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资源型产业的粗放发展模式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何促使其实现绿色转型以及资源型产业绿色转型的生态管理模式成为了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对资源型产业生态管理的理论基础及特性、内涵及原则的探讨,提炼总结出了资源型产业生态管理的理论框架,详细阐明了资源型产业绿色转型的内涵及其特征,并据此构建了资源型产业绿色转型的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型产业绿色转型的生态管理模式,为资源型产业顺利实施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广西发展资源型经济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存在粗放型增长、总体效益不高、短期行为及产业循环经济程度低等问题,面临着资源型经济的转型与模式创新.为此,应建设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主导的生态型资源经济体系,实现从传统的资源型经济向生态型资源经济转型,推动广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政策性重组整合与资源型经济转型均对资源型企业传统的行政型治理机制提出挑战。契约型治理应是资源型企业治理转型的基本方向,并对产业转型、技术创新提供内在支撑。资源型经济转型背景下,契约型治理机制是企业内在需求、市场环境与政府引导三者相互促进而形成的,是若干理念与制度的集合与统一,而其生成也应从多种路径合力推进。  相似文献   

4.
资源型文化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在我国资源型文化产业的发展实践中,商帮资源型文化产业的产业职能是一个很有研讨价值的问题。商帮是一个历史资源范畴,发轫于我国明代,商帮延绵五百年,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鲜活血液。从产业类型分类看,商帮资源型文化产业主要包括以商帮资源为题材发展的影视文化产业、以商帮特色建筑为题材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以商帮老字号商品为品牌发展的文博会展业以及以商帮非物质资源为题材发展的其他文化产业业态等四大类。从发展实践看,我国商帮资源型文化产业面临诸多现实结症,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生态生产力"是在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以生态文明理念为理论先导,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现实保障,以科学技术生态化转向为重要支撑,以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为现实发展模式的一种新型生产力形态。构建"中国式生态生产力"需要从四个基本的"向度"着手,即生态文明的理念是构建中国式生态生产力的理论先导;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是发展中国式生态生产力的制度保障;生态科技的广泛运用是培育中国式生态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是生态生产力在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模式。  相似文献   

6.
生态主义理论作为生态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绿色政策网络的重要理论之源。绿色政策网络的提出是后工业时代人类对现代文明所带来的问题与潜在隐患的一种生态主义反思。绿色政策网络就是在政策网络系统中融入生态主义的环保观念,使生态主义的方式成为政策网络主体间的共同价值判断,实现了对政策网络的超越。绿色政策网络蕴含的绿色政治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在生态中心主义视角下的民主、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模式选择。绿色政策网络的倡导,旨归于政府与公民、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功能分化、重组,实现以权利制约权力和合作型治理模式。在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结构的过程中,实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和工业化模式以及在生态管理政策运行中纳入政策网络理论主张的治理范式,进而将生态主义的视角和思想内核贯穿政策网络的分析框架之中,建构绿色政策网络的话语场域和解决当前经济和生态互相不可持续发展模式之转变之道,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的根本出路.以山西潞城为例,在借鉴企业战略决策SWOT分析的基础上,就资源型区域发展特色经济、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路径选择问题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进行探讨,对"十一五"期间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将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演化博弈的资源型企业生态产业链形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生态产业链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途径。资源型企业生态产业链的形成本质上是动态演化的,本文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对资源型企业的纵向链接关系和横向竞合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资源型企业上下游企业在演化过程中将走向合作,下游平行企业则更多地倾向于展开竞争,在这两种博弈中,政府的激励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加快青海资源型工矿城镇转型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资源型独立工矿区转型发展是拉动内需、扩大就业,走可持续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必由之路。大柴旦镇、花土沟镇、锡铁山镇、茫崖镇、冷湖镇等一批资源型独立工矿城镇是上世纪50年代随着青海柴达木资源开发而相继兴起的资源型工矿城镇,为国家能源供应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青海资源型独立工矿区的发展特点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阐释了加快青海资源型工矿城镇转型发展的现实意义,提出了资源型工矿城镇转型发展的思路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范水生  陈涵 《学术界》2023,(12):195-203
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有效途径。林业碳汇产品可划分为物质产品、碳汇项目、碳汇金融、景观功能和精神文化五大类别。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两山”理论是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明确存在价值—界定使用价值—挖掘要素价值—赋予交换价值”是其实现的理论逻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产品货币化”是其实现的实践逻辑。根据林业碳汇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和消费属性不同,其价值实现具体路径分为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以及政府与市场混合型三类。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与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是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面对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动力不足、技术制约和融资瓶颈等问题,必须转变思路,拓宽视野.文章认为,应该加强对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的组织和规划,提高转型的成功率和增强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协同;把握好产业转型方向和模式,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产业生态化转型补偿机制,深化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的实现基础.  相似文献   

12.
实现生态正义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共同富裕视域下探究生态正义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生态正义理论需要分析生态正义理论的时代化观照,将生态正义理论纳入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实践中去考察。在理论逻辑层面,在共同富裕视域下考察生态正义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必要性和深刻的逻辑必然性,生态正义理论的具体内涵包括种际生态正义、代内生态正义、代际生态正义和全球生态正义。在共同富裕视域下探寻生态正义的实现路径则需要坚持共同富裕的全面性,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维护种际生态正义;坚持共同富裕的全民性,以实现全民富裕推动发展成果的代内生态正义共享;坚持共同富裕的长远性,以循序渐进的手段构建代际生态正义共同体;坚持共同富裕的国际性,以共谋全人类发展蓝图凝聚全球生态正义共识。  相似文献   

13.
现实表明,中国利益集团已成长壮大并介入和影响中国公共政策过程.本文旨在回答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公共政策过程中利益集团的行动逻辑是怎样的?论文构建了一个动机、资源和策略的分析框架,通过研究发现:利益驱动是利益集团涉入公共政策的主要动机,利益认知、利益激励和利益竞夺构成了利益集团的利益驱动路线图;利益集团拥有的经济资源、政治资源、组织资源、信息资源和关系资源决定了其会采取何种策略影响公共政策;利益集团为实现其政策目标,需要借助一系列的行为策略去影响公共政策过程,这些行为策略主要包括利益表达、多重游说、合作联盟、俘获官僚和塑造舆论等.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公共政策演进有着内在的逻辑、轨迹与动力。在“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引领下,遵循着“生存”-“生活”-“美好生活”的逻辑理路,公共政策演变有一个“绿色化”的演进轨迹。中国公共政策演进逻辑与“绿色化”轨迹背后是需求驱动、使命驱动、正当性驱动的共同推进。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工具,公共政策在“绿色化”中日益走向绿色政策,推动着国家治理的绿色转型,并以基于绿色政策的绿色政策网络回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弘扬绿色正义、与时俱进供给绿色政策、加快绿色空间营造、打造绿色政策网络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是以绿色政策网络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创新性路径。  相似文献   

15.
善治逻辑与善治生态是网络舆论治理的两种选择方式。善治逻辑体现网络舆论治理的现实回应,面临同构性问题、对象性问题、关联性问题和转换性问题的思维局限,容易在实践层面陷入"为我型"网络舆论治理框架的束缚。善治生态彰显网络舆论治理的要素关联,克服并超越了善治逻辑的思维局限与实践难题,"伦理—国家"生态、"法律—社会"生态、"道德—公众"生态是其结构形式。由舆论平权向网络赋权转换、由技术统治向资本批判转换、由网络围观向网络公民转换,是基于善治生态的网络舆论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6.
由于多年来对煤炭资源的高强度、粗放式开采,山西的自然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日益严峻,山西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遭到资源瓶颈的制约。作为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实现山西资源转型有着特殊的意义。需要加快观念创新、科技创新、资源创新,使山西逐步迈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山西经济社会的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相似文献   

17.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指在资源型城市问题发生后,资源型城市重新培育主导产业,促进产业、经济结构多元化发展的过程。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涵盖地域范围广阔、涉及人口数量庞大,多年累积的问题在短时期内集中凸显,转型压力巨大。文章通过对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政策推进的阶段及演进特征的梳理,总结出国家资源、能源刚性扩张需求与资源型城市多元发展目标的矛盾,资源型产业的自强机制与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矛盾,资源型经济对创新的"挤出"与资源型城市转型亟需创新的矛盾等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最后提出推进机制建设、破解效应障碍等具体的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困境的破解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东岳论丛》2017,(6):92-100
自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提出以来,发展绿色金融已逐步成为各国经济关注的主题,也是推动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经之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大国,推行绿色金融管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深刻把握其内涵,将绿色金融积极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转型战略中,在开放中不断优化和探寻其发展路径。中国绿色金融的理论内涵就是以金融支持为杠杆手段,以推进中国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目的,以促进绿色贸易、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加快经济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为特点。本文结合制约中国绿色金融发展中的产品创新不足、市场机制不健全等瓶颈问题,从八个方面探索性地提出了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金融实现路径:一是积极推行绿色融资管理,优化发展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二是尽快完善绿色金融的法制法规建设;三是加快绿色金融市场机制建设;四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及业务模式;五是鼓励绿色发展项目的投资组合;六是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引导作用;七是培育好中介服务体系;八是完善信息共享,强化部门合作。  相似文献   

19.
韦艳  郭歆宇 《晋阳学刊》2023,(2):101-110
“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加快推动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转型创新试验区建设,大柳塔试验区是神木市探索资源型城市主动转型的试验田,对国家“西煤东运”重大战略起重要支撑作用。基于三生融合的视角深入剖析大柳塔试验区的发展现状和困境,研究发现,生产对环境损伤弥补难、人才缺口大、人口与资源环境分布失衡程度深等问题对资源型城镇的进一步拓展带来诸多挑战。建议应细化落实科学有效的战略规划,推进生产与生态相融合,挖掘生态经济新效益;推进生态与生活相融合,提升居民生活宜居度;推进生活与生产相融合,保障生产大局稳进程,以此促进资源型强镇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要稳增长,二是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在通过推进节能减排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工作中,有关部门并没有充分考虑区域发展的现实与不平衡性,还存在着节能减排指标分配"一刀切"、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这就意味着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将受到严格的政策制约,也就很难改变"守着聚宝盆挨饿"的现状。因此,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资源型地区在清洁能源输出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妥善处理资源型地区节能减排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使节能减排指标分配与各地区发展阶段相匹配、与国家产业政策相协调,同时加大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加快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国家能源统一市场,推动资源型地区在解决转型升级中的共性问题,加快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