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以前的语法著作都认为“复句”是由“单句”组成的(有的虽没有直接说成“单句”,而说成“分句”、“子句”、“小句”,但归根到底它们的中心语素都是“句”,实质上还是看成“单句”)。我们认为,构成“复句”的这些成分不能是“单句”,因为这些成分不符合“单句(句子)”的定义。到目前为止的语法著作对于句子所下的定义不外乎这样几个要素: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能独立运用,统一的语(句)调,休止性语音停顿。而构成“复句”的这些单位  相似文献   

2.
奘译 :现量与比量 及似唯自悟藏要夹注 :同上按 :按照梵文原文 ,此句汉译应为 :如有成立 ,声常或无常。奘译将“声常”删略。藏要中没有注出奘译与梵本的这个差异。(6 )奘译 :一者同法 ,二者异法藏要夹注 :梵文此句第三转声 ,云由同法 ,次句云由异法 ,下释文也同。梵本 :sādharmyena vaidharmyena ca  (No.1 6 )按 :此处藏要夹注是对的。但在《因明入正理论讲解》中说到 :“‘同法’、‘异法’,梵本仅有相同、相异之义 ,这里的法并无意义 ,也可以叫‘同喻’、‘异喻’。”其实 ,sādharmya和 vaidharmya是由 sadharma和 vidharma变化而…  相似文献   

3.
歧义的倾向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言内歧义与言外歧义 歧义,一般说来有如下两大类:一类是由于句内某一片段可分析为几种结构或句内某一成分包含几种不同的意义造成的,大致情况如下: 结构切分不同:咸|鸭蛋──咸鸭|蛋 同一片段可分析为几种结构 结构关系不同:补充材料(动宾)-补充材料(偏正)歧义 引起不同结构:写得好(可能补话)──写得好(结某一片段中有一个多义成分 一点(每一边)另一类歧义是随背景的不同而理解各异,如:(1)知识分子有一技之长。这句话有两种理解:“一技之长”……比起“一无所长”,“一无是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些以往加之于知识分子的评语,…  相似文献   

4.
王重民等先生编校《敦煌变文集》所收《汉将王陵变》,三十余年来,专家们时有补正。今就以前所写校勘札记加以删削,录出各家所未言或看法有不同者十余条,以就正于大方之家。 1、此是高皇八九年,自从每每事王前。(20页) 《变文集》校记:“‘是’原作‘事’,据甲、戊两卷改。”这样说来,伯3627(一)卷作“此事”,斯5437卷、北大藏太平兴国年索清子抄本作“此是”。如以为原文是说故事发生在汉高祖八九年间,则与史实不符,因为项羽在汉高祖五年即自刎乌江,不可能在高祖八九年尚有刘项相争的事。所以,作“此是”、“此事”均不妥。我们看这段唱词,共为八句。这两句在开头。此八句后面  相似文献   

5.
句子图式提供了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语言分析的途径和方式。它表明,语言与语言所表达的东西是不同的。句子是语言所表达的基本单位,与它相应的是思想和真值。句子是一个整体,有构成部分,因此句子的真值依赖于句子构成部分的意谓。句子有涵义,即通常表达的意思。这一层次对于确定句子的真值也是有帮助的,尤其是在涉及内涵语境的时候。弗雷格和克里普克关于专名的论述展示和说明了句子图式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旷剑敏 《唐都学刊》2001,17(4):115-117
汉语主题句(尤其是物质过程主题句)由于其特殊性很难像英语主题句一样都还原为SVO结构,因此翻译时较一般句子困难。从某种程度上说,主题是及物系统的概念功能的第一选项,翻译汉语主题句就得考虑其及物性结构。作者发现,正确选择英语主题的及物性选项是翻译汉语主题句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高常侍集》中有《奉和储光羲》这样一首诗,诗中有“山(艹晏)浴兰沚,水若居云屏”句。这“山(艹晏)”不知指什么,这“(艹晏)”字也不知读何音。查历来字典、词典、韵书均未见。《储光羲集》中有一首《同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诗,诗题与高适《奉和储光羲》不同,全诗从头到尾句子却基本相同,其中稍有不同的仅“山(艹晏)”作“山戛”,“兰沚”作“兰阯”等。这“山戛”也不知指什么。“戛”字字典里虽然有收,但仅立古代兵器,即戟;礼、法;击等义项,此处与  相似文献   

8.
《胜宗十句义论》(以下简称《十句义论》)是古代印度胜论派哲学的重要经典之一。它的篇幅虽不长,但却完整地表述了印度古典胜论中慧月(Candra—mati)一派的哲学体系,历来为各国研究印度哲学史的学者们所重视。本文拟对这一文献所涉及的一些主要哲学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比古典胜论的另外两部主要典籍——《胜论经》(Vaisesika sutra)及《摄句义法论》(Padarthadharmasamgraha),就《十句义论》的历史地位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现当代的语境研究轨迹显示了对人的意义主体地位和解意特征的逐步认识,呈现出日益明显的人文主义倾向.语境研究经历了逻辑分析学、日常语言学、认知语用学和诠释学的发展阶段.逻辑分析学对语境的研究属于绝对的、客观的本体意义研究,否认人在意义建构中的主体地位;日常语言学的语境研究开启了语境研究的人文主义转向,开始强调意义对意义主体的依赖和意义主体间的交际互动:认知语用哲学和诠释哲学则明确指出人是语言主体,在语境研究中处于核心地位,并就此对人进行心理的、动态的个性化和实践性研究.因此,语境研究经历了由忽视人的语言主体性的、对意义的静态研究转向了重视人的社会和个性特征的动态研究,这种转变体现了语境研究的人文主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语境概念自发端之日起就同意义问题结下了不解之缘。言语行为意义论作为一种关注语言事实、直面语言使用现象本身研究意义问题的理论,理所当然地格外重视语境在规定意义中发挥的特殊作用。语境不仅是评价命题的真值和话语适切性的主要依据,并且还是确定话语施事力量的基本参照系。  相似文献   

11.
一、几个界限 1.1语言与言语  我们在研究词与非词 的划界问题的时候,有必要将语言和言语 区别开来。其一,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言语是语言的实际运 用,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一句的话。这里 有偶然的、非语言因素的东西。象“今天a, 我ia,要─—上─—’·那·个·那·个 ──理发─—,理发铺─—,去理──理 ──理发”、①这样的句子,我们不准备当 作研究对象来分析。否则,将有一些似词 非词的成分混进来;其二,语言单位是静 态的、尚未体现交际功能的单位,言语单 位是动态的、已经体现交际功能的单位。 “鱼”作为语…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以往在运动论、矛盾论的解说中存在某些梗阻、逻辑上难以自洽的问题,以新的思路,消解症结,使二者全线各个环节贯通起来,在对矛盾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着重揭示了运动是绝对的,没有同绝对运动相对应的静止;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都是绝对运动实现的形式。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特殊”二字是有深刻内涵的)。矛盾问题与运动问题上的相对绝对,是内在一致两相贯通的。运动性和矛盾性,都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科学世界观的两大支柱,偏废其一,便不可能有辩证的全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杨光汉同志在《脂砚斋与畸笏叟考》 《载《社会科学研究》一九八O年第二期)一文中,认为脂砚斋是“年岁与雪芹相当的兄弟辈”。他立论的主要根据是脂砚斋的一些批语。然而,杨文对这些批语的解释本身,却颇有失之穿凿曲解的地方,因之它们作为论据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例如,杨文举出了这样三条批语:一条是《红楼梦》第九回宝玉上学“忽想起未辞黛玉”句下,脂戚本的双行夹批: “妙极,何顿挫之至。余已忘却,(阅)至此心神一畅。一丝不走。”另外两条是第二十八回宝玉倾心吐胆地向黛玉诉说心事、委屈时,脂京本(即庚辰本)的两条侧批:“有是语”和“真…  相似文献   

14.
杨卫东  戴卫平 《社科纵横》2009,24(1):162-164,167
功能语法分析的目的在于发现语法是通过怎样的组织结构来使语言使用者进行意义的构建和交换。功能语法所关注的不是如何清楚地区分合乎语法的句子和不合乎语法的句子,而是某一个结构形式在特定的语境中实现交际意图的适宜性问题。传统语法重视规定、重视分析、明确区分语法现象和词汇现象、明确区分词法和句法,重视历时。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航行水中的船舶,尾部的舵是十分重要、绝对不可缺少的专用设备。它有两大功能:一是确保船舶按照既定航向行驶,即航行稳定性;二是随机变更船舶运行方向,航行术语称为回转性。不能想象,一艘航行在江海中的船舶,如果没有舵的操纵与掌控,任凭狂风怒浪肆意摆布,那将面临怎样的危险,不要说安全抵达预定港口,即便是正常运行也将没有可能。诗中前两句所叙述的,恰好是舵的这两种功能:在风平浪静的水面上,舵能使船平稳持重,保持常态,正常运行;到了遭遇巨大  相似文献   

16.
具体句子由抽象句子按照内容的要求转换而来。在转换中受到了语用制约。这些语用制约是表达重点的制约、语境的制约、语体的制约、语音的制约,实现制约的主要手段是语序的安排、词语的选择和句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上海市场发育的若干特点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市场发育是近代上海经济发育的一条主线。本文阐述了上海市场发育的四个特点:(1)在全国居超前地位;(2)门类齐全,体系完整;(3)同内地、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联系十分紧密;(4)直接同国际接轨。作者认为,上海在全国率先建立起近代化的大市场,促进了上海的经济发展,使上海成为旧中国最大的近代化都审和多功能的全国经济中心。文章还强调这一历史经验为今天重振上海雄风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法学理论的创新和繁荣,需要对所谓的马克思主义法学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反思。作者从(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传统理解,(二)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不存在的;(三)衡量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标准;(四)附加式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五)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思想与法学理论的多元化等五个方面,对所谓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作了系统的剖析。  相似文献   

19.
"这不"作为话语标记可出现在句首,后必有停顿,或出现在句中,前后有停顿或可停顿.后续常常是主谓结构或可添加主语构成主谓结构的小句,本身不做任何句子成分,读音轻读或弱化,意义虚化,意义大致相当于"这不是(嘛)",主要起连接/衔接作用,连接话语时主要标示后续话语与前面内容的因果推论、补充强调、注释解说、验证以及承接等五种关系类型.  相似文献   

20.
20 0 2~2 0 0 4年,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国研究中心”的研究课题有:1 “中国近现代史”课题,下设“2 0世纪中国的城市社会”课题;2 “2 0世纪的中国文学”课题,下设课题为:(1) 2 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的世界性面面观,(2 )中国台湾文学,(3)巴金的《随想录》;3 “古代中国研究:两汉与唐代之间的文学与宗教”课题,下设课题有:(1)有关人性与情感相互关系的哲学讨论,(2 )六朝时期的文学、宗教与社会;4 “中国唐朝(7~9世纪———原文如此)的医学、宗教与社会”课题,下设“敦煌医学手抄本”课题;5 “现代中国与现代日本的教育、语言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