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生态环境、文化理念与人类永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的发展经历了采集狩猎、"产食革命"和工业革命三个阶段,它们都体现了人类文化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工业革命阶段,由于受西方文化理念影响,整个社会表现为发展与破坏并存.人类跟环境之间的长久相互关键在于人类的文化理念,它不仅对本民族而且对邻居的民族甚至对人类永续发展的前景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田野工作作为一种文化实践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人类学学科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不断地反思与完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田野工作还面临着新的方法、技术和理念。而对于中国人类学研究者来说,十分有必要重新思考我们在原来的西方概念下所做的田野本身是不是缺少一种关于主体意识的讨论,缺乏对于"我"自身的问题与研究对象自身的问题之间的互动的探讨?为此,本期特别推出主打栏目"田野意境",反映中国人类学研究者对田野工作的反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上下下都面临着转变理念的问题.过往我们固守的文化理念过于狭窄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中的许多项目,过去都不在文化工作的视野之内.地方上出现的重申报、轻保护,形象工程,开发性破坏等弊端,盖源自偏狭的文化理念.重表演艺术、轻民间知识等倾向依然存在.传统的手工技艺已得到初步重视,但是生产还是传统文化的两难问题,日益突出地摆在我们的面前.如何理解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我们至今依然噤若寒蝉,这是需要专门讨论的问题.非遗价值判断的标准,应看该文化是否与彼时彼地的社会需要和人类自身需要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生态美感是人类对一种新的审美对象的认识和欣赏,这种认识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是美感的更高级的层次;它是人类对自然界生命活力的认识和欣赏,是对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平等、和谐、共生的认识和欣赏,是对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的认识和欣赏,是美感达到的一种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5.
一、历史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简称IUAES,全称为"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Anthropological and Ethnological Sciences".她是一个由社会人类学家、生物人类学家和致力于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的机构组成的世界性组织,同时也吸收有兴趣的考古学家和语言学家参与.其目标是加强世界上社会人类学、生物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各学科之间的交流,通过集合不同领域的知识,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和促进自然与人类之间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不断总结,反映了我们党对历史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重要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7.
论民族文化与生态系统的耦合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危机提示我们,人类更需要认识自己,认识我们这个物种在生态圈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我们自己在上万年的集体生存中获得的经验.当今"主流文明"不过是人类众多生存方式之一,它虽然强势,但远未经历足够的检验,它构建的"普世价值"未必具有几何公理的地位,它制造的生态危机却已经威胁着人类生存.而那些存在了上千年的众多文明,其中必有其合理的内核,值得认真研究.人类社会脱胎于自然生态系统,但始终寄生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构造出自身的文化.文化是人类求及生存、发展、延续的人为信息系统.自然的生态系统丰富多彩,不同的民族在各自独特的自然环境中发展出了不同的文化,它一方面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前提下,自觉不自觉地冲击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使民族生境与所处自然生态系统保持一定程度的偏离,一方面控制和回归这种偏离,使之不至于毁灭自己赖以为生的生态系统,从而发展出了与生态多样性相适应的民族文化多样性.这就使民族文化与自然在"偏离"一"回归"中耦合运行,特定民族在其中获得了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丧葬礼俗是民俗的一部分,其出现是一个事实,和自然界里的其他事物的出现一样,缘起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各种各样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的,是一种综合性的产物。哈尼族的丧葬习俗传至今天已经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一套丧葬礼俗,其中的"哭丧"仪式别具一格,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9.
海外民族志:发展中国社会科学的一个路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民族志是世界人类学界的后来者的概念,也就是非西方的概念.中国人类学界直到进入21世纪之后才开展有规模的境外田野作业的民族志研究,这既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一种新格局的反映,也是中国发展自己新生的表述世界的"写文化"能力的一种表现.借助于海外民族志在方法、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观念以及各国的社会事实的基本资料上的积累,中国的整个社会科学将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审美价值的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审美人类学的研究中,人类的审美行为与艺术创造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它所处的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人类的审美行为与艺术创造,就是纠缠于这些联系之中,它们在一起结成一个混沌的文化整体,我们只有将其放在这样的整体中我们才会真正清楚地认识它们.在对人类的审美和艺术的研究中,我们最要关心的不仅仅是审美和艺术本身,而是它们和人类社会与文化及大自然之间所发生的种种联系.  相似文献   

11.
人类在其整个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很多次革命,现在我们正处于信息技术革命阶段,它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互联网+"的概念介绍,认识了什么是"互联网+".并通过举例分析音乐市场的发展历程、现状及"互联网+"作用于音乐中的具体例子,认识了互联网对音乐这一行业在市场中影响与帮助,并提出了几点改善不良后果影响的建议.表达了要用"互联网+"来推动音乐发展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人类自其历史发端起,就一直在不断调适自身文化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人类学以此作为学科的逻辑起点,将文化视为人类适应生态环境的手段,把社会发展、文化变迁视为文化与环境适应互动的过程,进而,引出了"民族文化生态"或"生态文化"等概念,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反法西斯的伟大而又正义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发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强大使人类社会从分散向整体转变,使得生产力也得到了提升.然而,此时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征服和掠夺才发生的.从20世纪后,存在资本主义中的矛盾渐渐凸显出来,从而发生了人类史上的两次大战,世界大战的发生也说明了资本主义建立在掠夺与征服上的发展已经不能继续维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将法西斯的势力摧毁,帝国主义的力量也减弱,摧毁了殖民体系,世界上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发展中的国家得到发展.二战过后世界范围内的革命与改革更加向前,使得战争过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都有了进步.在人类社会,发展靠得不再是征服与掠夺,而是平等与相互依存,人类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二战后使得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更加繁荣.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民族地区基层一般民、刑事纠纷解决途径的解读,欲从程序、效力和利益分配结果的表象探析,以一种新的视角揭示出民族地区基层纠纷的解决是在现行法与民族习惯、民间法则相互塑造和挤压的过程中,当事人、民族地区社会权威、司法者之间权衡利益得失之下,对公平、正义和利益等和谐社会法治理念的妥协.其主要表现是对现行法的规避,结果使现行法趋于架空,当事人利益难以保障,正义之剑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15.
引子:关于人类由来的迷信与科学自从人类思维发展到能把自身与自然界区分开来以后,“人类从何而来”成了贯穿古今的永恒话题。作为对人类自身及自然界歪曲认识的产物,在远古时代世界各民族先祖中产生了“神创人”的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进入阶级社会后,这些传说被统治者利用并使之教义化,形成了牢固的唯心主义“上帝创造人”的特创论体系。尽管在古代社会一些智者提出过“人起源于鱼”等主观臆测性的唯物主义观点;但真正科学地探究人类起源问题的,则始于从中世纪黑暗中解放出来的欧州:林奈把人归入灵长目;拉马克率先提出了人类起源于类人猿的进化学说,赫胥黎、海克尔相继以大  相似文献   

16.
仪式     
仪式与交际在此仅就到目前为止还简直无人提及的这两个基本问题作详尽的论述.人类为做事而活动,那就是改变自然界的状态(如营火用以照明),或用以阐明事物.因此,英国人的握手表达了复杂的含义,即:"遇到你,我感到高兴,并乐意与你交谈."一切说话方式都是风俗活动的形式,同样地,各种风俗活动也是谈话的方式,交流信息的样式.我们的衣着,举止,甚至我们的大多数琐细的手势,也经常地"表达"对方所能理解的事情.这些表达的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展示后结构主义视角下的生态环境研究新趋向和新特点,重点剖析美国人类学家阿图罗,埃斯科巴的政治生态学理论.其理论突出人类与环境情境中的话语、物质、社会、文化等多维度之间的交互关系,提倡以建构主义政治生态学替代本质主义分析方法,关注话语、权力诸要素,分析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等话语概念如何在现代性背景中应运而生,呈现全世界轰轰烈烈的环保运动交织出来的复杂权力关系.埃斯科巴为学术界提供了一种更为精巧和深刻的分析框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今环境问题与保育项目,以及重新思考未来绿色之路.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文化蕴含着极为深邃的和谐理念,这些和谐理念涉及宏观与微观、精神与物质各个领域,涵盖天、地、人各个层面.它以天道与人道的和谐为核心,以宗教与世俗的和谐为支点,以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经,以跨民族、跨宗教、跨文化的和谐为纬,以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为目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即使我们用21世纪的眼光来审视这些和谐理念,仍然觉得颇具普世价值.毋庸置疑,运用本体论的方法直接从伊斯兰的经典里挖掘和阐发伊斯兰文化的和谐理念,对促进中国的文化和谐、民族和谐,以及更好地"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罗尔斯的"新契约论"的精神实质是康德主义的义务论,为了克服康德学说的抽象性,罗尔斯系统地发展了关于"合理的"和"理性的"相区分的思想.罗尔斯在康德的义务论的基础上实现的四个新的超越--对康德式的"人"的概念的消解、放弃了他曾经尝试的为其正义理论提供一种康德式的哲学基础的努力、直言不讳的承认他致力于发现的并不是普遍的正义原则、以开放形式解决现实问题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云南的传统文化与自然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年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提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关怀地球” ,并呼吁 :每一个人都是由所有生物体所构成的生命群落的一部分 ,这一生命群落将所有的人类社会 ,包括现代和将来的人类社会联系在一起 ,将人类与自然界的其它部分联系在一起。它既包含了生物多样性 ,也包含了文化多样性。伴随着工业化进程 ,出现了环境的退化和生态危机。而在历史上 ,许多民族在其传统的伦理、宗教和文化信仰基础上 ,形成和建立了自己独特的传统保护方法 ,使为数众多的植物、动物和自然生态系统得以保护。然而 ,这些民族民间传统并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