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明朝马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朝马市是直接关系到明廷与边地少数民族的关系以及明廷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对于明廷来说,马市不是边贸问题,而是对边地民族所采取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安抚政策的具体表现形式。它直接关系到明朝政治、军事、经济以及对少数民族政策等诸问题。因此研究清楚明朝马市的情况是十分重要的。一、首先要澄清的一个问题。一般来讲,人们习惯于将马市、茶市、茶马互市或互市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在明朝,马市与茶市、茶马互市或互市是不同的概念。它们虽有联系,但更有区别。马市是明廷在东部及北部边地设置的交换场所,主要以布匹等物品交换边地少…  相似文献   

2.
侯颖 《社科纵横》2004,19(5):130-131
本文从明朝与西北各族关系角度入手 ,对明朝西北三类茶马制度实质问题进行了探讨 ,认为“贡马”主要是西北各族对明朝表示归顺、诚敬的一种方式 ;“纳马”与“差发马”主要是西北各族向明朝以马交纳贡赋 ;“茶马互市”与“互市马”是明朝与西北各族间真正的茶马贸易。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甘肃就是多民族交错聚居的地区,历史上曾有不少部族和民族都在境内活动过,有的还建立过地方割据政府,至今仍有汉、回、蒙古、藏、东乡、裕固、土、保安、哈萨克、撒拉等民族在省内聚族定居。由于各族之间的经济状况和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因而通过互市贸易以及官方的“贡赐”以弥补物质生活中彼此之不足,则源远流长。 一、以茶叶贸易为嚆矢 迨至清季,曾沿袭明代茶马之制,于西宁、洮州(临潭)、庄浪、河州(临夏)、兰州五处设茶马司。同治十三年(1874年)左宗棠推行颁票贩茶的措施,印发行票835张,每张准贩茶叶40包(每包净重正茶100斤,副茶15  相似文献   

4.
学界对明代战争的研究,已称硕果累累,但明初与蒙古各部的关系,却一直未引起注意,这与整个明史研究是不相称的。为弥补这一不足,并对明代抗击瓦刺战争的由来给予说明,特作此文,深望各位专家教正。1 公元136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农历闰七月二十八日,明军攻占通州,迫近大都,元朝皇室乘夜逃出建德门,仓皇北窜。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被推翻了。但以元顺帝妥懽贴睦尔为首的统治集团仍以和林(今乌兰巴托西南)、应昌(捕鱼儿海附近’)为中心,在漠北草原建立了新的统治,仍号“元朝”,史称“北元”。北元统帅扩廓帖水儿(汉名王保保)拥有重兵,时常伺机袭扰中原军民,成为洪武时期最大的边患。对此明太祖朱元璋多次致函元帝,遣返北元战俘表示友善,暗中则调集  相似文献   

5.
甘肃涉藏地区自古就是多民族共同生产生活的区域,在人类早期文化、民族变迁、朝代更迭中,与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一脉相承。同时,以拉卜楞寺和禅定寺为代表的佛教寺院在政治上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经济上茶马互市,文化上互动交流,表现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高度认同。新中国成立后,甘肃涉藏地区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经过了改革开放的与时俱进,在新时代如期实现脱贫,正在同全国一道奔赴在新征程上。探讨甘肃涉藏地区与中华民族同根共进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对持续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兀良哈三卫总称的由来 日本著名蒙古史学者箭内亘《兀良哈三卫名称考》一文,最早考证了兀良哈三卫总称和泰宁、福余、朵颜三卫各自的名称。关于三卫的总称,他写道:“明代为北方祸源之一部族,名兀良哈者,其名实为乞儿吉斯、兀速、憨哈纳思三部,由唐努山以北。东迁以前,彼等或彼等以外几多部族的总称。其后经元代而传于明代者。”①元初,乞儿吉斯、兀速、憨哈纳思三部居住在唐努山以北,今叶尼塞河上中游地区。《蒙古秘史》称之为“林木中百姓”,拉施特《史集》称之为“森林兀良哈”。箭内亘先生认为,总称三卫的所谓兀良哈,乃是居住在这一…  相似文献   

7.
隋代是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隋朝建立后,中央政府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阻止强大的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保证丝绸之路畅通,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的经济、贸易、文化交往更加密切,特别是以少数民族地区的贸易,以及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商品交流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民族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地处中西交通孔道的河西地区,其咽喉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不论是民间贸易还是官方贸易,都远远超过了前代。特别是由官方组织和经营的“互市”这一形式,更在中外交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隋代之盛,极于此矣”,当是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8.
汉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是中华民族发展史的重要内容,藏族与其他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共同缔造了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大量考古证明,在史前时代的青藏高原上就已经有藏族先民生存,不少遗物与中原文明有着密切联系。从汉藏史籍所载内容来看,青藏高原的民族发展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传说时代、部落联盟时代和王朝时代。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各部族及其所建政权不约而同与中原政权建立互动关系。吐蕃政权的建立,对于青藏高原和中原内地而言都是重要性标志,也是汉藏民族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梳理并分析历史时期汉藏民族关系,为进一步夯实汉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思想,以及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长城区域的森林是我国历史上森林分布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历代对这一区域的森林都有过破坏,但在明代以前,这一区域的森林还是相当茂密的,明代曾把这一区域的森林看做是阻挡蒙古骑兵的藩篱,从自然角度来看,它又是阻挡北方风沙的屏障。但这一区域森林遭受毁灭性的破坏也是从明代开始的。明代长城区域森林破坏及禁伐失败的原因何在?至今仍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问题。森林的破坏和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的扩充和增加有密切的联系,明代长城区域森林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北方生产的发展,如冶炼业以木材为燃料对森林的破坏最为明显、突出。明代的遵化铁厂于永乐年间在砂坡谷开建,后迁至松棚谷,正统年间又迁至自冶庄,“彼时林木茂盛,柴炭易办”,但经过百余年的采伐,“山场树木砍伐尽绝,  相似文献   

10.
在唐代商人阶层中,胡商队伍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唐代国家统一,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社会安定,水陆交通空前发达;唐政府又执行了开放的民族政策,重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及外国的通商互市。这些有利因素,为唐代胡商提供了良好的经商环境。胡商在唐代的空前发展,有力促进了各民族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联系,加速了民族融合进程。  相似文献   

11.
茶是中华文明的代表之一。茶凝聚着高度发达的文明。在汉藏两地,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形成了各有特点的茶文化。茶叶这种似乎微不足道的植物经由茶马古道进入藏区,具有着不可或缺的机遇,而且成为了藏文化的一种基因和宝贝,因为它与藏人的高原半农半牧社会的"骨干技术"融为了一体,是他们肉食乳饮生活的必需品。在高原上,它不可取代也无从替代。而由于茶马古道的贯通,盛产于汉地的茶叶源远流长地进入藏区,换取汉地稀缺的马匹和山货等资源,这种双向互动凝结成一种牢固而稳定的汉藏关系,那是一种和平交往、水乳交融并富有弹性和自我修复功能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2.
论《三万卫选簿》中的军籍女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辽东都司管下的三万卫,因其官员数量大,蒙古、女真又占了绝大多数,久为学者关注。三万卫蒙古、女真官员中,人数最多的是永乐时期迁来的寄籍"达官",受朝廷优养,与三万卫只是带俸关系;另外还有属于军籍身份的。属军籍武官的女真、蒙古,大多是洪武时期通过垛集和归附途径充军卫所,与汉族武官身份实无二致,故有种种制度约束。导致身份差别的原因,是太祖、成祖时期的民族政策所致。  相似文献   

13.
边境地区以边境贸易为基础的对外开放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边境贸易包括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边境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等内容,在贸易和经济合作的形式、内容、地域、方法上都有很大扩展,形成了不断创新的趋势。边境贸易虽不是国家间的主要贸易形式,但对沿边地区意义重大。在“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下,沿边地区应制订合适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目标,以促进沿边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洪武元年(1368)八月,明军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次年六月,元顺帝妥懽帖木儿由上都开平(内蒙古正蓝旗东20公里闪电河北岸)逃至应昌(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达里诺尔北),临时建都于此。洪武三年四月,元顺帝死于应昌,其子爱猷识里达腊退据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后杭爱省厄尔得尼召北)仍用元国号,建立“北元”政权,以与明朝相抗庭。在西北甘肃一带有扩廊帖木儿,在东北有几支元朝残余势力:辽阳行省平章刘  相似文献   

15.
纵横辨惑解索新颖──读曹永年著《蒙古民族通史》第三卷孟古托力明代蒙古族历史的资料奇缺、分散、梧。对它的探讨不能不有较大的难度,这是长期以来难以取得全面、深人的成果之重要原因。曹永年先生经多年研究,终于写成《蒙古民族通史》第三卷(简称《通史》第三卷),...  相似文献   

16.
清代恰克图边关互市早期市场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中外有关史料,仅就早期恰克图市场的市圈设置、交易方式、货物结构及其特点,略作考述。 一、跨处两国疆界的边境贸易市场 恰克图贸易,得名于其市场所在地——恰克图。恰克图,亦书掐克图、喀克图。清初属我国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中左翼末旗辖内,位于色楞格河东岸,南距库伦(今乌兰巴托)八百里。康熙初年,“稍成聚落”,至雍正年间已“规模略具”①。俟《恰克图条约》签订时,由于它地处适中,成为双方互市之地,旧市街归于俄领,中方另建新市街与之毗连,形成一个跨处两国疆界的边境贸易市场,这就是恰克图市场。 恰克图市场的中方市圈,清代官…  相似文献   

17.
再访动因 我这是第二次随同费孝通教授访问临夏回族自治州了。 费老于访问甘南时得知:甘南这些年来同西藏的经济往来密切,它对西藏的经济发展正在起着建设性的作用。那么历史上曾为汉、藏“茶马互惠”地带的临夏,它的自身的发展及其对于西藏可能发生的影响,将会是怎样的呢?听了汇报,对临夏,他向自己提出了这样的研究课题:这块地方和这个民族,有无可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于开发建设西部地区的进军中,  相似文献   

18.
宗教既是一种世界观和社会意识形态,又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力量。在青藏地区宗教问题是一个相当重要而敏感的问题,其与当地民族关系的和谐建构及社会稳定等问题密切相关。本文以青藏地区历史上藏传佛教与汉藏蒙民族关系为例,探讨宗教文化对青藏地区民族关系发展的影响,以期促进青藏地区新形势下民族关系的和谐建构与社会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9.
前言《红楼梦》一书中所描写的衣、食、住、行,以及语言、称谓、家庭礼俗等等琐事,是我们研究民俗学、历史学的绝好资料。这些资料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探索,所得成果对于“红学”既是贡献,对于民俗、历史也可参考,确实能够一举两得。历来研究《红楼梦》的学者,对书中描写的是南俗还是北俗,看法不同,本文拟就《红楼梦》中反映的北俗,提出管见,以就正于这方面的专家和喜爱红学的广大同志。本文所说的北俗,狭义来说指的是满洲风俗,因著者曹雪芹世代隶属满洲八旗,改易满俗,是非常自然的事。然《红楼梦》所反映的风俗,仔细研究,实非满洲所独有,它还包括蒙古、达斡尔等各北方民族习俗在内,故严格来说,以用“北俗”二字较为恰当,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俄罗斯互市”是清代前期对外关系史的重要内容,而恰克图则是几乎整个雍、乾、嘉、道年间俄国对华贸易的咽喉要道。在一定意义上说,恰克图互市的兴起和繁盛、暂停与中断,都反映着当时整个中俄关系发展的性质及特点,集中体现了当时中俄两国政府的相互政策。正因为如此,雍乾年间清政府在恰克图的几次闭关罢市,历来是中外史家感兴趣的题目。但是由于缺少第一手资料,许多研究者往往望而却步,以致这个颇为重要的问题,至今尚属阙疑。《学习与探索》1987年第3期王少平同志《恰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