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呢绒工业在英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被誊为英国的“民族工业”。在英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呢绒工业的迅速发展对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形成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英国从一个经济落后于西欧大陆的偏僻岛国一跃为“世界工场”和头号殖民帝国,与呢绒工业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本文试就十五、十六世纪英国呢绒工业的发展作一初步分析,以探求英国早期资本主义成长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英国曾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产业结构向工业主导转型的国家,然而自19世纪后期起,英国经济开放和产业转型的领先地位很快被后来居上的美、德、日等国家赶上,并成为西方工业革命后,第一个比较突出地在经济开放中出现经济增长乏力现象的国家。西方经济学家唐宁将之新命名为“英国病”现象。“英国病”的特征是在经济开放中,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趋于萎缩,其病因同“西班牙病”有许多相似之处,最主要表现在“倒逆工业化”倾向突出,用高顿大膨胀部门模型理论分析便可发现导致“英国病”倒逆工业化转型的重要成因。80年代初,“倒逆工业化”转型及其危害得到了英国政府和产业界的关注,为消除此病所作的努力,已见成效。  相似文献   

3.
英国是世界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棉纺织工业又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先驱和“皇后”.它的显赫地位和作用,表现在各个方面.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论述.一英国工业革命的号角,首先在棉纺织工业响起.1733年开伊发明飞梭,英国工业革命的序曲和前奏开始了.1754年“工艺协会”成立(或译为“技术协会”,它的全称应是“鼓励工艺、制造和工业协会”),它和“皇家协会”一起积极鼓励人们新的科学发明和创造,特别鼓励纺织工业的发明创造.“工艺协会”1761年发表的文告指出:“本协会得知,当男女纺工因收获而在田间的时候,毛织品、麻织品和棉织品的制造者们便很难找到足够数量的工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然而,七十年代以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规律作用的加剧,英国逐渐丧失了世界工业垄断地位。即使如此,英国并未因此而丧失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地位。原因在于这一时期英国统治阶级对其传统的经济发展战略作了重大的调整和补充,使其由以“海上实力、对外贸易、殖民地”为中心的“三角战略”,发展为以“海上实力、殖民地、资本输出、对外贸易”为中心的“四角战略”。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对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的理论观点曾有个总的评价:“如果说李嘉图的观点整个说来符合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这只是因为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符合生产的利益,或者说,符合人类劳动生产率发展的利益,并且以此为限。”李嘉图理论观点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初发生“产业革命”这一历史时期中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为进一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的种种障碍而进行的斗争。他的对外贸易理论是他的整个经济  相似文献   

6.
英国在现代西方社会中,曾率先创造了第一次工业文明,然而,它又是一个保留着较多传统文化的国家。英国在称雄于世一百多年后,二十世纪以来,不仅丧失了工业垄断地位,并且步入了漫长的衰落过程。历史在嘲弄着“日不落国”转变为“夕阳国”的同时,也向人们提出了一个进行辩论和探讨的重大课题。随着对英国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感觉到,在英国历史发展的长期过程中,所形成的自身文化模式,潜在而又深刻地制约着英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比英美两国生产要素、制度环境、国际环境以及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美国政府审时度势选择了“工业立国”的赶超战略。“工业立国”赶超战略即通过促进工业发展,推动国家工业化,实现对英国的经济赶超,具体包括实施保护性关税,建立国家信用体系,鼓励发明创造,建立合理的市场运行规则,改善运输业,加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工业立国“赶超战略”为美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确定了注重制度构建、减少行政干预的发展模式,推动了工业化和经济赶超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1945年-1965年是英国历史上政治稳定、工业均衡发展和经济繁荣的高潮,这一时期,英国两大政党——保守党和工党在充分就业、福利国家、混合经济、工会等一系列政策趋向上基本一致,相互妥协,形成了所谓的“共识政治”局面.笔者从英国两党制本身的演变和发展、稳定中产阶级选民的崛起、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说、二战的影响和推动等四个方面来寻找和探索“共识政治”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9.
18世纪英国出现内陆水运业的整体革新,此间贵族群体主导大量“水路”营造活动,其结果是给英国工业化带来很多助益。前期贵族对河道整修的运作给北方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发展提供很大支持,成为工业发展的保障。此后在贵族引领下,出现大规模运河修筑的现象,由此进一步推动工商业崛起。18世纪后期贵族又开始大规模进行港口建设活动,使港口与河道、运河一并形成完善的现代水路交通体系,成为英国本土工业经济的主要运输平台。贵族群体出于自身获利目的参与其间,其最终结果是促进英国整体经济转型的起步,为英国率先迈入工业文明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叙事方法还是分类框架,当代马克思主义工业民族志,都易追溯至《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与《资本论》第一卷这两部有关“工”的发凡经典之中去。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田野实证精神比“科学民族志”时代还早了半个多世纪。两位经典作家均以英国作为典型案例,绕道英国反观德国、法国,进而放眼全球。他们在将工人作为调查对象的同时,也视其为文本的阅读对象,以及公共干预的对象。对于当代有关“工”的民族志研究来说,可以从这两部经典著作及其研究谱系中的叙事体例、分类方法以及总体关怀中获得借鉴。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工业民族志的本土化,应以人民为中心,兼顾本土文化传统、城乡工业多元形态以及数字社会时代的现代性特征,研究中国式工业现代化的整体过程和现实状况,进而创新新时代的人类学与政治经济学。这种在21世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新任务,应是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新担当。  相似文献   

11.
“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均离不开创新活动,尤其是“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提高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社会秩序主要靠礼制来维持,礼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担当着准法律的作用。礼制包括“礼”、“乐”两个方面。“礼”、“乐”分开来说,“礼”管“分”、“乐”主“和”。但“礼”、“乐”之中又都包含“分”、“和”两个方面,是“分”与“和”的统一。礼制的“礼”、“乐”、“分”、“和”共同构筑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和谐局面。但由礼制构筑的和谐社会是等级制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东汉王符撰写的政论著作《潜夫论》共三十六篇,其中《务本》、《浮侈》、《爱日》等篇专论经济。针对东汉和帝、安帝时期政治昏暗、贵戚宠臣穷奢极欲,从而引发虚伪游手浮食众多、本末不足相供的现状,王符提出农工商均可富民的经济观点。认为农工商各有本末之分,强调"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商贾者,以通货为本,以鬻奇为末",只要各务其本、各抑其末,就会最终实现"富民","成太平之基,致休征之祥"。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社会主流价值观是“崇公抑私”,其主要表现在“重义轻利、重理轻欲、崇君轻民、重国家轻个人”。贬低个人利益的“崇公抑私”在中国产生了许多消极后果,这就是助长了专制主义流行、使人各自为私、虚伪流行等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其特殊的范式、独立的话语系统以及基本的理念。以"思想宣传范式"、"政治动员范式"、"社会创新范式"为主要范式,以"政治革命话语"、"经济建设话语"、"和谐社会话语"为凸显表征的话语体系,以"民族复兴"、"与时俱进"、"利益诉求"、"还原生活"等为基本理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体语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中国社会变动中一种独特的现象,呈现出多元互动演进的图景。  相似文献   

16.
政治生活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政治伦理的基本问题;个体生存问题以及类生存问题构成了政治伦理的双重底线,个人美德和公共道德的价值共契成为化解政治伦理化与伦理政治化之间互动关系的有效途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政治,亟待建构一种倡导“以人为本”、“和谐的”、“宽容的”以及“发展的”等价值观的底线政治伦理。  相似文献   

17.
论儒家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当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和主要内容,在儒家思想中均有所见。“仁爱至诚”符合“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的特征,“礼乐并重”符合“和谐社会是一个安定有序、民主法治的社会”的特征,“中和处事”符合“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充满活力的社会”的特征,“顺乎自然”符合“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的特征。儒家思想适用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可为今所用,为和谐社会所用。  相似文献   

18.
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妥善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价值取向、思维模式以及基本理论体系,大多诞生于距今两千多年的春秋战国这一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记载这些思想的典籍如《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艺"以及《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墨子》《孙子兵法》等,被公认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元典。引导大学生以扬弃的态度重读经典,既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又有利于树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坦荡诚信以及保护环境的正确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后冷战时期,国际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与事件,引发了人们从文化的视角进一步观察、探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兴趣,其中“文化认同”理论受到了国内外不少学者的青睐。专家们从怎样界定“文化”、“文化认同”及其文化认同在区域一体化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传统"英雄杀嫂"故事多借助英雄在"酒与色"、"江湖与家庭"、"兄弟与妇人"等多元选项中做出既合乎江湖规则又合乎伦理道德的选择,以确立英雄在江湖中的地位,为此,作品往往以丑化妇人,杀死妇人作为叙事策略。金庸在借用这一故事类型的同时,也必然地沿袭了故事所传达的主题,这是作者无法自主的。金庸对这一传统母题的创造性改造主要表现在叙事时空的安排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