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英语的语序一般是固定的,主语通常位于谓语之前,这称为自然语序(Natural word—order)。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的这种语法现象称为倒装语序(Inverted word order)。 按照形式分类,倒装语序分为完全倒装(Full Inversion)和部分倒装(Partial Iversion)两种;按照目的分类,倒装语序又分为语法结构(Grammatical structure)和修辞(rhetoric)两类。  相似文献   

2.
浅析定语后置梁谷子汉语的语序很重要,主谓句的常见格式是:(定)主──[状]谓(补)──(定)宾。然而在实际语言交际中,我们也常运用一些变式句,如:“找着了吗?你!”这便是主谓倒置移位的变式句。同样,作为名词性偏正短语的修饰语──定语,常规下应出现在中...  相似文献   

3.
汉语能愿结构的否定式在哈萨克语中主要有五种形式表达。用主谓结构表达形式,包括主语是否定结构、谓语是否定结构和主谓语都不是否定结构三种类型;用动词“愿望式”的否定结构表达形式;用动词的否定表达形式;用复杂谓语的否定表达形式;用状述结构表达形式,包括状语是否定结构和谓语是否定结构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蒙汉语的一些词在词组或句子里的先后次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例如,一个句子里作主语的词,无论在蒙古语还是汉语里,一般都位于句首。定语一般在主语、宾语之前,状语在谓语之前。这些现象说明蒙汉语语序有许多相同方面。本文是就蒙汉语语序的一些不同方面作比较。讨论的内容是汉语的“谓宾”、“谓补”、“谓补宾”、“谓宾补”和“谓补宾补”等语序在蒙古语中的主要表示方法。为了比较方便,文中的“主、谓、宾、定、状、补”沿用过去句子成分的术语。一、蒙汉语的基本语序在汉语的句子里,一个词与另一个词的关系,句中甲成分与乙成分的关系,主要是靠词的排列顺序和虚词来表明。语序对汉语来说是重要的语法手段。如“我从北京来”不可以用  相似文献   

5.
旧体诗特殊的非常态语序兼表是把常态的并列主语句处置成“前主 谓 后置主”的形式,特殊的非常态语序兼及是把常态的并列宾语处置成“前置宾 谓 后宾”的形式。“前主 谓”与“谓 后置主”的关系有并列式、因果式和比喻式三种;“前置宾 谓”与“谓 后宾”的关系有并列式和比喻式两种,用“兼表”和“兼及”理论可以分析理解有些结构复杂含义深刻的诗句,可以把复杂的内容容纳于有限的诗歌形式中,兼表和兼及还是旧体诗句中对仗的典型形式。  相似文献   

6.
英汉两种语言都是分析性语言,都很重视自己的语序。就总体而言,它们的主干成分的语序是一致的,一般都采取主语(S)+谓语(V)+宾(表)语(O,P)的格式,但它们的语序又的确不同,这主要是指它们的附加成分或修饰成分,即定语、状语、宾补(主补)、同位语等。所以英汉语序的比较,主要是指定语、状语等位置异同的比较。  相似文献   

7.
古今汉语的句子,是由句子成分按照一定语法关系表达次序结构而成的。古今汉语句子成分基本相同。例如:“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战》)这段话中“十年春”是时间状语。“齐师伐我。”包括了定语、主语、谓语、宾语。“公将战”“曹刿请见”分别包括了主语、谓语、宾语。“其乡人曰”包括了定语、主语、谓语。“肉食者谋之”包括了主语、谓语、宾语。“又何间焉”是省略句,包括了状语、谓  相似文献   

8.
这里要讨论的,是我叫他来。这样一种句子中的谓语组织问题。通常以为这是一种复杂的谓语形式或特殊的谓语形式,曾经被称为“递系式”或“递谓式”,而较为通行的名称是“兼语式”。有些语法学者不赞成这个“兼语式”的解释。而如何处理这种谓语形式,如何分析这种谓语组织,说法也不很一致。这里也试试谈一下我的看法。我不赞成使用“兼语式”这个名称,在解释这种谓语  相似文献   

9.
黄冈方言用在“叫”后的“莫”可分为二式。“叫+主语+莫”式,“莫”可指代谓语或谓语和宾语或复句;“叫+莫”式,“莫”可指代主语、谓语和宾语。“莫”如不与“叫”连用,则失去指代作用。“莫”后如补出所指代对象的一部分,则“莫”指代的内容也随之改变,如补出指代对象的全部,则“莫”变为语气助词,起强调作用。黄冈方言特殊代词“莫”是上古汉语否定性无定代词“莫”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双重谓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第一谓语和第二谓语),同时用来说明主语,第一谓语通常由实义动词表示,说明主语实施的某一特定的行为过程;第二谓语一般由形容词、名词或过去分词充当,说明主语处于某种状态时所具有的特征情况或身份。句法结构上,双重谓语是一种“动词+(宾语+)形容词(名词、过去分词等)”结构,它与“复合谓语”、“复合宾语”及“动状”结构的表层形式很相似。本文旨在探讨区别双重谓语与上述几种相似结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古代汉语的语序倒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汉语句子的语序多倒置,这是大家所知道的。一个句子有五大成分:主语、谓语、宾语,是主要成分;定语、状语,是附加成分。所谓语序倒置,是针对“主谓宾”正常语序说的。倘主语倒在谓语后面。如《史记·孙吴列传》:“美哉乎山河之固”,便是主谓倒装句式。倘谓语倒在宾语后面,如《书经·大诰》:“民献有十夫予翼”,便是谓宾倒装句式。至于附加成分中的介宾结构,若介词放在它的宾语前边,就是正常语序;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中主谓谓语句的构成相当复杂,而小主语的构成也是相当复杂的,其构成情况如下:一、由词构成。1.名词,只限于一般名词;2.代词;3.量词,只限于单音节物量词重选式;4.动词,小谓词为形容词;二、由词组构成.1.动宾词组,小谓语一般限于形容调;2.联合词组,小谓语式形容词或判断动词或“有”字;3.“的”字词组;4.方位词组,小主语同大主语多有领属关系;5.数量词组,小谓语多为描写、说明性的;6.趋向词组,小谓语多为描写性的;7.复指词组,小谓语为动词,名词,为说明性的;8.主谓词组;9.指数量词组,必有所指代事物于前文出现。  相似文献   

13.
古汉语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主谓词组中间加“之”字,构成“主之谓”格式。对这种格式的主谓词组,杨伯峻先生《文言语法》中说:“之又可以置于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的用法是把主语似乎变成了与领属性同型的附加成分而句子变为子句。”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称之为“组合式词结”,吕先生说,组合关系(即偏正关系)所形成的词群,叫词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09,(6):11-12
There引导的句子是一种倒装句,表示事物的存在。在therebe句型中,there为引导词,无明显的词义,动词“be”表示“有”或“存在”的意思,主语(名词)在谓语动词be的后面,谓语be的形式随主语的单复数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5.
俄语双部句的主语,在语法上是不从属于任何其他成分的,而谓语则在语法上从属于主语。主谓语之间的这种从属关系是以语法范畴上的“一致”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是这种一致关系体现在动词谓语和静词谓语上面,其性质却是完全不同的。动词谓语,除不定式、命令式和假定式中的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外,底确同主语在人称、性、数上是一致的。而静词谓语事实上同主语并不是什么一致关系,只不过是形式上的一种吻  相似文献   

16.
按照索绪尔的理论,语言是组合与聚合构成的系统。比如说:语言就是由语素一词一短语一句子层层组合而成,而处在同样地位上的语法单位又因具有相同的语法特征,构成大大小小的类场,这是现在通行的语法常常提到的。这样理解,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进一步深究下去,就会发现一些解不开的疑团。照理,同一类型的组合在语法特征上应该是一样的,但事实上,在同样的语言中常常出现有的被视为正确的句子、有的却被视为病句或非句的现象。以汉语为例:“主—谓—宾”是一种常见的组合类型。通常情况是:主语和宾语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由动词或形…  相似文献   

17.
湘西乡话是一种保留较多的古音韵现象的汉语方言,通过分析“鱼虞分立”、“支脂之三分”、“纯四等韵齐韵青韵今读”等现象,可以看出,这些都是湘西乡话较早层次的语音现象。  相似文献   

18.
湘西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交通闭塞地区,土家人民在日常生活小完全使用土家话作为交际工具;交通发达地区,一般都兼通汉话,习用汉文.目前,湘西地区说土家话的虽然普遍,但随着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说土家话的人数和地域正在不断减缩.土家族称自己的语言为pi~2(?)i~1sa~4(备基洒).这种话言既不同于汉语,也不同于邻近的苗、瑶、仡佬等兄弟民族语言.土家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比较接近于彝语支的一个独立语言.它的基本特点是:有声调;无复辅音;复合元音较多,辅音韵尾较少;词汇以复音词占优势;句子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主语——宾语——谓语”的结构形式;名词和领格代词定语在被修饰语之前;形容词、数量词定语在被饰语之后;指示代词位于所修饰的名词之前.  相似文献   

19.
宾语前置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宾语前置溯源张东寅汉语语序从古到今变化比较小,“主一谓一宾”的语序一直占主导地位。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殷墟甲骨文亦是如此。如:贞:西土受年。(《乙》7009)妇好弗疾齿。(《乙》3164)我勿为宾。(《南明》143)帝受又。(《京》64...  相似文献   

20.
汉语短时体、尝试体的语法表现形式以秦岭-淮河线为界,秦淮线以北的方言主要用“VV”式动词重叠兼表短时体和尝试体,秦淮线以南的方言主要用“V (一)下(子)”表短时体,用“V (V/补/宾)看(看)”表尝试体,秦淮线一带的方言可以兼用两套语法形式,过渡性明显。南部壮侗、苗瑶和藏缅语族诸语言的表现与南方汉语一致,与北方汉语相对立。北方话VV式的形成是佛典、禅宗语录的影响与北方汉语阿尔泰化两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