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南宋名臣崔与之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名臣崔与之述论何忠礼崔与之(1158年-1239年).字正子,号菊坡,广州增城(广东今县)人。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登进士第,历仕光、宁、理三朝四十七年。晚年,召为礼部尚书、吏部尚书,不就;又除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皆恳辞。后以观文...  相似文献   

2.
张建 《中文信息》2005,(12):34-39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始建于南宋(公元1134年),至今800多年。它背倚黄山余脉,云蒸霞蔚,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相似文献   

3.
大约是五、六年前,省里领导要郭风同志和我,顺带去福州、闽中一带了解一下文物保护的情况。过了春节,我们先在福州市(包括长乐等地)看了许多文物点。我们来到了阳岐“尚书祖庙”和台江“万寿尚书庙”,瞻仰了纪念南宋民族英雄陈文龙的庙宇。陈文龙是南宋的名臣、儒将和抗元爱国民族英雄,他应与文天祥“隆名并峙”。文天祥(公元1236—1283年),江西吉安人;陈文龙(公元1232一1277年),福建莆田人,他一生居官廉正,刚正不阿,关心民瘼,一家殉国,满门忠烈,可歌可泣。陈文龙不仅是我们莆仙人的骄傲,是福建的骄傲,也是民族的骄傲…  相似文献   

4.
《南方论刊》2012,(9):118-119
一、贵溪概况 贵溪,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的黄金接点、海西经济区腹地。因县治溪,萦环如带,以溪贵而得名,故称贵溪。"东连江浙、南控瓯闽",古称"信之大邑"。自唐泰元年(公元765年)建县,至今已有1240余年,1996年撤县设市。国土面积2480平方公里,60万人口,辖18个乡镇、  相似文献   

5.
陈文龙是南来一位可以与丈夫样并驾齐驱而毫不逊色的著名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他尽忠报国的高风亮节.宁死不屈的拥锌铁骨.诚如宋末丈人郑思肖所评价的那样“如水行地,如日在空”①.万古长存。陈文龙(公元1232—1277).初名子龙,亨德刚.别号如心。兴化军(今福建莆田市东门外阔口乡)人。席宗咸淳四年(公无1268)状元及第.度宗御笔赐名“文龙”.因字“君责”。历仕度宗、恭宗、瑞宗,累官至参知政事兼枢密院事、闽广宣抚使、知兴化军等职。陈文龙出身于“一门两丞相,九代八太师”的名宦世家。他的前辈如南宋宰相陈俊卿等,都是…  相似文献   

6.
上海秋霞园     
《中文信息》2008,(3):115-115
秋霞圃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东大街,是一座具有独特风格的明代园林,由明代龚氏园、沈氏园、金氏园和城隍庙合并而成,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秋霞圃始建于正德、嘉靖年间(公元1506年-1566年),是当时工部尚书龚宏的私人花园,园内有松风岭、鸟语堤、寒香窜、数雨斋、桃花潭、洒雪廊诸胜景。现存建筑系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以后重建。  相似文献   

7.
江宁经济起飞的启示陆剑杰“江宁”,一个好古老的名字!史籍记载:南唐元元年(公元931年)设金陵府,治所即在上元、江宁。宋初,金陵改名州,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复名江宁府。这个“江宁”就是现在的南京中,此地置县则始于秦,称秣陵;晋置临江县;唐上元二...  相似文献   

8.
阿斯塔那古代墓地E··鲁伯-列斯尼契科1.古墓概述;2.中央亚细亚的墓葬面具和复面;3.关于蚕桑业在中央亚细亚推广的新资料。一、古墓概述(略)二、中央亚细亚的墓葬面具与复面复面和眼罩系吐鲁番绿洲古墓遗址(阿斯塔那、哈拉和卓、雅尔湖)葬俗特征之一。首先...  相似文献   

9.
古徽州(现黄山市),地处皖、浙、赣交界的安徽南陲。东有大障山。西有浙岭,南有天目山,北有风光秀丽的黄山。徽州古称新安,自秦置郡县,隋置歙州。徽州“一府六县”格局始于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歙州始领歙、休宁、黟、婺源、祁门和绩溪6县。治歙县。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仍辖6县。位于群山盆地的休宁、歙县的岩镇(现徽州区)、古溪、黄墩、潜口,休宁万安、阳湖等是徽州早期的移民村落。现黄山市市府所在地“屯溪”原属休宁县所辖,历史上有“十里樯乌”、“一邑总市”.“皖南巨镇”之称。  相似文献   

10.
“父子进士”牌坊,又称“丝纶世美”牌坊,位于梅州大埔茶阳镇,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距今390余年,为纪念当时父子同中进士,父亲饶相(江西按察副使),儿子饶与龄(中书舍人)所建。整座牌坊为花岗石预制件叠架而成,高12.5米,宽465米,共为三层檐顶。四根正柱、八根附柱并列四排,支撑石梁、石匾、顶盖,形成中间大门、两侧对称小门的布局。坊顶亭盖为仿木古雕凿件。中间一横匾,  相似文献   

11.
文天祥(公元1236-1283年),江西吉安人;陈文龙门232—1277).福建莆田人。他们都是南宋末年的名臣、儒将、抗元爱国民族英雄。丈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使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光照日月,气吞山河,成为许多爱国者的人生座右铭;与文天祥同时代的陈文龙,在保卫福建兴化城悲壮的战斗中.战败被俘后.被元军押送临安途中.也留下了“项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坚降旗。一门百指沦青尽,谁有丹衷天地知”的诗句,同样光彩照人,气节崇高。为纪念这位‘“如水行地.如日在空”.忠贞正气,宁死不屈的乡贤.自明洪武直至清光绪年间…  相似文献   

12.
陈港(公元1232-1277年),字瑟玉,莆田玉湖阔口村人,是北宋孝宗年间“清忠亮直抗金良相”陈俊卿的曾孙。他与南宋“节义文章扶宋名臣”陈文龙为从叔侄关系。他们两人同年生,同年殉国。陈港深受中国古代传统经史文化的黄陶和左海“重义轻利”纯朴民风的影响,自幼以大节自励。南宋末年,好雄贾似道权倾朝野,政治黑暗腐败,加上元军侵扰,民不聊生。陈港“仗义疏财”,关心民众疾苦,倾家资散发钱米,以济饥寒百姓。他说:“吾家世受国恩,当为国收民心耳。”恭帝德桔元年(1275),元军东下,大兵压境,南宋政权发发可危。这年12月初,…  相似文献   

13.
盘橐城     
《中文信息》2008,(5):54
位于喀什市东南郊多来提巴格路以南,是公元74至91年间东汉名将班超在此驻守长达17年之久的城堡遗址。维吾尔语为“艾斯克沙尔”(破城子),“盘橐城”早在公元1世纪,我国史书中即有记载。初为疏勒国国王兜题驻跸之地。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正是在这座城里,  相似文献   

14.
一、李白的出生记述李白身世的传记.最早的根据是李白族叔李阳冰的《草堂集序》。李白在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的秋天,于流浪之中又病词缠身.寄居当时任当涂县(今安徽省)县令的族叔丰田冰家,同年11月.在李阳冰处病故.终年62岁。李用冰在《草堂集序》中谈到李白的出生时说:“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今甘肃省)人,凉武阳王嵩九世孙。蝉联圭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好居条支,易姓与名—…·神龙之始(公元705—706年),进归于局。”凉武阳王,即五湖十六国之一的西凉始祖李嵩(公元405-406年在位),李阳冰称李白是他的…  相似文献   

15.
一、徽州得名的时代背景 北宋末年,徽宗、蔡京、童贯一伙贪得无厌,横征暴敛,赋役繁重,“人不堪命,遂皆去而为盗”。宣和二年十月初九(公元1120年11月1日),歙州人方腊率众在睦州青溪县万年乡帮源峒(今浙江淳安西北,另一说起义地点是在歙县七贤村)发动起义。起义迅速向周边地区蔓延。至宣和三年正月(公元1121年1、2月间),方腊起义军先后攻下六州五十二县,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和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的广大地区。  相似文献   

16.
对阳明弟子的论述,历来多以龙溪(王畿,字汝中,公元1478-1583年)、绪山(钱德洪.字洪甫,公元1497-1574年)为主,聂双江(聂豹,字文蔚,公元1487-1583年)之学则少人问津.其实这位被同门斥为别支的双江,对心学的承继起了重要作用。双江之学以主静归寂为旨,与阳明之学确有异同,但这一方面是对王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对王学流弊的匡正。从某种意义上说,聂双江真正担负了承继阳明之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在扬州古城及城郊,现存的牌坊就有多处。但作为苏式牌坊的重要代表之一,蜀冈之上、大明寺前的“栖灵遗址”牌坊可谓历史悠久、名闻遐迩。牌坊正面题有“栖灵遗址”,背面则是“丰乐名区”四字,题字皆为篆书,古拙凝重。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隋文帝下诏全国30个州建立30座供奉佛舍利的宝塔,于是在大明寺前建成了栖灵塔,塔高九层,高耸入云,极为壮观。该塔在唐朝会昌三年(公元843年)不幸毁于火灾,后来,人们便在寺门前建了这座“栖灵遗址”牌坊,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8.
略谈西夏雕版印刷在中国出版史中的地位徐庄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在我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封建割据王朝。它与宋、辽(后为金)鼎足而立,从元吴称帝(公元1038年)到被蒙古灭亡(公元1226年,以下均为公元纪年),立国长达190年之久。西夏有丰富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9.
西藏萨迦寺修复元朝国师经堂藏传佛教萨迦派宗师、元朝国师八思巴的经堂,近日在萨迦寺修复竣工。这座经堂是八思巴(公元1235-1280年)生前居住和涅之地,修复后的经堂富丽堂皇,大殿内供有各种佛像和八思巴的塑像。八思巴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盛名,公元1260年...  相似文献   

20.
广东南海官窑镇自古“盛衣冠之气”,祠堂和宗谱一向为民间所重视。明弘治十二年(1499),举人陈度在江苏省直隶县任知县,平定匪乱有功,告老还乡,皇上加赐赠金钱给他回乡兴建了陈氏宗祠。这座宗祠的建筑布局在广东建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一度成为宗祠中的佼佼者。宗祠座西向东,三进院落式布局,长36.4米,宽11.6米,总面积472.24平方米,坐北向南,前殿为牌楼门,歇山顶,前座为东、西厢房,两厢之间的露天处建有斗拱式石牌坊一座,祠堂进门分别设在东西厢,前座走廊有石栏河。中殿为硬山顶,前墙饰砌花窗格图案。后殿为硬山顶建筑,台梁式木构架,建筑体系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