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六十年代受国际形势的影响,我国形成了以调整军事工业布局为主旨的三线建设决策。上海市除了参加国家分配的大三线建设任务外,还在江西和安徽等地进行小三线的建设。上海市支援国防的三线建设前后二十多年,为国家工业布局调整和国防建设事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学术研究的进步都是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追溯和反省学术史能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学界有关三线建设的综述均是从决策、影响、调整改造、工业遗产及与西部大开发的比较等方面进行述评,没有将非专门探讨三线建设但涉及到部分三线企业分布的论文纳入到综述中。学科之间的交叉应用使得三线企业分布的部分研究成果隐藏在看起来与三线建设并不相关的其它领域中。一个行业或一个地区三线企业分布的合理与否对客观地评价该行业或该地区三线建设的成就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上海在皖南开展的小三线建设,既是我国根据国际复杂局势采取的应急反应,也是既往国内外战争经验的总结和延续.从小三线建设的时空阶段来看,在不同阶段、不同地域皖南小三线企业的成效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要依据小三线建设的主要功能对其进行分时空的评价.作为外力楔入的工业化内迁运动,皖南小三线建设对皖南当地的工业化产生...  相似文献   

4.
文章选取1992—2022年CNKI核心期刊和CSSCI数据库收录的366篇以“三线建设”和35篇以“小三线建设”为主题的文献样本,运用CiteSpace V可视化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以定量与定性研究、知识图谱与口述采访等相结合的方式,动态反映了我国三线建设研究文献的基本现状、研究热点和趋势动向。研究发现:第一,三线建设研究经历了萌芽期、起步期和全面发展期,逐渐成为中国当代史的热门领域;核心作者之间合作密切,尤其是已形成小三线研究的成熟团队;研究机构与主要发文期刊的分布都呈现出全国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原大小三线重点地区优先发展的区域特色。第二,论题扩大化、视野更新化、研究方法多样化等是目前三线建设研究的鲜明学术特征,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第三,三线建设研究在宏观上的突破、中观上的拓宽和微观上的纵深等方面仍然存在着明显的薄弱环节。由此可见,未来三线建设研究虽前景广阔,但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三线建设中的文艺活动与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经济、社会存在着多重互动关系。在国际冷战背景下,战争意义上的“冷”与文艺实践上的“热”围绕着三线建设的全方位备战活动形成了有别于文革文艺的三线建设文艺热潮。在文学热中,三线建设文艺参与了三线单位社会中的社会治理,抒发了集体生活中三线人的政治情感,凝聚了三线精神,体现了重要的共产主义人文价值。三线建设文艺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备战,到八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后的多元语境下通过主旋律叙事参与文化竞争并抵制文化霸权,再到新时代成为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军工文艺为起点的三线建设文艺见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强军和文化强国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在民族复兴道路上赓续革命文艺战斗性和先锋性的重要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6.
三线建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经济建设。重庆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三线建设对重庆的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基本上奠定了重庆现代工业的格局,使重庆地区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大大增强了重庆整体经济实力。但是,三线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又使重庆辖区县经济发展的落差初步形成,是影响重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子之一。文章在理清重庆“三线”企业空间布局的基础之上,试图分析三线企业与今天重庆区域经济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展的三线建设是共和国史上的重大事件。进入21世纪以来,三线建设逐渐成为共和国史研究的热 门问题。迄今为止,无论是从政治史、经济史,还是社会文化史视角出发研究三线建设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说,目前的 三线建设研究不但重视理论方法的运用,而且研究领域也日益细化和多元化,但是目前三线建设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在 这种情况下,将三线建设放在一个更宽阔的视域研究,扩展史料来源,在研究中加强使用各学科的理论方法,才能推动三线建 设研究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8.
“三线建设”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布局我国国防战备和基础工业建设的一次伟大探索,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三线建设巩固了国防,加强了战备,为改革开放的开启提供了国家安全前提。三线建设改善了我国工业经济东西部不平衡的布局,促成了西部的开发,从物质条件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奠定良好的基础。三线建设锻造出“三线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益养分;三线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公有制及举国体制的显著优势,增强了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认同。  相似文献   

9.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上一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运动。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位置的河北,是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河北的小三线建设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这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作一回顾与总结,无论是从历史角度还是从现实角度来看,意义都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0.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是记录中国军工史、工业化史和党史的重要载体,是一种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为了促进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融合发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界定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概念,解读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旅游价值,提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与对策,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张翔 《中华魂》2014,(21):12-12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辉煌的一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第一,在短短10多年的时间里,在广袤的三线地区,建设起了确保国家安全的可靠的战略后方基地。经过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三线地区建成了一大批比较完整配套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电子工业基地、航空工业基地和战略核武器科研生产基地,为我国建立雄厚的战略后方奠定了基础,至今仍然是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工业基地,为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与超级大国周旋赢得了时间与筹码,为中国此后的经济改革、和平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为了战备所需,在祖国的内陆地区开展的一场以国防、军工为主体的建设运动。作为西北内陆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甘肃,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资源环境,经济基础等几个方面的原因,亦是三线建设时期的一个重要地区,三线建设对甘肃经济社会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绵阳成为四川三线建设的重镇。进驻绵阳的三线企业和科研院所带动了当地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和卫生文化事业的发展,给农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新变化。与此同时,广大农民掀起了支援三线建设的热潮,在参加基本建设、生产地方性建材、保障蔬菜供应等方面出力颇多。三线建设中的工农关系尽管存在矛盾,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问题得到解决,偏差得以纠正。工农互惠关系的构建为推进西部地区工业化及战略大后方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给处理新时期的工农、城乡关系提供了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三线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对新时期西部大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线建设是中共中央在 2 0世纪 6 0年代作出的以发展国防军事工业为主要内容的西部开发运动。三线企业就是在这一时期由国家投资兴建起来的工业企业。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 ,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中共中央决定在新时期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 ,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本文认为在新时期的西部大开发中 ,三线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对西部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劳动就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战略性问题。构建江西城乡劳动力市场体系,必须立足江西实际,加强宏观指导,转变政府职能,注重制度创新,增加市场弹性,培育劳动力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和完善各项经济社会政策,以促进江西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军民融合思想的重大实践,不仅对国家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推动经济社会均衡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三线建设”的产业技术转移采取了“移植”“嫁接”“培育”等不同模式,具有高度计划性、突出选择性、多方面创新性和主观能动性等特点。“三线建设”产业技术转移的历史对当前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具有诸多启示:要统合安全和发展两大需求,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有机对接;要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实现军民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要制定倾斜性的优惠政策,既扶持落后地区发展,又满足国家安全需求;产业技术转移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产业技术自身特点和转移地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中央根据当时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从战备出发调整生产力布局,建设战略大后方的重大决策。三线决策对西部的影响极为深远,奠定了西部工业的基础。回顾这段曲折的历程,探讨其成败得失,对今天的西部大开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具有数量多、面积大、分布广等特点的西安大遗址与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从文物遗址自身的运动规律、西安市地方经济发展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出发,在剖析西安大遗址保护现状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设立西安"大遗址保护特区"的构想,以及设计构建"大遗址保护特区"的基本路径,并对其综合效益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9.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江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崛起,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江西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还存在诸如观念落后、企业耗能高、资源短缺等问题,因此,必须采取因应之策,大力发展江西循环经济,以推动江西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遗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既具文化传承意义,又富经济社会价值。在分析我国遗址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指明保护利用蚌埠地区遗址文化遗产的总体思路及具体路径,为其他同类地区遗址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资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