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文振 《社科纵横》2006,21(6):89-90
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出现在16世纪60年代的爱情戏剧,两部作品都是表达了追求爱情反对封建的主题,本文拟就两部作品异同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2.
一部《西厢记》天下夺魁,一曲《红楼梦》怀金悼玉,中国文学的双壁成功塑造了两个近乎完美的艺术形象:崔莺莺和林黛玉.她们从不同的封建时代背景下走来,身为女儿,其才其貌深入人心;她们长在深闺,争取爱情的勇气让人击掌而赞.然而,不管是其性格气质还是爱情之路都有着诸多不同.经过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比较,能够更好的解读和定位这两个经典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3.
《西厢记》与《牡丹亭》爱情描写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万鹏 《社科纵横》2006,21(12):97-98
作为中国戏剧艺术长廊中的“双璧”,随着时代的推移、新思潮的不断涌现,剧作所反映的主题却发生变化:《西厢记》的主题是“以情战礼”,《牡丹亭》的主题则是“以情战理”。由于时代思想氛围的差异,杜丽娘与崔莺莺的个性色彩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本文拟从两个方面略作探析。  相似文献   

4.
金圣叹批点<西厢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批语自成理论体系和自具理论深度,尤其是他在为<西厢记>辨淫这一点上论述的深度超过了之前的任何人,金圣叹以莺莺作为<西厢记>第一主要人物,抓住了理解该剧人物关系与情节开合的关键所在,他在分析<西厢记>的艺术审美成就时能金针度与人,为人们阅读理解<西厢记>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但是金圣叹批点<西厢记>时以文律曲过于案头化,未得场上搬演之三昧,此外他的批点具有较浓厚的虚无与宿命色彩,这是<金批西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金圣叹批本《本厢记》的出现,几乎压倒了此前此后的所有批本,成为近三百年间最为流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合前贤时彦的研究成果,择取《西厢记》传播史上影响较大的八种版本,从其文本形态、版本特征的描述中,凸显明清《西厢记》刊本演变的大致历程.大致而言,残页本、弘治本年代较早,传奇因素的渗入并不明显,还基本保留了元杂剧剧本体制.徐士范本依循传奇体制刊刻《西厢记》,此后以传奇体制刊刻《西厢记》成风,只有凌漾初本、毛西河本在努力回归《西厢记》的杂剧体制.依循传奇还是回归杂剧不少《西厢记》刊刻者颇感茫然,于是又出现一些既保存有元杂剧体例特征,又带有传奇因素的混合型刻本,如王骥德本、金圣叹本.  相似文献   

7.
《雪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代表作 ,这部“看上去平易 ,然而却非常复杂”1 的小说 ,一直是国内日本文学研究的热点。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分析《雪国》早有人在 ,不过分析的原型仅限于人物。按照弗莱的解释 ,原型乃是“一种典型的重复出现的意象”,是一种“可交流的象征”2 ,它可以是人物、主题、意象 ,也可是结构单位 ,只要它们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出现 ,具有约定性的语义联想。《雪国》是一部象征性极强的作品 ,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原型 ,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发掘、解析 ,以求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涵。  本文主要就三类原型进行分…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原型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原型性主题和原型性结构两方面重新观照解读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认为《西游记》的原型性主题乃是寻求与回归。西天取经,是寻求的具体形式;从天界贬谪尘世,再由尘世修成正果回归天界,演绎的是一个简单的贵族回归的叙事结构。这种解读富有深潜的文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伟构,思想艺术成就突出,影响深远。关于《西厢记》爱情主题的评价,众说纷坛,有把一切美誉奉献给它的拔高,也有离开当时历史条件的贬低。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是必要的。 崔莺莺、张生的爱情是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婚姻制度的自由爱情。崔张在佛殿上邂逅相逢,以至相爱,终于私通,历经了才子佳人爱情的一见钟情──相思苦闷──密约偷期的曲折过程。他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所采取的隐蔽方式──暗里曲折地挣脱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的枷锁,是在当时社会环境里唯一可能获得成功的方式。之所以如此是因…  相似文献   

10.
《西厢记》戏剧冲突艺术刍论温莉艳“没有冲突就没有戏。”有了深刻真实的戏剧冲突,才有可能全面而深入地刻划人物性格;反之亦然。杂剧《西厢记》之所以会产生深远旷久的艺术影响,与剧作家王实甫真实深刻再现人物的典型性格冲突有着直接的深层次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11.
在谷崎润一郎的《文身》中,成年礼原型的运用深刻表达了超越题旨,人物经历严酷考验而超越了自我,作者则超越了现实秩序与传统美学理念,在作品中颠覆了现实社会中的性别地位和伦理规范,构建了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唯美世界,并以力、恶、美三级建构替代了传统的真、善、关三级建构。  相似文献   

12.
宋凌 《社科纵横》2004,19(1):139-140
本文从集体无意识和原型角度分析了马拉默德的《基辅怨》 ,揭示了雅柯夫以约伯这一原型所体现出的种族的“集体无意识”的内在化。  相似文献   

13.
董晔  李妍妍 《唐都学刊》2006,22(3):131-134
孔子在《论语》中用“思无邪”对《诗经》作了整体性的评价。毋庸置疑的是,无论后人对“思无邪”作何种解释,它的意思仍是说:《诗经》中的所有篇章都合乎孔子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和审美标准。由于《诗经》的内容和思想倾向相当复杂,所以要想准确把握孔子之“思无邪”、“一言以蔽之”的原因,就必须考察其在《诗经》和《论语》中所处的不同文化语境,以及由此造成的两种含义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近来有机会读了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的王季思先生校注的《西厢记》,在“重印说明”中说明王先生在这次重印中,又对校注文字作了一些修改。然而我感到在重印本中还存在些问题,需要与王先生商榷。 甲、标点方面: 一,在二本一折中有:“长老在法堂上高叫:两廊僧俗,但有退兵之策的,倒陪房奁,断送鸳鸯与他为妻”一句。在这里,我认为王先生的标法有失。原因在于王先生可能将“断送”视作动词来标点的。其实,“断送”一词在这里已成为名词,作“赠品”解,与“房奁”一词并列。这在元人杂剧中是个习用语,诸如关汉卿的《王闰香夜月回春园》杂剧第四折:“…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边城》的原型与表现技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从文《边城》的原型与表现技法〔韩〕朴宰范一、序论在中国20世纪30年代前期,有一位擅长描写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人间生活和体现纯净的心理世界的作家,他就是沈从文。沈从文是一位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一致,亦即是追求所谓的“人爱文学”、“人性文学”的作家,因此...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要恰当地理解鲁迅的<故事新编>,最为重要地是重新理解作者创作的艺术构想,它主要表现为一种探究文化原型的冲动.从创作的构思上来看,<故事新编>对于原初文化的回溯主要表现为对于形象原型的塑造.由此,我们才可能更深刻地理解和解释这些作品的创作方法和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7.
陈眉公批点的《西厢记》,是一部具有较多特点的批点本。明代诸刊本都十分强调版本的依据,或注重校勘、注释,或注重批评,极少兼顾注释和批评的。清代诸刊本虽比较重视批评,但是完全忽视了版本依据,任意修改,对注释则往往付之缺如。陈眉公批点本的文字基本上和徐士范刊本相同,注释较弘治岳刻本、徐士范刊本简略而扼要。可以说保存了明代诸刊本的优点。此外,对批评也很重视。评语都有新意。某些评语同容与堂刊李卓吾批点本颇近似,但较具体,观点也更鲜明。晚明的上海已是戏曲活动的中心之一,这样一部晚明上海的乡土艺术家的《西厢记》批点本十分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一般而言,王实甫为《西厢记》作者,今似已成定论。本文认为《西厢记》原作者问题尚有再探讨必要,并据元明两代大量材料辨析,得出关作说的可信性胜于王作说的结论。首先,王作说仅据书面记载且较单簿,无版本依据,而关作说在明前期甚普遍并有版本根据;其次,推论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实持关作说;最后,将以往未曾加入过讨论的明成化金台鲁氏刻本《西厢》咏词,进一步为关作说佐证,并将其源再推往前进行追溯。另外,根据关汉卿所作之小令及曲辞分析,认为其在创作倾向、艺术风格上,与《西厢记》有非常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9.
马理 《浙江学刊》2003,(2):214-219
《金瓶梅》在语言上存在着大量抄引前代和同时代各类作品的现象,其中以《水浒传》和《西厢记》最为突出。但是,这种抄引是什么性质,有什么文学意义,在现今的文本艺术研究中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巴赫金对话思想为立足点,借助现代语言学、小说修辞学方法,认为文本内与文本间存在着一个多层次结构的讽刺性语义关系,这种艺术关系可用“讽刺摹拟”术语来描述。  相似文献   

20.
赵文琼 《社科纵横》2011,26(7):177-178
本篇论文试图借助诺斯洛普.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探讨《红字》中人物形象与圣经原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更为深刻地挖掘这部小说的思想内涵、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