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创新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创新改变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和货币供给的可控性,直接影响了货币供应量这一政策中介目标的效果。从短期来看,由于我国目前金融创新层次较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还可继续沿用货币供应量;从长远来看,金融创新的日益丰富势必影响该中介指标的可用性,因此必然要寻求其他更具适应性的中介指标,对货币政策予以调整。发展方向宜将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合而为一,转向通货膨胀定标。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创新发展,采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已经很难适应作为货币政策制定者的中央银行进行合理度量和有效调控的手段。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实施效果来看,我国现阶段采用的货币供应量调控模式对社会经济造成很大的波动,调控效果难以持续。因此,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应尽早采用合适的利率规则,以减小经济的波动幅度,实现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现代金融创新对凯恩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创新扩大了货币供给主体,使货币定义和计量复杂化,金融创新放大了货币乘数。同时,金融创新减少了货币需求量,改变了货币内涵和需求结构。金融创新从政策工具、中介目标、传导机制方面对凯恩斯的货币政策有效性提出挑战。金融创新降低了存款准备金机制的作用,削弱了再贴现政策的效用,强化了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金融创新对利率、货币供应量、汇率等中介目标进行着影响。金融创新使传统的传导机制受阻。  相似文献   

4.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中央银行运用政策工具直接予以调控以影响最终目标实现程度的中介变量。它是央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预期影响的衔接点和传送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1986—1993年,现金计划和贷款规模一度成为我国的中介目标。1994年中央银行开始对外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并于1996年正式将M1定为中介目标。随着1998年我国取消对贷款规模的控制,我国货币政策实现了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重大转变,货币供应量一直充当我国惟一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然而,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我国宏…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宏观经济调控的地位越发突出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 ,其有效性备受关注。因而能够灵敏感应货币政策工具并影响经济实体、消费者行为的中介目标 ,它的选择至关重要。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是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 ,但这一中介目标作用发挥受限 ,基于我国金融市场不成熟等因素 ,我国应建立以社会信贷总额为主的中介目标体系 ;当市场环境趋近成熟时 ,利率替代货币供应量与社会信贷总额共同构成中介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以来,我国一直采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不少学者认为货币供应量由于可控性较差而不能作为一种有效的中介目标来作用于最终目标,应该以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等指标取而代之。为此,本文以1996年第1季度至2006年第4季度数据为基础,结合动态相关系数、VAR法、方差分解、格兰杰因果检验等现代计量方法,探究这一系列指标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最后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我国现阶段仍应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创新中的重要一环,它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影响货币政策相关文献的梳理,运用理论和实证方法综合分析互联网金融如何影响现有的货币政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它对货币政策的冲击在加剧,货币政策的可控性和有效性在减弱;特别是对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货币供应量以及利率水平的短期冲击较大;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供应量有较大的正向冲击,对利率水平存在较大的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Divisia货币数量指数是当前货币政策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它是一种非线性的加总方法.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深入,金融创新品种的增多和创新速度的加快,对货币政策的要求也在提高,简单加总的货币数量指数测度的货币供应量逐渐不能满足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要求.通过运用Divisia货币数量指数对我国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了中国建立Divisia货币数量指数进行监控和预测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反对改变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从货币流通速度等方面讨论了近年来的新情况与新观点,作者认为无论是从可控性、可测性,还是相关性等各方面分析,货币供应量是目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中国1999—2013年季度数据,构建由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银行间7天同业拆借利率(R)、广义货币供应量(M2)以及人民币贷款余额(LOAN)组成的五变量SVAR模型,测算出不同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波动和价格波动的具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货币政策三个中介目标中,信贷冲击对我国产出波动的影响最大,货币供应量冲击对我国价格波动的影响最大,利率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1.
动态判断影子银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利于规范影子银行发展,有效防控金融性风险。本文通过构建TVP-VAR-SV模型,从货币政策的三类中介目标(广义货币量、信贷规模和利率)实时捕捉影子银行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最终目标”两步传导中的时变特征,对比了不同货币传导渠道下影子银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1)影子银行与三个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很强的同期相关性,对实体经济和通胀的波动影响滞后大约2期左右;(2)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对货币供应量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降低了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和可控性,从而严重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3)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具有时变影响,这种双传导效应一方面抑制了信贷规模的扩张,有助于推动利率市场化;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通胀的预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包括总供给、总需求、货币需求和货币供应方程在内的宏观经济模型,分析了中国在物价稳定目标下面临不同冲击时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问题。尽管在货币需求冲击下,利率中介目标优于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但由于利率目标的局限性,中国将来不宜采取单纯以利率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而宜采取以利率为操作目标,以通货膨胀目标为“名义锚”的货币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的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在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等方面均出现了明显的问题,理论界有人撰文提倡我国应实行西方一些国家目前操作得较好的通货膨胀目标法的货币政策框架。而目前我国央行的信誉度和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均不高,货币政策存在多目标约束问题,货币市场和间接宏观调控体系不发达,以及在通货膨胀预测方面存在技术难题等,使得通货膨胀目标法在我国目前不具备实施的可行性,但可以将通货膨胀率作为测控目标。  相似文献   

14.
随着股票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和越来越多的居民投资于股市 ,股市价格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引起学者关注。运用最新发展的处理非平稳时间序列的经济计量分析方法 ,对我国股市价格波动与作为货币政策重要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但股市价格波动明显领先于货币供应量 ,对货币供应结构的稳定性构成较强的正向冲击 ,从而加大中央银行货币调控的难度 ,削弱宏观需求管理的有效性。我国货币政策应密切关注股市价格波动因素的影响 ,将其纳入必要的监管范围 ,减少股市价格波动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化发展,加之经济与金融的全球化使得传统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已日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利率微调"的优越性却在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实践中得以体现。上海银行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正式全面实行,标志着我国基准利率的雏形的形成,这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由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变创造了条件,这也意味着,我国央行的金融宏观调控措施将更精准有效,为此,利率微调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功效将会愈来愈明显。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以房地产投资作为房地产业投资水平的代表变量,代表土地控制变量的为土地供应量,代表信贷控制变量的为银行对房地产业的国内贷款总额,代表间接金融控制变量的为M2与各期利率,使用2003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四季度的季度数据,运用多变量协整方程对我国房地产投资宏观调控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土地供应量、房地产信贷总量、货币供应量都对房地产投资有正面的积极影响,其中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效果最为显著,土地供应次之,信贷供应量的影响最小,同时土地供应量、信贷供给水平与货币供应量均为房地产业投资水平的格兰杰因。由此可见,我国现阶段的房地产投资与货币政策与土地政策关系极为紧密,通过调整货币政策与土地政策可以有效地控制房地产业的投资水平,从而对房地产投资进行有效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应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性检验与因果检验,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政策与物价变动的影响,以此检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变量与经济增长、物价变动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特别是80年代以来推行的市场经济改革,增强了中央银行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的可操作性,中央银行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总量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达到间接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以当时的社会经济问题为其确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管制货币供应量和信用情势的行为,货币政策的有效执行在于金融体制的不断改进所创造出的良好的金融环境。本文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运行的金融环境作一归纳,试图从中得到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有所裨益的启示。一、适宜的金融环境西方完整的一套货币政策体系生长的金融环境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发达的商品经济。货币政策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货币政策的主体——即货币供应量的变化,逐步地对各个层次的政策客体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运行系统中,中介目标是一个重要环节。货币政策的作用具有滞后性,有必要借助于一些能够较为迅速地反映经济状况变化的变量,作为观察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信号。运用协整理论,得到了我国近年来货币供应量与GDP以及一年期的存款利率R1的关系,并提出了新的货币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20.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传统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提出应改变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关注金融资产价格,疏通货币政策资本市场的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