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实际上是不同文化的交流。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文化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翻译活动的本质是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产生了翻译交际中的文化亏损现象。本文对关联翻译中的文化亏损现象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在翻译唐诗宋词过程中的文化亏损现象。文章指出了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和对此现象不同的态度。除此之外 ,文章还给出了一些处理文化亏损的方法 ,如何处理翻译中文化亏损的建议以及如何选择最佳方法来处理文化亏损。文章还就这些方面给出了例子  相似文献   

3.
文化专有项富含源语的文化因子,翻译过程中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文化亏损。后设表述作为一种文化补偿策略,能汲取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倾向的优点,在澄清西方读者的诠释盲点、促进中华饮食文化国际传播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文章在跨文化背景指导下,以中式菜肴的菜单名翻译为例,从译者的立场、内容侧重、注意事项、运用要求等方面例示后设表述的运用细则,阐释如何将菜单翻译中的文化亏损减少到最小,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华饮食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指称意义相同的人物肖像描写词汇在不同民族中有些可以引起相同或部分相同的联想,有些则仅在一个民族中引起丰富联想,而在另一个民族中不能引起联想,因而造成了汉英翻译中其联想意义的亏损,导致貌合神离,为了将这种文化上的亏损程度降低,在翻译中应采取变通手段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5.
翻译中的关联文化补偿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跨文化的语际转换,译者的任务是寻找到原文与译文在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上的最佳关联.文化缺省是任何跨文化翻译必须面对的问题,原语中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传承交互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信息意图或交际意图的文化亏损.从关联理论视角出发,依据翻译中文化缺省时再传递的可行性特性以及根据关联原则采取的具体补偿策略,可有效解决翻译中文化缺省问题.  相似文献   

6.
意象作为中国典籍作品中一项重要的文化元素,广泛存在于古诗词中,而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却给典籍翻译带来不少的障碍。在对《楚辞》中的41对方位文化意象进行考察时发现,译者在处理方位文化意象时,在灵活使用多种翻译策略的同时,更倾向于使用同化策略以避免文化意象的亏损和缺失。通过对汉语和英语中方位文化意象的对比分析发现,汉语文化圈和英语文化圈对方位文化意象的共同理解,是使用同化策略并最大程度避免方位文化意象在译语中亏损和缺失现象的基础。笔者建议:不同文化圈对方位文化意象没有共同认知的情况下,译者使用"异化+归化"的翻译策略以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要尽可能避免使用淡化策略以避免方位文化意象的空缺和迷失。  相似文献   

7.
论述姓名作为社会语言和文化的产物,包含了大量的宗教、传统、风俗等文化信息,集中体现了民族的特点,文学作品中的人名更是作者精心构思和设计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减少姓名中文化内涵的遗失和亏损,从而提高读者们对作品内涵和作者意图的理解和感悟。文章将从翻译文化观的角度,通过分析托妮·莫里森的作品《最蓝的眼睛》来说明翻译姓名所包含的文化隐意的重要性,并且结合众多的翻译经验总结出可行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8.
不同语言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翻译过程中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文化缺损。在关联理论翻译观的指导下,引入后设表述这一策略,对菜单文化专有项翻译中造成的文化亏损进行补偿。译者需要从菜单的食材内容、烹饪方式、人名/地名以及社会/文化典故等方面添加后设表述,增加源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的关联性,减轻外国食客的推理努力,并同时注意控制长度和避免文化禁忌,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华饮食文化的向外输出。  相似文献   

9.
百余年来 ,不少中国传统典籍被译成了英语 ,这对弘扬中国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英译过程中 ,尤其对文化术语的翻译 ,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阐述了传统文化翻译中应该研究的三个问题 :一、注意民族文化的特征 ;二、对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要做历时和共时的分析 ,从文化值和形神结构上进行归纳分类 ;三、必须遵循正确的跨文化翻译的原则 ,即“保持文化个性 ,力求形神兼备 ,减少文化亏损 ,平衡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解释性翻译和注释性翻译是两种重要的翻译方法,在翻译和文化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文化翻译与语义等值的关系,解释性翻译和注释性翻译与文化传递的关系,以及由于文化空缺而造成的解释性翻译与注释性翻译的必要性这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以跨文化交际活动为目的的翻译,与其说涉及的是两种语言,倒不如说涉及的是两种文化。由于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得源语文化在翻译中难以重构。本文试图通过对源语文化在翻译中难以重构这一现象的剖析来探讨翻译中涉及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任何文本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还涉及翻译文本的文化交流,译者在传达文本表层意思的同时,要兼顾深层的文化意思。提出文化与翻译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分析了文化对翻译的影响问题及文化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中的语码转换是一种有标记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特定的诗学效果,但其翻译历来是令译者头疼的难题。笔者从语码转换在文学语篇中的功能出发,分析了译者在翻译多种语码时遇到的障碍,以及各种翻译手段造成的形式与内容上的亏损,从而提出译者应正视翻译过程中的可译性限度问题,尽最大的努力再现文学语言的文化功能和美学功能。  相似文献   

14.
指出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跨文化语言转换行为,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由于文化的差异给翻译带来重重障碍,探讨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和功能对等的概念,有助于找出传递源语文化信息的最佳方式,寻求恰当的翻译策略,从而实现翻译中的文化对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论述了翻译、思维差异和文化信息传递的关系。翻译是文化传递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语言中的具体体现,文化信息的翻译在源语和目的语中就存在很大差异,具体翻译实践中要在归化和异化中找到最好译文,尽量克服翻译的局限。  相似文献   

16.
形象作为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形象中的文化因素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由于文化的开放性和现代的文化大融合趋势,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应主要采用以源语为归宿的原则,具体到汉语形象的英译,就是采用保留形象和加注的翻译方法,此外,由于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也应该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接受性,适当采用转换和删除形象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是文化大省,河南旅游的对外翻译也是中原文化的对外翻译。中原旅游资源包含丰富的文化信息,由于文化差异,汉英翻译存在许多的限制。“三贴近”原则是关联论、功能论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是促进中原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接受理论关注读者和文本在整个文学接受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强调读者是文本接受的能动主体。根据接受理论的观点,以许渊冲"三美"的标准,透过"三化"的翻译策略来剖析译诗中成功运用的补偿方法,旨在探讨如何处理唐诗词英译中的文化差异,尽可能减少诗词翻译中的"文化亏损"。  相似文献   

19.
从《儒林外史》的翻译谈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组和习语。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通过对《儒林外史》的翻译的探讨,总结出其规律性翻译途径:即采用语义翻译+解释,交际翻译,交际翻译+脚注,源语词汇的义素拆分以及意象的转换等方法来实现跨文化翻译的最佳目标。  相似文献   

20.
翻译文化实践作为沟通人类不同文化的桥梁与纽带,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起着无可替代的中介作用。由于受不同社会文化语境和文化主体精神的影响,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往往打上了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烙印。对以往的翻译实践做文化效应学的阐释,能为当今的"拿来主义"和"送出主义"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