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文化语言学不是西方人类语言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西方人类语言学产生、发展过程的评述,归结出了其缘起逻辑、理论基座与理论核心并相较于中国文化语言学,剖析了二者的本质差异,认为中国文化语言学既不是西方人类语言学也不是对它的简单模仿,再次论证了中国文化语言学是在批判继承古今中外语言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融汇贯通了20世纪以来人类文化研究对语言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探索汉语汉字的文化真谛和中华文化的语言本质而构建起来的学术新范型。  相似文献   

2.
论语言的人文性与词的文化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文化语言学以研究汉语的文化意义为已任。语言的文化意义是语言人文属性的反映。那么,语言及汉语的“人文性”,语言特别是词的“文化义”如何理解,也就成为中国文化语言学建设中不可回避的基本理论问题。一、什么是语言的人文性中国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建设必须首先对两个问题形成自己的系统看法:~是语言的人文性;二是汉语的人文性。中国文化语言学从发动到现在,走过了近十年的路程。在初期,尽管中国文化语言学开展得风风火火,但研究者对他们的主要研究对象——汉语的人文性,却一直避免给予明确的解释。1987年在南昌召开的“中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申小龙《中国文化语言学》为代表,全面评述中国文化语言学的缘起逻辑、理论方法及其学术性质,明确指出中国文化语言学是对中国传统语言学的螺旋式复归,是对立于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学术新范型,充分肯定其历史性反拨与对于迈向21世纪的中国学术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宁是中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她的学术思想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传统语言学的继承与创新;二是重视语言实证研究,并在科学实践中完善理论与方法;三是强调传统语言学理论建设,以及学术研究的体系化和科学化;四是传统语言学学术研究实现普及、提高与应用三结合;五是强调传统语言学术研究的"为实"精神与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现代中国语言学中的人文性研究从理论来源、研究实践、基本特点三方面作了历时性的描述。认为这一时期的汉语人文性在理论上有着中国传统语言学、西方语言学、苏联语言学三方面的来源;在研究实践上主要体现为发表了数量可观的论文,专论性的著作是罗常培的《语言与文化》。这一时期的汉语人文性具有以下一些特点:联系的现象主要是社会文化,主要研究领域是文字与词汇,研究活动开展是零星、掺杂着进行的,缺乏独立的学术品格和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文化语言学不是中国现代语言学人文研究的自然延续苏新春80年代中期崛起的文化语言学,随着研究的深入,语言包括人文性在内的多重属性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愈来愈为人们所理解,语言研究中的文化学方法逐渐在更多的研究者中运用开来。然而,此时有人认...  相似文献   

7.
刘庆伟 《理论界》2009,(3):165-166
性别的差异与语言使用者的相互关系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之一.社会语言学考察的性别差异现象,主要是因为社会结构、文化传统、语用心理等因素引发的"社会性别"现象.运用语言变异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考察语言变项和语言态度应该可以使语言与性别关系的研究更为深入.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新发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近20年来中国社会语言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20世纪90年代,由于缺乏足够的国际交流,中国社会语言学曾经进入了“文化语言学”的发展模式。2001年以后,中国社会语言学开始脱离了“文化语言学”的导向,通过与国际语言学界的交流,逐步转向语言变异、语言变化、言语社区等重点研究领域。而2002年起始的连续几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开始把中国社会语言学推向了世界。随后,以2003年中国社会语言学会的成立为契机,中国社会语言学进入了一个组织化、国际化、理论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法国思想家布迪厄突破结构主义语言学微观、自足的视野,将语言学置于社会文化的背景下观照,创立了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是语言表征权力、语言交流表征资本交换、语言象征性权力具有潜藏性、语言交换需采用委婉策略。布迪厄的语言学具有积极意义,能够给传统的语言研究带来转机;但也存在着潜在的问题和内在的困境。社会语言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等其他语言学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中西语言学理论差异的思想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褚孝泉 《社会科学》2003,(6):116-122
中西语言学是在非常相似的初始条件下开始起步的。最初的语言学工作都是文本注释性的、教学语法性和规范语法性的。最初关于语言本质的思考都是由语言和现实的复杂关系而引起的。然而,使命和目的的相同并没有导致结果的相似。在中国和在西方形成了两种几无共同之处的语言学传统,对语言提出了非常不一样的分析模式。这是由于中西语言学是在不同的思想背景下从对语言现象提出完全不同的问题开始的。中国语言学传统的取向不同于西方语言学,它更着眼于对语言符号体系的整体把握。这个取向提供了创立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语言学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本文从社会语言学和人类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播和延续的工具。语言不仅反映人们的思维方式,而且还反映社会现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是传统文化的积淀。而文化对语言也有很大的影响。文化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语言中的许多因素(如句子结构、词汇意义等)无不与文化息息相关。此外,文化还是制约语言运用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雅克.德里达批判了以逻各斯中心主义意义观为基础的结构主义传统语言学流派的哲学基础,并以其独特的书写语言学、符号学意义观、延异理论等建构了后现代语言哲学思想体系。其解构性和寄生性成为德里达颠覆以逻各斯中心论、语音中心主义为别名的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哲学和传统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德里达语言思想的实践为后现代主义者阐释后现代文化现象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并为后现代思维范式的到来和哲学思维的回归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使得自身成为后现代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林语堂与中国音韵学研究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语堂与中国音韵学研究的转型方环海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变革时期,这一时期西方各种社会思潮,都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就汉语语言学研究来说,因受西方语言学理论与方法的影响,也在理论与方法上发生巨大转变,开始向现代语言学...  相似文献   

14.
论语言词汇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王建华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在语言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从宏观的视野来认识,词汇同人类社会和文化密切相关。“语言的词汇多多少少忠实地反映出它所服务的文化。”①为此,国际语言学界六十年代兴起的社会语言学提出了“语言的词汇同社...  相似文献   

15.
在语言学界,中国学术传统与引进的西方思想之间的对立比任何其它领域都更加鲜明。自19世纪后期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人们就反复争论这样一个问题:西方理论是否适合于汉语的描写?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场名为“中国文化语言学”的新运动。这场运动的发起者是一群青年学者,其代表人物是复旦大学的申小龙。中氏提出了许多关于汉语本质的激进的新观点,号召全面摒弃目前语言学界使用的,在西方思想启发下建立的理论模式。然而,他有关汉语本质的看法中有很多谬误,这些谬误最终源于西方的语言观、同时,中著还强烈的暗示着这样一种错误看法:汉语不仅是独特的,而且优越于其它一切语言。中小龙在年轻学者中的广泛影响向人们提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问题,即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意识,以及中国人如何看待他们自己与西方的关系这一古老而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哲学是以语言作为思考的对象,哲学的关注必然涉及到语言学一般原理的思考。中国古代哲学家从哲学视角对语言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其中包括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符号的约定俗成等等,为普通语言学系统的建构提供了最早的理论源头,在现代语言学理论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继承了欧洲人类学和语言学思想,强调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性,着眼于语言的功能性,以语言使用的倾向或原则为己任。该学派对语言本质的看法,对语言系统和功能、语篇、语域的重视,使其在语言理论和应用领域都取得了极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它对语言系统的描写未能充分反映语言的实际运作过程。对此,应完善理论框架本身,研究社会文化语境与语义、形式的关系,推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语言教学和学习、语言运用中的普及。  相似文献   

18.
李如龙 《学术研究》2005,(1):118-121
中国语言学的第一次转型始于19世纪末,从古代小学专注文献语言转向社会口语,开始关 注语言规划和语文政策,开创了语法、语音史研究和方言调查。第二次转型从1978年至今,传统小学正经 历现代科学化转变;注意语言系统各方面的关联,开创了词源学,历史和比较研究打通了南北方言、少数 民族语言与共同语,推动了理论发展;从内部语言学拓展到外部语言学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相关学科。两 次转型都得益于古典语文学传统和现代西方语言学的影响,而第二次转型时间短,规模更大,成果更多。  相似文献   

19.
试论语言与文化的多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化有着不解的密切关系,依据语言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和文化语言学等学科理论,从语言与文化的空间差异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影响制约关系、语言与文化的结构层次差异关系、语言类型与文化类型的分布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多学科基础关系等多个维度、多个视角进行分析探讨,可以说明语言是如何反映文化现象的,以及文化现象是如何在语言中留下痕迹的.  相似文献   

20.
网络传播的语言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传播工具改变了人类交流结构时,传统语言学的天幕已遮蔽了新语言系统的曙光。依托于数字技术的新人工语言,如虚拟、表意、仿真等所代表的现代信息科学,对于传统语言理论来说,将具有革命性意义,使传统语言学面临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与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