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资本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理论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的一个国际性学术热点话题,它是一个由社会学家率先提出,而后被经济学家、政治学家以及法学家广泛采用并用来解释和说明各自研究领域问题的综合性概念和研究方法.目前学界关于社会资本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其功能及如何测量的探讨上,而忽视了对各种社会资本及其产生和变化的影响因素与机制等方面的分析.而只有深入分析社会资本的影响因素(如社会互动、文化传统、社会现代化转型、第三部门和国家等)及其机制,才能为在实践中培育、维持或改造社会资本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陶金 《江汉论坛》2008,(1):27-29
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为研究经济行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工具,拓展了经济学家的视野.但是,社会资本的界定存在很大的争议,社会资本的应用有解释范围过宽的嫌疑.本文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和社会资本的属性进行分析,以使人们对社会资本有一个清晰和全面的认识,促进社会资本理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是现代公民社会兴盛的基础。社会资本在现代公民社会兴盛的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即社会资本直接地促进现代公民社会的形成、维系与繁荣,社会资本通过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间接地促进现代公民社会的发展与繁荣。我们的研究是对以往公民社会研究中忽视"文化因素"这一偏差的一种纠正,无疑将开拓公民社会研究的视野,推进公民社会的研究与理论建构,同时也将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与民族电影的文化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全球化与本土化、民族电影的属性、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等问题的分析,探讨了在全球化到来之际民族电影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文章指出,只有把电影真正当成一种文化产业来抓,才是民族电影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本理论发展的瓶颈:定义及测量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理论是近年来经济社会学研究中新兴的理论,拓展了社会学与经济学的研究视野。同时,作为一种新理论,社会资本的含义、测量与比较、特征等问题尚未厘清,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资本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这些理论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体或组织为实现一定目标,能够调动和利用的嵌入于其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各种社会资源。对社会资本的测量可采用比较法,动用社会资本时所节省的成本就是社会资本的数值。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社会资本的公共物品特性、不可转让性及可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的深刻批判是马克思之所以成为马克思的关键所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对于资本社会的批判维度,但是与马克思将批判最终落到无产阶级运动不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批判理论更多地发展为无法把握的宏观现实,寄希望于意识、文化、艺术等层面上的解放,而社会实践领域则相对沉寂。在当代,资本批判理论出现了新的发展,但是这种转机是否真正继承了马克思的精神是值得考究的。在为资本逻辑所统治的当代社会中,要充分理解当代社会并寻求人类社会的解放,我们需要重新回到马克思,重新构建资本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7.
关艳  邹东涛 《兰州学刊》2014,(1):100-106
西方经济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资本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有过精辟的论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超越西方经济学对资本双重属性的认识,看到了资本的真实来源,揭示了资本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反映。现今,随着网络的扩展,资本的双重属性得到了新的发展。文章通过分析资本双重属性在网络条件下的新特征,论述了社会资本提高企业效率、降低市场交易费用、提升宏观制度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日裔美国学者福山在其社会信任理论中进行了跨文化-经济的对比研究,认为文化与一国家的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文化的差异会导致社会和经济差异.他根据社会信任度区分为高信任度和低信任度的文化.具有较高信任度的国家或社会有着较高的社会资本从而有利于形成现代化的私营大企业,日本、美国和德国无疑是典型的代表;反之,信任度低的国家由于社会资本的相对匮乏而难以产生大规模的私营企业,中国、韩国、意大利和法国则被福山认为是这类文化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动因分析侧重于现期“推”和“拉”的因素,往往忽视了决定推拉的深层次原因——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因此对国际资本流动趋势把握缺乏前瞻性.文章创新性地结合生命周期理论,以日本为例进行了实证,通过对人口结构变动与投资收益变动趋势相关性的分析,厘清了人口结构变动导致国际资本流动的机制,最后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心态平衡机制分析的起因与理论基础 1990年代后期,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总结其社会学研究,指出他一生的社会学研究主要为富民强国,即解决一个生态问题.但费老总结20世纪人类社会发展曲折历程时,感到他一生研究的一大缺失就是忽视了人的心态问题研究.为此他专门到山东曲阜、邹平等地考察,以寻求心态平衡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体现为创新能力的竞争,有效融合创新资源成为技术创新的关键,社会资本具有加速这种融合的作用。本文从社会资本的信任机制、要素获取机制、创新扩散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了社会资本在加速要素融合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社会资本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并以清河羊绒产业发展为案例对理论进行了验证,说明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和培育社会资本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深入,社会网络、制度和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学最主要的三个研究视角.网络分析学派揭示了社会网络在市场中的作用机制;制度学派则关注组织领域内合法性机制的作用和制度在历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社会后果;对经济现象的文化解释强调经济观念的社会和文化的"嵌入"属性.不同视角的经济社会学研究对新古典经济学以理性选择和供求理论为基础的解释经济行为的学术范式发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3.
黄力之 《中国社会科学》2012,(4):23-45,205,206
面对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种种复杂现象,丹尼尔·贝尔以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理论为研究出发点,指出晚期资本主义阶段文化与社会断裂的矛盾是由于结构性和机制性两个原因,这有助于深化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认识。然而,贝尔试图在否定的意义上超越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文化问题的深度揭示。马克思的文化思想从未忽视对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文化的相对独立性的理论关注,并鲜明地提出了资本主义文化矛盾问题的解决思路。同时,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性质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危机的出路的相关探索,对贝尔思想的超越和对马克思文化思想的推进同样值得重视。因此,认真清理、研究包括贝尔的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一切学术成果,科学认识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问题,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对于企业向社会化演进的重要性,在于它的信任伦理特质和社会文化意义.它表现为社会资本引发企业运行之伦理—经济难题的两种理想类型:伦理优先和经济优先.韦伯论题基于特殊主义信任和普遍主义信任之区分,指证儒家由于过于重视“家”而阻碍了现代经济模式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这一论断忽视了中国文化中企业运行走出“家族主义困境”的社会资本的文化设计,即“天下理念”的文化设计.中国社会中基于“天下”理念的普遍主义信任,来自“家文化”及其衍生的对“家文化”的辨证、反拨和文化矫正,它是中国企业应对伦理—经济难题并寻求企业融合社会资本的不可忽视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资本研究方面,目前有三种社会资本理论:马克思的社会资本理论;人文社会科学家研究的社会资本理论;以我国的对策研究为导向的PPP(private public partnership)理论.此三种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视域不同.目前对马克思的社会资本理论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研究.马克思主要从两方面对社会资本进行了研究:一是社会总资本:针对单个资本家所固有的私人资本而言,实际上此处社会资本等于资本的总和,其意思与资本的定义是相同的,在其著作《资本论》中集中得到体现;二是社会资本还指剥削与被剥削的社会关系和人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6.
许德金 《江淮论坛》2013,(6):132-136
文章以国家文化资本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国家文化资本类型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国家文化资本研究框架的构想,初步构建了测量国家文化资本的体系,并对国家文化资本的研究方法和测量描绘了具体的技术路线图,以期为未来的国家文化资本实证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吴海琳 《中州学刊》2007,(4):104-108
社会资本的“关系论”视角,超越了其他类型的资本理论。其他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局限在于对社会资本工具理性取向的特殊强调,“投资—收益”模式过分强调了社会资本的经济功能;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社会资本功效的经验研究层面,而不对社会资本的产生、维持做动态的过程研究。作为社会资本本质属性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联系,它必然涉及作为关系主体的意识活动、关系本身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不同场域对嵌入在关系中的社会资源价值的不同评价。只有进行溯源性的考察,才能对社会资本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而从社会资本的形成和维系过程入手,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个案来探讨社会资本得以存续的感性基础,能够扩展以理性选择行为模式为基础的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的经济性质与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理论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由于各学科对社会资本的涵义、构成维度和作用机制的界定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社会资本研究难以找到一个对话的平台,陷入各说各话的怪圈.对社会资本经济性质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基础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在各学科中的恰当应用,也有助于企业更合理、有效地获取与管理其社会关系性资源.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理论史与主要论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志岿 《学术探索》2007,94(3):49-57
社会资本理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科学解释框架,可以分为社会学、经济学社会资本理论和政治学社会资本理论两大派别,这两大派别在社会资本的概念及研究的主要问题上存在较大区别。社会资本理论可以追溯到早期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关于规范、道德和团体对于个人行为影响的经典论述。目前,社会资本理论的核心问题涉及社会资本概念、属性、作用、测量及创造等。对社会资本理论的梳理,对于推进社会资本理论与中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渊源·理论·局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广利  桂勇 《河北学刊》2003,23(3):17-22
社会资本理论是近年来经济社会学研究中新兴的理论。它产生于社会网络研究基础之上 ,逐渐发展成为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它的产生 ,为研究经济行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大大拓展了社会学家与经济学家的研究视野。但是 ,它在概念的界定、测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制约了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与应用。本文主要对社会资本的理论渊源、概念界定、基本理论以及社会资本理论的局限进行分析和探讨 ,以使人们对社会资本理论有一个全面、清晰、准确的认识 ,促进社会资本理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