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盛书刚 《探求》2003,(6):70-74
“诚信”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诚信”规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充分发掘我国历史上珍贵的诚信道德资源,对加强公民诚信教育、打造社会信用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何强 《学术交流》2006,3(11):58-61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传统美德与当今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道德支持和精神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我国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辩证统一关系,是理论创新的硕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党的十四大把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定位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之而来的是社会历史性转折——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与后工业社会的双重跨越.中华大地将发生自古未有的社会结构转换、社会机制转轨、社会利益调整等一系列深刻变革,与此同时,会出现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与西方道德的激烈碰撞与冲突.“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必然引起人们价值观念的变革,而这一变革又会对经济运动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我国,受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和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所形成的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极其不相适应的。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大潮冲击之下,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在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重义轻利”向义利统一转变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核心是“重义轻利”,把道德与经济利益看作是水火不相容的,认为发展经济、追求物质利益必然会引起道德的衰退,甚至会引起社会的混乱。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批“唯生产力论”,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又使道德过分政治化,其结果是“道德至上”与“政治挂帅”合为一体,居于至尊地位。道德建设脱离经济建设,并凌驾于经济建设之上。这种脱节与对立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科技与政治的发展,更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相违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意味着要正确处理政治、道德与经济的关系,使道德重新坐落于现实的经济基础之上。价值观由“道德至上”向重视经济利益的转变,并不意味着以社会主义的道德退化为代价。市场经济的功利价值观所孕育出来的是追求创造社会财富、  相似文献   

5.
包心鉴 《社科纵横》2009,24(10):5-10
新中国60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胜利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60年。60年的艰辛探索,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主要经验是:把时代要求和中国实际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和创造精神结合起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搞清楚“什么是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如何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进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大力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并且是当务之急。这种教育要想卓有成效,就必须发扬以儒家道德精神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良思想传统。这一判断的正确与否,决定于对这样一个问题的回答,即儒家道德精神首先是其基本价值观与当代市场经济社会能否相适应?对市场经济社会有否积极作用?有人认为儒家的基本价值观属于一种极端的群体主义和理性主义,乃是封建统治者奴役人民的精神武器;封建统治者往往以为群众的空名,行精制个人、压迫人民之实。故儒家基本价值观对现代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7.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主体的道德价值赵卓莉刘文一、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主体道德价值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市场经济,是通过每个主体对自己利益的追求,在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下,实现社会总体利益的。市场经济结构本身决定了这是以利益为细节的主体本位经济。经济运行过程...  相似文献   

8.
当前,理论界有一种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混同于一般审场经济、以法律取代道德、将中国传统道德与市场经济相时立,进而把合道德性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固有的基本属性中消融掉的倾向,从而导致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属性和特征的片面理解。实际上,经济与道德、法制与道德、传统道德与市场经济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道德经济。自觉的道德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之一,法制经济与道德经济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传统道德所固有的两重性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必须辩证对待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是一面具有最大号召力的旗帜。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华民族一向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在今天的社会主义时代,爱国主义是鼓舞全国人民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强大动力。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学习《邓小平文选》,使我们深切体会到,这部著作贯串着极其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丰富和发展了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全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的经验,分析研究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所创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这一理论为我国道德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之后,把市场经济与…  相似文献   

11.
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 ,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多少年来 ,我党正是依靠这种精神 ,战胜了重重困难 ,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我们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 ,更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第八次全会上科学地分析了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 ,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所指出的 :“全党要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反对奢侈挥霍之风 ;要把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加强学习 ,…  相似文献   

12.
从道德和法的辩证关系角度 ,论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德治与法治”的辩证统一要把法治和德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同步建设 ,同步发展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取长补短 ,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为人民服务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马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区别,不仅表现在所有制关系、分配方式、生产目的的差异上,也表现在伦理道德的不同上。我们不仅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继续牢牢坚持公有制的主导地位、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和邓小平...  相似文献   

14.
法律和道德都是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 ,但二者的内涵和实施方式不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道德经济 ,因此 ,既要加强法制建设 ,又要加强道德建设。目前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只有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给合起来 ,发挥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双重作用 ,才能构成完整、系统、科学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5.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对传统文化优秀成果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既赋予传统"知耻一之心以新的时代内涵,又弘扬了优秀传统道德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我们借鉴传统文化优秀成果,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成林 《社会》2002,(3):44-45
前不久 ,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集中概括为二十个字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一基本道德规范既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包含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道德传统 ,又借鉴了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为我们每个公民的道德实践提供了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逐步推进 ,我国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发生了可喜变化 ,总体上支持与促进了社会改革、发展和稳定…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巨大精神动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是中国革命,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一条根本经验。”同时,他还提出,要坚持不懈地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列宁曾为爱国主义下了一个定义:“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这种感情,属于道德的范畴,所以人们往往把爱国主义称之为道德情感。对爱国主义道德情感的渊源、性质及实施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认真探讨,对于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切入点,在总结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精华及其衍生出的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道德面貌的正反两方面变化;指出了加强传统道德教育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作用和批判地吸收中外文化精华,丰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内容,构筑高尚道德情操及卓越人格形象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彭汉琼 《创新》2010,4(2):94-97
诚实守信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规范,既是一种做人的德性要求,也是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保证机制。我们亟待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寻找诚信资源,找回和重建失落的诚信,建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配套的诚信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发生了剧烈变化,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理论界对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也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 (一)市场经济对道德的影响 1.“二律背反”论 有些论者指出,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给道德带来消极影响,道德建设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代价。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道德进步是“二律背反”的关系。他们的理由是: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经济发展伴随着道德退步,其基本特征是经济的发展与人本身发展的尖锐对抗。市场经济是跨越社会制度的,因此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出现的道德沦丧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也会同样出现。②在向市场经济的转向中我们的现实社会中也确实产生了许多道德滑坡现象。主要表现在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卖淫嫖娼、见死不救、权力腐败等消极社会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上。上述丑恶现象与市场经济有着必然的联系。正是由于市场经济开启了个人对自我利益的关心这道闸门,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洪流才不可遏止,上述现象便无从根绝。 2.道德爬坡论 持“道德爬坡论”的论者认为,市场经济的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