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上)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仪式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因而也是社会文化人类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从19世纪末到整个21世纪的一百多年间,人类学关于仪式的研究成果已经浩如烟海,其中虽然不乏重要的理论建树,然而直至目前,对仪式的解释仍然“尚无唯我独尊的某套理论”(Grimes.1995:39)。笔者则广泛吸收人类学已有成果,对仪式现象进行多角度理解,分别从“仪式的行为”、“仪式的情境”、“仪式的意义”、“仪式的功能”四个方面加以阐释,从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仪式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因而也是社会文化人类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从十九世纪末到整个二十世纪的一百多年间 ,人类学关于仪式的研究成果已经浩如烟海 ,其中虽然不乏重要的理论建树 ,然而直至目前 ,对仪式的解释仍然“尚无唯我独尊的某套理论”(Grimes 1 995 :3 9)。笔者则广泛吸收人类学已有成果 ,对仪式现象进行多角度理解 ,分别从“仪式的行为”、“仪式的情境”、“仪式的意义”、“仪式的功能”四个方面加以阐释 ,从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巴代”是苗语音译,意指苗族祭祀仪式、习俗仪式以及各种社会活动仪式的主持者。以这三大仪式为载体所传承的苗族文化被称为“巴代”文化。“巴代”文化通过仪规的形式把远古的社会一环境、时代背景、生活习俗等记录和传承了下来,  相似文献   

4.
丁苏安 《民族论坛》2012,(18):57-66
维克多·特纳是英国人类学家,象征人类学的代表人物。特纳一生所出版的著作非常丰富,《象征之林:恩丹布人仪式散论》(1967)和《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1969)是他的代表著作。特纳的人类学研究多以象征仪式为主题,通过仪式把握社会结构的重新组合。不仅如此,他的仪式研究还注重分析仪式中的象征符号、社会戏剧以及朝圣。他的仪式理论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热议,他们对特纳的仪式研究进行评价,同时也在其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富有建设进行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古代宗教与一定的民族共同体联系在一起,是这些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早期阶级宗教的民族特征明确无误地表现在其命名方法上,这种命名方法通常与流行这些宗教的民族共同体的名称密切相关。民族宗教(或者如谢苗诺夫所说的“传统仪式宗教”)是在地区的土壤上产生的。它涉及居民的劳动、家庭和社会生活,因而各种仪式非常丰富。这些仪式成了古时居民  相似文献   

6.
美国华裔的边缘化及涵化进程中的结构仪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考察仪式因素对美国社会中华裔美国人涵化和边缘化进程的影响。它描述和比较了唐人街老华人的“单元民族特征文化”和新华人的“二元民族特征文化”的关系。该研究运用了结构仪式理论以分析华裔美国人在不同环境中的象征性仪式活动。我们将华裔美国人的新生代社会分成不同的层面 ,重点考虑影响华人个体行为的各种结构方面、文化方面和全球化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能够解释华裔美国人中各种新型组织结构的存在和他们的二元民族文化特征。华人中有以双重特性或二元化文化为其生活之常规者 ,因而在不同的社会氛围中 ,特别是正式的组织活动和非正式的人际交往中 ,按照不同的仪式行事  相似文献   

7.
印度那加人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东北部是少数民族分离主义最活跃的地区,其中,那加人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尤为瞩目,呈现出时间长、烈度强的特点。殖民统治结束后,那加民族分离主义组织和印度政府之间的斗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产生与演变是殖民统治、地理、历史、文化、宗教、经济、印度政府治理等诸多因素合力的作用与体现。  相似文献   

8.
土家族梯玛还愿仪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还愿仪式是土家族传统文化事象之一,也是土家语区土家族民间信仰的核心内容.还愿仪式的神系、法具系统体现出神圣与世俗的二元对立特征;仪式语言的变化不仅是社区语言生活的变迁所致,还是土家族民间信仰变迁的重要表现.随着土家族民间信仰的变迁,还愿仪式的功能已经淡化,人们更关注仪式中各种符号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9.
云南诺邓历史上同时存在两套丰产仪式:一套是接水魂仪式,以祈求卤水丰旺、井盐丰产;另一套是舞龙求雨仪式,以祈求雨水(淡水)丰沛、农耕丰产。从井盐生产的实践理性看,卤水与淡水之间构成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两套丰产仪式的并存看似是相互矛盾的。看似相悖的两套丰产仪式要诉诸文化理性的解释才能得以全面理解。在文化理性的观照下,这两套丰产仪式的共存并不矛盾,它们祈求的是包括自我与邻人在内的整体丰产。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族群互动日益频繁的当今世界,生存在同一区域的不同族群,既要维持族内的文化认同,又要接纳强势的外族文化,才能确保本族的正常生存与发展。如何抉择并保证两种甚至多种认同互不冲突,招郎仪式对此做出了明确回答。仪式中展示的建构族内、族际文化认同的方式方法,体现出瑶族群众充分利用各种场所和可能建构族群文化认同。它是瑶族在主动适应社会变迁的同时,又灵活保存本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人的一生划分为几个阶段,不同阶段的人具有不同的社会身份。完满的人生命历程为婴幼、儿童、青少年、成年、老年等阶段。每一个民族在生命的不同阶段都有相应的过渡仪式,如出生礼、成人礼、婚礼和葬礼等。这些过渡仪式是一个民族最基本的生命历程,也是民族文化中最具体的外在形式,是民族  相似文献   

12.
王海燕  张学良 《中国藏学》2023,(1):169-177+219
“塔火葬”是甘南地区觉乃藏族最主要的葬礼仪式,仪式包括吊丧送别、诵经度亡、建塔火化和捡骨土葬,在藏传佛教火供仪式基础上融汇苯教的地方神明概念,引入汉族“烧纸盆”仪式。仪式过程和象征物体现觉乃藏族信仰的生死观念和秩序结构类型。由于觉乃藏族的历史源流和文化生态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征,“塔火葬”仪式作为本土文化衍生发展的产物,是藏传佛教信仰意识、苯教文化观念和儒家伦理思想的集聚,是汉藏边界文化变迁、文化交融的具象书写。历经绵长历史时期的层累、异质文化之间的借鉴与多民族风土的习得,“塔火葬”仪式的续写呈现出多元融合发展的地域性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总目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节作为京族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从产生之初到现在,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至今仍较完整地保留了传统节日内容的精髓.哈节的各种仪式,表现了京族丰富的文化精神.哈节寄托了京族的理想追求和审美情趣,已成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标志,成为凝聚京族的重要方式;哈节反映了京族浓厚的怀祖追宗的历史意识;海洋文化贯穿于哈节的始终,表现了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情怀.  相似文献   

14.
巴岱是湘西苗族(苗族东部方言区)对祭祀活动主持者的称呼,巴岱文化是指以巴岱作为承载者,包括所主持的仪式中的物质、制度、艺术、精神等方面的苗族文化总称。近年来学者们在巴岱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以学术史发展为线索,从巴岱文化的价值研究、仪式研究和艺术研究等方面对学术成果进行综述,并指出巴岱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仡佬族历史悠久,是贵州高原最古老的的一个民族。仡佬族民居建筑是仡佬族精神的栖息之地,人神共居之所,在民居营造仪式中体现了独有的宇宙空间自然观以及神灵演化现象。对仡佬族民居建筑仪式的解读,从仡佬族对神灵的膜拜及心灵的体验中,可以窥探贵州这一古老民族在历时性演变中的生活信仰和精神追求,试图了解仡佬族建筑文化的演进历程及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徐斌 《中国藏学》2005,(2):100-105
图像也是格萨尔史诗重要表现形式.格萨尔史诗图像根据内容可分为两类,画像(塑像)类图像即是其中一类,其重要功能之一便是史诗艺人在举行说唱仪式时用于供奉.本文认为:1、图像是史诗艺人在举行降神仪式时为降临的神提供的多种形式的依止中的一种;2、降神仪式及其在仪式中以图像作为降临的神的依止的做法源于古老的巫文化,是古老的巫文化在史诗传承中的留存.  相似文献   

17.
其龙村壮族人举行的满月仪式是巫婆为婴孩招魂的仪式,巫婆要请各路神明和主家人的先祖亡灵下来保佑做法事灵验。招魂旨在佑护婴孩健康长寿,这样一种仪式蕴含了祭祀祖先和延续后代的双重意义,是中国孝文化的核心内涵。满月仪式演绎了孝文化,孝文化也通过满月仪式得以延续承传下来。  相似文献   

18.
民族人口(万人)分布地区民族人口(万人)分布地区3 10安哥拉 na刀aaeHbo(Kyno- HOHbl,KaJIaMHaHO- HH)崩龙族fla二ayHr (63H月yH)帕梅人flaMe帕米尔人flaMHpcKHe Hapo八H邦板牙人flaMnaHraH巴拿马人flaHaM从。邦阿西楠人naHraeH-缅甸94.3;中国美国加拿大东帝沈蒙古人民共和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埃塞俄比亚印度99.4;孟加拉 国印度99.矢巴基斯 坦阿富汗巴布亚新几内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埃塞俄比亚98.3; 肯尼亚;苏丹苏联中国·美国苏联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墨西哥阿富汗78.6;中国1801901 15菲律宾巴拿马96.8;美国菲律宾 …,.通口曰八口11一ee…  相似文献   

19.
侗族稻作民俗与傩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主要聚居在贵州、湖南、广 西交界地区,是中国传统的水稻耕 作民族,稻作文化非常丰富。在其 稻作民俗中,最有特点的要数傩俗。 傩,为祭祀礼仪。中国的傩文 化是农耕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源于巫文化,是巫文化的进步 表现形式。巫为术,傩为仪式。傩 文化是属于思想意识,而巫则为行 为意识。两者有血缘关系,却又有  相似文献   

20.
何以"当大事"--双凤村丧葬个案的人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意义框架和社会互动模式之间的不和谐来解释一些仪式中的矛盾冲突的分析方法是极具启示性的。这种分析是对一味强调文化的平衡系统、社会的内部稳定以及永恒的结构从而难以理解急剧变迁的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的功能主义的超越,是人类学话语空间扩展。土家族山寨双凤村的一个充满了种种冲突的葬礼,则凸显了文化以及社会内部的矛盾因素是造成社区生活冲突的更为内在也更为重要的因素。仪式的举行还表明了遵守传统规则的必要性,而作为一种实践活动,遵守规则还意味着制定规则以及改变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