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美、欧、日的比较研究发现:美国在“持续领先”目标导向下,形成“高层协调型”关键核心技术战略体系;欧盟在“战略自主”导向下,形成“顶层战略牵引型”关键核心技术战略体系;日本在“社会5.0”目标导向下,形成“政企合作型”关键核心技术战略体系。因此,构建能够有效应对大国科技博弈的中国特色关键核心技术战略管理和政策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关键核心技术识别评估和战略制定的组织体制,在国家与部门层面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的统一政策部署,构建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范式相适应的人才体系。  相似文献   

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毛泽东从5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70年代末以后由邓小平集其大战,党的十四大最终确立的。这一理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有自己特色的“道路”、“阶段”、“根本任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无不渗透着两代伟人之间继承、发展,一脉相承的内在有机联系。掌握它,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期战略任务之要求。  相似文献   

3.
张晓明 《创新》2013,(6):42-43,63
“中国梦”作为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是在实践中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众化与时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融道路、理论、制度为一体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梦”的实现途径、行动指南与制度保障。对于“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联,需要结合具体的实际去不断地领悟与感受。只有理论上的自觉才有行动上的坚定,才能在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伟大实践中去圆“中国梦”,才能通过中国梦去传递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声音,从而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韩国海洋安全战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战略导向从“依附”趋向“自主”并转向“相互支持”,战略范围实现了由“近海”走向“远洋”并谋求“远近结合”,战略手段由“防御”转为“威慑”又走向了“预防”,战略内涵由军事安全扩充为综合安全。国际环境变更、安全困境变迁以及自身实力强化,是韩国海洋安全战略演变的重要原因。本文认为,韩国这一战略演变将受制于美韩联盟的协同与纷争、战略目标与战略资源的一致和冲突,以及突发事件、民主化与战略周期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开始追求与日本经济地位相称的政治、军事大国的地位。从最初的“政治大国”、“国际国家”战略到现在的“正常国家”、“普通国家”战略,日本二十多年来的大国战略是在不断演进和发展的。近年来日本的“普通国家化”战略日趋成熟,并通过经济、法律、外交、传媒等途径推进“普通国家化”战略。但是,日本的外交理念、国际意识、国内体制,以及国际和周边环境,对其“普通国家化”战略的实施,构成了重要的制约和牵制。  相似文献   

6.
面向21世纪的浙江教育发展战略思想与战略目标浙江省教育发展战略课题组本文从分析我省教育发展的现状入手,提出面向21世纪浙江教育的总体发展战略是:“积极发展、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质量、注重效益、办出特色。”从现在起至2010年浙江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古丈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隶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属“老、少、边、穷”地区,是民政部社会工作试点县。该县地居偏远,交通信息闭塞;民族文化、心理、习俗独特;经济不发达的不利因素始终存在,加快发展的需求十分迫切。近年来,古丈县在实施“绿色产业兴县,生态家园富民”的发展战略中,将培育和发展社会工作引入政府视野,探索了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农村社会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黄剑 《探求》2012,(4):75-80
增长极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诠释了“双转移”战略的理论基础,“双转移”战略既是广东省现实状况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广东的创新实践。本文通过分析“双转移”战略实施中的转出地平稳发展、具体操作模式、社会经济结构、政府治理目标与原则等前沿问题,探讨贯彻实施“双转移”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孟晓旭 《日本学刊》2023,(1):33-64+149-150
大国竞争背景下,日本违背经济规律,侧重安全和政治逻辑,加速构建经济安全战略,其目标是在“战略自主”下摸索新的经济安全道路,追求实现日本经济的自律性、不可或缺性和主导性。对内,日本积极完善战略体系,加强战略管理,提升安全能力和强化战略支撑。对外,日本以“新时代现实主义外交”为指导,在关键领域实施对华“脱钩断链”和“友岸外包”政策;以日美合作为中心,追求对接美欧经济体制和市场规则,深度融入欧美经济圈,并战略性扩展与志同道合的国家进行经济安全合作,重塑自由主义国际经济安全秩序。日本经济安全战略存在明显缺陷,内含的强烈地缘政治竞争和安全战略博弈意图也会导致大国竞争在区域层面更为激烈,给地区发展、安全以及中日关系造成更复杂和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郑历兰  王笑鸿 《社科纵横》2009,24(11):21-23
1978年之后,中国解放思想,改革开放,逐步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已大体提出了2050年以前的战略任务。这样,人们很自然地就要展望未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漫长过程是怎样的?它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什么不同?它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是什么关系?本文阐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世界眼光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程而形成的如下观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起始阶段。它与后者相比。时间长短不一,任务轻重不一,不能相提并论,混为一谈;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过程是以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起点为终点,而不是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起点为终点,它必须创造出完全实行计划经济所必须的全部条件,并促成世界上一大批发达国家里足够强大的变革力量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密切合作,才能转变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过程不包含“发达社会主义”阶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期称为“发达社会主义”,可能降低科学社会主义标准,重蹈苏联的覆辙,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战略郭成铎,丁天澜一、中国特色社会发展战略的总体辨析1.中国特色社会发展战略的廓清。在我们探究邓小平同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战略时,一个棘手而又不能不面对的难题,就是如何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廓清社会发展战略与社会发展理...  相似文献   

12.
日本“脱美返亚”战略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脱美返亚”战略浅析吉林社会科学院日本所徐世刚90年代以来,日本依据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不断调整、制定对外发展战略。“脱美近亚”战略便是日本对外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对外战略中举足轻重。笔者拟就日本“脱美返亚”战略推行的背景、内容...  相似文献   

13.
日本安全战略面临十字路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突破安全战略以“专守防卫”为基本方针的框架而来到一 个战略抉择的十字路口。日本“和平宪法”的制约功能已岌岌可危,“专守防卫”正向“海外派兵”蜕变,“集体自卫权”被用作 “借船出海”的 工具。日本寻求军事崛起,势必打破东亚战略稳定与平衡,引发日本周边关系和国际格局的 动荡与调整。日本完全可以在非军事领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国际贡献” 。日本追求大国地位与作用,宜以深刻反省那段历史、求得亚洲各国和国际社会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为前提。  相似文献   

14.
国际政治的世纪性规律是超越动态现象。对国际关系行化过程中内在本质的宏观把握,任何一个试图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的国家,都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西方学者大多将国际政治的世纪性规律总结为”世界领导者”的传延和替代,反映出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意识。作者认为,符合历史事实的应该是发展的规律和分合的规律,由此决定,国际结构经历了由分散型、聚合型向聚合一分散型的更替,国际关系原则随之表现为吞并主义、霸权主义和正在上升的道德主义,在将要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国际关系转型期中,中国必须遵循“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基本思路,根据国情国力和国家利益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考虑到冷战后美国安全利益的新定位以及东亚地区对于美国的重要性,美国推出了“新东亚安全战略”。但此战略要具体发挥作用仍面临众多难以解决的矛盾。从与对东亚地区安全影响重大的国家的关系来说:(1)与日、韩:“协调”还是“领导”?(2)与东盟:“安全”还是“人权”?(3)与中国:“遏制”还是“交往”?(4)与俄国:“伙伴”还是“对手”?从此战略本身的目标和手段来说:(1)安全基础:“双边”还是“多边”?(2)战略目标:“支配作用”还是“美国利益”?总之,“新东亚安全战略”是冷战后美对其东亚战略的基本考虑,由于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其实现将面临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6.
论经济建设中“人的能力开发”战略的实施戚书平如何立足于国情,选择合理、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当前已成为人们探讨的热点。笔者认为,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经济建设应该实施“人的能力开发”战略。一、“人的能力开发”战略提出的理由第一,这由市场经济体制的文化实质所...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进步理论是科学技术推动经济社会进步作用的产物。本文以科学技术进步理论发展史为线索,着重论述有关理论代表人物的“创新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制度创新理论”、“经济成长阶段论”和“制度结构改革论”。并通过分析和借鉴其中的科学成分,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利用  相似文献   

18.
蔡亮 《日本研究》2013,(2):65-71
受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进、东盟“大国平衡”策略的运用及日本“新国家主义”思潮的泛滥等因素影响,安倍晋三并未像2006年首次上台那样为改善中日关系刻意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采取模糊立场,而是矢口否认钓鱼岛存在主权争议,并借该问题制造舆论,渲染“中国威胁”,还重拾“价值观外交”,积极拉拢东盟相关国家,构筑包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在内的“民主安全菱形”,拉美国入局牵制中国,积极构筑对华的“战略对冲”,意图用“以包围迫谈判”的方式,逼使中国就范。对此,作为中国的对策思路,亟需战略定力与政策弹力的相辅相成,运用“两手对两手”的方式,积极实施对日“反对冲”,以进一步提高中国对日战略布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主要围绕中国周边地区展开,呈现出战略打压态势,与中国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出发点、手段、特征等存在巨大差异。中国以“合作共赢”为出发点,美国以“打压假想敌”为出发点;中国以“经济手段”为主,美国以“安全手段”为主;中国的机制安排“开放包容”,美国的相关安排则热衷于构筑“小院高墙”、搞“封闭对立”。中美两国很可能在中国周边地区继续维持激烈竞争局面,两国的竞争模式将持续下去。面对中美竞争加剧,尽管中日韩加强合作的外部动力增强,但三国合作停滞不前,原因在于日本与韩国已经成为美国对华战略打压最为倚重的盟友。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中国在周边外交上要保持战略定力,统筹“发展与安全”,妥善处理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20.
自2013年党中央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以来,中国周边地区已成为共建命运共同体最集中的区域、实施“一带一路”倡议重点合作区域以及不同文明互学互鉴和中国软实力辐射的重点区域。然而,2017年美国发起对华战略竞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和乌克兰危机以来,中国周边战略环境面临一系列新挑战。第一,美国以“印太战略”对中国周边安全和经济环境进行双重塑造;第二,乌克兰危机给中国周边战略环境带来新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第三,中美博弈叠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引发对华供应链重组;第四,周边国家在中美博弈中的对华态度可能进一步分化。基于此,中国应围绕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这一战略目标积极塑造周边战略环境。秉持“优先东盟,深化俄罗斯中亚,改善南亚,推动韩日”的战略思路,积极处理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在战略举措上,加强开放合作,抓住“战略时间差”,将周边地区打造成新发展格局战略节点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示范区;创新战略思维,积极探索建构周边安全合作体系,妥善处理热点敏感问题;加强人文交流,夯实民意基础,增强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