的专业特色、地域文化特色和编创特色。先谈谈专业特色。专业特色实际上是由古籍专业本身决定的。广义上理解 ,凡是经过历史积淀的知识都可以称之为古籍。在图书出版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失衡问题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版权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在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令人担忧的数量、省区、区域和内容等失衡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我国文化的健康发展和海外传播,妨碍了文化软实力的体系建构和实力提升,阻滞了国家文化安全体系的结构重塑和系统完善。政府主管部门、出版行业协会和图书出版企业共同构建的"三位一体"式的策略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