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苏青是四十年代上海沦陷时期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 ,她的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和《续结婚十年》表现了女性在封建礼教、封建文化的束缚下而形成的道德、伦理观念的沉积与心态 ,喊出了四十年代沦陷区的妇女反抗不平的呼声 ,表现了一个被压抑女性的反抗意识和对自我生存价值地位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晚唐桂州籍诗人曹邺因出身岭南、屡举不第等原因萌生自卑心态,自卑意识在他的诗中有着或隐或显的表现。曹邺一方面以曹魏后人自居,向中原文化靠拢,一方面在诗歌创作中以复古诗人自许,通过文化认同与身份建构的方式来克服自卑心态。曹邺克服自卑心态,实现自我目标的文化动因来自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精神,他最终以儒者的人格、复古的诗格享誉诗坛。  相似文献   

3.
刘宋谢灵运与中唐柳宗元都创作了大量山水诗,谢灵运是山水诗鼻祖,山水诗自此历经隋朝、初唐到柳宗元生活的时代,自然产生新变。直至金元之际,诗评大家元遗山认为各朝各代诸多诗人中只有柳宗元最似谢灵运,其实二人同中有异,谢柳在寂寞心态上有着表面上的相似之处,实则在对待山水态度上以及此种心态在诗中呈现出来的风格上有着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4.
谢灵运“卒章多托玄思”的山水诗,首先表现的是人生归宿的虚无感。由于他对人生三昧根本就没有彻底悟透,所以诗歌完全是一种心理情绪律动的直接外化,是一种独立的人格追求。在“卒章多托玄思”的山水诗背后,其实浸透了他盖世的凄凉。第二,表现了谢灵运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悲剧意识。这是他把建安以来常见的儒理性抒情变为玄理性的抒情,抒发的是个体意识觉醒后强烈的忧患和悲伤之情。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与谢灵运是近代文论领域仍受关注的诗人。近代尊陶之风中对陶渊明诗文不平之气的认同,可与以冲淡自然论陶渊明诗文的主调相抗衡;近代崇谢论多与谢灵运诗歌艺术的创新以及清代以来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一的倾向有关。受传统诗论和近代思潮影响,近代陶谢论有陶谢并提,互文互释的特色,已暗合西方互文性理论。近代陶谢论在文论史观的建构、哲学美学视野的开拓上已初步表现其在近现代文论体系中的价值。在一些诋斥六朝之风的评论中,亦可见对陶谢诗尤其是对谢诗评论的微词异响。  相似文献   

6.
谢灵运袭封康乐公应在他父亲谢死后三年,谢死于太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间,灵运之袭封当在隆安年间,他十五岁时(隆安三年,399)由寄养的杜治回家,应当就是为了受封。关于谢灵运与刘宋王室的关系,近人多强调其矛盾的一面,其实刘裕、刘义隆两代皇帝对他都相当尊重和宽容,他之所以一再受到打击,一方面是由于他卷进了刘宋王朝内部的纷争,二则也是他个人的贵族作风有以致之。  相似文献   

7.
志贺直哉是白桦派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遵循自然主义的创作风格,在他作品中多为宣扬独立思考和自由精神,倡导发扬自我个性。小说《和解》详尽描绘了主人公在经历人生历练后,在以自我尊重为前提下,努力调和心态,力争在自我至上的意识中挣脱出来,在自然中寻求自我和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8.
谢灵运山水诗中的以理灭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灵运山水诗中的景与理,在抚慰他的忧虑苦闷上获得一致,并进而统一在一起。景与理都是谢灵运用来消忧的工具,二者的地位是相等的,谢灵运的山水诗与玄言诗中的景色描写有很大的不同,谢灵运的山水诗更多的还是学习当时的山水之作,而不是玄言诗中的山水描写。  相似文献   

9.
成仿吾的理论表述显示他一贯重视文学的社会意义。但他在提倡文学取材于现实的同时,也强调在艺术加工过程中发挥主观创造作用。分析成仿吾理论表述的内在矛盾,乃至评判创造社与文研会的论战是非,其改造社会的抱负与表达自我的要求之冲突乃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这也使其文学批评实践有得有失。追索成仿吾文学批评的矛盾与困境,许能窥见创造社转变历程的一个侧面。今天我们面对复杂矛盾的文学现象时,应当拥有更开阔的视野,更宽容的心态。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谢灵运均是晋宋时期的重要诗人,学界对陶渊明形象的研究较为多见,而有关谢灵运的形象分析却几乎无人涉及。事实上,由陶谢诗文引发出的诗人形象可以从其对异时异境中自我行貌的勾勒中还原其外在轮廓。同时,陶谢行貌的差异又受到其心理以及肯定自我价值的深刻影响。陶谢所选择的意象群也是对自我形象的一种转换。他们所建构的形象是多层面的,陶渊明的飘逸中带有对生命流逝的反思以及坚定不移的理想追寻,并通过意象的构建突出人之为人的责任与担当;谢灵运并非只是旷达而无行动,他是在徘徊中寻找自我的道路。他们代表了这一时期士人心路历程的两种方向以及两种形象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广州市3所中学806名学生为被试,以自编的《青少年环保意识问卷》《青少年自我和谐问卷》以及多种心理健康量表为工具,对青少年环保意识、自我和谐和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青少年环保意识总体水平良好;2)青少年环保意识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心理问题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3)自我和谐在环保意识影响心理健康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然山水在谢灵运出守永嘉后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所传世的山水诗作,大都是永初三年以后的作品,透过风华清靡的景物描绘,我们常常能感受到深蕴其中的孤独寂寞之意.谢灵运的孤独寂寞具有双重含义,一是现实中的知己不遇的寂寞情怀,一是面对广袤自然时的精神孤单.本文便是从这两方面入手来分析谢灵运后期的思想与心态.  相似文献   

13.
刑事立法中的"知意论"作为判断行为人主观心态的法律依据,在刑事司法操作中有唯心之嫌。刑事司法实践中应该改造因果关系近因说,吸纳美国因果关系理论中的概率标准以及犯罪主观心态分两个层次的合理因素,以客观的行为和行为结果的概然关系为依据判断犯罪心态,体现出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在判断是否构成犯罪的推理过程中之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汉魏六朝小说重“实录”,唐传奇则讲究“作意”、“幻设”,即重虚构。这种带有根本性质的观念变化,使得依附于史传的笔记体小说,一变而为具有虚构意义和主观创作意识的独立小说文体。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唐人“好奇”、“逞才”的心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心态促进了小说家主观创作意识的产生,使之“作意好奇”,逞其“意想”,展示其才华。因而对于小说脱离史传的附庸地位,成为具有独立意义的小说文体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陶诗中虽然没有真正能够称得上山水诗的作品,陶渊明本人也没有像谢灵运那样去优游山水,但他并不是没有写景之作,他对山水景物的敏感程度也不比谢灵运差;而且,就陶诗对情景关系的处理这一点的影响而言,陶渊明对山水诗的影响之大,并不在谢灵运之下。如果说谢灵运以他大量的山水之作开辟了诗歌的“性情渐隐,声色大开”时代,那么,陶诗的浑融境界及其高度写意的景物刻画,则昭示了唐以后诗歌创作情景交融的必然趋势。陶渊明的诗歌,注重传达自然山水的种种意趣,并且塑造了一系列象征性人格化意象,开创了以写意为中心的淡墨写意之路。这种风格和作法,已被视为“正格”而为诗论家们所正式接受,并对后代山水诗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行为心理学角度详细阐明了谢灵运的悲剧人生并非如旧说所指乃刘宋政治迫害的结果,而是其悲剧性格之必然,而且用大量具体史实展现了其悲剧性格,认为谢灵运的遗传性病弱和后天生活中的放纵以及无常的社会是其悲剧性格的主要成因,从而使其无法有效地协调自我与现实的矛盾,最终导致了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7.
汉末男性诗人以女性为情感载体来抒写自我生命痛苦的写作用意,应与他们的处境和心态密切相关。在混乱的政局中经历了期盼、失望、绝望的心路历程之后,他们的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具有与女性心理同构的新特点。这恰恰彰显了汉末男性诗人摆脱心灵困境时的自我突围意识。  相似文献   

18.
大量使用《易》典是谢灵运诗文的一大特点,但谢灵运诗文中的《易》典目前尚未得到充分的分析。本文从用字、语典和卦象三个层面入手,分类讨论了谢灵运诗文中《易》典的使用状况。并通过分析谢灵运对《易》典的选择倾向,剖析了其贵族化的创作心态。又结合《易》学研究成果,讨论谢灵运诗文的诗学特点,尤其是用典艺术,指出了谢灵运的创作具有通过典籍感知现实的诗学特点,其中贯彻了《周易》"立象以存意"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9.
林满平 《南都学坛》2011,31(6):68-72
陶渊明的《饮酒》诗是其诗文中的精彩之作,文本表现的是他归隐田园、怡情自然的自足自得。其间透露出强烈的自我生命意识,由归鸟、美酒、秋菊、青松四个鲜明的意象构成了其追求生命意识自我实现的完整结构。在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中,源于对身份的焦虑,陶渊明的选择背叛了自我的初衷,在环境的压力下,他作出了一种道德的选择,通过这种道德的选择造就了自己。诗歌文本在背叛道德选择的同时背叛了陶渊明的自我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20.
日本说话文学的集大成之作《今昔物语集》两篇中讲述了秦始皇时期佛法东渐故事与秦朝建国灭亡史。编者对秦始皇故事的阐释与再构建,对故事位置的"巧妙"安排以及对中国叙述与日本叙述所形成的强烈反差,折射出平安末期的日本欲宣示其优越性的对华意识。它伴随律令制在日本逐渐解体而生,是政治局势在文化层面上的反应,是日本自我意识觉醒、民族主义膨胀的表现,也是日本人在自我与他者关系的构建中向华夷秩序的中心中国主张自我的结果。其实质是古代日本在自卑与自大的交叉挣扎中酝酿出来的一种扭曲心态与自我臆想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