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于罗隐的生卒年 ,史料记载也有分歧。宋薛居正《旧五代史·梁书》卷二十四 (列传十四 )载 :“年八十余 ,终于钱塘。”计有功《唐诗纪事》也云 :“年八十余 ,终余杭。”《吴越备史》卷一、《浙江新城县志》卷十四“人物传”、《浙江通志》卷一百七十八“文苑”中则称罗隐“卒年七十七”。《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华书局 1992年版 )“罗隐”篇中注明其生卒之年为“833~ 910” ,复旦大学出版社的《中国文学史》亦如此标注。然而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人民出版社 196 3年版 )、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版…  相似文献   

2.
1、《德国统治时期胶州湾地区地政资料》([德]威廉·施密尔著中文译者周龙章) 2、《萧铮回忆录:土地改革五十年》(台湾土地银行董事会主席萧铮著3、《中国农村经济史问题:民国二十年至民国三十年》(台湾朱树德博士著) (以上三本研究新作均为1980年台北“中国地政研究所”出版) 最近几年,中华民国(台湾)出版了许多回忆录和多种研究著作。其中有三本由“中国农村经济研究所”(按即台湾的“中国地政研究所”——译注)出版发行的研究著作,应该特别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因为这三本书包含许多诱人的第一次发表的重要资  相似文献   

3.
一、“一九一三年广州首次举行‘五一’纪念活动”考 1921年5月1日,北京共产主义组织散发了一份题为《五月一日》的宣传品(198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大”前后》(三)中以《一九二一年“五一”纪念活动》为题,刊载了这份宣传品),里面说:“1913年的‘五一’纪念日,在中国南部的广州,由华侨工会、机器工会和一班社会主义者联合举行庆祝。……从这次起,每年广州都有‘五一’纪念的运动”。(简称甲资料,下同) 设在上海的《中国青年》杂志第77、78期合刊(1925年5月出版)发表了一篇题  相似文献   

4.
<正> 《周易》是一部卜筮之书。过去人们只认为它是一部哲理著作,但我认为其卦爻辞中也有许多是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呈现着中国早期的文学特色。 《周易》卦爻辞是殷周时代的产物。因为卦爻辞中有关于“丧羊于易’’(《大壮》六五)、“丧牛于易”(《旅》上九)的记载,这是殷商祖先王亥的故事。又有关于“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用伐鬼方,三年有享于大国”(《未济》九四)的记载,《正义》云:“高宗者,殷王武丁之号也。”据此,这当是指公元之前一二二八年殷高对外的武功。还有关于“帝乙归妹”(《泰》六五、《归妹》六五)的记载,这是殷商末年帝乙嫁妹给周文王父亲王季的故事。还有关于“康侯用锡马蕃庶”(《晋》卦)的记载,这是说康侯用成王赐给他的马进行蕃殖,等等。这些史实证明:《周易》卦爻辞当是殷周时代的作品。《系辞下》所谓  相似文献   

5.
僧一行(张遂)是我国唐代卓越的天文学家。关于他的籍贯,目前有三种说法: 一、河北省巨鹿县人。这一说见1965年版《辞海》和1979年版《辞海》。《辞海》“一行”条下解释说:“唐高僧,天文学家。俗姓张,名遂,巨鹿(令属河北)人。”二、山东省昌乐县人。此说见《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第四册(中华书局1965年11月第一版)。该书选编《旧唐书·一行传》:“僧一行,姓张氏,先名遂,魏州昌乐人。”编者在注释中称:“魏州昌乐:魏州亦称魏郡,领十县。昌乐是魏州十县之一,今山东省昌乐县。”三、河南省南乐县人。这一说见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编《中国古代科学家》:“一行本姓张,名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县)人。”拙作《河南古代科学家》(河南人民出版社1978年12月出版)亦持此说。  相似文献   

6.
刘国钧先生《中国的印刷》(1979年6月上海人民出版社本)16页说:“到了十八世纪(清代)时,除了某些带眉批的书籍外,分栏的书籍就看不见了。”按:版面正文的分栏书籍,宋元明有,清代也有,并不怎么少见。如我藏的咸丰元年(1851)福州鼓山刻本《牧牛图颂》,就是上图下文,那是翻刻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的,姑且不论。《中国通俗小说书目》附录二;“《绣像汉宋奇书》六十卷,清兴贤堂刊小本,图像四十叶,上《水浒》,下《三图》”,“《合刻天花藏七才子书》:聚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学术界逐渐活跃起来了。前几年,哲学界有些同志提出了“一分为三”(三分法”、“三点论”、“三位一体”)的命题,我也是其中之一(见《“一分为三”新议》,《争鸣》1982年第3期) 近两年,有不少同志对“一分为三”提出了批评意见,认为“一分为三”是从想象中推论出来的,“一分为三”的命题不能成立。他  相似文献   

8.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句。新编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一九八三年五月版)注“三驱”说:“古代天子诸侯射猎以三次驱禽为限度,叫做三驱。”什么叫“三次驱禽”?为什么要三次驱禽?都不甚明确。比较明确的注释有两种,如下: (一)阴法鲁《古文观止译注》(吉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九月版)注:“三驱:一年打猎三次。因为打猎时必须驱赶禽兽,所以称打猎为‘驱’。”(见第五五二页;冯其庸等《历代文选》下册、张撝之《唐代散文选注》等注释大体相同) (二)《古代散文选》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六三年七月版)注:“三驱,围合其三面,前开一路,使被猎的禽兽可以逃去一些。不忍把禽兽完全杀死,这是所谓好  相似文献   

9.
坚毅同志在《“一分为二”需要“一分为三”补充》(见《重庆社会科学》1986年第二期),《再论矛盾“一分为三”》(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二期),以及《从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的划分看“一分为三”命题》(见《广西社会科学》1987年第三期)中提出“一个矛盾是由三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要素)构成的”论题,叙述了矛盾是“一分为三”、“鼎立统一”的观点。笔者对此不敢苟同,拟在本文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坚毅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0.
邓啸林同志来稿对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学院三校合编的《鲁迅年谱》中的所谓鲁迅“通过”高尔基寄给北方俄罗斯民族合唱团一封信的真实性提出了疑问。 《鲁迅年谱》在关于一九二七年里,这样写道:“同年致北方俄罗斯民族合唱团信:‘你们热情洋溢的歌声飞越万里,给中国无线电听众留下了美好的、难忘的印象。现通过高尔基同志寄给你们几首有谱的中国民歌,以表示崇高的敬意与谢忱。’……(见‘北国妇女的歌声”载中文版《苏联妇女》1961年第二期)”(《鲁迅年谱》上册,第372页)  相似文献   

11.
西魏灭亡之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几部影响较大的史学著作,如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和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均作557年;一些也具有相当影响的工具书,如万国鼎编《中国历史纪年表》、河南省博物馆编《中国历史年表》、《辞源》的“南北朝”条下所列“南北朝表”、《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词典》附录的《我国历代纪元表》则作556年。二说歧互,孰是孰非?征诸史料,不难作出判断。《周书·帝纪第三》于“恭帝三年”下曰:“魏帝(即恭帝元廓)……庚子,禅位于帝(即周孝闵帝宇文觉)。”又《北史·魏本纪第三》曰:“十二月庚子,帝逊位于周。”可见西魏灭亡的确切时间在  相似文献   

12.
《孙子兵法大辞典》(约140余万字,以下简称《大辞典》),最近由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主编古棣、副主编戚文及主要撰稿人,都是长期研究《孙子兵法》和其他中国古兵书的。因为有了长期研究的基础,所以确是实现了主编在本书序言中所提出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通观全书,可以说它是一部实用的工具书,又是一部有科学价值的学术著作。《大辞典》为了便于阅读,在导言一(《学习和研究<孙子兵法>的方法论》)、导言二(《孙子其人和<孙子兵法>内容概述》)之后,首列经过正副主编等人校勘过的《孙子兵法》和《孙子佚文》(以下简称《佚文》)的原文和有自己的特色的今译(并附《孙武传》原文及今译)。然后是它的主体部分:(一)《孙子兵法》和《佚文》“词汇解释”;(二)“《孙子兵法》研究文献概要”;(三)“《孙子兵法》研究信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宏志所著的中国抗战战争史系列著作,第一卷《抗日战略防御》(25万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记述了从“芦沟桥事变”到武汉失守的史实;第二卷《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54万字,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出版社,1990年4月出版),记述了从武汉失守到1943年底的抗战史实;第三卷《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28万字,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出版社,1990年5月出版)记述了从1944年初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投降的史实。全书三大卷共107万字,已同广大读者见面。它是我国目前出版的第一部中国抗战战争史专题巨著。  相似文献   

14.
学人风采     
王锺陵,1943年生,现任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著作主要有《中国中古诗歌史》(70万宇)、《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60万字)、《文学史新方法论》以及即将出版的《20世纪中西文论史》(260万字),文学创作有报告文学《台北的忧郁》、诗文集《太阳的葬礼》、散文集《雪域高原》。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学术月刊》等46种报刊发表论文140余篇,计240万字。主编书籍有《中国诗词曲艺术美学大百科》(200万字)、《竹溪文丛》、《中国文人传记》丛书、《20世纪文学史论文精粹》(5卷,200万字)、《20世纪中国文论精…  相似文献   

15.
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流传千古,脍炙人口。但是,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很不一致。到目前为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下面三种观点:(1) 王瑶在《李白》中认为是李白二十五岁的时候,“出蜀途中离开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到江陵时作的。”(2) 朱东润在他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说:“唐肃宗乾元二年(七五九)李白长  相似文献   

16.
武树臣《中国古代法律样式的理论诠释》一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以下简称“武文”)认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律样式走过了西周、春秋的判例法时代和战国、秦代的成文法阶段,自西汉至清末,形成了成文法与判例法相结合的混合法样式;也就是说,中国古代已跨越了西方世界的两大法系样式而走出将两者混合的第三种样式。并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法律样式所具有的特征实际上体现了人类法律实践活动的某种共同规律”。作者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以下简称“武书”)一书中,亦有相关阐述。中国古代法制的历程果真存在如此渐进的三段…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故里在何处?至今众说纷纭。较流行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一、《中国文学史》(十三所高等院校编)及中学语文书上的介绍是:“陶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二、古典文学知识丛书《陶渊明》(上海古籍出版社)中的说法是:“浔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西南)”。 三、《庐山历代诗选》(江西人民出版社)陶诗作者注中,说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荆林街)人”。  相似文献   

18.
(三)孙九畴,《寰宇通志》(卷七八,太原府“科甲”)记他为金“天会中进士”。《万历太原府志》(卷一八《选举》)称他是金进士。《光绪定襄县补志》(卷八《人物》)有传:孙九畴,状元九鼎仲弟,天会六年榜眼,官翰林编修,尝谓“吾无他长,惟步步践实也,昼之所为,夜必登记,用以自警”。  相似文献   

19.
《河北学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和“中国期刊网”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1999年 1月颁发的关于印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试行 )》的通知精神 ,本刊敬请作者来稿时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 列于文末的“参考文献”是特指文章中的引文而言 ,凡在撰文过程中参阅的文献 ,不再一一列出。文中引文的序号 (上标 )与参考文献的序号须对应 ,用数字加方括号“[]”标示。同一文献如出现多次 ,则用同一数字标示。参考文献的写法主要有三种 :如系著作 ,须标明作者 ,书名 ,页码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份 ;如系期…  相似文献   

20.
精气,是中国古代哲学标志世界本原和生命本质的重要范畴之一。“精气”是从《老子》中脱胎出来的。在《老子》一书中,道虽然是“万物之宗”,但在道一元论的框架内,却是既讲“精”也讲“气”。讲“气”有三处:(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章)这一条是从宇宙演化过程立论的。(二)“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同搏)气致柔,能婴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