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戊戍变法与明治维新相距仅三十年,在基本相同的国际环境中,在相似的国情下,中日两个民族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旨在救亡图强的变革。所不同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而此后发生在近代中国的戊戌变法却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改良。中日两国的发展差距,是以明治维新为界限拉大的。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迅疾走  相似文献   

2.
“文明开化”政策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推行的三大基本国策之一,是日本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文明开化”包括学习西方的教育制度、科学技术、及生活习俗等诸方面内容,本文试从近代日本明治维新中教育改革的一个角度来探索日本现代教育制度的渊源。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周昌松日本是我国的东方近邻。据文献记载,从公元前一世纪的汉朝时侯起,中日两国就开始了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两千多年以来,中日两国的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但是在古代,基本上是中国文化影响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学西方,欧美...  相似文献   

4.
谈日中两国在吸收外来文化方面的差异阎雪雯中国和日本同属东亚文化圈,在门户被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打开之前,两国的社会发展水平大体相同。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日两国分别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契机,迈开了近代化的艰难步伐,...  相似文献   

5.
德国与日本是后起的发达国家,经过两次经济起飞,实现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两国社会转型的历程中有两个重要的启示,一是社会结构变动与经济结构基本同步,社会转型的阻力较小。二是两国政府在工业化时期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减轻转型期社会阵痛起到了十分有利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起,西欧列强为掠夺源料、倾销商品、扩大殖民地而侵入东亚,先后以武力胁迫中国和日本,开港通商,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致使中日两国陷入重重危机之中。为了救国救民、自强御侮,中日两国的许多志士仁人,在自己的国内掀起了一系列的改良活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中国以戊戍变法为代表,在日本则以明治维新为典型。两国的改革都是以资产阶级领导的自上而下进行的,且两国的“国情也颇为相似,但结果却截然不同,一个成功,另一个却失败了。”史学界对这两次改革成败的原因从国际环境的不同,政治体制的差异,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弱…  相似文献   

7.
中日两国侦探小说的产生具有相似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渊源,但明治维新特别是二战后,日本的侦探小时发展迅速,社会推理小说成为世界侦探小说发展的第三次高峰,而中国侦探小说却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流派。中日侦探小说艺术成就悬殊,与两国的发展道路和经济水平不同、法律体系的健全和法律观念的普及程度不同,以及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等因素有关。中国侦探小说要向前发展,一要走本土化创作之路,二要不断丰富小说的社会内涵,三要创作多层次的小说,以满足不同层次社会读者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8.
中国引进近代西方科学知识要早于日本,日本在起初阶段也以中国翻译的西方科学著作为中介来摄取近代科学知识,但明治维新后很快在引进西方科技方面走在了中国前面,中国又反过来通过日本学习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研究认为中日近代科技交流方向逆转之原因有两国文化、社会、制度差异,这些差异对现今的中外科技交流亦有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后期,日本和朝鲜两国由于受到欧美的侵略,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以追求国家独立、文明开化和富国强兵为主要内容的近代启蒙思想逐渐形成。这些思想通过修信使、留学生等传到朝鲜,对朝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欧美列强对东北亚第二次冲击的来临,中日韩三国纷纷掀起第二次改革的热潮,以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明治维新为标志,东北亚三国展开了被称为"同途殊归"的近代化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走在前列,经历二十多年的改革,终于成功走上近代化道路;中国和韩国紧随其后,皆以日本为鉴,竞相涌向近代化,形成了近代东北亚改革的雁行模式。本文通过论述中韩两国近代化过程中对日本的借鉴和学习,用雁行模式的理论,初步探讨三国近代化"同途殊归"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的社会变革.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分别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发端,几乎同时走上了探索现代化之路.日本通过维新改革成长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工业国家,中国却越来越被边缘化.中国奉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日本奉行"和魂洋才"、"脱亚入欧"的指导思想,是导致两国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是交往密切的邻邦,两国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两个民族都是勤劳智慧的民族。在长达二千余年的交往中,除近百年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而破坏了两国历史上传统的正常关系外,基本上是友好的。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使我们预见未来,本文试图对中日两国文化交往的历史作一回顾思索。一明治维新以前的中日关系史,大致可以说是日本向中国学习,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日本文化以中国  相似文献   

13.
日本明治维新和朝鲜甲申政变,可谓是东亚日朝两国试图把封建国家变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首次尝试.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的强国,而欲以日本明治维新为蓝图的朝鲜甲申政变却被扼杀于摇篮之中,朝鲜最终坠入殖民地的深渊.综观近代日朝两国社会变革,就不难发现两国的变法维新历史背景相近,时间相隔不远,都是以自上而下的改革为手段,试图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同时,也能发现两国进行改革的斗争路线和手段、变革领导集团的实力、两国的文化特点却不尽相同.两国变革成败的历史必然性也寓于其中.  相似文献   

14.
日本江户时期和我国清朝时期,大部分时间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中日两国并无正式邦交,但是中日法律文化交流从未停止。这种交流主要通过日本对中国法律书籍的输入和对中国法的研究而展开。中国法律书籍的输入,又带动了日本对中国法律的研究。锁国时代的中日法律文化交流虽然并未直接促进这一时期日本的“中国式”立法,但对于幕府末年和明治维新初期日本仿照明清律进行立法,仍旧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譬犹渡河,人操舟而我结筏,譬犹使马,人跨骏而我骑驴”。这是左宗棠奏设福州船厂时,对中日两国近代化进展情况的描写。如果说,日本的近代化始于明治维新,那末,中国的近代化可以说是发韧于洋务运动。中国与日本乃一苇之隔,在历史上有着源远流长的联系,两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其所处国际环境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几乎是同时发生在中国和日本土地上的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却是那样不同,正如左棠说的,明治维新是操舟跨骏,洋务运动则是结筏骑驴。在日本明治维新的1868年至1893年的二十五年里,工厂企业由四百零五个(主要是手工业工场),增加到三千  相似文献   

16.
洋务运动时期和明治维新时期中日科技教育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运动时期和明治维新时期是中日两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本文通过对洋务运动时期和明治维新时期中日两国在科技教育领域采取的措施,及为科技教育紧密联系的其它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力图从科技教育这一侧面找出两国科技发展差距的原因,为今后中国科技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根据文字记载,从汉代起,中日两国就已经友好来往。但自近代以来,由于日本急于向外扩张,中日两国爆发了两次大战,这就是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时间为1894年8月1日至1895年4月17日。在甲午战争之前的20多年,日本还是一个封建国家。但经过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上了近代工业化的道路。走上近代资本主义道路以后的日本,表现出强烈的对外扩张性。明治维新第2年,即1869年,日本天皇在其颁布的“御笔信”中,就扬言用武力“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日本对外扩张的第一步,就是侵略隔海相望的朝鲜。第二步,…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的东亚,曾发生了两次以推行近代化为主要内容的运动:一是由封建官僚发动,以“求强”、“求富”为口号的中国洋务运动;一是“指明了日本历史今后应走的方向”,并从此成为“国富民强”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明治维新。虽然两者发生的时间、社会背景大体相同,内容和形式也有颇多相似之处,并都成为两国近代化的起点,但它们的结果却“南辕北辙。”笔者以为,就这两个历史事件作一比较,有助于我们弄清为什么中国未因洋务运动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之比较董以山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发生了洋务运动,日本发生了明治维新。由于二者是发生在大体相同的国际背景之下和大体相同的时间里,更由于二者在某些口号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因此人们往往愿意将二者进行比较。一、明治维新...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在19世纪下半叶,几乎在同一起点、同一时间内,分别发动了一场社会变革运动──洋务“新政”和明治维新。但日本成功了,中国却失败了。这不能不令人深思!本文试图就两国变革运动的社会背景、指导方针及其变革措施等方面进行比较,以寻求其成败的原因。一、同一背景下的两种社会变革运动经过1848年反封建革命大风暴冲刷的欧洲,加速了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业生产的步伐,使机器生产带来的大批优质廉价产品充斥市场,由英国开拓的商品市场进一步扩大,于是,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的改革浪潮在西方各国兴起初英国的国会改革,西、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