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的艰难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奋斗目标的战略构想。尽管毛泽东的这一构想还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为中国现代化而孜孜以求的可贵探索精神,无疑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论述从毛泽东的“和平统一”到邓小平的“一国两制”,再到党的十四大和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正式确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根本方针的演变历程、时代背景及深远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既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又符合马列主义基本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祖国的切实可行的最佳方案,是解决国际事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最好方针,具有强大生命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论述毛泽东、邓小平和平实现祖国统一的战略构想,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对毛泽东的中国现代化战略构想在目标模式、时间估计、战略步骤和动力来源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洋为中用"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必须大量吸取外国进步文化,摒弃文化保守主义;主张全方位、多层次、长时间地向外国学习,不要拘泥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总结了中国近现代洋为中用的历史,阐明了马列主义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提出要把外国文化中国化,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加以创造,形成"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并强调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学,反对走极端。  相似文献   

5.
赶超战略是后发式发展中国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社会发展战略。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确立了其有中国特色的赶超战略体系,不但确立了赶超目标与赶超重点,而且进一步制定了赶超政策,挖掘了赶超源泉。毛泽东“赶超战略”的形成有深刻的国际国内因素,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既有积极的借鉴价值,又有消极的影响,对其评价要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作出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决策,启动中西部大开发伟大工程。这一决策的理论依据,就是邓小平的“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全面领会邓小平“两个大局”和共同富裕的思想对于贯彻实施西部大开发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新一轮西部开发中以成渝经济区和关中经济区为主体形成"西三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符合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也顺应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该区域的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也面临地理阻隔、经济流向差异、文化差异以及行政区经济思维等困难,因此应该从加快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打造区域内外物流网络和完善城市体系等方面加以推动。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时代,面对严重的军事安全威胁,毛泽东作为最重要的国家安全战略决策者,运用多种军事安全战略手段,成功地维护了国家军事安全,保证了中国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9.
进入90年代以来,战后形成的世界两极冷战格局彻底崩溃,美国提出的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秩序战略,引起各国人民的普遍关注。作为美国世界新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亚太新秩序的战略构想及其前景,与我国关系尤为密切。对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调整的背景、目标、前景及其对华政策,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这对我国在扑朔迷离的国际形势下,趋利避害,作出正确的对外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说明邓小平“三步走”战略与“四化”构想间继承关系的基础上,就“三步走”战略对“四化”构想的重要发展进行了论述,并进而就“三步走”战略的成功推行对全球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具有的普遍意义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是新中国对外方针政策的主要奠基者。毛泽东外交战略思想及其实践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蕴涵着深刻的辩证法,是独立自主原则性和策略灵活性的统一。毛泽东外交政策集中反映在既始终不渝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性,又不断根据形势的变化,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力量对比的现实出发,调整、确定我国的外交战略,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2.
瓦窑堡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纲领”的倡议,毛泽东在多个场合对其政治内涵与核心议题进行阐释。洛川会议后,毛泽东指出应以三民主义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随着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达成,毛泽东进一步认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本质上即为三民主义,并号召国共两党应正确执行三民主义的“共同纲领”,但由于国民党坚持片面抗战路线,多次制造反共高潮,制定“共同纲领”的政治基础不断遭到消解。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依据国内政治形势变化,顺势提出同民主党派制定“共同纲领”,同时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一般纲领和具体纲领的明确划分,为中国共产党关于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提供了理论依据。抗战时期,毛泽东制定“共同纲领”的战略构想,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面抗战路线的政治立场和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3.
建国之时,毛泽东和党中央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和实施“另起炉灶”的外交战略,成为新中国在当时最重要的外交方略之一。“另起炉灶”外交战略理论的提出实施,彻底划清了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界限,从根本上维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使新中国走上了真正独立自主的道路。因此,“另起炉灶”的外交战略理论不仅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先德后日”战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英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军事战略原则,实施这一战略就要求在远东地区“保持中国于战争之中”.在极其艰苦的抗战条件下,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终于完成了“先德后日”战略对中国牵制日本陆军主力的要求,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中国对日本战略牵制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中共领导人毛泽东的正确指导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5.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目标和理想。20世纪90年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口号和目标,并形成了完整的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西方一些人有意歪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与行动,炮制"中国威胁论",试图阻止中国的前进。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应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6.
路人 《中华魂》2013,(13):22-23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两会召开之时,"中国梦"再度成为热词。先听听两会代表的梦想:  相似文献   

17.
对比英美两国生产要素、制度环境、国际环境以及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美国政府审时度势选择了“工业立国”的赶超战略。“工业立国”赶超战略即通过促进工业发展,推动国家工业化,实现对英国的经济赶超,具体包括实施保护性关税,建立国家信用体系,鼓励发明创造,建立合理的市场运行规则,改善运输业,加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工业立国“赶超战略”为美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确定了注重制度构建、减少行政干预的发展模式,推动了工业化和经济赶超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诞生前夕,毛泽东提出的联苏抗美"一边倒"外交战略,内容深刻,决定性地影响了建国初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中国对外关系,使新中国在国际惊涛骇浪中站稳了脚跟,取得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三个世界”战略理论是依据国际形势和世界基本矛盾的重大变化而划分的,其主要内容是:美国和苏联是第一世界,实行霸权主义,是世界人民的主要敌人;广大亚非拉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是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主力军;第二世界是处于美苏2个超级大国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可以联合的力量。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理论,为中国外交开拓了广阔的国际空间,为世界各国人民反对霸权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世界和平与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民族工作和民族研究这十年,最大亮点即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行了调整、向前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共意识为主线贯穿于新时代民族工作中,使各项具体任务有了明确的“主心骨”,形成增强共同体凝聚力、朝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合力。民族地区全面推行使用统编教材,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构建铸牢教育融通课程体系,加强依法治理民族事务,颁行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条例并正在将其上升为全国性法律,修改地方组织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职责赋予所有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民族工作在国家事业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显现。这一主线也深深影响了民族学术研究,成为当下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究最大的时代课题。各民族大学学报、民族学期刊持续刊发相关主题研究成果,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历史渊源、铸牢状况、发展趋势等多个议题,积累了可观的具有时代精神气质的研究成果。但目前仍存在论文同质化程度较高、政策解读不够深入、基础研究建树不足、研究思路较为单一等问题,未来需要针对上述问题深耕突破,构建完善适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