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荣丙 《创新》2021,15(5):1-11
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守人民立场,初心和使命是价值本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行为准则,人民民主政治是制度保障,人民共同富裕是世纪目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取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党会更加坚定地坚守人民立场,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2.
钟荣丙 《创新》2021,15(5):1-11
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守人民立场,初心和使命是价值本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行为准则,人民民主政治是制度保障,人民共同富裕是世纪目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取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党会更加坚定地坚守人民立场,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根本价值取向,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为人民谋利益的重要手段,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积累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民生思想成果。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民生思想又作出了新的贡献,集中表现为以"民生"为基石和逻辑起点,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体系框架,开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行政效率理念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行政效率理念是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邓小平行政效率理念指导下,中国的行政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本文认为,邓小平的行政效率理念反映在价值观上,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反映在条件论上就是精简行政机构,克服官僚主义;反映在方法论上就是实现行政法治。  相似文献   

5.
陈淑琼 《探求》2012,(2):71-76
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邓小平形成了系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价值观。邓小平经济价值观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十分丰富,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本文从价值目标、价值主体、价值标准、价值取向和价值手段五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邓小平经济价值观。认真发掘和研究邓小平经济价值观,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德萍 《社科纵横》2013,(11):21-23
刘少奇同志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不论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经济建设时期,始终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利益,他的言行集中体现了人民公仆的精神风貌。学习刘少奇同志的公仆精神,对于当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仅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也是对唯物史观的重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邓小平同志高举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旗帜,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赋予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以鲜明的时代气息,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群众观。 一、人民创造历史是邓小平群众观的基 础和出发点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依靠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面临的新课题。毛泽东对此进行了艰辛的探索。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了毛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之一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一思想是对邓小平人民至上思想理论的发展和实践.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至上的思想贯彻其理论体系始终.他认为,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每个党员的最高行为准则;人民群众是我们一切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人民群众是我们事业最宝贵的力量源泉.邓小平人民至上的思想为我们党成为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试论邓小平的新民本目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不仅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而且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民本目的论的思想和主张,即: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的依据来解释社会主义的方向和最终目的的思想和主张,是追求社会主义事业过程的完全性、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目的的完整性、完美性的特性或行为,是关于为什么人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学说。邓小平新民本目的论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邓小平新民本目的论的逻辑起点;以人民为最高的价值主体,以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最高评价标准,是邓小平的新民本目的论的价值核心;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邓小平新民本目的论合乎逻辑的历史继承和创新发展。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突破与创新,澄清了在社会主义发展目的上的种种错误认识和偏向。  相似文献   

10.
军政军民关系,在我国一系列的社会关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军政军民关系融合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军政军民关系的建立和发展,由毛泽东同志确立,经邓小平同志继承发展,由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发扬。毛泽东同志确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并制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实行军民一致的原则。毛泽东  相似文献   

11.
一、邓小平的价值哩想 价值观是一种观念,是人的追求和期望,是人的评价和选择。价值理想是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邓小平同志的价值理想则集中体现在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他指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卷数和页码),这就是邓小平同志的价值追求。它既包含了对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向往,又包含了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追求。 邓小平的价值理想,具体表现在他对“社会主义”这一概念的阐述之中: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物质文明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精神文明也不是社会主义,等等。这些论述都很重要,它勾划出邓小平同志完整的社会主义理想。从这些论述看,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内涵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邓小平的基本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指价值的评价标准。它也是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时间跨度是10年(1982──1992),这10年是中国进行改革的关键时期,也是邓小平同志对国家、民族贡献最突出的时期。他在这一期间的讲话、著作当然也是形成最能体现自己爱国主义思想体系的载体。这个思想体系的构成要素之一,就是热爱人民,叫做爱国与爱民的同一性。 国家和人民在逻辑学上不是同一概念。但是,国家是由民族、人民组成的。民为邦本,爱民为治国之先。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原理,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31页)国家是人民创造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也是爱国主义的核心。热爱中国人民,是邓小平同志爱国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源。他曾在多种场合下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出版的英文版《〈邓小平文选〉·序言》) 救民于水火,是邓小平同志走上革命道路的动力。本世纪初期,是旧中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邓小平同志生长在这样的年代,对当政者的腐败、无能所造成的民不聊生局面有深切体会,对我国近代史上的丧权辱国有切肤之痛。正如邓榕说的;“他们怀着拯救国家的热望,冲破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政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以"阶级"为取向的人民主权思想到以"平等"为取向的人民主权思想,再到以"发展"为取向的人民主权思想,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发展的结果。到了邓小平以后,这种以"发展"为取向的人民主权思想更加明确和具体,这是对以前价值体系认真总结和不断升华的产物。再到后来,胡锦涛又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和"和谐"为取向的人民主权思想,这是完善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过程中,中国政治发展的合法性基础、目标、途径和特征等要素日益明确。当前,处理好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理想和利益、改革和稳定等基本关系,通过科学发展达到社会和谐,保障人民主权理念的真正实现,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人民本位思想主要是从其理论的功利目的、依靠力量和价值标准三个方面集中体现的。由于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与政治现、人民现与实践观、人民现与真理现的高度统一,因而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在短短15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显示出勃勃生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习、研究、运用好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对于建立一个新的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强党与人民的密切联系,其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苟颖萍 《社科纵横》2005,20(4):33-34
邓小平人民利益观是对毛泽东人民利益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人民利益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邓小平重新诠释“人民”内涵,对人民根本利益进行重新思考,对人民利益实现途径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6,(12):12-15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历程,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可以从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江泽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胡锦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梳理、总结和概括,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寻找历史和实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郑学祥 《探求》2000,(3):7-8,17
众所周知,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以其广阔的视野、非凡的胆略、坚强的意志,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在历史的实践中纠正了晚年毛泽东价值观的错误,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价值观体系,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体系。 一、恢复毛泽东价值观的科学面目 纠正晚年毛泽东价值观的错误,走出其误区,是正确地继承和发展毛泽东价值观体系的前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着手全面进行拨乱反正,批判“两个凡是”论,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  相似文献   

18.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想."共享"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的重要发展,是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在社会主义改革建设中的具体化、深入化.它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人权的广泛性、公平性和真实性的特征,对保证人权的全面实现,逐步消除非人权现象的根源,防止非人权现象的产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孙连成研究员主持编著的《邓小平——中国新时期的总设计师》一书,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系统地、全面地评价了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卓著功绩,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是一本别具特色和富有新意的著作,也是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进一步了解邓小平,学习和宣传邓小平同志思想的好书。邓小平同志是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祟高威望的杰出领导人,他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开创新的历史时期中,他站的高、看得远,同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们一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继往开来,主持制定了正确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及一系列方针政策,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他果断地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战略决策,及时地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为了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尽快地实现现代化,他在坚持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过程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20.
苏建成 《唐都学刊》2002,18(3):120-122
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 ,就公开宣布 ,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利益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必须依法办事 ,否则 ,群众路线难以真正贯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