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宝鸡强国墓地茹家庄二号墓出土。器物通高15.2厘米.鼎腹深7.8厘米.口径14厘米.重1.8公斤。鼎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鼎,下层为盘.鼎盘之间立一圆柱,盘底有三个短足,鼎腹底部残留有较厚的烟炱。鼎内腹壁铸铭两行七字:  相似文献   

2.
(弓鱼)伯双耳方座簋1980年宝鸡(弓鱼)国墓地纸坊头一号墓出土,带耳通高31厘米,口径25厘米,重9.35公斤,为西周早期器。此簋造型稳重,纹饰华丽,无论纹饰还是器形都显示出典型的周的风格。簋圆侈口,敛颈,深鼓腹,半环耳有珥,高圈足,带方座;通体纹饰以云雷纹填地,以浅  相似文献   

3.
1975年陕西扶风庄白村西周墓出土,通高27.5厘米,口宽26厘米,口长17厘米。器为圆角长方形,立耳,四柱足,平盖。鼎口小底大,垂腹瓶底。盖两端各有一长方形孔,  相似文献   

4.
牛首四耳簋     
1981年出土于宝鸡市纸坊头(?)国墓地,为西周早期器物。通高23.8厘米,口径26.8厘米。该簋侈口,深腹,直壁,高圈足,器身有两两相对的四个耳。颈部饰一周三排圆乳钉纹,腹部装饰一周直棱纹,下腹同样是一周四排圆乳钉纹,乳钉排列井然有序。高圈足饰四组咧口獠牙、拱身卷尾  相似文献   

5.
1981年出土于宝鸡市纸坊头[弓鱼]国墓地.为西周早期器物。通高238厘米,口径268厘米。该簋侈口,深腹,直壁,高圈足,器身有两两相对的四个耳。劲部饰一周三排圆乳钉纹、腹部装饰一周直棱纹,下腹同样是一周四排圆乳钉纹,乳钉排列井然有序。高圈足饰四组咧口獠牙,拱身卷尾的龙纹。  相似文献   

6.
1974年宝鸡市茹家庄[弓鱼]国墓地出土。 儿鼎甲:通高17.7厘米,口径17.4厘米,腹径22厘米,重2.25千克。儿鼎乙:通高15.3厘米,口径15厘米,腹径18.7厘米,重1.8千克。儿鼎丙:通高15厘米,口径14.5厘米,腹径18厘米,重I.85千克。  相似文献   

7.
1975年3月出土于陕西扶风县庄白村西周墓葬。通高21厘米,口径22厘米,腹深12.5厘米,重5公斤。[戈冬]簋造型精美纹饰华丽,侈口有盖,腹外鼓下垂,圈足较矮,器身两侧分置两个竖冠立鸟耳,这在有耳簋中实属罕见。器身与器盖均饰卷尾、垂冠的大凤鸟纹,凤鸟羽冠丰满,昂首站立,两两相对,极具时代特征,为西周青铜器断代提供了重要的标尺。  相似文献   

8.
四、分期、特征与年代(一) 遺址和墓葬的分期1.窖穴与探沟(方)的分組与分期我們若先用殷墟最常見、形制变化最显著的分襠矮領鬲(A型)、大口(皀殳)(C型盂)、深腹平底盆、平底罍(A型)四种陶器为主要标准,再用其共生的甑、直腹(皀殳)(A型)、豆、盘、浅腹圜底缽、釜、厚胎缸、大口尊、圜腹罐、瓮、瓿以及器盖等陶器为次要标准,則可串联以下39个单位(其中包括一座墓葬),分为下表(表四)7組: 表中所列各种型式陶器,在以上7组单位中形成了一致的序列,可見这7組单位之间  相似文献   

9.
1974年,宝鸡(弓魚)国墓地出土双耳双环簋两件,分别出土于不同的墓葬。双耳簋甲为宝鸡市茹家庄一号墓出土,双耳簋乙为茹家庄二号墓出土,均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双耳簋甲:高15.8厘米,口径21.8厘米,腹径23.1厘米,腹深11.6厘米,重4.05千克。双耳簋乙:通高15.6厘米,口径20.5厘米×21厘米,腹径24.3厘米,腹深11.9厘米,残重4.12千克。这两件双耳双环簋虽不出于同一墓葬,但是器形、纹饰、铭文完全相同,均为敛口,折沿较窄,厚方唇,深腹,腹中部圆鼓,腹底平阔,底部有矮圈足,外附四小矮足,矮足上部呈小鼓包。腹上对称两侧各有两组牛首,牛首两尖角盘后,吻部高突,口衔双环,双环相扣,匠意  相似文献   

10.
1975年3月陕两省扶风县庄白村西周墓出土,现藏扶风县博物馆。该器通高14.5厘米,口径11厘米,腹深12厘米。器体下部椭方,圆口外侈,下腹略垂,  相似文献   

11.
1975年3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西周墓出土,现藏扶风县博物馆。该器通高14.5厘米,口径11厘米,腹深12厘米。器体下部椭方,圆口外侈,  相似文献   

12.
正1977年8月,陕西省扶风县云塘村西周窖藏出土,现藏宝鸡市周原博物馆。通高19.8厘米,口径23厘米,口横28.3厘米,腹深6.4厘米,重5.75千克。器呈长方形,腹斜收,体略呈漏斗状,器盖与器身形制、大小、纹饰完全相同,腹两侧有一对环状耳。盖缘四边中间各有一个小牛首,牛首吻部下垂,扣合时以纳底,使器盖与器身不能移动。盖顶与器底外饰窃曲纹,盖缘与底缘饰一周重环纹,腹部饰一周波带纹,圈足饰重鳞纹。整器造型精美,设计精巧,纹饰简洁大方。盖与器同铭,均为十行六十一字,惟有行款稍异。铭文记载伯公父择吉金,盛放稻粱,用召事辟王,以及诸考诸兄,以祈长寿多福之意。瑚亦作胡,是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13.
漆耳杯     
漆耳杯,又称现筋,耳,是古时用于盛酒、盛羹或盛食的生活周器。楚国出土的漆器里,漆耳杯数量最多,可说大多数楚墓都有此物,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改食用具。就其形状而言,大致有方耳杯、圆耳杯、高座耳林三型。均为木胎钦凿而成。这是江陵雨台山楚墓出土的圆耳杯和方耳杯。圆耳杯呈椭圆形,弧壁,平底,双耳窄长,呈新月形,耳面高于口沿。器表擦黑漆为地,器内底邵绘红色,口沿内侧和耳面绘几何纹、云纹,精巧细腻,和谐美观。方耳林与虎座飞凤、虎座民架鼓、木雕小座屏等一样,为楚特有的器物。口椭圆,双耳为长方蝶形外侈,里窄外宽,彩…  相似文献   

14.
西周龙纹小铜罍 (西周) 1974年宝鸡市茹家庄强国墓地出土,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通高15.8厘米,口径6.4厘米,腹径7.8N米,腹深9厘米,圈足径5.2厘米,重0.56千克。  相似文献   

15.
1976年l2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现藏宝鸡市周原博物馆。商尊:通高30.4厘米、口短径23.6厘米,重5.85千克。整体造型为简状三段式,侈口,腹部微鼓,四壁铸有四道扉棱,整体雄伟稳重。器身采用通体浮雕的装饰手法,口外壁饰八道蕉叶形龙纹,龙头向下,身尾沿叶边布局,其下饰冠羽分尾小鸟纹,腹部饰展体式外卷角大兽面,圈足则饰曲折角兽面纹。庄严雄奇,华美富丽。器内底铸铭文五行三十字。铭文大意说庚姬(疑是商的妻子)受到了帝司赏赐的诸般物品,商为此作器,用来祭祀谥号为“日丁”的父亲。  相似文献   

16.
(元代传世品)上图为出自元代龙泉窑、现藏于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馆的青釉八思巴文瓷盘。盘高3.4厘米,口径8.9厘米,底径4.9厘米,平折沿,圆唇,斜弧腹,平底,通体施淡青釉。在较厚的釉层下盘内心模印双鱼纹和阴文八思巴文字款铭清晰可见。位于今浙江省龙泉市境内的龙泉窑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盛名,尤以制作精细、式样优美、釉质温润、釉层丰厚的青瓷器  相似文献   

17.
1980年于宝鸡纸坊头(弓鱼)国墓地出土。通高22.8cm,腹深9.4cm,口径20.5cm,重3.3kg。敞口,卷沿,直壁,腹微下垂,平底,两兽耳有长珥;圈足特高,与器身比为1.5:1.圈足内悬挂小铃。纹饰主要分布在簋的颈部和圈足部分,颈部以对称的两个牺首为中心展开一周两组涡纹与龙纹相间的纹饰带,腹部为瓦楞纹;圈足饰两组浮雕兽面纹,无地纹。该器造型独特,较为罕见,类似高柄豆,器腹浅而圈足甚高,与常见簋不同,这是其造型特点之一;其二,器耳从口沿直至腹下部,跨越整个器身,这种风格的设计也比较少见;为配合特高圈足,耳的装饰珥也格外…  相似文献   

18.
1976年12月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现藏宝鸡市周原博物馆。 (疒兴)簋同出八件,大小、形制、纹饰、铭文基本相同。簋甲通高36.1厘米,口径22.7厘米,重11.383千克。簋矮体宽腹,下有方座。颈部和盖沿饰重环纹,  相似文献   

19.
沈阳塔湾无垢净光舍利塔始建于重熙十三年(1044年),为辽代中期塔。塔内出土遗物数10,其中瓷器10件。10件瓷器中,除2件白瓷净瓶和1件白瓷堆塑璃龙纹长颈瓶外,余7件皆为黄色釉瓷。其中盖罐2件,形制相同,直口短颈,折肩斜腹,圈足无釉,器底刻划“刘”字。盖呈阶梯形,有子口。无盖罐2件,可分2式。l式,直口短颈,折肩,腹内收,圈足无釉,底划“刘”字。D式,直四短颈,圆唇,圆腹,圈足无釉。另有执壶3件,形制基本相同。均为直口,有弧腹、斜腹,耳形执桶和“了”形执柄之分,圈足无釉,底刻“刘”、“周’字款。7件黄色釉瓷淡者…  相似文献   

20.
微伯■■(西周中期)1976年12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现藏宝鸡市周原博物馆。该器通高14.5厘米,盘径27.8厘米,盘深5.6厘米,重1.75千克。直口浅盘,底微凹。盘壁饰一周重环纹,高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