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陈亮为南宋稼轩派词人,其词深受辛弃疾影响,故研究辛词对陈词影响之文众矣,然研究陈亮对辛弃疾词作影响者却鲜见。文章试从二人唱和词着手,不仅阐明陈亮"以论为词"的词作方式对辛弃疾词作产生的影响,更为突出的是研究陈亮本人作为一个意象在辛词中的构建及其所散发出的恣肆意气对辛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方达 《社会科学论坛》2010,(18):195-199
辛弃疾是我国历史上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在他的词中充满了深切的爱国之情。他对于以往典籍中意象的大量化用,也构成了其词作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在诸多意象中,辛弃疾对于《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意蕴显得尤为喜好。本文试图以辛弃疾词篇创作的时间先后顺序为线索,探讨其对于庄子笔下"大鹏"意蕴的继承与阐发。  相似文献   

3.
辛弃疾的诗作无论数量还是成就皆远不如词,但在其作品中却可以看出稼轩对诗歌创作的重视,这说明辛弃疾"诗不如词"现象的出现是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原因的.文章结合史料,以稼轩词作为基础,对其"诗不如词"的现象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4.
在辛弃疾现存的629首词作中,涉及女性描写的词作共183首.这些词和辛弃疾的其他爱国词分属不同的范畴,涉及古代各种阶层的不同的女性形象.正是这些关于女性描写的词作,更完善地表现了作者的真性情以及人性美.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是两宋伟大的爱国词人。考察其词路历程,不难发现,其词中频频使用诸如"剑"之类的军事意象,这是其慷慨激昂、沉郁悲壮词风的成因之一。可以说,剑已与辛弃疾的生命融为一体,成为其理想的载体,人格的化身,在词史上有着独特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燕 《社会科学家》2006,(Z1):193-194
李清照的一生是悲剧性的一生,她的词作就是她的人生悲剧写照.在创作题材上,她以词表现爱情、婚姻、家国、身世赋予她的愁苦和灾难.在表现技巧上,她善用残缺形象、愁苦意象来体现悲愁情绪.李清照词呈现出一种与诗不同的悲愁性基调,凄惨感伤的格调使其词具有了独特的风采.  相似文献   

7.
论爱国词人刘克庄的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克庄(公元1187-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他是南宋后期的著名词人,今存词作二百六十余篇.钱仲联先生所撰《后村词笺注》极为精审详尽,钱先生指出:"他的词作继承发展了辛弃疾的传统,成为南宋辛派词人三刘(刘过、刘克庄、刘辰翁)中成就最大的一人."这个评价是允当的.本文拟从刘克庄对辛弃疾词风的继承和发展的角度,对后村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一论析.  相似文献   

8.
曾艳红 《理论界》2006,(12):188-189
辛弃疾并非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然而宗教对他确实存在着影响,并使他的某些词作富含佛学意趣。本文对稼轩作品进行了具体分析,试图展现其禅词风貌。  相似文献   

9.
辛弃疾的赋闲与诗意栖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弃疾一生4次赋闲,总计达23年之久.在赋闲期间,他失去了为国家在一线施展才华奋力拼搏的机会,这是历史造成的个人悲剧.然而,赋闲时期又是辛弃疾词创作的高峰时期,他诗意地栖居在人生的舞台上.辛弃疾的词作有一大半创作于赋闲时期.赋闲时期的辛词,既有婉约的作品,又有豪放的篇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辛弃疾的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10.
辛弃疾生活于北、南宋之交这一动荡的历史时期,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他一往无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抵御金兵的大举侵扰和捍卫中原以及南方人民的正当权益,而不断呼号、斗争。然而,这一正义斗争又时时受到朝廷中立和派的限制、掣肘。因之,辛弃疾又不得不常常把自己的满腔悲愤之情,寄寓于其词作之中。因为有这样的创作背景,难以从现实生活中觅到知音的辛弃疾,就常常把的自己的精神慰藉寄托到了历史或传说人物的身上。从而,也就构成了辛弃疾词作中擅长用典、喜以历史或传说中的人物人词这一显著特点。因此,当我们评价辛词时,就…  相似文献   

11.
李商隐是我国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在比兴寄托艺术手法的运用上比前代诗人有很大发展,所以在唐代格律诗中大量用比兴寄托的手法,而且通体专用比兴,力求寄意的深隐与情味的隽永。李商隐在总结前代艺术经验加以开拓的创新方面,卓然自成流派,其诗从情意、辞采和声韵等方面表达了诗的艺术特点,在我国古典诗歌的整个传统中,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2.
王毅 《社会科学》2012,(2):185-192
辛弃疾的俳谐词数量甚多,约有九十多首。稼轩在俳谐词中或自我解嘲以解脱苦闷,或讽刺社会而嬉笑怒骂,俳谐词成为稼轩化解内心痛苦的手段,也是他针砭时弊的工具。辛弃疾对淳于髡、东方朔、扬雄等俳优型知识分子的认同,奠定了他对自我解嘲、嘲讽他人、谈笑讽谏等俳优传统的领会与运用,这不仅是他能创作出众多意味独特的俳谐词的重要原因,对于《答客难》、《解嘲》等俳谐文赋创作手法的承继,也是理解稼轩以文为词特质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3.
李白是著名的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他的饮酒与其诗齐名,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可见其一斑。李白一生追求仕途,但又不想走科举之途,只想通过各种捷径以达仕途,但都难以从愿。因此,李白常有怀才不遇的愤懑心理,在其诗歌中往往有所体现。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李白的求仕心理:自命不凡心理、终南捷径心理、入仕爱国心理、疏财求名心理。从李白酒诗所反映出的心理,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他的济世宏愿和豪情侠骨,但更多的我们看到的是他的失败与痛苦,由于其性格使然,最后诗人不得不在豪放与苦闷中度过一生。  相似文献   

14.
出现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宋词中十分珍贵的名句。其中的美妙之处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从书写故事的情节上看,无疑是借用了《离骚》中的“求女”手法;从表现中的寓意上看,无疑包含着对南禅宗由渐悟到顿悟概括的意蕴;从设计千百度寻找“那人”有得的结局来看,“那人”是现实生活当中真实的人,这里所谓真实的人是指宋孝宗、虞允文、叶衡等,也可以是如上诸位的合一。辛弃疾的这一句词,理趣化的表现倾向明显。与此同时,也是辛弃疾在年轻的时候,曾经一度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得到认同的心理满足情状表现。  相似文献   

15.
新诗占据诗坛主流地位后,旧体诗仍在延续,且不乏佳作。但近人旧体诗基本属于古典美范畴,即使像杰出的旧体诗人聂绀弩,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有明显缺陷:长于传达理性深度而拙于表现现代人的丰富内心世界;有诙谐之趣却模糊了悲剧性底色;有古典语言美却难以发挥现代汉语的特长。造成其局限的原因之一是,旧体诗必须遵守以语音规则为核心的外在律,因而不能不拒斥以诗情的抑扬变化为基础的内在律。近人旧体诗不具有充分现代性,因此不宜纳入现代诗歌史。  相似文献   

16.
方苞以古文名扬天下,世人皆言其不作诗,他自己亦多次提及自儿时即"绝意不为诗"。方苞"绝意不为诗"的根本原因是其父力戒方苞为诗。另外,相较于文而言,方苞诗才确实有限,诗作受到友人批评,他自己也意识到诗歌之难为。但事实上,方苞并非真的与诗歌绝缘,他时常写诗,只是少有留存而已,其从弟方世举的诗集中曾提及方苞作诗,足以明证。他有大量诗序,可见其诗歌观念。  相似文献   

17.
1162年,辛稼轩自金南归宋,至1207年辛稼轩死,45年间,辛稼轩怀北伐雪耻之大愿,然南宋偏安朝廷,苟且偷生,佞臣当权,残害忠良。辛稼轩虽有文武奇才,而身居下僚,且仕途险恶,三起三落, 壮志沉埋。其间,歌以述怀,写下了不朽的壮丽、悲凉词章。以婉约、豪放区分历代词人,实为研究者的方便说词,而这种方便是多余的。辛稼轩不只拓宽了词之境界,且于语言上开旷古未有之自由疏放特色,无法以门户限之。  相似文献   

18.
雪莱的诗歌,主要集中在三个主题上社会、自然、人生.雪莱的政治诗歌使他成为积极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而他的关于自然的诗歌,又使他成为英国浪漫之歌中最响亮的一个音符.在以人为主题的诗歌中,他赞颂了纯洁的爱情,揭示了人生的哲理和生活的奥秘.雪莱诗的这三个主题,使他成为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世界文学史上杰出的抒情诗人.  相似文献   

19.
孙华娟 《云梦学刊》2003,24(6):23-26
辛弃疾词是20世纪词学研究的重镇,争论纷纭,主要的焦点包括:生平经历之争,其中又主要是关于其对北伐的态度;与苏轼词之异同,二人的词究竟是不是同属于豪放风格;辛弃疾对于陶渊明、屈原、庄子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接受历程;以及辛词在词史上的地位、影响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20.
论迦陵词以文为词的倾向——兼评陈维崧革新词体的得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绚隆 《文史哲》2002,(1):92-99
陈维崧号称清词巨擘。他以极具个性化的创作为清词的中兴奠定了基础。但是前人对他的词作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受苏辛豪放风格的影响这一方面,而对他为革新词体形式所作的努力和这种努力的得与失注意得不够,因而就不能真正客观地理解他在词史上的贡献与地位。同时对他的批评也往往不能切中要害。具体地说来,陈维崧革新词体形式的主要方法是以文为词,他的以文为词又集中体现为以问答形式为词、以议论为词、以才学为词和在词中对逻辑语言的语法关系的恢复等四个方面。迦陵的以文为词为克服传统词体语言老化做出了贡献,为清词的中兴注入了活力。其不足是容易流于松散粗豪、一发无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