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当人们将自然环境引入人类社会的伦理建构时,伦理学家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究竟有没有一种能够超越于传统的伦理理念的环境伦理,环境伦理会不会只是在自然环境的层面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这是当代环境伦理遭遇的一个理论难题。要解答这一难题,首先要回到伦理的原点,即道德形而上学去寻找环境伦理的基本内核;其次,则要借助于后现代中的"他者"与"责任"的理念实现对传统道德形而上学的超越;最终,环境伦理将在一种伦理转向的维度上实现其现实的合理性,乃至成为生态文明的核心伦理观念。沿袭这样一种思考向路,才能看到环境伦理的真正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星 《重庆社会科学》2007,(12):109-115
涂尔干的道德科学是面向道德实在的,韦伯的道德科学是面向道德动机的,两大思想家道德科学的建构出于对欧洲现代性的忧思,可是二者的诊断方案却走向不同的方向:前者求助于法人团结组织形式,后者则寄希望于志业伦理的倡导。二者之间的冲突无意中演绎了西方社会科学的困境,分析他们分道扬镳的原因,反思西方社会科学的困境,对我们建设中国本土社会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形上世界的崩溃,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扩张使现代人不可避免地被卷进了技术大潮的漩涡,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技术统治思想的贫乏时代。在这个思想贫乏的技术时代,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医疗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技术已逐步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不断冲击着现代人脆弱的道德底线。与技术突飞猛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类在运用技术的过程中不断遭遇伦理困境。现代技术的伦理困境深刻影响着现代人的道德世界观,凸显了道德的相对性和主观性,从而为道德领域中的相对主义倾向提供了孳生的土壤和蔓延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道德的底限与普世伦理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阿多诺的道德哲学,指出他的道德思想是对西方道德哲学的批判继承,他提出的“道德低限”的主张是对维系人类存在的基本道德伦理的反思,表现了阿多诺对人类现实生存状态的关切。第二部分结合阿多诺的道德思想分析我国学术界对普世伦理学的讨论,强调用历史的和辩证的观点去研究道德伦理,指出道德伦理是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普世伦理与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具体道德规范则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永恒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伦理道德现象具有共同的现代性特征,探索现代道德难题是解析当代中国伦理问题的重要视角。在现代道德难题视角下,当代中国伦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道德正义问题。跳出现代道德哲学的二元论视域,以伦理总体性破解现代道德的"德福悖论"难题,寻求重建道德正义的可能路径。其二,伦理认同问题。破解现代伦理实体的认同难题,反思"家庭"和"职业"作为伦理实体的自然形态和公共形态面临的认同危机。其三,政治伦理问题。调节中国传统政治"家国一体"与现代西方政治"公私界分"之间的矛盾,建构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的合理形态。  相似文献   

6.
伦理学方法与工程学方法对于经济学的发展本应是有机统一的 ,但随着现代经济学的发展 ,伦理学方法的重要性已经严重淡化。通过对经济学的伦理之维这一“现代性”问题的古典追问能看出 ,“不讲道德”的经济学就等于否定了人类经济生活本身的道德性 ,人类原本就不存在不讲道德的经济学 ,从经济本身的结构和内涵上能直接推导出经济伦理学。同时 ,正义性问题成为了现代经济学伦理之维的终极关怀 ,探究经济制度所体现的道德追求、道德原则以及制度公正等问题成了经济学发展的题中之意 ,经济学必然是以合理的道德性为基础的。通过对正义理论和从理性选择中推导出道德的逻辑的学理梳理能看出 ,现代经济学与伦理学在当代市场经济实践中的共同语境对话 ,将会孕育着一个向亚当·斯密经济学和康德伦理学在学理上的回归 ,经济学的伦理之维和道德的经济分析必然从经济学的现实走向伦理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析传统道德理念的等级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忠世 《齐鲁学刊》2001,1(6):50-62
等级性是中国传统道德理念的基本内涵之一,在这一等级性的道德形态中,伦理规范的基本功能和根本目的,是明尊卑、别贵贱,道德资源归优势地位者垄断,道德标准是双重的甚至是不确定的。等级性伦理由“五伦”特别是“三纲”集中体现出来,而且是在最温和、最理想的设计中体现出来。由等级理念和相应的社会、文化所制约,传统伦理道德中某些非等级性因素,也跳不出等级框架,反而处处带上等级性色彩。改造旧理念,是传统伦理道使走向现代形态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分析当代中国道德问题,必须直面中国后现代状况的出现.后现代道德状况是后现代伦理学主张的现实呈现,它放弃对崇高道德理想、高尚个人美德的呼吁,消解现代性伦理规范的统一性、普遍性追求,主张自由化、游戏化的、浮夸化而不是严肃的道德表达形式,致力于没有道德权威、没有道德共识、没有确定道德知识局面的形成.后现代道德状况不是不讲道德、没有道德的社会情境,而是对现代道德理念、伦理规范的超越,它拒绝伦理规范成为束缚个人自由的外在奴役物,力求实现无社会道德规范而有个人道德行为的结果.它因此以多元、差异个体的存在为前提,强调差异个体的道德责任以及对他者的关注关怀和尊重包容,最终实现差异之人的真正和谐.后现代道德状况究竟是道德的超越,还是道德的蜕化,仍需时日才能做出明晰的判定.  相似文献   

9.
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创立了理学的思想体系。他非常重视对道德伦理问题的研究,如他提倡的尚中贵和、博爱大众、克己奉公、淡泊名利、严于自律、人格独立等精神,不乏优秀成分。它们所体现出来的现代道德伦理价值,值得我们吸收。  相似文献   

10.
道德社会学的萌芽可以直接追溯到18世纪"道德科学"的建立,孔多塞是"道德科学"的代言人;威廉·冯特是道德社会学的探路人;埃米尔·迪尔凯姆承继着孔多塞经孔德和古雷利开辟的实证主义的、道德统计的方法论传统,借鉴了冯特的研究,使得道德社会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迪尔凯姆也因此成为道德社会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我国传统道德的理念基础,即重礼义,重人伦,重孝悌,重修身,其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道德伦理观念.当今我们应该发扬传统道德的人文精神,再塑现代社会的道德文明.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文本中既出现过批判道德的语言,又出现过运用道德原则批判资本主义、褒扬共产主义的语言,这种表面上的"自相矛盾"引起了关于马克思道德理论的激烈争论,出现了诸如"伦理社会主义"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与"人道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道德理论的二元对立.实际上,马克思并未否定道德本身,他所批判的是阻碍生产力发展、为...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何种意义上可以探讨水伦理?从形态学视野看,水之道德意义可按照自然生态、社会资源和精神象征分为三大形态。水的道德形态三分及其知识谱系,有其历史合理性和学术史支持:古代神话、哲学中的水伦理是通过宇宙论和本体论的知识谱系展现的;现代性意义的水伦理被界定为人类中心论伦理的应用;当代生态世界观对道德的扩展,使水伦理的生态定位成为一种新的道德形态。由此,水伦理的道德形态,从精神的、社会的和自然的三方面区分出隐喻形态、应用形态和扩展形态,它们各自有自己的边界和范围。精神形态的水伦理是一种以水喻道或以水比德的传统德性伦理。应用形态的水伦理是现代规范伦理在治水、用水、管水等问题上的应用,是以人为本、兴利除弊的现实或务实的道德形态;扩展形态的水伦理是对水的生态伦理定位和对水的自身价值的亲证。区分三种水伦理的形态,并依据事实与价值的不同联结方式厘清其各自适用的范围,是一门关于水伦理的道德形态学的基本任务。这一尝试在道德哲学上有方法论典范的意义。三种形态的水伦理的历史合理性揭示了水伦理的生态定位作为"合题"的重要意义,而通过水伦理的形态区分及其生态定位,我们至少可以确定水在道德形态学上的"地理位置",以使大自然的价值透过水伦理的生态定位获得某种确证。  相似文献   

14.
论道德适应     
道德适应是区别于社会适应、自然适应、文化适应、心理适应的伦理现象。道德适应作为一个亟待研究的伦理学新视域,需要不断充实和规定其特有的"意义世界"。对于道德适应的理论阐释有其伦理学意义上的内涵、研究必要性及原则,主要可以从个体、群体、社会三个基本维度来考察道德适应,以期包容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差异;寻找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平衡;适应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之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15.
程海霞 《中州学刊》2002,(2):176-178
尼采把超善恶视为社会实现由“道德时代”向“道德以外时代”迈进的唯一途径。它四层含义 :从上帝走向人自身 ;从理性走向非理性 ;从他者的解释走向自我的叙述 ;从重善恶走向超善恶  相似文献   

16.
从苏格拉底之死反观伦理和道德的辩证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格拉底富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追求智慧和道德的善,为人们构建了理性主义道德价值体系。然而,他本人却受到"不敬城邦诸神而引进新神"和"败坏青年"的指控,并被判处死刑。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希腊社会世俗伦理和主体道德两种精神力量及正义的冲突。从苏格拉底的死可以反观伦理和道德的辩证关系及其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泽厚有关伦理学的思想,是以"两种道德德论"的区分为中心、为主体的。李泽厚"两种道德论"的主题是受到了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一书的牵动而发展出的一个结果。这就从一开始决定了,"两德论"要解决的不是伦理学和个人道德问题,而是政治哲学和政治价值的问题。他的"两德论"在概念上区别了"宗教性道德"和"社会性道德",他所关注的是,现代的社会性道德如何确立,其基本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把两种道德合二为一,现代社会必须把两者拆分,使现代社会性道德独立发展。由于他讲的现代社会性道德主要包含的是政治社会价值,所以两德论的趋向最后指向的是政治哲学的讨论,而不是真正的道德论。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古代传统道德文化践行的历史考察与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的视角,中国古代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的伦理权威丧失主要表现为三个层次:古代主宰之天的现代伦理权威丧失,历史震荡冲击了儒家核心伦理的道德权威,中国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尚未完全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此三种原因造成了中国古代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的伦理权威丧失,使中国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19.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所表达的现代经济学与伦理学的逐渐背离而出现的"伦理不涉"现象,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文章从"科学家是知识的存在抑或是道德的存在"这一问题入手,提出科学活动的"伦理不涉"问题,探寻其缘由,进而论述科学家道德抉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论道德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道德管理概念的恰当界定,有赖于对"道德"与"管理"两个概念的本质涵义的正确把握。道德管理是通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成员的工作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制定组织希望达到的道德目标,并尽可能以好的效果和高的效率实现组织道德目标的过程。无论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还是追求企业利益,客观上都要求企业认真对待道德问题。而企业道德与管理息息相关,因此,对企业而言,道德管理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问题。可以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方面构建企业道德管理的框架体系,其内容包括:企业道德层次定位,选择企业道德管理策略,制订企业伦理规范,进行决策的伦理分析;设置必要的部门和岗位,在人员招聘和任用时注重道德素质的考察,开展伦理培训;管理者以身作则,开展道德测评,实行伦理控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