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着重分析了"NP+各+VP?"及其相关句式的使用特点,指明"NP+各+VP?"与其相关句式在表示疑问类型和时体特征方面的联系和差异,探讨了"NP+各+VP?"的来源,并就"各"的性质作了初步说明.  相似文献   

2.
从"潜在歧义论"的观点出发,指出现代汉语中"NP+自己+VP"结构是一种潜在歧义结构,并运用义项和语义特征理论分析了"自己"在"NP+自己+VP"结构的主谓句中的语义指向有前指主语NP和后指谓语VP两种可能,揭示了"NP+自己+VP"结构在实例化为具体语句时,因动词V蕴含的语义特征有[+单方主体]、[-单方主体]之别,从而影响着"自己"的语义指向归属。  相似文献   

3.
可逆性与非可逆性“NP受+V+NP处”的派生过程及句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有一种"NP受+V+NP处"句式,当动词V具有[+附着]的语义特征时,该句式具有可逆性,即句式中的NP受与NP处可以互相交换句法位置.但"NP受+V+NP处"与"NP处+V+NP受"只具有句法形式上的变换关系,二者的派生过程及句类意义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邵阳话中,"NP+V+起+咖+哩"句式的基本语义是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完成或发生新变化,除此之外,该句式还有表示某个动作行为或事件发生得恰到好处、令人非常满意或不合时宜、令人非常不满意等主观性用法。本文讨论该方言中"NP+V+起+咖哩"句式的句法、语义特征及其主观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闻标题中经常出现的"NP1+VP1+NP2+VP2+NP3"结构,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结构,而是一种排列的序列。这种序列在新闻标题中经常出现歧义是该结构中动词的语义特征造成的。由于这种歧义现象的存在,在拟定新闻标题时就不能单纯地为了追求标题的简洁而损害文意,一定要运用语法知识规避歧义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实际语言片段中抽象出了"NP1+VP+NP3+给+NP2"格式,运用变换分析法和语义特征分析法等语法理论对这种格式的语义特征和结构特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从语义特征看,有三类动词可以进入该格式,由此,本文认为该格式包含了三种小类.三种小类的变换方式也有差异,其中S(Va)可以转换为一种双宾语形式,S(Vb)可以利用插入式扩展法把隐含的第一失者显现出来,S(Vc)可以利用扩展法把制作的原料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连动式语义建构的认知分析发现:一个连动式"NP+VP1+VP2"所表达的语义是其组成成分"[NP+VP1]"与"[NP+VP2]"两部分语义的联结。"[NP+VP1]"与"[NP+VP2]"的联结是通过NP的语义重合实现的,其联结的过程就是同一个自主成分NP对不同的依存成分VP1和VP2凸显的次结构射体进行阐释的过程。自主/依存联结是"[NP+VP1]"和"[NP+VP2]"联结的认知动因。  相似文献   

8.
"死"可作动词(死a)、形容词(死b)和副词(死c).死a语义为"失去生命、死亡",死b语义为"表示不活动,不可改移,丧失作用"等,死c语义为"达到极点";"VP+死a+了"中VP具有[破坏义]、[致死义]、[强动作性]等语义特征、"VP+死b+了"中VP具有[固定]、[约定]、[使合拢]、[使关闭]等语义特征,"VP+死c+了"中VP具有[程度性]、[感情性]等语义特征,"AP+死+了"申AP具有[性状义]、[致死义]、[程度义]等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9.
被动句式“NP1 被 NP2 VP1 VP2”中“被”的管辖范围有两种可能,这就造成“被 NP2 VP1VP2”有两种可能的语法关系,当“被”只管辖“VP1”时,“被 NP2 VP1 VP2”是连谓结构;当“被”既管辖“VP1”管辖“VP2”时,“被 NP2 VP1 VP2”是状中结构,这两类结构中的“NP1”、“NP2”和“VP1”、“VP2”之间具有不的施动、受动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句子表层结构的线性顺序不一定正确反映了语法成分之间的深层语义关系,同时对成分之间深层语义关系的认识也需要结合着句法结构的历时演变来分析.通过对一个特殊句式"我 把 你 这 NP"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的分析进一步印证这一分析方法.从把字句的语义特征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在共时平面上这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句子结构,没有交际层面的省略;从历时角度看,这个句式中的"你"与"NP"之间的谓词隐去了,从而否定了"我 把 你 这 NP"句式后面省略动词的说法.  相似文献   

11.
"如何"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率稍低一些.不过,它功能较多,能构成各种不同结构的句式.如"如何+VP/AP"、"NP+如何"、"无论/不管+如何"、"V得+如何"、"如何如何+AP/VP"、"NP+如何如何"、"VP+如何如何"、"如何如何+NP"等.论文从单用、叠用、连用角度归纳了"如何"的主要用法,并具体解释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意义.  相似文献   

12.
《祖堂集》中"有"起首的"有NP+VP"句出现频率较高。"有NP+VP"句来源于上古汉语,在汉译佛经中,出现了句首"有"引导的被动句。随着时间的推移,"有NP+VP"句式结构渐趋复杂。从篇章角度来看,句首"有"引进新实体,是潜在的话题标记,其作用是引出话题,组成话题链,展开篇章。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的"非得+VP"格式从语义表达的角度可分为"意愿之必欲"、"情势之必须"和"推断之必然"三种类型.通过考察,我们发现,此三类"非得+VP"格式都蕴涵着"肯/否定"的语用功能,同时,三类"非得+VP"格式在所表达的语义和所生成的句式上有所差异,本文分析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其后对现代汉语中的副词"非得"作了小类划分.  相似文献   

14.
"去+VP"和"VP+去"两种句式极为相似,但是二者表示的意义却存在差别.从"去"的语义指向的角度来分析这两种句式的意义,力求对其在语用上的不同作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5.
从实际语料出发 ,NP施 +VP +NP受 及其同义句式选择的四个根据是 :主题意义、焦点意义、情感意义和风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语式是指短语的抽象的语法结构格式。从语义和句法的结合式来看,我们把NP的VP短语的语式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NP领事+的+VP名物化名核"。这种语式内部可以分为三个下位类型:"NP施事+的+VP名物化动核""NP系事+的+VP名物化性状核""NP受事+的+VP名物化动核"。第二大类是,"NP限事+的+VP名物化名核",从语义上分,限事分别表示时点、时量、数量、工具、处所、方式、性质等语义格,可分为"NP时点+的+VP名物化动核""NP时段+的+VP名物化动核""NP性质+的+VP名物化动核""NP工具+的+VP名物化动核""NP处所+的+VP名物化动核""NP方式+的+VP名物化动核""NP数量+的+VP名物化动核"等7个下位类型。  相似文献   

17.
"谅+NP+VP"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口语表达。分析"谅+NP+VP"构式的句法结构特点;从语义、语用视角考察其构式义、适用语境和话语功能;以认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探索该构式的成因理据,认为该结构的构式义是构式压制和词汇压制互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也谈"Ns+V+得+NP+V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Ns+V+得+NP+VP"句加以分析,得出"Ns+V+得+NP+VP"句与兼语句没有很强的内在语法意义和外在语法形式上的可类比性,不应该将此类句归类为兼语句.  相似文献   

19.
“NP1像……一样”句式,是比喻句的常用格式,根据其成句的结构类型,大体可分为三类:NP1像NP2一样(VPIAP)、NP1(VP)像NP2一样(AP)、NP1像VP\AP一样(VP\AP),前两类是典型的比喻句,而第三类情况复杂。根据比喻辞格成活必备三元素的特征,对NP1像VP\AP一样(VP\AP)的本体、喻体进行探寻并在此基础上,从表层形式、中层语义、深层理论三个角度考察了该句式比喻辞格的规约性,为判定比喻辞格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传"类网络新闻标题有三种形式:①传+(NP+VP),②NP+传+VP,③NP+被传+、门P."传"暗示信息不一定确切、真实、可靠,以置于标题句句首为常,并且在语篇标题中,导语、主体、背景、评议部分与"传"形成照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