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美国语言政策是近年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美国政府对待土著语言、官方语言和外语的态度和措施表明,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强烈的语言意识和美国国家安全利益是影响或决定美国语言政策的主要因素。强烈的语言意识和民族优越感是美国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特征。美国语言政策研究对我国语言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后殖民主义相关理论对尼日利亚当代著名双语作家伊索拉的短篇小说《英语的用处》进行了解读。殖民地在获得独立之后,殖民者的语言——英语,作为权力和身份的象征,继续对前殖民地人民施加精神戕害。而面临这种语言帝国主义对土著语言和文化生存的威胁,被殖民者通过对英语的模拟、变形,把它从高高在上的圣坛上拉下来,使之成为一个被解构的对象,成为一个可笑的、虚张声势的"纸老虎"。小说反映了处于边缘地位的土著语对处于中心地位的英语的解构与颠覆。作家的母语写作实践也证明:在后殖民语境下,土著语所代表的语言民族主义是反抗语言帝国主义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3.
墨西哥民族构成复杂,且拥有拉美诸国中种类最为繁多的土著语言。作为国家通用语的西班牙语在促进民族整合和国家统一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墨西哥政府强制推行西班牙语导致大量土著语言消亡,墨西哥的语言发展史就是西班牙语和各土著语言交织作用,寻求平衡发展的历史。随着印第安人民族意识觉醒,墨西哥土著语言和文化的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在积极倡导保护少数族群语言和文化的全球背景下,墨西哥政府调整了其语言政策和教育政策。然而,建国初期开展的过渡性双语教育带来的影响使得后期双语双文化教育政策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4.
语言政策是人类社会群体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根据对某种或某些语言所采取的立场、观点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条例、规定、措施等。对于语言的控制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是国家政策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对于语言政策的研究也是语言学者的重大使命。通过对中国语言政策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回顾中国语言政策研究30年的学术历史,可以发现,中国语言政策研究经历了从语言规划到语言政策的转变,其背后是语言政策研究经历了语言学到社会语言学、再到语言的公共政策学的多学科交叉与发展,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在国家统一官方语言的基础上使少数民族的语言得以保存并在其社会中充当文化传承载体的角色,并在外语与官方语言之间实现多种语言的平衡发展是将来中国语言政策研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巴西曾经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因此起源时期的巴西文学深受宗主国葡萄牙文学的影响,几乎是葡萄牙文学在巴西的翻版.本文从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视角,结合丰富的文学史料和作品分析了16~18世纪之间巴西文学和葡萄牙文学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
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语言博物馆。国家的官方语言是用天城体书写的印地语,英语是辅助的官方语言。英语在印度的推广,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对印度的语言状况、印度独立后所采取的语言政策及英语在印度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可以为我国的语言政策和语言教育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对象,从而正确处理母语教育与英语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民族国家以法定的形式确立某种民族语言为唯一的官方语言似乎不证之明,然而,此种惯例被印度的三语言政策所打破。印度三语政策不仅确定印地语和英语为联邦官方语言,还确定了各邦官方语言,从而引发印度各语言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语言政策成为权力竞争的角斗场。  相似文献   

8.
语言嫉妒是语言态度的一种表现。世界语言系统中,语言嫉妒主要表现为国际地位低的语言对国际地位高的语言的嫉妒、本土语言对殖民语言的嫉妒、民间(土著)语言对官方语言的嫉妒等。语言人的语言嫉妒主要表现为操弱势语言的人对操强势语言的人的语言嫉妒、单语单言人对双语双言人或多语多言人的语言嫉妒、语用能力差的人对语用能力强的人的语言嫉妒等。语言嫉妒的产生跟语言地位和语言人的地位、语言矛盾和社会矛盾及民族矛盾、语言政策的制定是否合理得当等有关。提倡语言平等、反对语言歧视;注意兼收并蓄、化解语言矛盾;调整语言政策、完善语言规划;增强语言习得、适应语用环境等,是消解语言嫉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新西兰政府十分重视语言政策的制定工作.在完成了英语与毛利语这两种官方语言政策制定的同时,对萨摩亚语、汉语、日语以及西班牙语等语言政策的制定也相继出台.这些语言政策通过立法确定下来之后,通常由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各级学校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0.
美国语言政策可追溯至殖民地时期。殖民地时期的教育政策带有浓重的阶级性,处于统治地位的欧洲移民主要采取武力征服和教育同化的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印第安语言随之迅速衰落。独立战争前,德裔移民被迫接受英文学校的教育,逐渐丧失了自己的民族传统。法律明文规定禁止教授黑人写字,黑人也无权使用和继承自己本族语。从这一时期的语言政策不难看出,美国英语的形成,建立在限制和牺牲少数民族的语言之上,单一性和标准化是美国殖民时期语言政策的导向,而美国的保守派把少数民族置于受教育的范围之外,成为美国民主进程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11.
语言问题是引发社会冲突的重要变量之一,其中多民族国家在国语、官方语言的选择及推广上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族际冲突,对其和谐关系的构建产生不利影响.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印度、原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均因“国语”问题导致了严重的流血冲突;苏联原各加盟共和国对本国国语的推行措施也引发了激烈的族际对抗与冲突.独立国家根据本国国情选择一种或几种本土语言作为本国国语,无论作为本国的象征或是族际交际语,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对国语、官方语言的选择,必须符合本国语言状况的实际,对其推行也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强制推行;从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角度看,多民族国家在推广国语、官方语言的过程中,应坚持多语主义政策.  相似文献   

12.
语言作为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在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苏东剧变后,中东欧地区的联邦制国家纷纷解体,新独立的国家热衷于用与主体民族名称一致的形式来命名其官方语言。这种具有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做法引发了巨大争议,导致一些国家的官方语言长期无法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2017年12月,黑山语获得了ISO 639-2代码,标志着中东欧16国的官方语言均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得到承认。本文以这一事件为切入点,对近年来中东欧各国发生的与语言名称相关的事件进行梳理,探讨了"黑山语""波斯尼亚语""马其顿语""摩尔多瓦语"等语言名称争议的缘由和发展,旨在揭示语言民族主义在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的动态表现及其在欧洲一体化背景下给相关国家带来的影响。本人认为,由于分裂型语言民族主义和整合型语言民族主义之间的博弈将长期存在,中东欧地区的语言名称争议目前仍难以平息。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语言名称被国际权威机构认可,原本相近的语言将呈现出异质化发展倾向,相关国家的语言权利之争也会变得更为激烈。  相似文献   

13.
河陇地区,历史上是我国西北地区三大语系的绾结地带,因此不同民族语言之间相互接触与混化的情况司空见惯,但语言演变的具体形式如何,却并不清楚。清理吐蕃内侵所导致的语言地图变化可以发现,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在拥有不同语言的民族政权发生更迭时,会导致该地域民众语言的演变。这种演变的动力在于民众语言与官方语言之间的差异与不同,而演变的方向是民众语言向官方语言看齐。其原因在于官方语言政策的强制性,但演变的速度取决于民众语言的人群规模以及二者之间文化比较优势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
墨西哥具有多语言、多民族的特点,除了西班牙语是国家通用语,还有62种土著语言。殖民统治时期和独立初期推行的西班牙语化政策导致大量印第安语言消亡。20世纪70年代印第安民族意识逐渐觉醒,他们积极参与到国家的经济文化生活中来,促使墨西哥政府接受国内多语言、多文化的现实,并调整了印第安族群的双语教育政策。民族整合进程中,杂交型文化的形成、双语教育政策的演变以及天主教的传播均构成印第安族群国族认同形成的促进因素。墨西哥由于成功处理了统一性和多元化的关系,使印第安族群在民族整合的过程中实现了国族认同的维系与巩固。  相似文献   

15.
论西班牙对美洲殖民地的贸易张家唐自1492年哥伦布抵达美洲开始,西班牙殖民者采用暴力手段,征服了土著印第安人,占领了墨西哥以南(除巴西外)绝大部分土地,使其沦为自己的殖民地。在历时三百多年的殖民统治时期,西班牙对西属美洲殖民地进行大肆掠夺,其方式多种...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是一个由不同民族组成的多元文化社会;多元文化反映到语言上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多语现象.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论述澳大利亚语言的多样性:澳大利亚土著语言、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社区语言、澳大利亚英语.探讨澳大利亚社会的多语现象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深入认识澳洲社会的多元文化特点,另一方面也让人们了解,在澳大利亚的历史上,多语有时被忽视或被视为违法,甚至遭到禁止,但有时也被承认,甚至受到鼓励.这种澳大利亚历史上的单语与多语之争实际上反映了一元文化与多元文化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7.
文莱在苏丹王的统治之下大力推行"马来化、伊斯兰化和君主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同化非马来族和非伊斯兰教的国民。非马来语在全国统一的意识形态下构词和句法上受到官方语言马来语同化;第二语言英语在文莱现代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语言教育政策进一步加强了它的社会地位。就文莱语言生态现状来看,少数民族语言正逐年减少而呈弱化、消亡趋势,语言多样性生存空间较小。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的殖民地语言政策史上,日本的政策可说是极为特殊的例子。作为亚洲唯一的殖民地宗主国,其殖民地统治方针的形成经过、结构原理、特色皆异于欧美各国。在这个前提下,作为反映殖民统治方针的语言政策在具有普遍性、类似性的同时,也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日本的殖民地语言政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军事压力之下传授日文,对殖民地人民实行语言同化教育,目的是将殖民地人民改造为日本人,以满足其维护国体和海外扩张的野心,是一种通过军事强制性手段来推行的语言政策。  相似文献   

19.
语言意识形态是人们的语言观以及对待语言变体或其他语言的态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是一种隐性的语言政策。美国从殖民地时期就确立了语言统一的思想意识,逐步演变成以英语为中心的单语主义。双语教育政策和唯英语教育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以同化和排斥移民语言为主题的,是英语单语主义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土著保护试验始于19世纪30年代.随着殖民过程的完成,19世纪60年代以后澳大利亚各殖民地(州、领地)相继颁布法律,建立土著保留地或布道所,任命土著保护官或组建保护委员会,救济和控制土著居民,全面确立土著保护政策.保护政策是在土著“注定灭绝”的观念下实施的,其目的在于试图将土著隔离在保留地或布道所,任其自行消亡.然而,人们期待中的土著灭绝不仅没有发生,土著人口反而不断增加.这迫使澳大利亚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改变土著政策,逐步实施文化同化.但是,保护政策时期所确立的土著管理方式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