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技术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数字化不仅是实现体育强国“自我赋能”的呈现,更是推动传统体育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范式重构”。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演绎和案例分析法,探讨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数字藏品的逻辑关联、实践案例以及发展路径。研究认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通过数字藏品的形式,拓展了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手段和渠道,革新了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表达,进而增强了体育文化的历史底蕴。为促进传统体育文化的数字化发展,需要构建健全的数字文化体系,依托体育赛事讲好中国故事,注重虚拟反哺现实,加快构建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创新机制,以期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明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传承传统体育文化之根本有益于培育创新应用型人才.要把握时代信息脉搏,以传播传统体育文化统一共通的思想观念为主导,以传授传统体育文化统一共通的运行规律为主题,实施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改革;要通过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传播传统文化核心理念等有效措施,促进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文化记忆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具备跨越历史时空的穿透力。中国文化元典正是将中国原创的古典智慧凝结成系统性、深植性和可塑性的文化记忆,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延续的精神命脉。在数字力量的驱动之下,元典数字记忆的传播要素在已有基础之上将深化整合,元典价值的重现将从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渠道、传播效果等多方面拓展出新的可能。历史上的元典文献、资料、图片,以及与元典相关的碑刻、建筑、雕塑、艺术品等可通过数字化迁移形成“经典文献记忆”;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元典文化,如国学修习、风俗节日等可通过数字化的文字记录、拍照、录音、录像等方式形成“活态传承记忆”;网络空间中直接生成的元典数字信息及相关的记忆实践,例如社交网络中的经典赏析、记忆征集、分享互动等,则可通过一定的信息保存机制和互动传播机制构建“数字原生记忆”。随着大众媒介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融合演进,曾经以人为主导的数字媒介逐渐过渡到以数据驱动的新型智媒阶段。智媒平台所具有的数据整合、自动化生产、精准传播等功能,可为元典的数据存取、知识呈现、可视化表达等实践提供更具关联性、延展性、智能性的记忆图景,既能成为元典数字记忆再造的关键路径,也从另一...  相似文献   

4.
现如今非遗文化的一般传承与发展已不能满足大众需求,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入让传统文化融入了多元化价值观念,在保证非遗文化价值的同时进行融合与创新。以寿县肘阁、抬阁艺术为例,结合数字媒体艺术的新兴理念,分析肘阁、抬阁艺术价值和传承发扬新路径,探究现代社会肘阁、抬阁艺术乃至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新艺术表现形式,促进数字媒体视域下“非遗”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张梦露 《国际公关》2023,(5):173-175
数字时代,伴随着云计算技术、5G、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医药文化交流互鉴不断加深,中医药国际合作不断拓展,中医药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中医药文化数字化国际传播仍面临传播模式过于传统单一、新型传播介质运用不够、数字化传播机制不健全等挑战。数字时代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广阔空间,需进一步采用守正创新的中医药文化传播途径,构建公众参与的中医药文化传播模式和开放协同的中医药文化传播机制,破除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数字化壁垒,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具有可以创新非遗项目传承人制度、创新非遗文化传播途径和实现非遗资源的整合利用等价值;目前荆州非遗数字化保护面临传承危机、受众危机和保存危机等问题;荆州要通过建立并完善非遗资源库、构建非遗数字化博物馆、形成立体化数字传播渠道等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途径之一。民族地区新乡贤作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社会群体,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实践者和引领者,也是参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多元主体之一。要推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作有效开展,还应完善新乡贤群体参与制度,营造更加有利于新乡贤群体作用发挥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全面实施背景下,出版业数字化转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出版业亟需在国家战略指导下解决现阶段出版数字资源开发利用待优化、高质量数字出版产品生产力不足、营销传播渠道存在路径依赖、部分数字出版产品消费体验不佳等发展问题。立足国家文化数字化的原则与任务,出版业应通过积极推动资源数据化全面接入国家文化专网、以技术赋能内容生产助力深度融合、平台化重塑突破路径依赖、线上线下联动创新消费体验等路径,促进资源-生产-传播-消费的全链条数字化,实现更高质量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既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基本表现,又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财富。利用快速发展的新一代数字技术,促进非遗的保存、传播与传承,不但是非遗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字时代社会对非遗发展的深切呼唤,已成为非遗发展所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作为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典型代表,正成为驱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在非遗发展中有着不可小觑的用武之地。阐释这三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对典型的非遗应用案例作深度解析,并结合我国当前非遗发展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既能为非遗数字化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又能为促进非遗数字化的应用实践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写进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红色文化借势文化数字化趋势推进发展,有益于红色文化传播和传承,有益于新时代文化育人。将数字化技术与思政课相结合已成为推动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政课与红色文化数字化资源深入融合,通过建立数字红色文化共享资源库、创新合作新模式、提升软硬件支持和夯实合作融合质量等措施双向努力达到赋能思政课育人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11.
张杰 《宿州学院学报》2024,(1):10-13+19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和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等有重大价值。基于此,通过文献研究法,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现实困境和实践进路为主要研究内容,分析得出数字化转型面临传统理念对数字思维的束缚、数字技术对价值引领的桎梏、数字素养对教育融合的掣肘等多重困境。为此,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提质增效,应注重理念革新,增强数字化思维;强化价值引领,传播主流价值;提升数字素养,增强数字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广西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面临市场经济、改革开放、民族同化三大挑战。应积极应对,因势利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经济之浪推筑民族文化之巢;以改革开放之力强促民族文化创新;以民族同化之势力促民族文化共同繁荣;以法制的形式确保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狠抓人才保护培养,把握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之关键;大力推进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觉自信;努力造就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通过数字化技术形成的非遗数字化成果有法律确权之必要。以促进文化繁荣为使命并以利益衡平作为基本理念的著作权法可以为非遗数字化成果提供分级分类保护的制度进路,将著作权和邻接权分别配置给非遗数字化成果的创作者和传播者,从而激励市场主体参与非遗的数字化。同时,著作权法应以非遗的传承传播为价值追求,在因应非遗和非遗数字化成果特殊性的基础上作出相应调整,以调和非遗传承传播的公益定位与非遗数字化成果私法确权之间的张力。一是创设“充分告知+实质同意”规则与惠益分享机制,妥当安排非遗权利人在非遗数字化成果创作和传播中的权义格局,保障非遗传承人等非遗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完善著作权法的权利限制制度,在确权保护非遗数字化成果的同时,弘扬非遗的文化价值,实现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4.
在民族自治地方的城镇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要充分发挥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化建设的正效应,推动民族文化从村寨传承向由城镇和村寨共同传承的历史进程;把民族自治地方的城镇建设成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中心;创新民族自治地方的城镇化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互动前行的模式;在城镇化的建设进程中积极应对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挑战,因势利导,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以促民族文化的继承与传扬;民族自治地方城镇的艺术院校、文艺团体、群众艺术馆要成为弘扬和创新民族文化的中坚力量;造就有利于城镇化与民族文化互动发展和共同繁荣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湘西凤凰县在现代化过程中,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很大的冲击,民族文化特色日渐消退。文化变迁遵循一定的机制,凤凰县民族文化变迁机制主要包括文化传播、文化涵化和创新等。探讨民族文化变迁机制,有助于形成现代化对传统民族文化造成冲击的应对机制,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将多媒体数字技术应用于关中西部非遗的保护中,分析了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技术、数字处理、数字展示与传播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并结合关中西部非遗的剪纸、泥塑和社火实例构建了数字化保护平台,探索数字多媒体技术视域下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创新模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文化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文化起源于创新,又靠创新而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各少数民族必须通过汲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整合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整合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文化范式向数字文化范式的转变,对民族文化进行综合创新,使民族文化屹立于世界先进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18.
达州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其数字化研究成果比较少,数字化是达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必然趋势,能在一定程度上为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旅游开发利用方面提供多样化的载体、传播途径和体验方式,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达州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开发的多样化亟待创新、需要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学术研究亦需要极大的提升.探索建立达州红色文化数字博物馆、逐步实现音频视频资料数字化、红色文化数字旅游开发、红色文化文艺创作和影视作品开发是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实时交互、高效链接,从而形成现有保护、传承和开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重要的文化积淀,也是解释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身份、显示文化个性的依据,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自尊和自信的精神归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特别是在互联网语境下,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不断丰富和创新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和传播路径,是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的应有之义,更是当下发展西藏文化产业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20.
从早期的民族志影像拍摄到如今的数字化技术介入文化遗产的保护,人类遗产保护的影像化传播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岁月。不同形式的文化遗产构成的藏地文化景观正在面临一个变迁的时代,格萨尔口传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茶马古道、唐蕃古道等文化线路承载着民族记忆和文化传统的过去和未来,那么民族志影像和数字化手段的记录和传播又可以在雪域文化遗产保护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民族志影像的价值就在于通过文化阐释和传播使族群记忆和文化资产得以另一种方式形象化留存,并在传播过程中进一步完成文本和表述对象内涵意义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