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部任用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满后,经考核胜任现职的,正式任职;不胜任的,免去试任职务,一般按试任前职级安排工作。”根据这一规定,我县在2002年公选副科级领导干部时,对9名公选干部进行了一年试用。最近,他们试用期已满,我们组织部门对这9名公选干部进行了试用期考察。现对考察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作些探讨。一、只有认清公选干部试用期考察的特殊背景和影响,才能不断增强考察的全面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公选干部不同于传统的干部提拔任用,在考察中必须认清这样几个背景和影响。一是社会关注面大,…  相似文献   

2.
彭勇 《领导科学》2004,(12):22-23
公选定量考察方法,即对若干通过笔试、面试进入考察阶段的公选干部进行全面考察,在定性分析考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预定考察方案,对考察结果量化打分,以量化分值作为选拔干部的惟一依据。定量考察方法的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民主测评结果的量化。考察组将考察人选所在单位的领导和群众对考察人选的政策理论水平、党性原则、思想道德品质、廉洁自律情况、开拓创新精神、组织领导能力、工作实绩等7个测评要素的评价意见,按照优、良、中、差4个档次进行打分。按统一确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每个档次的分值,7项相加得出民主测评分。计分公式为:民主测评…  相似文献   

3.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以其充分体现"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而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不少优秀人才通过公开选拔脱颖而出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展示出较强的组织领导才能.但也有部分公选干部上岗后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时显得力不从心,有的甚至弄得人际关系紧张.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要解决公选干部走上岗位后工作不能令人满意的问题,除了在笔试、面试过程中增加考核领导能力、素质的内容外,把握好公选过程中的组织考察这一环节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公选制度化中的困境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亮 《领导科学》2005,(10):30-31
公选作为一种干部选拔的新方式,代表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方向,在实践中逐渐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在公选自身的建构与实践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些困境,亟须通过创新与探索加以解决,实现公选的制度化和体系化。一、公选制度化过程中的困境分析(一)公选的地位和范围。公选要考虑几个前提:一是公选的职务特点。一般公选的职务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便于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来衡量。二是公选职位的候选人人选不明确。对于那些后备人选能力突出的职位不适合进行公选,应该从组织内部晋升,否则会降低组织的稳定性,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蒙汉 《领导科学》2003,(1):23-23
公选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之后,应注意处理好五个关系,使自己迅速成熟与成长起来。一、要正确处理自己与其他形式选任干部的关系。公开选拔任用的干部,是通过了严格的资格审查,严密的笔试、面试,以及严肃的考察、公示等环节,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这个过程本身确实能够充分证明,他们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有敢闯敢冒敢试的开拓精神和拼搏活力,也有较为过硬的工作业绩与群众基础。但是,正因为如此,公选干部也就比较容易滋生优越心理,如果不加以防范,极易养成恃才傲物的毛病。实际上,通过其他形式比如任命、选举产生的领…  相似文献   

6.
失落的公选     
阿龙 《领导科学》2003,(3):35-35
去年3月份,我参加了某市公开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的考试,顺利通过了笔试和面试,但在组织考察的最后关头,遗憾地名落孙山。回首整个公选过程,既有笔试和面试顺利过关后的喜悦,更有考察被淘汰后的失望和沮丧。尽管经过深刻的反思,我认清了自己在各方面的差距,但这次失落的公选还是给我本人及关心我的人留下了不少遗憾。应该说,这次公选在整个的笔试和面试过程中还是客观、公平、公正的,但在某些方面,却让人感到了遗憾。比如,进入最后22名候选人名单的评分标准是什么,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所占的比例各为多少,通过笔试的45名同…  相似文献   

7.
“公选”为年轻优秀干部提供了走上领导岗位的机会。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是否能够继续表现优秀呢?最近,我们对成都市2000年通过“公选”走上领导岗位的22名年轻干部在试用期内的综合表现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考察。考察结果有喜有忧,但从总体来看却是喜大于忧,充分说明了“公选”对改革现行干部选任制度是一种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1,(33):24-25
四川省是全国率先实行公选领导干部的省份之一,实施统筹公选更是全国首创,一度被外界称为中组部的“试验田”。17年来,先后集中组织开展大规模公选7次,市县两级组织开展公选650多次,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各级领导干部近万人.其中厅级领导干部114名、县处级领导干部733名、科级领导干部上万名。  相似文献   

9.
当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常态时,公选笔试成为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第一关和资格赛,了解公选笔试"考什么"、"怎么考",对于帮助各级干部正确认识和对待公选,充分发挥真实水平,实现以考促学、以学促干、以干促进具有重要意义. 一、紧扣公选笔试测评要素 公选笔试测评要素主要解决笔试"考什么"的问题.测评要素着眼于"考能力,测素养"、"干什么,考什么"、"考得好,干得好",根据选拔职位的要求,经职位分析确定,是反映考生素质特征的具体测量指标,如理论素养、公共知识素养、政策法规水平、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个性特征等.  相似文献   

10.
李智民 《领导科学》2005,(19):35-36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公选作为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方式被广泛运用。实际操作中,笔试和面试的结果以量化的形式出现,客观公平,便于比较,而考察却具有较大的弹性,不易形成定量对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选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如何科学地做好公选考察工作,已成为公选工作中最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要进一步提高公选工作水平,必须创新考察方式,在全程量化、扩大民主、准确察绩上实现新突破。创新方式,在全程量化上求突破。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定性考核主要是对被考察者本质与主流的判定,定量考核则是对干部能力和水…  相似文献   

11.
姜华 《领导科学》2005,(20):33-34
近年来,我们宜宾市针对区县科级领导干部公选各自为政、即考即用、群众公认度低等问题,坚持由市委组织部统筹组织区县科级领导干部公选的基本思路,将“两推一述”等干部选任信息资源整合到公选工作中,探索出“群众公认+知识结构+能力潜质+工作绩效”的公选新路子,有效地避免了单一的“以分取人”或“以票取人”现象,公开选拔了一批可学、可信、可用的“三可”干部,得到了上级组织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衷心拥护。我们的基本做法和体会有以下几点。一、统筹规范更高一层。科级领导干部公选由区县自行组织实施,很难避免权力、人情和环境等因素对…  相似文献   

12.
<正>公选曾经给那些出身草根阶层、普通家庭,没有"后台"、没有"关系"的党员干部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实现事业追求的机会,但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能发现,较长一段时期以来,公选活动几乎销声匿迹,有识之士对这种现象已经有所察觉并提出了重视公选的建议。我们不否认,公选制度作为由人来执行的一项制度,和很多规章制度一样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从实践来看,传统的"论资排辈""推荐提拔""考察提拔"的制  相似文献   

13.
我是2000年9月参加十堰市干部“公选”,走上十堰日报副总编岗位的(现已调市委宣传部工作)。我清醒地认识到,“公选”得来的职务来之不易,而且“公选”中表现的只是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只有在领导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这,才是每一个走上领导岗位的“公选”干部所要着重锤炼的。两年多  相似文献   

14.
韩阳 《领导科学》2012,(5):51-54
公开选拔工作的科学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选制度的生命力。科学地确定公选对象测试要素的赋分权重,是实现公选工作科学化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笔者在评述公选中赋分权重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开选拔工作中赋分权重存在的问题:一是赋分权重缺乏规范,主观随意性比较强;二是测评要素缺乏同质性,个别指标重复加权;三是赋分权重缺乏稳定性,难以验证公选本身的信度和效度。针对此问题,笔者提出公开选拔中赋分权重路径的两种研究思路和方法,即实证性经验判定法和基于胜任力特征的权重确定法。  相似文献   

15.
王元慧 《领导科学》2005,(11):30-31
2005年2月初,因为政府机构改革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调整,江苏省宿迁市市直机关共有民政局、建设局等8个部门的一把手空缺。市委决定空缺岗位人选全部采用公推公选的办法产生,整个工作已于3月底圆满结束。这是我市在更高层次上实行公推公选制度的一次成功探索,也是我市首次通过民主公开的方式选拔市直部门一把手。社会各界普遍反映通过公推公选的方式选拔市直部门一把手,有利于高层次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营造了注重能力、鼓励竞争、开拓奋进的浓厚氛围。一、公推公选市直部门一把手的主要动因一是为了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全国各地组织人事部门锐意进取,在用人方面进行种种尝试,从国家部委到省、市、县先后实行副职公开竞选上岗,给年轻干部提供了脱颖而出的机会。但是,综观目前各地公选干部的一些做法,有些现象也应引起关注和思考。公选为什么仅止于副职现实生活中,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里  相似文献   

17.
《干部任用条例》将近年来各地广泛采用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确定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之一,可以说公选在我国必将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综观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普遍开展的公选工作,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越来越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和赞扬。但是这些并不能说明当前的公选工作就已经相当完善了。事实上,当前的公选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很好地加以研究和解决。问题之一:考试内容与公选职位的任职要求之间存在差距;对策:大力增强公选考试的效度《干部任用条例》明确规定,统一考试是公选的第三个程序。…  相似文献   

18.
组织考察是公推公选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现代干部考选区别于传统科举的鲜明特点之一。科学的考察对于测定一个人的品行素养、工作能力尤其是公信度十分重要,是任何形式的笔试面试都不能替代的,其价值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鉴于等额考察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9.
案例分析题,是最近才出现并且受到广泛重视和大力推行的公选笔试题型。它具有极强的情境模拟性,是所有题型中最能真正考出应试者能力的题型,好的案例题可以达到“应试者在考场答题等同于在岗位工作”的神奇效果。从公选的发展趋势来看,案例题所占分值将会越来越大,必将成为公选的主导题型。正确认识案例分析题,掌握各个环节的必备知识和注意事项,对于考生答出高分,在笔试中脱颖而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祁彪 《领导科学》2004,(9):26-27
选好干部,用好干部,关键靠制度、靠机制。阜宁县积极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形成了以“公推公选制、任期目标制、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为主要内容的民主开放的用人新机制,给干部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公推公选制:依靠人民群众选人,选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党的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的完全一致性,决定了干部人事工作中“党管干部”原则与“人民当家作主”原则的高度统一性。这就要求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民主,更加注重实绩,将群众公认作为选任干部的重要尺度。公推公选把党管干部原则、民主选择机制和公平竞争方法有机结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