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增长的极限》──来自《罗马俱乐部》的报告《罗马俱乐部》是1968年4月由意大利著名实业家、经济学家佩切伊与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发起在罗马成立的一个专门研究世界未来学的学术机构,目前成为世界未来研究悲观派的典型代表。《罗马俱乐部》之所以名声显赫,与其说是因为它集中了一百多名科学家、实业家、经济学家、作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进行学术研究(这些成员来自世界各地,并且一两年便进行流动调换),不如说是因为它以研究地球和人类的未来为已任,并于1972年发表了震撼世界的著名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提出了“…  相似文献   

2.
从远古到未来从东方到世界──读《东方的智慧》吕乃基林德宏教授与张相轮教授的合著──《东方的智慧》(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在研究古代东方思想方面,充分显示了自己的特色。首先,在东方诸学说中涉及面广,分析透彻。在古代东方的思想中述及道、气、太...  相似文献   

3.
贵在发前人之所未发──评《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决定性与非决定性》姚军毅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之争,不仅在历史上一直为人们以各种方式所普遍关注,今天也仍然是现代科学和哲学中最困难、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然而,尽管古往今来,众多的先哲今贤对这个问题作了精深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财务报告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信息系统,为适应经济和市场的变革而不断改变自己的内容和形式,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而现行以财务资源与财务状况为重心的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仍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无法满足信息需求用户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方面及对未来决策有用信息的需求。因此,改进财务报告目标,增强财务报告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就成为未来财务会计报告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的跨文化对话──评王宁《多元共生的时代》周靖波在东西方文化加强交流、日益走向整合的今天,对每一个关注中国文学的未来走向的人来说,西方的文学理论、批评和创作都是一个巨大的诱惑。面对这个巨大的诱惑,研究者的心态各不相同。有的将它当作一个静态的、与...  相似文献   

6.
民间的天地与文学的流变──谈对抗战到九十年代文学的一种新解释张新颖1994年年初,两家颇具影响的文学、理论刊物同时在第一期推出陈思和的长篇论文,即《上海文学》上的《民间的浮沉──对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尝试性解释》和《文艺争鸣》上的《民间的还原──文...  相似文献   

7.
“暗杀”:一具沉重的历史之轭──读王蒙新作《暗杀──3322》时春雨一触到《暗杀──3322》这个颇具神秘色彩和诱惑力的书名,我的直感告诉我;它无疑是一部充满刀与血、诡与谲的惊险刺激之作。随之,我不禁哑然一笑,付度那文艺商品化的潮流真乃了得,这不,连...  相似文献   

8.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农村经济非农化问题研究──低度开发的边疆地区非农化前景考察杨先明,伏润民七十年代以来,非农化在大多数亚洲发展中国家日益显示出重要性。实践表明,在亚洲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吸收现有的农村劳动力,满足农村大部分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的能力是十...  相似文献   

9.
历史提供了今天,今天塑造着未来──读方卫平的《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黄云生一部三十余万字的《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作为浙江省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赫然面世,我的欣喜和激动无以言表。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普遍认为是从““五四””时期开...  相似文献   

10.
在时代的潮流中求索──评俞天白的长篇系列《大上海人》戴翊俞天白作为一位功底扎实、阅历丰富的作家,不满足于已有的人生体验和情感积累,而始终关注现实,现实的巨大变化吸引着他在时代的潮流中求索。他不回避与改革伴生的裂变和冲突,更不对今天社会围绕着转动的那些...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文明的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文明──文明的未来申曙光,宝贡敏,蒋和平现代社会是一种工业文明社会。工业文明发展到今天,从总体上讲,已经完成它的历史使命,正从兴盛走向衰亡;生态危机正是工业文明走向衰亡的基本表征;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将逐渐取代工业文明,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文明...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何谓可持续发展?1987年由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时里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早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的1992年,就率先开始制定《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必须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互相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①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  相似文献   

13.
论研究模式转换与社会科学未来的发展苟志效(1)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曾经指出:“如果把工业看作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示,那么,自然界的属人的本质,或者人的自然的本质,也就可以理解了;从而自然科学将失去它的抽象物质的,或者匆宁说唯心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也论马克思晚年的理论贡献──兼与冯景源先生商榷张凌云《学术月刊》编辑部最近,我们先后读到冯景源先生的两篇研究马克思晚年的《历史学笔记》的论文①。──本文拟就冯先生的两篇论文论证的主题──什么是马克思晚年的理论新贡献再作些粗浅的探讨,以就教于冯先生和学...  相似文献   

15.
价值的失落与文学的困境──当代中国文学走向沉思录袁国友一检视当代中国文化,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文学的轰动效应已成“天宝旧事”──几乎是所有的作家都承认,像新时期十年的文学所曾有过的社会“轰动效应”在今天及未来将不会再现;另一方面,在...  相似文献   

16.
比拟是根据联想或想象把甲事物当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从比拟的定义来看,甲事物、乙事物和“写”是比拟构成的三要素。为更好地认识比拟的语言性质,把比拟和其它辞格更好地区别开来,有必要观察比拟三要素的语言表现形式及其在比拟认识中的作用。一、乙事物是比拟表义分类的根据。比拟一般根据乙事物的不同,从表义上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例如:①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纪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郑文光《火刑──纪念乔尔丹诺·布鲁诺》)②江流刚奔出巫峡,还没来得及喘息,却又冲入第三峡──西陵峡了。(刘白羽《长江三…  相似文献   

17.
关于唯物史观的几个问题──答孟庆仁先生孙柏录笔者的文章《唯物史观与毛泽东》(见《山东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编者注)成为孟庆仁先生的商榷对象。笔者觉得,孟先生的商榷文章(见《山东社会科学》1990年第3期──编者注)在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解上...  相似文献   

18.
红学研究的新视角与新阐释──《跨时代的超越──〈红楼梦〉叙事艺术新论》读后胡邦炜李庆信的红学专著《新论》出版后,即以一册见赠。翻读一过,获益非浅。我认为此书的研究视角和阐释方式,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红学研究领域,象《新论》这样采用“现代化”的全...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思想专题研究的理论新著──《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经济社会发展观》评介杨承训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军和全国人民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进一步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热潮中,徐必珍、刘怀玉同志适时地推出《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经...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与现实“对话”的成功尝试──读《理想·历史·现实──毛泽东与中国农村经济之变革》陈荣华最近,有幸拜读了温锐先生的《理想·历史·现实──毛泽东与中国农村经济之变革》一书。据我所知,这是温锐先生对中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进行探索的又一学术成果。读来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